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在清华演讲 引用诸葛亮名句 2013-06-29 11:19:06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储信艳)29日上午10点多,清华主楼报告厅,韩国总统朴槿惠开始发表演讲。
此次演讲的主题是“韩中心信之旅 共创新20年”。朴槿惠开头用汉语进行了部分演讲,随后用韩文演讲。朴槿惠称,中国正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朝着中国梦前进,韩国也在追求自己的“韩国梦”,“韩国梦”与“中国梦”结合,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在演讲中,朴槿惠提到自己经历过痛苦的青年时期,并援引诸葛亮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她说,自己本来的梦想是钻研理科,但失去母亲和父亲后,人生陷入低潮,期间拜读了很多哲学书籍。“人生一世,终归成土。重要的是,人要活得正直和真诚。”她说,“希望同学们无论遇上什么困难,都要不屈不挠。”
当天,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了演讲活动。
韩国历任总统金大中、卢武铉和李明博访华时,都是在北京大学演讲,但朴槿惠此次选择了清华大学。据悉,演讲结束后,朴槿惠将前往西安访问。
两岸四地青年就业比较:“拼关系”有风险 好工作异同 2013-06-29 09: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一些内地学生对前程充满困惑,当内地舆论对就业这一民生大计议论莫衷一是之时,何妨观察一番台港澳地区的相同群体,或许会有所启示。
(观念篇)“拼关系”有风险 两岸四地青年眼中的“好工作”
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丁文蕾 郭龙) 2013年内地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这些“社会新鲜人”走出象牙塔加入就业大军;与此同时,香港整体失业率维持在3.5%的较低水平;而在台湾,马英九指出,6月是大学毕业季节,失业率将会比其它月份来得高,台当局将密切关注。
内地千军万马挤考公务员早已不是新鲜事;“拼关系”则成为一种引发争议的现象;而选择“北上广”还是回到“二三线”,这样的纠结困扰着不少人。香港、澳门、台湾的社会新鲜人是否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有着同样的困惑?
“背景不会永远有用” “拼关系”其实并不容易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被采访的两岸四地青年以平常心看待“拼关系”现象。
“拼关系”无可厚非,“拼关系”也是一种机会,内地研究生、刚刚入职知名私立中学的Eva如此说道。他对于“拼关系”没有太多的异议。
在香港从事媒体工作的黄蔚认为,“拼关系”哪里都会有,“不过,相较于内地而言,香港的整体情况还不错,香港职场比较公平,即使出身较差,只要有能力也能找到好工作,可能‘拼关系’氛围要比内地淡很多。”
出生于澳门的Sophia和Johnson也表示理解“拼关系”现象,“靠关系的情况哪里都会有,但在澳门不是太公开。”他们解释这或许因为法律制度的完善,“在澳门,要靠打通关系办成事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刚刚从香港浸会大学毕业的内地学生Linda对“拼关系”有更深的认识,她对中新网记者说,“拼关系”在求职初期相对重要,“这意味着你进入一个单位的门槛可能较低”;不过倘若要在单位获得重用或赏识,还需要本人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出类拔萃,“关系和背景不可能永远有用”。
与她有同样观点的是就职于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的台湾医生陈柏叡,他指出,“拼关系”其实并不容易。拼关系的人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创业容易守业难,人这一生有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目标。”
来自台湾的亚洲巅峰领导力首席导师潘俊仁老师则认为,评价“拼关系”现象的对与错,其实没有太多实质意义。“拼关系”之所以在台湾很难扎根是因为现在的台湾社会更加鼓励创新,让很多年轻人羞于“拼关系”。另一方面,台湾的媒体也很发达,一旦有人被爆“拼关系”或者是“拼关系”,那么相关人士就可能受牵连。
“稳定生活蕴藏风险” “铁饭碗”非港台学生最爱
除了“拼关系”,在内地,毕业生争相追求“铁饭碗”也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的北京女孩Maxine对中新网记者说:“我能理解当公务员的同学,但大部分时候我也不羡慕他们,因为看似不变的稳定的生活,实际上是最不稳定的。”“世界一直是在变的,以后的情况谁也说不准,所以有真才实学才是‘硬通货’”。
在香港,公务员也有着诱人的薪酬待遇,但却没有形成报考热。这其中的缘由何在?香港商人黄国镇解释说:“香港对公务员要求很高,需要具备很多硬性条件;公务员虽然稳定但是很辛苦,也没有特权,不如在企业自由,所以很多香港学生不会选择报考。”
而在澳门情况却不相同,有很多朋友供职于政府部门的澳门学生Johnson指出,“澳门一般的公务员也比普通的企业职工的收入要高出大概40%;倘若是再高一些的公务员,收入差距可能就是1、2倍。”
相较于内地和港澳,台湾的“公务员热”则有着另一种内容。在北京某外资律师事务所任职的台湾学生林敏睿认为,大陆很多人报考公务员,应该是基于社会地位。而台湾,很多人报考公务员,是因为公务员的薪资比较稳定。很多民营企业的薪资会随经济的波动变得不稳定,而公务员的薪资一旦涨上去就不会降下来。
同样来自台湾的医生陈柏叡却不这样看,他指出,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大家还是会选择去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因为在企业里,收入很高。
“大都市能量很强” 港台毕业生也爱“北上广”
在内地,毕业生之所以会争相恐后报考公务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户口可以留在大城市,但选择“北上广”同时要面对的就是高企不下的房价,急剧膨胀的生活压力。留下还是逃离?这成为许多内地毕业生最纠结的问题。
毅然选择“北漂”的大陆毕业生小津(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她对中新网记者说,“在一线城市拼搏,虽然不知道前景如何,但总会觉得太阳无处不在;在二三线,却会觉得是在浪费青春。年轻时候拼搏,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台湾学生林敏睿的观点跟小津相同,他说,“人生时间那么长,30几岁左右都不是想要安逸的年龄。人这一辈子至少要有一个奋斗的过程,以后才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水平点上,去支配或者是做更多有意思的事情。”在他看来,年轻人就应该选择有更多机会取向的城市,所以他选择了留在了北京。他还指出,在台湾其实也有很多人会在年轻的时候选择到台北、高雄这样的大都市奋斗,“这种大都市的能量很强”。
台湾医生陈柏叡对此抱有同样的观点,他说,面对拥有13亿人口的大陆市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台湾人选在“西进”,他身边就有很多的朋友被台湾的公司总部派驻到北京、上海,大家都喜欢到大城市寻找机会。
有人说,北上广有北上广的精彩,二线城市有二线城市的幸福。回到家乡徐州的大陆毕业生Eva,就刚刚进入一家知名的私立中学任教。在她看来,虽然二、三线城市虽然没有北上广那样优秀的工作机会和资源,也没有一线城市的相对公平与广阔的视野。但是二、三线城市的生活压力、住房保障、比较容易获得幸福感却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给不了的。
“好工作可用来享受” 发展平台比薪资更重要
找工作容易找好工作难,众所周知,很多内地毕业生都喜欢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还有外企,港台学生眼中的好工作是什么样的?
选择“港漂”的澳门女生Sophia认为,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最看重的应该是工作前景,一份“好工作”应该能够为你提供好的发展平台;而诱人薪水和福利自然不能少。Sophia透露,在香港,很多人会选择大企业,原因就是大企业提供给求职者一个很好的平台,工作前景是可期的。
同样选择“港漂”的北京女孩Maxine对于“好工作”的定义跟sophia大同小异。她认为“好工作”要能够提供平台让你学到东西,开阔你的眼界,增长你的能力,丰富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简而言之就是带你进入这个“工作圈子”;然后要有比较清晰的事业上升空间,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说,大部分人最终的目标是当上管理层,而不是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某一个专业工种的螺丝钉;当然,薪资水平也不能太差,毕竟薪资在一方面是一个人能力的象征。
从事媒体行业的Linda则表示,公司名气对于她来说比较重要,所以会奔着大公司去。但是倘若是偏向于搞技术,小公司就比较适合,“见仁见智吧”。
而个性率直的内地学生小津则比较重视对于精神喜好的满足。“好工作,意味着人在工作时候的状态是享受,思想深处是将工作当成一种生活,而不是生存手段。”
相较于女生们的感性与率真,台湾医生陈柏叡考虑得比较周全,他说,“毕业后有些同学选择回台湾,有些选择留在大陆,有做一些其他工作,也还有一些去了私人诊所做医生。我个人选择了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地方,选择了自己一辈子的职业。”
(责任编辑:杨美娜 )
北京单套房平均房租3660元 部分房租超买房月供 2013-06-29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房价节节高升的时代,一线城市的房租价格也在持续上涨。毕业季来临,大城市的租房市场又将进入一个小旺季。
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单套房平均租金价格已经攀升至3660元,较2008年大涨了82%。二季度,受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北京、上海等地的房租价格又在加速上涨。有统计说,一些地区房租已经超过了月供。
马小姐在北京工作了五年,在她眼里,北京的房租价格就像是一个不断被吹起的气球。
马小姐:2008年我刚在北京实习的时候,在宣武门附件租房子,每个月是1500,大概是40平。2009年在石景山租的房子是60平,每个月是2000多。这些都是跟同学朋友合租,有人分担着,所以还能承受。2009年底,我自己买了房,每个月月供是4000元,后来因为工作原因,还是要在市区里租房,房租就比较贵了,是8000,虽然自己原来的房子租出去也能抵掉一部分,但是还是觉得有点太贵了,承受不了,所以又跟朋友一起合租。
不过,马小姐的房租噩梦还要继续上演,她告诉记者,在一周前房东曾给她打过电话,暗示要涨价。马小姐虽然租着别人的房子,但起码还有自己的房子,算是有个保底的。相比而言,刚毕业的小施就更发愁了。
小施今年从上海一所高校毕业,工作也找在了上海,上个月签完合同,他就开始找房子,目标是找"周边设施完备"、"空间大"、"地理位置便利"的房子;但找了两个月后,他才知道现实的残酷。
小施:本身房子的舒适度、价格、还有地理位置这三个里面,最多只能选两个,甚至只能选一个。最后我是以舒适为第一、交通便捷为第二,价格第三。
和小施同学一样,很多大学毕业生由于刚出校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所以选房子基本没什么空间,只能在舒适、便捷、低价等因素中找平衡。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说,从他们的统计来看,北京地区以往一年涨15%,今年上半年就涨了10%。张大伟同时表示,从租售比的角度看,北京的房租还有上涨的空间。
张大伟:正常的,100到150个月的租金其实就能相当于房价。但是事实上,北京现在基本上都是超过了600个月。
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认为,从租售比的理论看,房租确实还要涨,但如果考虑到百姓的收入水平,现在的房租价格已经到了让普通人无法承受的阶段,政府应该替百姓着想。
马光远:现在北京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一年也就3万多元,等于把所有的收入拿去付房租才能够。所以,收入跟租售比之间出现了背离,背离的原因就是房价。因为房价本身到一个泡沫,整个房租市场之所以不断看涨,是因为房价上涨,房价上涨以后,给租房市场提供了上涨的空间,所以解决的根本还是要解决房价问题,如果房价不解决,就必须提供大量的廉租房。廉租房如果不能提供,恐怕很多人在北京既买不起,也租不起。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编辑:许婷
删不掉的网帖只会越来越多 - 潇湘晨报 评论员 王聃 2013/6/29
当作家王跃文在《苍黄》中将死掉的帖子比喻成“网尸”时,他一定没有想到,删帖于今天不仅是项“光明正大”的产业,也在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光明正大的“舆情信息批办”。日前,一条关于陕西“眉县《县委办舆情信息批办单》要求4小时内回复引导,同时积极做好删帖工作”的微博引起网友关注,微博称在曝光眉县某开发商涉嫌资金诈骗事件后,该县县委针对该微博下发批办单,要求“4小时内发布回复消息,同时积极做好删帖工作,防止扩散、造成负面影响”。
网帖没有成为“网尸”,原本计划删除的帖子却悄然点燃了下一轮舆情,这大概是眉县方面始料未及与怯于想象的。我们当然不能如鲁迅先生所教训的,看到开发商就想到官商暧昧,看到涉及资金诈骗就想到权力上下其手。但从常理来说,既然曝光事关开发商与资金欺诈,这本质上已是某种举报。已为举报,当地政府首选的方式理当是积极介入,以法定程序还原真相。倘若举报为真,就需对犯罪者迅速绳之以法,假如举报失实,更需对社会耐心解释,消除疑惑。这样做未必就一劳永逸,但无论如何,删帖都不应该成为最优选择。
越正常的网络举报,越急切的删帖要求,两者就像一种大白于天下的难以自圆其说。尽管眉县政府随后回应,自己坚持的只是“民生帖必办、问题帖必复、恶意帖必删”的网帖管理原则,“通过网络媒体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但试问又何为“恶意帖”?粗放且模糊的“恶意”边界,也许正隐藏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管理思维。真相难出的开发商涉嫌资金欺诈、流传于网络空间里的删帖举动、刺眼的“恶意帖必删”,它们组合在一起,只能愈加具备被传播与公共关注的要素,继而形成舆论场里更大的风波。
这是可以想象的顺理成章结局,却也一样在说出自媒体时代的某种真相:删不掉的网帖只会越来越多。不容否定,捂住某些丑闻,营造出舆论视野中的“稳定”状态,一直是少数地方都在做的事情。于前网络媒体年代,甚至是于前微博年代,类似举动之目的并不难“得逞”。几乎所有的传播渠道都在地方管理者的管辖范围之内,围观者很容易“失声”,负面影响自然难以传播。但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大地改变了此种情形,公众因为拥有着强大的网络发现权与表达权,他们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真相,也被激发着去探求更多的真相。此时,再想通过简单的信息源删除,来令越来越多的口沉默,以至社会失声,既幼稚也不可行。
让说话者与围观者沉默,正在与自媒体时代显得分外不相兼容。这为教训,亦为常识,我们不相信包括眉县在内的许多城市管理者不知晓,但他们为何依旧“虽千万人我独往矣”?陈旧的舆论控制观念是一个缘由,另一个重要的缘由是“绝对权力”的心态在作祟。正如观察者所指出的,县级行政权力总是容易陷入“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的怪圈,这也导致县域空间的治理生态常常滞后于时代的脚步,荒唐之事时有发生。我们不知道眉县删帖风波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纠葛和驱动,但“删帖”一定与此有着隐约的联系。
以消除“证据”为追求的删帖技术,无疑是开放网络时代的尴尬之一;而当删帖技术疑似出现在对公民举报的政府处置行动中,它无疑是更大的尴尬创意。眉县对外宣传办公室在删帖事件后表示,“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好。”事实是,要做好网络舆情工作,最需要的不是“外界支持”,而是对信息规律的自觉尊重。该县真正未删帖吗?当地开发商到底涉嫌资金诈骗否?至今仍然没有确凿的答案,徒留一地的浮想联翩。浮想联翩是公共舆情事件最坏的结局,试看眉县方面会继续往何处去。
高跟鞋,一场美丽的“受虐” 医生建议:最好穿5厘米以下的高跟鞋,一周内高跟鞋和其它鞋轮流穿 2013/6/30
http://xxcb.cn/show.asp?id=1240702
又到秀美腿的季节,女孩们穿上高跟鞋,双腿立刻显得又细又长,脚趾上再涂些指甲油,也为这夏天增添一抹亮色。但在足病医生眼里,这种美丽却是一种“受虐”的痛苦。
近日,美国贝塞斯达城的足病医生迈克尔·烈波展示了一组穿上高跟鞋后的脚部X射线图。照片显示:穿上近15cm的高跟鞋后,腿部扭曲且难看。
烈波介绍,人类直立行走时,脚趾和脚跟是平行的,但穿上近15cm的高跟鞋后,前足至脚踝与地面形成一个60°的锐角,“改变足部的位置和功能,会引发许多糟糕的疾病。”
首先足部会生老茧。由于穿上高跟鞋后,全身重力压在足前部,走起路来足部骨骼不断摩擦皮肤,于是生出老茧。
其次会造成拇囊炎,即在大拇指的起始部形成隆起,导致肿胀。因为拇囊炎发生部位在走路时拇指需要弯曲的关节,故在每一步行走时你的整个身体重量都压在它上面。大多数拇囊炎不影响正常行走,但可导致极度疼痛。另外,穿高跟鞋越久,跟腱越容易变紧。当你下班回到家后,踢开脚上的高跟鞋,跟腱开始放松,这样又容易造成阿喀琉斯跟腱炎。
所有的症状都会造成足部剧烈疼痛,但“女人不会放弃高跟鞋,除非自己不能走路了”,烈波说。
每个女人都有高跟鞋,由于工作的关系,很多人每天要穿14-15cm高的高跟鞋活动。“因为穿上高跟鞋身体更有曲线美。”她们这样解释。
有没有办法既美丽又健康呢?
烈波给出了这些建议:挑选鞋子时尽量找一双鞋底质量较好的鞋,最好穿5厘米以下的高跟鞋,一周之内,高跟鞋和其它鞋要轮流穿,不要天天只穿高跟鞋。编译/许敏
[街谈] 教室不装空调,教育局的理由很奇怪 - 南都网 2013-06-29
广州中小学教室能不能装空调,问题没卡在钱上,关键是担心开了空调,换气率不够,学生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媒体报道,有人大代表提出中小学教室装空调的建议,教育局如是回复。这事暂时没了下文,估计这个理由一下就击中了学校和家长的命门。
我有读小学的孩子,但我既非“装”派,也非“不装”派。总是各有各的理由。我不强烈支持装,但对不装的理由也非常不解。
我没能力计算在空调房得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和铅笔扎伤眼睛、使用电脑造成网瘾的概率哪个更大。但既然法律法规有“换气率”的规定,想必这个率也不是那么难计算,不少空调不但有换气功能,还有净化空气的功能,教育部门招标,空调企业总会有达到换气率的办法。
我看换气率还不是关键,这个关于空调的模糊担心,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空调房空气不好,空气不好就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你懂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这类观点上世纪比较常见,冰箱里的食物不新鲜,电视机影响视力,第一批家用电器都经历过来自祖母的类似“酸葡萄”的质疑,空调被广泛使用的今天,我们还是不敢给教室装空调,其实出于“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大爱。我们的孩子都是“玻璃人”,有的学校出于安全考虑,都不鼓励孩子下课奔跑,与之相比,对空调的担心,已经相当合理。
往大里说,我们的孩子是要参与国际竞争的,你不让他喝冷饮,国外好少热水,你不让他吹空调,国外到处冷气,你不让他在操场跑,人家的孩子可是抱着橄榄球挥汗如雨。
现在不怎么流行“温室里的花朵”这个说法了,因为我们不但调温度,还关心湿度、气压、换气率,大家比过去更小心翼翼。有钱装,有达标的产品,这些都是能计算的,那些模糊的,祖母式的,以“万一”为前提的担心,其实可以省省了。何苦因为我们的没有数据支持的担心,让孩子大夏天呆在“温室”里? □质数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