Tuesday, 4 February 2014

美迷失10年 恐過一半 - Stephen S.Roach
























美迷失10年 恐只過了一半 - Stephen S.Roach 明報 2014年02月04日

金融市場和所謂的達沃斯共識達成了廣泛的一致,類似於典型的周期性復甦的狀態終於要在美國出現了。真是這樣嗎?

乍一看,如此樂觀有理有據。實質GDP增長在2013年下半年平均接近4%,比此前4年2.2%的速度接近翻番。失業率終於下降到了7%的界綫以下。連美聯儲也確定了這一看起來令人振奮的情景——它開始縮減長期資產買入規模了。

GDP突破? 恐曇花一現

但我的忠告是慶祝勝利為時尚早。兩個季度的GDP增長走強並不意味着復甦萎靡的狀況得到了突破。自2009年中大衰退結束以來,相同的情況發生過兩次——2010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增長年率平均為3.4%;2011年四季度和2012年一季度平均增長了4.3%。結果,這兩次的樂觀形勢最終都只是曇花一現。

這一次若也是如此並不令人奇怪。事實上,GDP增長加速的大部分動力來自不可持續的庫存重建。2013年前3季度,存貨投資的增加貢獻了2.6%的總GDP增量的整整38%。剔除這一存貨變化因素,面向消費者、企業和政府的「最終銷售」的年化增長平均只有1.6%。存貨投資不可能以當前速度持續增加,因此可以預期總體GDP增長將向更低的最終需求增長速度靠攏。

房產信貸泡沫爆破 患日本病

這就引出了最嚴重的問題——困擾美國消費者的持續資產負債表衰退。消費需求佔美國經濟的69%,也是美國經濟危機後萎靡不振的癥結。在「復甦」開始以來的17個季度中,實際個人消費支出增長年率平均只有2.2%,而危機前的1996至2007年的趨勢增長率為3.7%。

平心而論,年消費增長表現出暫時性的提振訊號,2013年4季度接近4%。但這讓人想起了2010年4季度的4.3%,後來這上升很快就夭折了。

在大衰退的影響下,消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下降,從這個角度判斷,消費的萎靡趨勢更加觸目驚心。從2008年1季度到2009年2季度,實際消費支出平均年增長率為-1.8%。在過去,當花在汽車、家具、電器和旅遊方面的非日常支出被推遲時,「被遏抑的需求」隨後會很快爆發。

這次不同了,大衰退期間創紀錄的消費需求暴跌之後迎來的是長期消費增長萎靡。

這其實也並不令人奇怪。美國消費者處在這次危機的暴風眼。太多美國家庭在房地產泡沫上下了重注,認為他們的帳面財富上升能永遠補償勞動收入的停滯不前。於是他們用這筆收益支撑了創紀錄的消費狂歡。更糟糕的是,他們還享受了巨大的信用泡沫,以融資填補支出和收入舉動的儲蓄之間的缺口。

當這兩個泡沫破裂時——先是房地產泡沫,再是信用泡沫——依賴資產的美國消費者就陷入了美國版日本病。日本病理論首先由野村證券經濟學家辜朝明提出。

日殭屍企業 美殭屍消費者

辜朝明強調,揮之不去的資產負債表衰退風險集中在日本經濟中的企業部門;但這一分析也同樣適用於依賴泡沫的美國消費者。當支撑過度槓桿的抵押品開始承受嚴重壓力時——如20世紀90年代初的日本企業和2005年左右的美國消費者——辜朝明所謂的「拒絕債務」的去槓桿動機就會壓倒非日常支出。

日本的類比並不僅限於此。經濟學家理查德‧卡巴列羅(Richard Caballero)、星岳熊(Takeo Hoshi)和阿尼爾‧卡什亞普(Anil Kashyap)指出,日本的「殭屍」公司——從資產負債表看他們實際上已經破產了——最終傷害了經濟中健康的部分。在資產負債表修復之前,這一「殭屍栓塞」會抑制總需求。日本的迷失年代便是這一現象的產物;美國現度過了自己首個迷失10年的上半場。

美國資產負債表修復指標並未顯示出,像許多人所信般發生了更強勁周期性復甦的信號。美國家庭的債務/收入比率目前已下降至109%,比2007年末的135%的峰值低了很多,但仍比20世紀最後30年的平均水平高了35個百分點。

類似地,2013年末個人儲蓄率為4.9%,比2005年第3季度的低點2.3%有了大幅上升;但仍比1970至1999年期間的平均水平低4.4個百分點。從這些指標看,美國消費者資產負債表修復過程至多只能說完成了一半。

樂觀者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受家庭債務支出大降和失業率意外大減的刺激,他們認為長期噩夢終於要結束了

QE 靈丹妙藥? 復甦路仍遙

這可能只是一廂情願。下降的債務支出基本上只是美聯儲前所未有的零利率政策的產物。只要債務存量仍然處於過高水準,消費者就不會考慮利息支出減少的影響,只是把它看成是美聯儲的暫時性補貼。

此外,失業的減少大體上反映了勞動力市場持續的陰冷狀況,這讓許多工人退出了勞動力市場。如果勞動力參與率保持在2008年初的66%而非2013年12月的62.8%,則失業率將會略高於11%,而不是6.7%。

是的,我們在復甦之路上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正如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肯.羅格夫(Ken Rogoff)很早前便指出的,後危機時期的復甦通常是緩慢而痛苦的。盡管美聯儲聲稱其非常規政策是美國經濟復甦的靈丹妙藥,但復甦過程還有很多年的路要走。



男子天台企跳8小時求見女友 - 明報 2014年02月04日 

長沙灣昨大年初四發生「馬拉松式」企圖跳樓事件。情困男子登上唐樓天台危站,其間與警對峙要求見女友一面,惟女友沒有到場。男子危站逾8小時後返回安全地方,由救護車送院檢驗。警方列企圖自殺案處理。

男事主姓曾,43歲,近日與女友鬧分手,連番「箍煲」不遂。消息稱,昨早10時許,曾某突然登上福榮街557號一幢7層高唐樓天台石屎簷篷危站,途人發現報警。警員趕至封鎖現場,消防員開啟救生氣墊戒備。

鬧分手 女友沒現身

談判專家到場游說期間,男事主要求見女友一面,但疑無法聯絡其女友到場會面,男事主一度情緒激動,不肯返回安全地方與警對峙,其間在簷篷徘徊或危坐,更不時抽煙及打電話,但其女友始終未有露面。直至傍晚6時半,曾某危站逾8小時終被勸服返回安全地方,未有釀成悲劇。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