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 September 2013

房价收入, 天上地下 - 新华网

房价与人均收入差距何以“天上地下” 2013-08-31 08:38    来源:新华网

  7月份最新数据显示,70个城市房价同比又上涨了6.7%,环比上涨了6.1%。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我国人均收入尚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超过了纽约和伦敦。(8月30日《新京报》) 

  我国人均收入不及发达国家一成,而一线城市房价却超过纽约、伦敦,尽管这个测算结果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房价与人均收入差距“天上地下”却是事实。

  何以出现这种离谱的现象,在笔者看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是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导致富人财富快速积累,这种需求支撑着房价持续上涨。按理说,人均收入很低,房价不可能很高。但事实情况是,尽管人均收入低,但一些富人投资购买力却很强。从这个角度而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缩小房价与人均收入差距的一种有效举措。

  其次,公共资源不均衡导致人口向一线城市聚集,推动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众所周知,一线城市不仅就业机会多、收入高,而且公共资源多。那么,人口自然就会向一线城市流动,从而带来大量购房需求,推动房价上涨。所以,虽然人均收入不高,但是当购房资金扎堆在一线城市时,就会把房价抬高。

  其三,土地财政推动房价上涨,“逼”着一部分人买房或提前买房。数据显示,14年来,全国卖地收入年均超过1万亿元。其中,2011年卖地收入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超过6成。换言之,在房价上涨的背后,社会财富通过土地流入地方政府口袋

  最近,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指出“房价反弹压力比较大”。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房价反弹,意味着房价与人均收入的差距还有可能进一步拉大。而要想遏制房价反弹,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完善房地产税制(如征收房产税或资本利得税)以及一系列深层次改革,从根本上把房价关进笼子。

(责任编辑:陈传发 )




设计高考替代方案要对症下药   熊丙奇   发表于2013-09-02 07:34

上海的学业考改革,从目前的设计来看,其基本思路是“先取代自主招生笔试,并最终取代上海高考”。

  来自上海市教委的消息说,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已被列为今年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有关方面正与几大高校研究先行先试方案,拟让俗称“会考”的“学业考”实现“一考多能”,先取代自主招生笔试,并最终取代上海高考,以减轻学生的应试负担。

  近年来,上海在高考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继8所教育部在沪直属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试点、复旦和上海交大试行自主招生“预录取”改革、56所示范性高中进行提前录取的探索之后,此次提出以高中学业考替代高考的改革思路,再次表明上海希望在高考改革方面有所突破。如果学业考替代高考的方案能科学、合理地设计,并稳步推进,那么,这一改革,不但将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可对全国整体的高考改革起到示范、推进作用。

  上海的学业考改革,从目前的设计来看,其基本思路是“先取代自主招生笔试,并最终取代上海高考”。先看“取代自主招生笔试”,这里有三个关键点:

  其一,学业考的成绩,是高校自主认可,还是政府部门规定高校认可?不同的做法,性质不同。

  其二,学业考的成绩,是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唯一依据,还是多个依据之一?换句话说,就是万一学生的学业考考得不好,还有没有机会申请高校自主招生?如果把学业考作为高校的依据之一,达到一定成绩的学生可直接进入高校面试,其他学生则可参加高考自主招生笔试,那么,这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而如果是唯一的依据,则必然在增加学业考重要性的同时,让学生的考试焦虑大增,因为一门课不理想,就可能影响到学生获得自主招生机会。

  其三,如果学业考是自主招生笔试的唯一依据,而且学业考的成绩只是替代自主招生笔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还被要求参加高考,那么,可以推想,对学生来讲,学业考和高考都不可有闪失。

  再看“最终取代上海高考”,如果集中录取制度不变,以学业考取代高考,就变成连续两年多考试,以考试综合成绩定终身。

  总体看来,要想实现减负的目标,就必须触及当前的集中录取制度。“一考多能”将减轻学生应试负担的逻辑是:参加一次考试,可让这一考试派多个用场。可问题在于,这样一来,“多功能”集于一身的学业考的重要性大增,结果可能出现新的考试焦虑。我国社会存在的高考焦虑,根源就在“一考定终身”,上海学业考的改革,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

  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多次考试,多次选择,多次录取”,简单地说,就是考生可参加多次考试,多次考试的成绩对申请大学都有用,考生可以最好的一次成绩申请大学,同时可申请多所大学,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样一来,考生的考试焦虑必然大为减轻。

  实行这样的高考模式,关键在于推进录取制度改革,即改变集中录取模式,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只有针对高校自主招生,多次考试才能起到缓解考生焦虑的作用。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李克强强调,无论是推进教育公平,还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关键还得靠改革,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假如上海能在录取制度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允许考生自主申请大学、大学自主录取,那么,这将释放出不少制度红利。比如,当前的学业考将有很大的作为空间,包括高校可自主认可学业考的成绩,学生可用学业考的成绩申请大学,大学就可结合学业考成绩、学生平时学业成绩和大学面试考察就自主录取学生。与此同时,学业考也可在目前的基础上,完善考试体系,比如借鉴美国的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模式,可推出统一的学术能力水平测试和学科考,供学生选择,每年考试组织多次,学生可自由报名,考多次。

  这样的考试和录取体系,可最大限度减轻学生负担,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更加方便地选拔人才,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公平。

  早报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录入编辑 周子静



上海纽约大学今开学 学费一年10万元   解放日报   发表于2013-09-02 10:17

今天,上海纽约大学为期三周的“新生营”结束,宣告正式开学。295名首届本科生,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中国学生150名,来自10个省、市、自治区。

  上海纽约大学的大课堂 徐瑞哲摄

  上海纽约大学正向报到新生发校服 张驰摄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和院长们 许澜博摄

  今天,上海纽约大学为期三周的“新生营”结束,宣告正式开学。295名首届本科生,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中国学生150名,来自10个省、市、自治区。他们没有选择学费万元不到的国内名校,也没有选择走出国门留学世界名校。

  上海纽大,这座中美合办的新建高校,中国学生一年学费高达10万元。
 
校长的“账本”:学生付出的学费将有超值收获

  每人每年10万元,150个中国学生,就是1500万元。国际学生学费则按美国纽约大学标准收取,差不多是中国学生的3倍,合计是4500万元左右。

  对于这6000万元,上海纽大校长俞立中直言,这不是办学的成本价,而是远低于成本价,“当然,办这所学校根本也不是为了赚钱”。尽管美国纽大是全美最大的私立大学之一,但在筹建之初,中外合作的上海纽大就申明其非营利教育机构的性质。在校长的账本上,学费这笔资金来源,在整个建校投入中的占比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从这个意义上讲,俞立中觉得学生付出的学费将是超值的。

  针对社会上传说上海纽大是“富人学校”、招的是“富二代”,俞立中特意强调,“学校选择的是学生,而不是家庭”。在招生中,招生人员只看学生本人的情况,是否优秀、是否适合,而不会考虑其家庭背景,其实学校在学生入学前也根本不了解学生家庭信息。因为,在上海纽大申请材料中,不像国内部分中小学那样要求学生写明家长单位、职务,甚至社会关系资源等。

  俞立中说,8月11日学生注册日,在入学仪式后的家长聚会上,自己曾侧面了解到一些情况。在他接触的众多家长中,绝大部分都是工薪阶层,有的外地学生家庭还比较贫困,“只要学生经选拔程序入校,上海纽大就会有保障政策跟进”。

  “我碰到的那些家长都不是做生意的,他们对大学抱有理想,愿意尝试新事物,才把钱投到教育上,而不是花40万元买辆进口车。 ”他说,“不适合的学生,即使家里有钱,想送也是送不进来的。 ”

  谈到钱的问题,谈到“投资回报率”,上海纽大常务副校长、原康奈尔大学校长杰弗里·雷蒙则有另一番见解。他最近刚刚参加了“亚布力论坛”,会见了一批知名企业家和创业家,“他们基本不谈钱,或用钱来衡量事物”。雷蒙也比较了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们,发现多数人的专业背景并非商科,而是学的历史、哲学、物理、数学等,“大学教给他们的不是如何成为企业CEO,而是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雷蒙表示:“如果学生和家长认同这一点,上海纽大才会是他们的选择。 ”他表示,自己不想也没必要说服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来报考本校,因为有更多更适合他们的学校可供选择。

中国学生:最期待美国院士给自己上课

  中国学生往往最看重 “谁来教我”,有没有重量级师资。首届本科生杜冰凌就说,“最期待美国院士来给自己上课”。

  为了了解上海纽大,杜冰凌做了不少“功课”。从自己上海中学的同学中,他找到考入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校友,得知这所美国本土之外的海外校园花重金引入教学团队,对生源的选拔要求也比纽大本身更严苛。在新生指导课后,杜冰凌也能点出好几位上海纽大的名师大名,他认为上海纽大会像年轻的港科大那样快速进步。

  作为学校的 “首席学术官”,上海纽大副校长、教务长汪小京教授透露,学校已经吸收并还在组建国际一流教授队伍。目前已有的两名院系负责人,分别从美国纽大加盟上海纽大——原纽大历史系主任乔安娜·卫周安担任上海纽大文理学院院长;纽大著名的斯特恩商学院副院长艾顿·增莫尔则出任上海纽大商业与工程学院院长。

  在计划来沪授课的首批纽大教授中,共有7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其中纽大库朗数学科学研究所的查尔斯·纽曼与物理系名誉教授皮埃尔·霍恩贝格,还是两院院士。同时,美方校长杰弗里·雷蒙作为著名法学教授,汪小京本人是原耶鲁大学神经科学著名专家,他们都将为首届本科生开课。

  美国人喜欢用校友来衡量大学的价值。公开资料显示,建于1831年的纽约大学可谓科学与艺术兼收,在历届校友中诞生了3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20多名奥斯卡奖、艾美奖、格莱美奖等得主,以及10多名普利策奖得主。目前,它在全美大学中比较公认的排名是第30名左右,数学、金融以及艺术学科等的排名进入前十、甚至前三。

  作为美国纽大毕业生,王星宇认为,中国学生与国际学生对于上海纽大的期望值是不同的。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想要走向世界,上海纽大能给他们一个国际化环境;而对于美国学生来说,上海纽大有一个全新环境,具有探索性,他们可能对中国、对上海更感兴趣——两类学生文化背景不同,想从学校得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他说,“我认为中国学生的10万元学费是物有所值的。 ”

家长的算盘:毕业生可以拿“双学位”

  对这10万元的教育投资,普通家庭不免要费一番思量,算一算性价比。

  上海家长杜立萍打的算盘是“货比三家”。孩子之前也想去港校,尽管不能算漂洋过海的留学,也能体验一个更为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和语言环境,获得与内地高校不同的学习经历。

  像我国港大、港科大这样的香港名校,每年学费约13万港元,每年生活费大约需要7万至8万港元。这样的学费水平与上海纽大差不多,但生活费显然更高。毕竟对于上海学生而言,本地生活费可以省去不少。

  到欧、美、澳等地留学呢?杜立萍觉得,这种学费水平基本上是另一个层级,没有30万元读不到海外名校。她比较了上海纽大的母体学校——纽约大学,仅学费就是每年4.5万美元。由于纽约大学是大都市里的大学,校园主体都位于纽约市中心,邻近第五大道、华尔街等“高尚街区”,食宿成本都极高,每年生活费大约要花费人民币10万至15万元。

  毕竟,上海纽大毕业生可以拿到“双学位”,包括一张纽约大学的学位证书。而且在上海纽大四年学制的后两年,每一个学生都有至少一次海外游学机会,可以选择纽约大学分布于全球的14个学习中心“留学”,包括另一所与上海纽大性质类似的校园——纽大阿布扎比分校。

  令杜立萍觉得比较划算的是,当年度的10万元学费涵盖这种游学项目在内。

  “儿子想选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校园,他有个同学在那里读书,听说教育质量不错,而且文化跨度很大,比较长见识。 ”

按需配置助学金,最高奖励“学费全免”

  四年学费40万元,对于中国境内学生和家长,的确是笔不小开支。

  上海纽大招办主任周鸿表示,今年、明年,学校的奖学金都将达到200万元规模,助学金保持在100万元规模。目前,对中国学生的奖助学金覆盖面差不多可以达到三成。在首届150名中国学生中,已有30多人获得各级奖学金。其中,对于此前“校园日”自主招生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每人每年将获 1000美元奖励;对于高考成绩进入当地前列的学生,最高奖励是“学费全免”,这种额度只对极少数中国学生有效。

  在学校网站、官方微博、招生宣讲、媒体采访中,包括校长俞立中的个人微博中,上海纽大校方一直强调、反复重申一条原则,那就是:只要是被学校选中的学生,如果家庭确有实际困难,学校将通过助学金途径,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经济原因而弃学、辍学。因此,入学后,学校逐步了解各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根据学生申报的家庭经济条件,已通过评估确定了一二十名助学金发放对象,其中最高额度为每年 9万元,相当于贴补90%学费。

  周鸿介绍,学校按需配置助学金,比如有一位江苏学生,父母都有就业能力,但家中有一患自闭症的弟弟,需要母亲在家照顾,仅父亲一人在外工作,为此学校还是仅让学生自负2万元学费,由学校负担其余8万元。这些天,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布了校内助管岗位,提供了100多人次的勤工助学机会。

  本报首席记者 徐瑞哲

录入编辑:薛冬霞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