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3 February 2014

未掂先囂 - 盧先亞

好不主席:未掂先囂 - 盧先亞 蘋果日報 2014年02月13日

香港雖有敵國鉅富,可卻亦有更多連衣食住行都顧不下的露宿者。

上月底,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上,人民力量的陳偉業促請政府開徵入境稅,以遏止水貨活動。就此黨媒自是大肆鞭撻,口誅筆伐,惟對緊隨其後另一白鴿盟友的相同建議,卻聽而不聞,黨同伐異還不清楚。至於政府及後回覆,是不應該將水貨問題與旅客掛鈎。言之成理,縱然個別內地旅客的舉措,確實也對香港社會帶來文化衝擊,但若論民生影響,則始終難及水貨客,他們根本就是借進進出出中港邊境攜貨幹活,豈能夠以客相待。

問題就是政府既知矛頭直指這批販子,理應對症下藥。而「一簽多行」的政策漏洞正正就是他們能夠鑽空經營所恃,但官員只會反覆重申,中央政府且已暫緩擴展自由行與一簽多行以回應港人訴求,只差一句要跪謝隆恩,當然還有偽首的迎難爭取。不過一國兩制下的另一小埠澳門,縱與珠海毗鄰,卻未見「受惠」於多行簽證,足證有些事非不能也。明知屋漏,卻不作修補,反惦着邀功未將破洞鑿大,這大概就是長毛議員所說的「未掂先囂」。

若說自由行、一簽多行、甚至單程證審批皆涉及「他」國內政,欲動無從,愛莫能助。那麼單邊進行,寓禁於徵不過是正常手段,況且施政莫不以保障自家人民利益為先。徵收入境稅無非就是藉以增加水貨的交易成本,打擊販子多行往返的意欲。

事實上,對於真正的旅客其影響實不足道,假設台灣、泰國這些內地同胞熱門的旅遊點亦酌量增收入境稅,請問會否打消他們到當地的遊興?難道這顆東方之珠,卻連區區數目的旅遊價值都抵不上?計唔掂條數嘅怕且只是那些心中只有經濟誘因的一群。

其中少不了旅遊業人士,那位議會總幹事董先生批評,入境稅有損本港旅業形象。又問先生也不過發生在幾天前,率眾惡意佔領郵輪的霸道所為,閣下尚且姑息,未予痛斥,今日不知捍衞的是甚麼名聲?還有不贊同收入境稅的說法,是指內地旅客不一定要來香港旅遊,這恰恰正是反證癥結所在,內地旅客可有選擇,但香港卻是全球唯一旅門大開,莫論承載,惟有不能自制地被迫接(待旅)客!

難為更多連理據也拿不出來,只能訴諸「血濃於水,中港一家」的那一套,又是「傷害同胞感情」,又要「顧及國家反應」,那麼港人的感情和反應呢?如我這般的有感而問,怕就成了偽首無厘頭罪告港人撒嬌……該是撒「驕」的憑證,否則,我真的百思不解,「未富先驕」究竟何所指,又到底何所以?

無的放矢只會挑動港人情緒

「未富」的確事實,香港雖有敵國鉅富,可是亦有更多連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顧不下,在低於五度的寒冬,天橋底下仍有多少的露宿者?所謂中產的也不過逼於三百呎的蝸居,請問港人「富」從何來?至於「驕」或可引以為傲,但卻更似傲慢態度。

偽首以教訓的語調道出此語,明顯是後者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將港人視為排外傲慢,不識大體……大陸的一群。

無的放矢,只會更加挑動香港人情緒。入境稅的提案不過是針對香港已經飽滿的旅客容量而作出對策,特別是針對水貨販子的猖獗,亦只求本地居民能享應有的生活空間。然而一句「未富先驕」的批判,只能徒嘆偽首從沒把港人放在眼內。

盧先亞



金融雲端:擋客之道 - 蘋果日報 2014年02月13日

為鼓勵更多優質旅客到訪,泰國去年底也計劃開徵入境稅。

有政黨建議開徵針對非香港居民的陸路入境稅,以舒緩大量旅客湧港帶來的種種問題,特首梁振英想也不想便斷定建議不可行,更表示港人不能「未富先驕」。這實在是一個古怪的邏輯,我想同情地理解也有困難。

向旅客徵稅是提都不可提的洪水猛獸嗎?獨沽一味靠遊客食飯的意大利威尼斯,也有向旅客徵稅,作為保育文化遺產及改善設施的經費,這是歧視嗎?是倒米嗎?會令旅客一怒之下轉到其他旅遊點嗎?

徵稅未必會阻嚇旅客

同樣是旅遊熱點的泰國,去年底也計劃開徵入境稅,打算向留泰逾3天的遊客徵收500銖(119港元),逗留少於三天的徵稅則較相宜,希望藉此鼓勵更多優質旅客訪泰,同時亦可用來彌補旅客到當地醫院求診後走數的壞賬,這筆壞賬每年涉及4,800萬港元。泰國這是嫌錢腥,是未富先驕嗎?他們不怕人家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向其國民徵收入境稅嗎?

查實,向遊客徵稅是很普遍的稅種之一,杜拜政府月初亦剛宣佈,由3月底開始徵收約15至42港元的遊客稅,但凡住宿酒店、民宿等均要繳交,以用於在國際推廣阿聯酋及其旅遊業。

這些措施的目的,有用以改善基建,也有用於微調旅客組合,但甚少會因此阻嚇到旅客,因此政黨今次的提議,我認為對於一般普羅旅客的影響極為有限,但對於頻繁出入的、非以旅遊為目的的不過夜旅客,才有足夠的阻嚇作用。

港府一直希望擴闊稅基,減少財政收入的波動,惟苦於無處埋手,今次這個機會,有一定民意支持,但卻被一句無厘頭的未富先驕便否決了

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總正面肯定人與資金的自由流動,認為會提升分配效率,但近年也開始認同,即使熱錢的流動,越多不一定越好,大家都已認清資金快來快去的傷害,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同意新興市場需要設立一定程度的資本管制,限制資金的進出。

經濟效益並非無止境

對人流來說也一樣,旅客進出及移民來去,當然有其經濟效益,但也不是無止境的,亦存在邊際效用遞減的現象,首一萬名旅客或移民,效益可能最大,第十個一萬,額外的效益可能已經減少,到了第十萬個一萬,更可能消化不良,甚至上吐下瀉。

在特定的資源條件下,一地社會只能承受一定數量的旅客或新移民,再多便會帶來張力、樽頸,需要管理、調節。就算日日說城鎮化是核心國策的中國,也有唞氣的時候。

中央政府在去年的十八大後,決定要嚴格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北京最近更推出一連串措施,計劃疏散500萬外來人口,以減少現時人口過擠對交通、房屋、水電媒所做成的壓力,難道北京此舉又歧視外來人口?

為文之時,加拿大剛剛公佈結束實行了28年的投資移民計劃,而積壓着的7萬多份移民申請將全部凍結,瑞士又剛通過限制移民的全民公投,英國政府早前亦不避爭議,推出針對新移民的「返老家吧(Go Home)」廣告攻勢。

這些地方不是地大物博,風光如畫,就是有深厚的包容文化根源,竟然也有頂唔順的時候,何況彈丸之地的香港。

單單想用「為兩餐乜都肯制,前世」這種搵食心態,便想說服港人對眼前種種問題視若無睹,似乎太天真。

丘亦生



廉政公署40年 - 蔡子強 明報 2014年02月13日

不經不覺,到了這個周末,廉政公署已經成立了40周年。香港由遍地貪污腐敗,搖身一變成了廉潔之都,肅貪倡廉成了港人的核心價值,廉署可謂功不可沒。

其實在很多地方,都知道貪污所造成的禍害,因此不缺反貪機構。問題只是,這些反貪機構,能否真心誠意,雷厲風行的反貪,還是只是一個幌子,敷衍了事,甚至裏外勾結,反而成了另一個貪污「太上皇」。所以,關鍵並不在於是否設立一個反貪機構,而是在於廉署這樣一個反貪機構,有什麼條件讓它能夠成功﹖

廉署的獨立性

首先,關鍵在於廉署的獨立性。那麼究竟廉署的獨立性又從何而來呢﹖

從成立那一天起,它就叫「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九七之後才改稱「廉政公署」),顧名思義,它直屬於殖民地總督,亦即是政府最高決策層,而非隸屬於其他政府部門,受其他官員所管轄,因而可以盡量免於糾纏及受制於部門間錯綜複雜的利益,以及人事瓜葛。除了港督之外,任何部門任何官員,都無權干涉廉署的工作,而且都可以是其調查對象,不能干預。

廉署成立之前,貪污案件由警務處的反貪污室處理,其領導的級別,只是與當日震驚全港的葛柏貪污案中的當事人葛柏同級。試想想,這樣一個部門,又如何可以放膽處理牽涉警務處高層的貪污案件,否則的話,豈非「太帥頭上動土」﹖因此,獨立偵案根本無從說起。此外,這個警隊反貪污部人員編制也太少,根本難以處理堆積如山的投訴。而且,因為反貪污室的級別太低,亦讓它不被其他政府部門瞧得起,當它調查時,往往得不到其他部門配合。

當日推動廉署成立的《百里渠報告書》,詳細列明和分析了這些弊端,讓港督麥理浩明白到成立獨立反貪機構的重要。因此,把廉署獨立出來,直屬殖民地總督,既解決級別和人員編制的問題,亦向公眾表明政府打擊貪污的決心,這麼多年來,證明了是廉署成功的一大關鍵。九七後,廉署改為對特首直接負責。

其次,廉署在組建之初,由領導到很多中層骨幹,都非本地人,而是英國人。例如,自廉署在1974年成立,首7位廉政專員,都是英國人,直到1996年,也即是回歸前夕,才改由梁文建這位華人擔任。這一樣有助於廉署的獨立性。

由英國人直接掌管廉署,固然可說是殖民地政府不信任香港的華人,要把這個權傾一時的敏感機關,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裏,但客觀出現的一個好處是,它對社會上千絲萬縷的政商利益,複雜的人事瓜葛,可以比較超脫,不用常常要為了賣親朋戚友的帳,又或怕得罪權貴,而投鼠忌器。這在廉署成立之初,需要確立它雷厲風行的工作方式時,以及一套全新的反貪文化時,顯得尤其重要。

領導人的決心和意志

第二,領導人的決心和意志,也一樣至為關鍵。

在廉署成立的首年(1974年2月到12月),它共收到3189宗有關貪污的投訴,當中與警務人員有關的,竟高達四成半,達到1433宗。在那個年代,警察確是政府的最大貪污毒瘤,利用手上執法權力,四處受賄。到了1977年,一年之內,廉署更起訴了272名警務人員,當中145名被定罪。因此廉、警關係可說是一觸即發,而警察正是一個社會執法、維持治安和秩序的重要支柱,當中的利害關係,可想而知。警察遂因反貪問題,成了政府的一大潛在炸彈。

到了1977年10月,於短短首3個星期,共有140名警員被捕,後來又再在10月25日,單一日內再有34名警員被拘留,警隊內可說是風聲鶴唳,人人自危。結果,他們反撲,要求叫停廉署的工作。10月28日,2000多名警務人員在香港的心臟地帶中環聚集,再操往警察總部抗議,會見警務處長,反映他們對廉署的不滿。之後,當中較激進的一群(據報道由40至100人不等),更衝進廉署的總部,大肆搗亂及傷人,震驚全港。當時的總督麥理浩為了安撫警隊,遂於11月5日,頒布局部特赦令,特赦在1977年1月1日前所有曾經涉及貪污,但卻未進入檢控階段的公務員。

這是廉署成立之後經歷的最大危機,當時很多人都擔心從此廉署會否成了一隻「紙老虎」,政府的反貪工作前功盡廢。但事實證明,麥理浩卻不是如此一個窩囊的人,這次妥協只是一種權宜之計,政府並沒有就此屈服,對廉署的支持反而有增無減,至於當日鬧事的警察,事後,更有近百名遭秋後算帳,遭解除職務。從這次危機中可以看到,在一個貪污已經蔚然成風的社會,厲行反貪,要動真格,必然會惹來既得利益的猛烈反撲。

社會大環境轉變造就廉署成功

第三,廉署的成功,也與整個社會大環境的轉變,有密切關係。

香港於1970年代開始經濟起飛,政府能夠徵收到的稅款亦大增,掌握大量資源。政府財政寬裕,才可以高薪養廉。

另外,政府有錢,亦可以大興土木,大搞建設。麥理浩於1971年來港履新,他是香港殖民史上,最大而有為的一位總督,備受港人愛戴。其任內的建設,包括大規模興建公共房屋,擴充和提供免費教育,興建海底隧道、地下鐵路等基礎建設,提供社會福利為低下階層建立安全網等;另一方面,他亦在勞工保障、公務員本地化、民意諮詢渠道等領域,進行了改革。透過這些建設、改革,以及整體上經濟的蓬勃發展,普羅市民生活大大得到改善,分享到經濟成果,矛盾因而獲得紓緩,社會也漸趨合理化。在這樣一個環境倡廉,才可事半功倍。民眾會否奉公守法,支持肅貪倡廉,那是與整個體制的認受性,密不可分的。

宣傳教育成功

第四,除了肅貪之外,倡廉也是廉署的工作重點,過去廉署的宣傳教育工作可謂做得相當成功,讓有關的概念和價值深入民心。

最為經典的,莫如是連前廉政專員黎年,都曾在官方網頁中稱讚過,說市民耳熟能詳的標語「廉署保密,密密實實」。而廉署在成立之初能迅速取得市民的信心,願意挺身舉報,很大程度是基於市民相信廉署能夠保密,讓舉報者不會被秋後算帳。

再舉個例,廉署的第一個電視廣告,是1975年推出的《小販》,當中也有膾炙人口的兩句:「我日捱夜捱搵兩餐,你還要在乞兒兜中搶飯食。」這是描述一位在社會最底層的街邊女小販,遭執法人員索賄,壓榨其血汗錢,因而忍無可忍,憤而到廉署舉報。其後,廉署還陸續得到不少廣告大獎。

廉署的挑戰

40年來的努力和成功,確是為廉署的工作累積了雄厚本錢,但這卻並不代表廉署在未來是毫無挑戰。

首先,近年政府最高層官員,例如前特首曾蔭權、前政務司長許仕仁,以至前廉政專員湯顯明,陸續被捲入公職人員行為不當以至貪污等指控風波,這都讓公眾對官員的操守和廉潔之信心大減。當廉政專員都其身不正時,廉署要肅貪倡廉,公信力和說服力,也必然大打折扣。

其次,隨香港與大陸交往日增,兩地逐漸融合,文化和風氣亦互相滲透,這對彼此在廉潔的觀念和看法上,將產生相當衝擊。尤其讓人擔心的是,當貪污案件牽涉國內以至國內官員時,廉署以至港府的最高層,會否毫無顧忌,有強大的意志把肅貪工作貫徹到底?在湯顯明風波中,我們見到的是一個熱中涉足中國官場,不惜分拆帳單也要豪華宴請中國官員的廉政專員。

第三,香港人權意識日漸高漲,廉署過往很多辦案手法,都因為侵犯私隱、漠視人權等理由,逐漸受到質疑,在可見將來,廉署偵案將受到愈來愈大的挑戰。

第四,近年香港政治傾軋頻繁,政圈中人往往把對政敵的攻擊,上升至腐敗、舞弊、以權謀私等層次,以求加強殺傷力,更會動輒到廉署舉報,讓廉署慢慢成了「夾心人」,無論最終調查結果如何,都難免開罪其中一方,而遭受質疑,成了政爭的「磨心」,傷害到機構的公信力。

最後,近年香港階級和政治矛盾日益尖銳,世代之爭、官商勾結的指控、政改爭議等等,都開始侵蝕整個體制的認受性,當政府和社會都被視為不公義時,肅貪倡廉的工作,其說服力亦會打了折扣。

廉署經過40年的努力,曾經取得巨大成功,但在今天香港處於一個急劇轉變的年代,能否克服前述種種的挑戰,只能拭目以待了。

蔡子強






郭台銘夥Google研發機械人 - 蘋果日報 2014年02月13日

郭台銘近年成日話要建立一間有好多機械人嘅工廠,希望集團可以轉型做醫療設備之類嘅高科技、高毛利、資本密集嘅產品

台灣富商郭台銘計劃發展機械人?《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報道,郭台銘旗下富士康正與Google商討合作發展機械人項目。

報道指,富士康舊年開始跟 Google 作業系統 Android 嘅前高層 Andy Rubin 傾合作,為推進項目發展,郭台銘最近曾經喺台北跟 Rubin 見面,Rubin 積極向對方講解新技術,郭台銘亦好感興趣咁話。

唔講唔知,Google 舊年成立咗一個專門研發機械人嘅集團,又收購咗八間相關企業,包括Boston Dynamics,呢間工程公司曾經為美國國防部總部五角大廈設計移動機械人。

咁啱得咁橋,郭台銘近年成日話要建立一間有好多機械人嘅工廠,希望集團轉型做醫療設備之類嘅高科技、高毛利、資本密集嘅產品,難怪雙方情投意合。





創業作業:軟件吃掉世界 - 蘋果日報 2014年02月13日

在矽谷,programmer 的人數遠遠追不上科網公司的需求,而求才亦只會越來越若渴。

網景(Netscape)的創辦人 Marc Andressen,近年積極投資科網公司,屢有斬獲,點石成金。幾年前,他發表名句: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

軟件正吃掉世界,他舉了好幾個例子:

‧全球最大書店 Amazon,骨子裏是軟件公司

‧全球最大影視店 Netflix,是軟件公司

‧全球最大音樂公司 Apple 和 Spotify,是軟件公司

‧全球冒起最快的娛樂公司 Zynga(Farmville)和  Rovio(Angry Bird),是軟件公司

‧全球近幾十年最成功電影公司 Pixar,是軟件公司

‧全球最大直送廣告公司 Google,是軟件公司

‧全球冒起最快的電訊公司 Skype,是軟件公司

‧全球冒起最快的招聘公司 LinkedIn,是軟件公司

這是幾年前的例子,到今日基本仍適用。未來呢?這些行業,可能是例外,所謂軟件吃掉的,就止於這些行業。更大的可能,是這只是開始,軟件真的吃掉世界。

我自己經驗,搞 aNobii,是軟件用社交咬賣書業。主場新聞,是軟件咬傳媒。主力做的公司,是用軟件咬翻譯業。見過好多有趣的公司,用軟件咬的行業,你未必想得到。例如門鎖,用手機代替鑰匙,可以設定容許某個電話號碼的人幾時出入,出入幾多次,兼有出入記錄,尤其適合高流量地方使用,例如酒店。

軟件不止於電腦手機。訂民宿的 Airbnb,截的士的 Uber,是現時最值錢的新冒起科技公司。軟件正高速從電腦和手機,爬到各行各業。

當然,幾十年前開始,好多行業都用科技幫手,好難想像,有甚麼公司連一部電腦都無。分別是,今日軟件已經由其中一環,變成關鍵的一環。

靠收購轉型 說易行難

關鍵到,軟件起家的公司,超越行內不是軟件起家的公司,前面 Andressen 列舉的,就是這一類例子。也關鍵到,連行業的傳統玩家,都發覺要求變,走得較前的,開始收購行內以軟件起家的公司,試圖借力去改變自己。

未來結果,大概是有些行業,軟件公司跑出,甚至收購傳統玩家,例如 The Daily Beast 買Newsweek。有些行業,傳統玩家靠收購轉型成功,繼續贏。但靠收購,說易行難,我估,大部份情況,收購轉型的困難,仲大過新公司重頭做起的困難。

軟件吃掉世界,不需要科技鉅子講,其實好多人都感覺到。身邊不少不是科技行的朋友,近幾年開始發現,自己的行業,無強勁的技術團隊,好輸蝕。

更多人發覺,自己無技術底,好輸蝕,好多事情想做,但無技術人才,偏偏做不了,開始後悔,讀大學時,無巴結那位宅宅哋讀 programming 的同學,仲成日取笑人。

你問家長,擔心子女會欠了甚麼技能,影響到未來的發展,有越來越多人講,是編程能力,擔心學校的課程,會跟不上社會的需求。

有位朋友,讀書時從來未掂過 programming,名校畢業後打入高盛,入了科網板塊部門,參與過阿里巴巴上市,開始留意科網公司,越來越相信,科網公司才是未來,於是離開投行。

programmer 日益求才若渴

年幾前跟她合作過一個短項目,她發現原來自己喜歡編程,也強於編程,自學了一個陣,隻身走去矽谷上幾個月短期課程,畢業後在當地找到份編程工作,那家公司,後來給 Google 收購了。

因為自己的經歷,她回港後,想令更多小朋友早點接觸編程,工餘時搞學生編程入門興趣班(firstcodeacademy.com),剛起步,在兩家國際學校以課外活動形式搞 programming for kids,發現越來越多家長,希望讓子女有機會接觸編程。

這股風氣,從美國捲過來。在幾個月之前,Mark Zuckerberg、Bill Gates 等等一堆名人,現身拍了一條宣傳片,宣傳 Hour of Code 這個活動,推廣編程,推銷編程能力的好處,是為了美國的競爭力,當然也是為了私利,要知在矽谷,programmer 的人數,遠遠追不上科網公司的需求,而求才只會越來越若渴,因為,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

宋漢生




專家:人幣應盡快自由浮動 - 蘋果日報 2014年02月13日

場憂慮,一旦人行撤銷干預滙率,人民幣或會大幅升值。

停止干預

內地外滙儲備漸增,社科院委員余永定近日撰文指出,中國外滙儲備已接近4萬億美元,不利內地生產能力。他建議人民銀行應該停止干預外滙市場,盡快採取浮動滙率機制,從而降低外滙儲備的增速。

市場憂慮,一旦人行撤銷干預滙率,人民幣或會大幅升值,更會對出口造成負面影響。前人行貨幣政策委員余永定認為,現時市場共識為人民幣滙率與均衡水平相差不遠,因而撤銷外滙干預應只會造成溫和升值。他又稱,由於內地出口主要為加工貿易,故人民幣升值相信不會令出口大幅度減速。

對於日益增加的外滙儲備,余永定認為,每1美元所帶來的邊際成本將遠超潛在收益,由於現時人行有外滙干預,余永定認為,此舉吸引了貨幣投機者單邊下注買人民幣升值,造成外幣熱錢存量增加,故為求減低外儲進一步增加,人行應即時停止外滙干預,並讓市場決定人民幣滙率。

除撤銷滙率干預外,余永定認為,人行同樣要嚴管跨境資金流動,以防一旦升值預期消失,資金會大舉流出中國。




內地上月出口突增10.6% 順差擴大 增人幣升值壓力 - 蘋果日報

內地1月出口顯著增長,有報告指是因歐美市場需求回升,以及農曆新年前企業趕於付運貨物。 路透社

中國1月份外貿出乎市場預期強勁,出口按年增長達10.6%,大幅高於市場預期的0.1%,亦較12月的4.3%加速;1月外貿順差擴大至319億美元,對人民幣造成升值壓力。強勁出口增長能否持續,市場意見分歧。

記者:周燕芬

海關總署公佈,1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824億美元,增10.3%;其中出口2,071.3億美元,增10.6%;進口1,752.7億美元,增10%;貿易順差318.6億美元。主要出口國美國按年增10.7%,歐盟增18.8%,日本增16.1%。出口貨品表現以彩電最突出,增幅達73.5%,肥料升69.7%,鋼鐵則升37.6%。

無迹象顯示再現作假

出口增長強勁,澳新銀行猜測虛假出口貿易活動再次重現,即利用中港往返貿易套利,貿易商希望能從境內的高存款利率和人民幣的升值中套利。不過,美銀美林報告則指未有迹象顯示弄虛作假情況再出現,或熱錢再次藉外貿流入中國,因為1月出口增長主要由歐美市場帶動,對香港出口反而錄得18.4%跌幅,降至9.81億美元;出口高科技產品亦錄得5.6%跌幅。若扣除去年初虛假貿易活動造成高基數效應,德銀報告指,1月出口實際按年增幅應遠超20%。

促使1月出口顯著增長的原因,中金報告指是主要受惠於歐美主要市場需求回升,以及農曆新年前企業趕於付運貨物。對於強勁增速能否持續,德銀認為,隨着去年首5個月虛假貿易高基數效應消失,餘下時間出口增長甚至接近20%,全年增幅為14%。不過,中金預期農曆新年因素和高基數效應,將令2、3月進出口增速回落,人民幣升值亦為今年出口增長帶來壓力。

人民幣年底料見5.98

中國1月的貿易順差從12月的256億美元擴大到319億美元。澳新銀行認為貿易順差擴大和資本持續流入,人民幣仍存在升值壓力,維持預測美元兌人民幣今年將破6算,估計到今年年底將達到5.98的水準。

中港兩地出口1月跌幅達18.4%,港粵運輸業聯會主席謝浪表示,主要受去年虛假貿易活動影響。實際上1月份受農曆新年影響,為傳統淡季,港粵貨運量較12月亦有所下降,相信至3月底才恢復。他又指內地外貿保險和付款方式日趨完善,正挑戰香港物流中轉港地位。富亨環球投資顧問財富管理董事陳寶明表示,若扣除去年初「虛假水份」,參考中國、歐美的採購經理指數、定單情況,他預期香港1月的出口實際錄得增幅為3、4%左右。

.END

練乙錚 - 誰的空間? 信報

練乙錚 - 誰的空間? 信報 2014年2月13日

《信報》提議作者錢志健在他的財經版專欄裏少寫社會政治,要寫的話,可把那些文字放到評論版;立法會議員蔣麗芸率眾佔領郵輪,甘冒可能犯上《海事法》裏的非法佔據船隻罪,迫使財團增加對旅客的損失賠償;政改矛盾當下,民調顯示香港已有四分之一的市民支持以佔領中環作為爭取民主選舉的最後手段。這三個事例都牽涉到空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問題。筆者這篇文章就和大家從法理和經濟角度圍繞一個主題思考:誰的空間?

在資本主義私有制裏,財物的所有權包含使用權,而在一般情況底下,這個使用權是絕對的,只要不損害他人。這個觀點非常重要,清楚劃出了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一條最重要分界線。然而,也有極少數例外的情況之下,「所有權包含使用權」的說法,不能視為絕對,例如大眾傳媒。一張報紙,就算是在《物權法》之下乃完全私有,亦一般視為帶有「公器」性質;所以,規管傳媒的公法,便有理由對《物權法》給予的權利,作出適當限制。

報紙的評論空間

《信報》五年前易手之時,因為買方已經擁有另一種媒體的控制權,因此必須在這張報紙的物權與使用權方面作一些十分特殊的安排,交易才能通過,在公法之下得到認可,便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私營傳媒之帶有「公器」性質,完全可以從經濟理論解釋。經濟理論裏有所謂「界外經濟」的概念,如果個別生產者或消費者在其自己的生產或消費行為裏,自利之餘還影響到別人的利益,那麼就形成了「界外經濟」。這種無意中產生的對別人福祉的影響,是好是壞都有可能,分別稱為正、負界外經濟。傳媒每天對受眾發放新聞,就是一種生產╱消費行為;新聞少不免涉及各種自然人或法人,這些他者的利益於是受影響,界外經濟於是生成。

這個說法,還未牽涉到政治層面裏諸如「民眾的知情權」、「公眾利益」、「媒體對公權力的監督」等。這些另外的觀念形成對媒體的責任壓力,也可以從經濟學解釋。媒體的生產技術,帶有所謂的「規模經濟」,每一天的營運成本裏,固定成本佔的比率很高,多賣一份報紙或多讓一位受眾收看到當天的節目,邊際成本幾乎是零。於是,產量愈高(受眾愈多),生產的平均成本便愈低;這就是所謂的「規模經濟」。這個東西對傳媒市場有很大影響,因為非常不利自由競爭;已經建立起聲譽和受眾群的媒體的平均成本,比起新進場的競爭者,要低得多。如此不利新丁,市場內的不同媒體的數目便很有限,遂形成經濟學家說的「寡頭壟斷」,偏離「完善競爭」、「自由競爭」的理想市場範式,以至消費者起碼在價格、甚至也在產品質素方面因競爭過少而有所損。

誰來規管媒體?

既非自由競爭,擁有物權的生產者(此指各位「媒老闆」)便有義務受到外來的「規管」。一般人理解的規管,即政府規管,但那並不是最基本的要義。規管應該是來自利益受影響的「大眾」的,只不過大眾做「大眾的事」之時,往往出現搭便車的「順風客」,你推我讓之際,大眾規管就變成沒人規管。在民主國家裏,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辦法,就是要求民選的政府負起這個規管責任,避免「順風客」問題。不過,如果政府不由民主產生,或不善規管,甚或與媒老闆「同穿一條褲子」的話,「大眾」就不能不自己負起責任,而「負責任」的傳媒,也就應該在道義上接受社會大眾的合理意見或要求了。不過,這還只是說到了諸如價格、品質方面的規管。經濟學的分析,能夠更深入。

經濟學大師Gary Becker 有一篇文章很有名,提出對多類看似非理性行為的理性解釋(不僅解釋,還做出實證,或者由他的學生做出實證,證明他的理論比起其他的理論,有解釋優勢)。例如,人為什麼會對一些事物上癮?上癮之後,為什麼難以自拔?所謂「上癮」,實即「慣性消費」;慣性往往是非理性的,例如有些人對某些傳媒上了癮,明知其質素愈來愈差,還是繼續當受眾,邊看邊罵。又例如,人喜歡種類豐富,但為什麼有時卻會沉溺於某一類事物,其他茶飯不思?有古典音樂迷,有老爺車迷,有風帆迷,……。

Becker 把上癮、着迷的過程比作一種投資,一種或是減低消費成本、或是增加「得樂」能力的投資。你花時間、金錢、體力等成本去學帆藝,之後一上船便能觀風駛(巾里)、風馳電掣,盡得其樂;但假如你不諳帆藝,便只能和船上林林總總的的繩索打架,帆船變成「煩」船。而且,這樣投資於特殊能力或鑑賞力,能產生規模經濟:前期固定投資愈大,以後的邊際消費成本便愈低。於是你成為消費某一種物品的邊際成本很低、消費其他物品的邊際成本卻很高的「專家」,於是,你往後理性地厚此薄彼。你上癮了,變成某種東西的慣性消費者,因為你的投資,替你累積了能極大地讓你「得其樂」的「資本」。

讀者的能力、老闆的資本

把上述古典音樂、老爺車和帆船換成《信報》,大家就明白,為什麼《信報》這麼難看的一份報紙文章那麼長,卻有一群死忠讀者,會一邊罵、一邊還要看。你那長年累月的啃讀投資,已培養出一種「閱讀《信報》的能力資本」,讓你輕易從難讀的《信報》讀出那真味道來,能人所不能。

然而,這種你作為讀者培養出的、附在你自己身上的「閱讀《信報》的能力資本」,卻成為《信報》老闆的賺錢暗器,成為《信報》一眾高管、編輯、員工的重要米飯來源。當然,老闆的資源投入、員工的心力付出,自有其貢獻和應得的利益份額,但如果沒有了讀者群多年來累積的「閱讀《信報》的能力資本」,《信報》根本不能存活。

這是應用 Becker 的理論,分析出一份報紙、一所傳媒之所以成為「公器」的最客觀原因,與政治學者的說法殊途而同歸,而大家在這個「途」上,或可明白到另一層道理。

然而,這樣說,卻還是未提到傳媒的「內容提供者」的角色。像《信報》這樣的媒體,內容有兩大類:新聞報道、評論分析。有些媒體,主要提供娛樂,但《信報》不那樣。不同的傳媒,有不同的側重點;《信報》的傳統,傾向評論分析多於報道新聞。做新聞的人,講線路靈通、講觸覺敏銳,皆非筆者所長,因此這裏主要談評論、分析員(以下簡稱評論員)在媒體裏的角色,續以本報為例。

上面說到「讀者群多年來累積的『閱讀《信報》的能力資本』」,但這種能力資本,到底是怎樣累積而成的呢?答案是,那主要是讀者與各評論員之間不斷互動而生成的(這裏說「主要是」,非「完全是」,因為還有記者、編輯與讀者的互動,但性質不同,也那麼不直接)。一張報紙就好比海裏頭的一座人工礁,評論員就是依附在上面的珊瑚體,不停吸納海水裏的養分並轉化之,形成魚類食物;而讀者,就好比吸引到這人工礁的魚群,久而久之,熟悉了這座人工礁裏裏外外的環境,成為常客,更或者成為以這座人工礁為中心的生態環境的一部分。誠然,人工礁是漁老闆╱漁船長放置的,提供了生態環境的框架,但魚群不因框架而來,而是為了那珊瑚體能提供的食料而來。所不同的是,珊瑚體提供魚類食料,評論員提供讀者精神食糧裏的一些激素。

從這個觀點看,如果媒體是公器的話,其直接對社會、對民眾的影響,很重要一部分來自評論員。這些影響,往往還是十分即時、及時的。評論員既有如此重要角色,媒老闆就不能完全視媒體上的評論空間為其所有而必須與評論員共享,盡量尊重評論員的個性發揮。

林行止、曹仁超的文章也須肢解?

評論員重要,而培育評論員,更是媒老闆╱總編輯的重要工作。做好這件工作,像《信報》這種媒體,不僅要發掘有專業能力的人士,還要讓這些人士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說到底,經濟學是所謂「灰暗的科學」,每天的股價上落、公司業績,對大部分人來說,也都不過是錢銀事,重要而沉悶。財經報紙的評論分析風格如果不生動活潑,就沒有活路。三十多年來,《信報》這種正兒八經的媒體能夠生存,主要不是因為有像筆者那麼只懂寫正兒八經評論文章的「二流分析員」,而是有像林行止、曹仁超那樣有神來之筆、一篇文章裏無所不談的、談笑生風而又虎虎生風的健筆。這就觸及錢志健。

《信報》高層希望把版面編排劃分得齊整企理一些,當然是好的,但必須小心,不能為了版面形式上的利落歸一而傷害了評論員的風格。風格是需要很充分的自由才能放出異彩的。舉一些《信報》的事例說明此點。

以風行多年膾炙人口的曹仁超「投資者日記」為例,每天大半版財經文字而能令中環上班族捧讀之餘還用作中午吃飯時的談資的,往往就是那些與財經無直接關係的社會政治文化學術評論——其中罵肥彭罵老共罵老美罵金管局頭頭更是為人津津樂道的「必不可少」的內容。如果以為應該把「投資者日記」的文章分割,與金融有關的文字歸金融版面,其餘評論分別撥歸政評版、文化版等,那「曹仁超」的名字恐怕不會響起來,當年的《信報》會失去一大特色。

如果看「林行止專欄」,就更說明問題了。林先生的「評論」文章真是什麼都來,有時談自己的子女兒孫,有時月旦這個那個兒皇帝,有時引經據典大談性學那話兒,大事發生了,卻又是一篇又一篇擲地有聲的匕首文章!如果為了要版面內容分類歸一,把「林行止專欄」解體,談兒孫的放到生活版,月旦兒皇帝的放到政評,寫那話兒的放到(不存在的)風月版,不就可以?

版面劃分妥當,一般而言,讀者的感覺的確會好一些,但那不是最重要的編輯工作。論外表齊整企理,首推大陸官方報紙及其本地版,但那些報紙主要是辦給官員看了順眼開心的,並不怎麼了不起。當然,錢志健是不是下一個林行止、下一個曹仁超,《信報》高層具體應該如何對待個別評論員,筆者無從置喙;可以想像的是,無論誰掌管報紙的決策,也很難決定具體應該怎樣做,尤其在今天的政治環境裏。

走筆至此,才發覺文章開頭提到的三個「空間問題」只談了一個,便已用盡篇幅,餘的只能日後再議。這一篇,就當是筆者這個 「老外」(老臣子加局外人)給報紙高層的一個抽象的參考意見罷。

《信報》特約評論員





港人關注新聞自由有錯嗎? 程翔 信報 2014年02月13日

評《亞洲週刊》的“白色恐怖”論

《亞洲週刊》2014年2月2日的封面專題「冷戰心態綁架香港  警惕白色恐怖寒蟬效應」讀之令人深感不安。它認為《明報》員工對更換總編輯一事表現出的顧慮是無中生有,而社會人士對《明報》員工的支持和聲援則純然是「麥卡錫主義」式的「獵巫」心態,“造成白色恐怖和寒蟬效應”,而無視《明報》員工和社會人士的顧慮是合理的。

在八千多字的專題中,出現了3次“法西斯”,分別是“法西斯”的聲音、語言和欲望。4次“白色恐怖”,9次“麥卡錫”主義。給人一個印象,就是《明報》員工和社會人士關心《明報》、關心香港的新聞自由,就是要搞法西斯式的白色恐怖、向麥卡錫主義招魂。《亞洲週刊》這種莫名其妙的聲討,對《明報》同仁、對守護香港新聞自由的朋友,乃至對自己的讀者都十分不公平。

為什麼《明報》這次更換總編輯,會引起軒然大波?坦白說,這還得從《亞洲周刊》自身談起。早在更換總編輯事件發生前,已經有一位不願具名的傳媒學者在2013年五月發表題為《亞洲週刊裡的薄熙來和重慶》的研究論文,他以該刊在2009-2012年對間對薄熙來和重慶的報導為藍本進行分析,試圖回答“媒體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和經濟力量的影響?遇到重大突變事件時媒體如何做出獨立的分析”等問題。

這位傳媒學者注意到:

“亞洲週刊在做重慶模式系列報導時,。。。。。,文章語言所蘊含的濃烈感情色彩已並非該刊一貫之風,比如同年11月15日,週刊再度推出“唱紅打黑”封面專題,。。。據統計,“紅”這個字眼在整篇文章中出現十餘次,。。。。作為持中立立場的港媒,何以突然一夕之間“祖國山河一片紅”,不免令人心生疑竇。

他又注意到,該刊在2011年第一期報導習近平在重慶調研的文章時,對習近平的大力吹捧。他說:

“細讀此文的用語就更令人大感訝異,大段大段標準的黨媒風格,也好像被“染紅”了一般。文章大力稱揚習近平,著力塑造他“近民、親民”的形象:“近距離接觸重慶民眾,多次主動下車走近民眾聊天拉家常”,“多次應邀在群眾中即興演講,展示領袖的魅力”等等。此時距十八大換屆還有近兩年,此文卻一再強調習的施政理念,似在為其未來執政造勢。

作者提出他的疑問。他說:

客觀地說,有關薄熙來和重慶的報導是非常棘手和複雜的題目,不可輕易評述好壞對錯,

然而行將落筆時,心中仍存有一個未解之謎:週刊到底有沒有受到上層力量的影響?…

那些“紅色”的文字如何解釋?筆者尚未得到答案。週刊有過不少不畏強權秉持正義做報導的先例,而且,身處香港的它,相對于內地,自然所受的政治鉗制要小很多,但是沒有直接的管制,會不會有間接的壓力?

他在論文的結論部分,試圖提出一個解釋,他說:

週刊屬於明報集團,其掌門人張曉卿為馬來西亞華人富商,而張的常青集團在內地專案頗多。據官網介紹,常青集團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進入內地投資的國際跨國公司之一,在中國內地總投資近20億港元,投資範圍涵蓋木業、石油產業、公路建設業等。張曉卿曾於2009、2011年兩赴重慶,分別參加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四十三屆年會和第六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均受到時任市委書記薄熙來的會見。2011年9月19日,常青集團與重慶市南岸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啟動在當地建設“世界華文傳媒中國西部中心”的計畫,中心將成為文化產品交易平臺和傳媒創意產業基地。[1]

另外,網上搜索出一份“2011年8月7日常青中國重慶發展思路彙報”的檔,稱“在重慶的「佔位」是常青在國內發展最重要的戰略之一。”而其在重慶打造的世界華文傳媒創意產業總部基地的計畫中,眾多華媒聯盟成員分支機搆將入駐,其中就有常青旗下的明報、星洲日報和亞洲週刊。

作者最後說:

“這些資料,是否能反映出一些蛛絲馬跡呢?媒體與政治經濟力量的糾葛,當下仍然是跳不出的魔障,媒體獨立的理想,或許還需要無休止地嘗試和努力”

此文發表後不到一年,就發生了《明報》更換總編輯的事情。這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這件事,印證了這位傳媒學者的觀察,即“媒體與政治經濟力量的糾葛,當下仍然是跳不出的魔障”。在這個背景下,《明報》員工和社會人士的關注,正正是這位傳媒學者的建議:“媒體獨立的理想,或許還需要無休止地嘗試和努力”。這些捍衛“媒體獨立的理想”的努力,為什麼在《亞洲週刊》的眼中卻變成“法西斯”、“白色恐怖”、“麥卡錫主義”而大肆鞭撻呢?

薄熙來是在2007年11月出任重慶市委書記。《亞洲週刊》是在2009年2月15日率先提出“重慶模式”這個概念。在短短15個月之間,重慶的面貌難道就真的發生了重大變化以致《亞洲週刊》有足夠的理由來提出“重慶模式”這個概念?在薄熙來履新才一年多、還未有足夠的時間來累積一些很實質的業績時就提出“重慶模式”,最少說明《亞洲週刊》的結論是輕率的、不審慎的、不專業的。

對薄熙來的“唱紅打黑”,《亞洲週刊》是鼎力支持的。它在2009年11月15日推出專題,強調 “重慶打擊黑勢力,不僅要保護紅色政權,更要讓紅色政權為百姓服務。”針對社會上對“唱紅打黑”的種種質疑,《亞洲週刊》主筆的回應十分堅定:

“如果這種紅色的 ‘作秀’能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就值得推崇!這樣的 ‘秀’在全國、在全世界越多,老百姓就越歡迎,越幸福。”[2]

我們姑且不懷疑其動機,單從這些文字看,《亞洲週刊》的政治識別能力和政治判斷能力都出了嚴重問題。道理很簡單,“紅色”真有這麼好,鄧小平也不需要改革開放了。

《亞洲週刊》在“重慶模式”這個關乎國家發展道路的重大問題上,表現出“政治識別力”和“政治判斷力”都嚴重不足,卻又輕率地、不審慎地、不專業地下結論。由此觀之,它對現在“香港的新聞自由達到歷史最高水準”的判斷、對《明報》員工和社會人士共同出來維護新聞自由貶之為“白色恐怖”、“法西斯”和“麥卡錫主義”的定性,也同樣是“政治識別力”和“政治判斷力”嚴重不足,卻又輕率地、不審慎地、不專業地下結論的這個錯誤的翻版。

走筆至此,不妨透露一件小事。薄熙來垮臺後,北京曾經派人來港調查他是如何動用海外力量來為其個人造勢。據筆者了解,調查重點是“一個刊物,一個學者”。刊物是《亞洲週刊》,因為它首次提出“重慶模式”這個名詞;學者則是某大學教授,他把重慶模式上升為“社會主義 3.0 版”。顯然間,這“一個刊物,一個學者”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捲入了中共高層的政治鬥爭。

正是《亞洲週刊》在薄熙來和重慶模式的報導方式,以及其介入中共權鬥的可能性,使人們對屬同一個集團的《明報》突然更換總編輯一事產生憂慮,不是很正常嗎?

[1]世界華文媒體中國西部中心落戶南岸重慶市南岸區網站,2011.9.20

[2]媒體觀察家談“重慶模式”:重慶版的科學發展觀重慶日報,2010.9.26



市民「未富先驕」? 禍源政府失職 -李兆波 香港經濟日報 2014年2月13日

有政黨建議向非本港的居民在進入香港時徵收陸路入境稅,原因是由內地來香港的旅客太多,影響民生。

政府的回應指不可行,保安局局長說有責任維持口岸的暢順,似乎是答非所問,低估了市民的智慧,不明白問題的癥結。

徵收陸路入境稅 技術上可行

首先,為甚麼會有建議要徵收入境稅,原因是旅客帶來不少社會問題。旅客多不是不好嗎?為甚麼會如特首說的「未富先驕」?徵稅一如樓市的雙辣招,是在其他方法失效時才採用。那為甚麼其他方法皆失效?有關的政府官員要負上相當大的責任。

1月30日我曾經在本欄指出那個「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只有39頁,只有一般大學本科生的水平,無論在分析的手法以及假設上都有很大的落差,沒有為優質的旅遊作建議,只是在數字上耀武揚威。言猶在耳,新春時海洋公園便因過多的旅客入場而停止售票,這是負責任的做法,因為涉及安全。原來有些商場也有這樣的措施,台北車站對面的京站商場有一個場內人數的顯示器,用來監察人數。很多的旅客設施也有人流限制,當人數太多時,一是禁止入場,或是分流。主題公園可以,商場可以,為甚麼香港不可以?

利用稅項來減少人流是最後的手段,其實徵收稅項在技術上絕對可行,不是如有些官員的說法。在辦理入境的時間,利用電子的方式或是現金,在時間上不會相差很多。而那些每天也要出入的人士,可以利用特別的通道來處理。關員在關口接待了那麼多的旅客,所花上的人力及設施成本不菲。從會計的層面,可以利用入境稅或是關口設施稅來收回一些成本。只是陸路入境稅或是關口設施稅在世界上並不普遍。

每天10萬旅客 1年徵15億稅

特首及行政會議成員的回應指每天也有更多的港人由香港往深圳,會帶來報復云云。這不是全無根據,但忽略了深圳的面積比香港大,人口比香港少,而大量的旅客來香港是購物,包括奢侈品及日用品如奶粉及廁紙,影響民生達嚴重的地步。有關的陳述不全面,誤導了市民。

政府常說稅基狹窄,開徵銷售稅及重徵酒店房租稅是可以考慮的方案,只是內地由開放自由行開始到現在已有10年,除了是零售及發展商直接得益外,似乎自由行為香港普遍市民帶來的是亂局多於官員在口中說的創造就業。的確沒有了自由行,香港將會變得蕭條。若開設入境稅,由收入的角度來看,每天10萬人,每人收40元,1年便有15億元。

自由行問題多 官員無視現況

稅務方法不是最好解決因內地自由行帶來社會問題的方法,但若政府在民生的層面辦事不力,便有需要考慮。港媽沒有足夠的奶粉,東鐵沿綫的超市內的即食麵,廁紙等日用品給旅客搶購一空,政府作為大股東的港鐵即使在非繁忙時間也非常擠迫,有需要的市民也找不到座位,旅客大包小包的行李佔用了客運的列車,這都是事實,我也親眼目睹,可惜負責保安的官員只關注口岸的暢通,而商務的官員呼籲市民多等一班車,各局自掃門前雪,怪不得市民要全盤承受內地自由行帶來的苦楚。

最奇怪的是有那麼多的旅客來香港,應該十分高興才是,鄰近的澳門便把旅客轉化為力量,利用橫琴的土地,加上由賭業及酒店房租而來的稅收,與市民分享成果。香港的情況是內地自由行無論在交通、日用品、物價等都為市民帶來負面的東西,而不是官員聲稱的一套。說實話,過門都是客,香港人應歡迎他們,弄得如斯境地,不是官員的能力出了問題,便是失職了。最少他們應該沒有親身看一看東鐵及沿綫超市的情況,卻在媒體上胡說八道。你甚麼也不做,才有要求徵稅,才有如斯嚴重的中港矛盾。



未富先驕論荒謬 - 陸炳峰 蘋果日報 2014年02月13日

梁振英前日指以入境稅控制遊客數量的建議「不可行」,批評港人不能「未富先驕」。資料圖片

梁振英日前在回應人力提出要向陸路入境香港的旅客徵收一百元入境稅的建議時,不但對有關方案一口拒絕,還悍然聲稱香港人不能「未富先驕」。此語一出,輿論一片譁然。梁振英自上台以來,屢屢賣弄其千奇百怪的「語言偽術」,令全港市民為之側目,但有如今回姿態如此之高、盛氣凌人的教訓式口吻,則還是香港人前所未見的。

「未富先驕」這本身就是荒謬絕倫的用語。首先從邏輯上來講,「富」和「驕」完全沒有任何因果上的必然性。除非梁振英的價值觀和中國堆鈔票牆炫富的「土豪」們一般,認為有錢就有「底氣」了,可以目空一切了。但即便如是,這也僅僅是梁振英本人的想法而已,根本就不能代表全香港七百萬市民的態度,更遑論由他來充當訓導主任教訓香港人?

事實上,香港經濟發展長期領先中國,直至今天,香港的人均GDP仍然遠遠拋離中國大陸(根據2013年IMF的數據,香港人均GDP為38,797美元,而中國大陸僅為6,629美元,相差近六倍)。多年以來,儘管香港人在經濟發展比大陸優越,但面對大陸人民,大多數香港人還是以「祖國同胞」相待之,不但沒有「因富而驕」,相反,每當大陸發生天災人禍亟待援手之際,香港人都是毫不吝嗇地向大陸人民捐錢捐物。以08年的四川大地震來講,儘管近年中國經濟發展迅猛,湧現了一大批土豪、大款,但香港人的救災援助總額竟然還是遠超大陸的許多省市以及富豪的捐款數目!

由此足以可見,所謂香港人「未富先驕」,完全就是一個顛倒黑白的偽命題。梁振英拋出這四個字,背後反映的其實是港共政府完全無視本土訴求。

政黨提出減輕自由行旅客數量壓力的建議,姑且勿論其方式是否有效和可行,作為協調全社會利益的政府最起碼應該以開放態度,對有關建議進行仔細研究和社會討論,再來定論到底「徵稅」是否可行。而不是像梁振英那般,堵死探討的大門,以教訓者的姿態來打壓這些建議。當然,對於一個不是由香港人投票選出而是北京欽點的特首,我們又能對他在維護本土利益上有什麼奢望呢?

陸炳峰



不怕凍的孩子 如何煉成? 沈帥青 香港經濟日報 2014年2月13日

天氣持續寒冷,港人如臨大敵,穿厚毛衣、外套加頸巾冷帽,惟恐冷病。但近日一篇文章在網上熱傳,指日本的孩子冬天仍只穿短衫短褲在戶外跑步,不怕凍的體質,可否自少煉成?

連日來寒風凜凜,周二7.5度,昨日更跌至7.3度,接連兩日打破96年以來二月最低溫度紀錄。雖然比起外國冰天雪地差得遠,但港人已如臨大敵,穿冷衫、厚外套,冷帽、頸巾及手套統統出動,父母對小孩的保暖工夫更緊張,穿多幾件似「糭」也好過冷病。

日童冬日多跑跳 從小練體格

人人喊凍,fb上不少交流保暖心得,一篇名為「日本孩子不怕凍?」的文章亦掀起熱議。撰文的是一名居日的母親,她談到在日本只有幾度,自己與孩子穿着厚衣,但當地的幼稚園生卻穿着短衫短褲、赤腳跑步。

她指日本人反對孩子穿太多,孩子喊凍,家長便叫他們多跑兩圈;幼稚園入冬後會安排各種冬季體育運動,跑步也好、手球、跳繩也好,運動後以水龍頭的冷水沖洗雙腳,但孩子仍然笑得開心。

日本的小朋友是否不怕凍?她說,不凍是假,令他們不懼嚴寒的原因是運動,在操場上跑跑跳跳,就不知不覺忘了嚴寒。作者的女兒氣管弱,也於冬天參加游泳課,雖是恒溫泳池,更衣時還是冷,之後傷風感冒也減少。她認為耐寒運動有效,建議其他家長也不必急於為孩子添衣,不如陪他們跑跑跳跳。

有本港網民回應,指日本從小鍛練孩子體格的做法,正是「贏在起跑綫上」,也有網民認為相比下本港家長太過保護子女,又本身也怕凍,孩子怎會少穿衣呢?

事實上,日本一向鼓勵孩子在冰天雪地上多玩耍做運動,日語中有「雪育」一詞,認為對成長與健康有正面作用,以致不少地區的冬天也舉辦各類戶外活動,一家大細玩得不亦樂乎。東京成德大學應用心理學教授石崎一記曾指,「雪育」可鍛練孩子的體力、耐力與意志,養成熱愛自然的性情。

不怕寒冷固然考驗體質,但有時也是意志的表現。與日本一樣,韓國也有訓練孩子耐寒的做法,例如南韓海軍不時舉辦針對青少年的寒冬訓練營,提供數日至兩星期不等的軍事式訓練,包括赤膊在雪地爬行、拖橡皮艇到海面等。有媒體報道,當地家長擔心子女變得脆弱,認為提高耐寒能力也可磨練心智。

相比起來,香港的父母對於為孩子保暖,確實緊張得多,天氣轉涼,便心急加衣,若說在只有幾度的天寒地凍日子,讓孩子多在戶外走走,則更嚇怕父母,惟恐孩子生病。

其實,讓孩子自少練得較耐寒,也不是壞事。大人怕凍,孩子未必也一定怕凍,亦不是穿多衣服就是好(見表)。

醫生:平日運動量足 增禦寒力

日本孩子冬天穿短袖衫褲走出戶外玩,看似不怕凍。香港兒科醫學會會長趙長成指,其實是因為他們平日有足夠運動量,令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快,以致有較高的禦寒能力。故此,不怕冷的體質,並非只是冬天穿少件衫,捱慣凍便可練成,而是必須平日已有足夠運動量。

兒科專科醫生陳以誠亦指,在寒冬中穿得少,不會提升耐寒能力,但可幫助鍛練堅毅心志,也有好處,不過,即使耐得寒冷,也沒有科學證明抵抗力會較強,並不必然患病機會較少

香港這幾天雖然氣溫下降,但還不致於嚴寒,不少人已大喊「難頂」,一來是香港冬天向來不太冷,一時間難適應,但體能一代不如一代,也不容否認,年紀較大還有沖凍水涼習慣,如今即使年輕人夏天也堅持非熱水不可,小孩平日也懶得運動,又怎會不怕凍呢?




以公务人员收入透明化取信于民   田享华  东方早报 发表于2014-02-12 07:14

  2月10日,一个含有湖南冷水江市财政统发工资信息的网站遭遇网民围观。因其查询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很快有网民从该网站查到该市各政府机关、单位公务员的工资,发现绝大多数在2001至4000元之间,以至跟帖者大呼意外。

  近年来,每当有涉及公务员收入的新闻,往往会引发社会热议。当然,这里说的“收入”主要是灰色乃至黑色收入,这造就了一个个戴着乌纱帽的“隐形富豪”。官员的贪腐案件被大量曝光,造成人们对公务员的普遍不信赖,加上公务员的收入和待遇信息不透明,更强化了人们的这种不信赖。而年年火爆的公务员考试,客观上也让外界认为当官“有利可图”。于是,公务人员的形象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继而让政府机构的权威下降,形成一个更大的信任黑洞。

  这种信任黑洞往往会酿成社会矛盾,甚至造成政府的决策遭遇民众的抵制和反感,而一些官员的勤勉劳苦也不容易获得公众的理解和认同。正如大量网民在得知一些公务员工资不过是2000多元时“大呼意外”,这就说明事关公务人员收入的信息透明度太低、民众的误解太深。

  其实,无论是公务员收入还是反腐,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取信于民。正如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所言:“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换句话说,领导干部是否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是问题的症结。连公务员的收入信息都不能公开,如何体现其为人民服务的诚意?而如果有一种起码的信任关系,那么东部地区处级公务员哪怕月收入上万也会获得民众支持,而西部地区政府办事员一千多元也不会收获民众认同。公务员收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数字多少,而在于是否透明公开。

  显然,现在民众对于公务人员和政府的信任出现了大幅度滑落。如何才能换回这种信任?我们认为,实现公务人员收入待遇透明化是一个可靠的途径。

  一方面,普通公务员的收入并不是民众关注的重点。因此,最佳的透明化方式就是公布相关标准。比如,一个部门每年在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的开支是多少,分配到人均是多少。同时明确不同级别、不同工龄的待遇标准。其实,这些规章制度在行政管理系统内部未必是空白,关键是对外公开,尤其是要把一些隐性福利和待遇量化。除了这些公开收入外,公务员不应再因其工作岗位获得其他收入。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美国政府公职人员序列中某一级官员的年收入和相应差旅标准。这种公开会取信于民,方便民众的监督。比如,某一级别的官员经常出入高档会所,住豪宅开豪车,与其对应的收入状况不太吻合,他人这就可以依此检举。同时,公开透明也能让公务员内部管理更加顺畅,让官场文化更加健康。

  另一方面,针对一定级别领导干部,需要有具体到个人的信息公开,使政府进一步取信于民。这就要求我们健全和完善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目前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只要求县处级副职及以上的领导干部、大中型国企领导每年须上报个人财产及婚姻变化、配偶子女移民状况等。尽管一些地方也出台了更细致的事项报告,但并没有形成普遍的制度安排。

  从不少案例中可以看到,在一些发达富裕地方,哪怕一位基层公务员,其掌控的资源也相当可观。因此,民众不易相信基层公务员仅是“工薪阶层”,而认为他们可能存在“灰色收入”或其他合法收入。这就需要进一步的透明公开,即做到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应该首先申报个人财产等信息。

  当前,全面公开这些领导干部的信息有一定难度,但可以逐步推行,先申报后公开。不久前,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曾刊文提出“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试点”。同时,中组部也提出将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如果能够把试点的面尽快覆盖全国,抽查核实的比例扩大到百分之百,那么最终走向全面的公开透明,也就可以期待。

早报特约评论员 田享华

录入编辑:张珺




“元宵”该如何英译   曾泰元 东方早报   发表于2014-02-12 07:12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据传统习俗,元宵节吃汤圆,所以汤圆又称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据传统习俗,元宵节吃汤圆,所以汤圆又称元宵。

  然而汤圆和元宵的关系有点复杂,似乎没那么简单。有人认为是同物异名,也有人认为二者有所不同。

  根据台湾的权威词典《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所载,元宵是一种糯米制成的食品,制作时馅一般放在铺有糯米粉的竹篮上,再用双手摇晃,使糯米粉均匀黏在馅上,如此重复数次而滚成圆球,为元宵节的应景食品。汤圆也是一种糯米制成的食品,由糯米粉揉制成圆团状,分有馅和无馅两种,多为冬至所食。

  晚清文人徐珂在其传世之作《清稗类钞》提到,南方人的汤圆就是北方人的元宵。汤圆馅有甜有咸,亦有无馅的实心汤圆。大型权威的《辞海》、《汉语大词典》或许都以此为本,也说元宵是汤圆的别名,但这两部大词典却都未收汤圆,只见元宵。

  综合看来,元宵和汤圆这对孪生兄弟的纠葛,似乎既有地理的考虑(北方、南方),也有节令的因素(元宵、冬至),兼有做法的差异(滚圆、搓揉),以至于令许多人搞不清楚,难以区分彼此。

  有趣的是,台湾的“麻糬”(闽南语念muǎ jí)据信源自日本,一样是糯米制成的软食品,不过却少与元宵和汤圆混淆。做麻糬的糯米已经事先蒸熟捣烂,所以成品无须进一步烹调即可食用,不像汤圆和元宵的原料是生糯米,还得煮熟才能吃。

  英语世界最大最权威的词典是《牛津英语词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大约收录了300个来自中文的词汇,其中也包含了元宵的音译yuan hsiao。此yuan hsiao乃传统的威妥玛拼音(Wade-Giles),新式的汉语拼音(Pinyin)作yuanxiao。根据牛津的定义,yuan hsiao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所吃的糯米汤团甜品(sweet rice-flour dumpling)。然而与元宵几乎雷同的汤圆,牛津的做法与《辞海》、《汉语大词典》相同,并未收录。

  麻糬的英文是mochi,早已进入牛津,是转写自日文“饼”(もち)的发音,也是个音译词。牛津给麻糬下的定义是:一种糯米制成的糕点(a cake made from glutinous rice),蒸熟捣烂(steamed and pounded),有时候会添加其他配料(sometimes with the addition of other ingredients)。

  如此看来,虽然《牛津英语词典》未收汤圆一词,不过依元宵(yuan hsiao)、麻糬(mochi)的前例,把汤圆音译为tangyuan实属合情合理。

  元宵、汤圆、麻糬都是有文化特色的词,极难在外语里找到现成的对应,因此在翻成英文时,经常以音译形态出现。音译词不仅自然直觉,又能最大限度保留原汁原味。

  当然,初次见面不免陌生,音译词佐以简短的解释,定能帮助了解,促进沟通。据此,元宵(yuan hsiao)可解释为sweet rice-flour dumpling(糯米汤团甜品),麻糬(mochi)可解释为glutinous rice cake(糯米糕)。汤圆(tangyuan)的解释仿元宵,然因其甜咸皆可,不妨只说rice-flour dumpling(糯米汤团)。

  (作者系台湾东吴大学英文系主任)

录入编辑:张珺

.END

Wednesday 12 February 2014

東莞再起 - 盧先亞

好不主席:東莞再起 - 盧先亞 蘋果日報 2014年02月12日

是次東莞事件,央視表面是揭露了社會的暗處,但背後更髒的地方只怕官媒碰也不敢碰。

前晚深夜就寢之際,手機的訊息通知響個不停,朦朧地讀着全是內地友人發的微信,甚麼「人間有愛,天佑東莞、眾志成城,東莞加油!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東莞不哭,東莞挺住!」那夜,各方友好都爭相認作東莞人,還誓言中國春夢始終會實現!我只心想怎麼東莞竟有地震,而只不過百多公里以外的香港卻絲毫感受不到,然而東莞不是也有很多港人嗎?他們的安危如何?雖則心中閃過一絲擔心,惟睡意太濃,且隱約覺得事有蹺蹊,到底還是我的香港夢比那中國春夢要緊,醒了再說吧。

「小姐」「嫖客」串演代罪羔羊

翌日看新聞,方知原來這次震央是在央視。中央電視台重點節目「焦點訪談」,以素有「性都」之稱的東莞為題,並用獵奇的拍攝手法揭露該市情色事業的猖獗,其實這本就是舉國……或說舉世皆知的故事,怎會惹得央視大做文章?而「性都」報道一經曝光,即觸發當晚全城掃黃行動,官方出動大規模警力對該市近二千間的娛樂場所展開統一清查行動,及後發現其中39間有問題喎!一個情色產業遍地開花的「性地」,竟然只得2%的場所涉及經營淫業,簡直就是污了「性都」美名,怎不教人懷疑由始至終都不過是一場戲。可憐的是主角從未現身,一眾閒角卻要串演代罪羔羊。

勞師動眾據說總共調動了6千名的警員,將160多人扣押帶返,而其中60名「小姐」未經審判,已遭反綁雙手勒令蹲地,任由媒體拍照,嫖客亦未能倖免,至於場所領班卻不見如此「禮待」,當然真正經營者和幕後老闆更是隻影未見。而有心讓外間可以看到的還有另一番景象,內地百度在今年春運期間推出一項簡稱「百度遷移」的服務,透過各智能手機用戶的移動定位資料,進行龐大的數據計算分析,以即時動態的形式展現各地人口遷徙的軌迹和情況。

是項新猷「恰好」在這次掃黃行動中大派用場,而當晚數據顯示,從東莞遷出的人口主要流向是佔逾三成的……香港!其餘的都是鄰省二三線城市,箇中解讀這都是「小姐」們的暫避之所。至於急趕回港的怕且都是港男,還不就是東莞服務「性」行業的老主顧。當然如此說法值得疑中留情,事關我認識不少港男亦身在東莞工作,兩地往返是必然事,雖然他們多在周初北上,若要逆向而走只怕難言。未知是否與廣東副省長兼公安廳長李春生揚言要以「刮骨療毒」的決心掃黃有關,雖他信誓旦旦要重拳痛擊幕後經營者,與嚴查瀆職失責人員云云。不過內地有那巨利所在地,沒有官員的身影,情色產業、不法勾當更加需要當權和執法單位的包庇護蔭,正如有民眾對此的回應就是「他們比誰都清楚」,至於央視表面是揭露了社會的暗處,事實上更黑更髒更藏污納垢的地方,只怕官媒碰也不敢碰,那句「賣靈魂的看不起出賣肉體的」一語道破。

從來色上那把刀只會擱在「小姐」和「嫖客」的脖子上,而東莞再起亦不過旦夕之事。

盧先亞

.END

公务员待遇不能总等着被公开 - 新京报

“太子辉”与东莞的星级酒店  东方早报记者 葛熔金   发表于2014-02-11 06:37

持续发酵的东莞“涉黄”事件,将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老板——中源石油集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梁耀辉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梁耀辉

  梁耀辉,东莞黄江人,出生于1967年,拥有华南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入选首届东莞“十大慈善人物”。其产业涉及酒店、石油等,据称其在哈萨克斯坦有10个油井。曾于2007年、2008年分别以10亿元、20亿元荣登胡润百富榜第654名及406名。

  持续发酵的东莞“涉黄”事件,将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老板——中源石油集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梁耀辉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2月9日,央视曝光了东莞市多个娱乐场所存在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其中对东莞市黄江镇一家五星级酒店太子酒店的“裸舞选秀”内容进行了详细报道。有媒体披露,这家酒店的老板正是梁耀辉。

  “在东莞都叫他‘太子辉’,这次被查的黄江太子酒店以前的确是他的。不过2012年他将这个酒店以6亿元卖给别人了,所以这次把他扯进来有点冤。”

  一名与梁耀辉有过接触的人士昨天告诉早报记者,这家酒店始建于1995年,是当时东莞少有的五星级酒店,因此在东莞酒店业里面非常有名。他靠这个酒店赚了钱以后,除了投资酒店外近几年主要做石油生意。

胡润百富榜的常客

  据公开资料显示,梁耀辉是东莞黄江人,出生于1967年,拥有华南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

  上述人士介绍,梁耀辉早年曾从事服务行业,刚起家时并不富有,甚至开过理发店、经营过发廊,创业颇为艰难。上世纪80年代,黄江一带很多人开始从事走私生意,梁也参与其中,跟朋友从事一些汽车配件的生意,完成了原始积累。

  1995年前后,随着常年来东莞投资的台商、港商的增多,东莞的色情产业慢慢兴起。梁耀辉看准了市场对高档酒店的旺盛需求,投资建造了黄江太子酒店,在随后的几年中他赚了不少钱。

  “后来东莞人称他‘太子辉’,就因为这个太子酒店。”上述人士说。不仅如此,梁耀辉也是“全国最大酒店”东莞奥威斯国际会议酒店幕后控制人。

  近几年来,梁耀辉生意风生水起,现在他在国外投资油井,产业也在不断扩大。据称其在哈萨克斯坦有10个油井。曾于2007年、2008年分别以10亿元、20亿元荣登胡润百富榜第654名及406名。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梁耀辉也逐渐步入“政坛”。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梁耀辉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东地区代表,2012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上,梁耀辉的提案和建议很多都针对社会热点问题: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梁耀辉一口气提了3个建议,内容涉及到农民工子女读书难、体育业营业税及农村村组管理费用问题;2011、2012连续两年,梁耀辉建言修改完善《食品安全法》,建议严打地沟油非法加工和销售行为。

  媒体报道称,梁耀辉曾在2010年入选首届东莞“十大慈善人物”,截至2013年捐助社会公益事业近5600万元,其中捐给东莞市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基金310万元、捐给黄江镇教育基金200万元、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捐款150万元等,每年捐助小学生150名,中专、大专学生100多名。

  “对于‘太子辉’而言,色情行业是他回避不了的过去。但这几年他应该没怎么染指这行了。虽然酒店还在做,不过更多的是投入到石油产业,还有就是他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上以及从事一些社会慈善。”上述人士说。

疯涨的星级酒店

  与太子酒店类似,星级酒店“涉黄”的现象在东莞并非个案。据媒体披露,业界盛传的所谓“莞式服务”,就多存在于东莞的各类星级酒店。

  据东莞市饭店酒店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2月,东莞星级饭店达9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1家、四星级饭店25家。在广东省107家五星级饭店中,东莞约占五分之一,是全国五星级酒店最多的地级市。

  而事实上,东莞大量按四星级和五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并未参与评级,实际拥有高星级酒店的规模更大,而这些酒店不少都有桑拿中心提供地下色情服务。而独立开设的桑拿中心,官方批准的虽然不到200家,但实际数量却远高于此。而东莞的本地富豪,不少都涉足酒店业。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严厉的扫黄行动下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酒店业,而东莞的酒店业又是当地民营资本投资最大的产业。”一位研究东莞经济的人士分析,在东莞的投资中,大量是港台等外地资本,本地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仅占30%。而这些民营投资60%~70%集中在酒店业和桑拿中心等产业。即便是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酒店业的投资上升势头还是很好。

  多年以来,东莞五星级酒店因“涉黄”被查亦并非孤案。据早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至今东莞已有多家五星级酒店因涉黄被查:

  2006年11月3日,东莞市公安局接到举报“银城酒店桑拿部和五龙酒店桑拿部存在卖淫嫖娼现象”举报后,出动了150多名民警进行突击检查,抓获涉嫌介绍卖淫人员6人,查获涉嫌卖淫嫖娼违法人员20人。因为此次被查的银城酒店是东莞市首家五星级酒店,该酒店涉黄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2年7月27日,东莞市公安局别动队联合大朗公安分局突击东莞大朗镇帝豪花园酒店,当场抓获该桑拿部工作人员26人,涉嫌卖淫嫖娼人员68人,当场依法查封了该酒店桑拿部。涉黄被查的大朗帝豪花园酒店是该镇唯一一家五星级酒店,2006年开业,整个酒店投资约7亿元人民币。

  2013年6月25日,东莞市警方出动近百警力,包围东莞道滘镇唯一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明轩大酒店。“民警用破门锤砸破酒店3间房门,将其中的两男两女带走。”

录入编辑:任凭

关于更多 东莞 的新闻
 
东莞控股2亿元投资

东莞逾500警员将300多人带走调查

东莞水价听证会无人报名 公众用脚投票抗议

广东东莞官员被曝违规建别墅群后企图贿赂记者





公务员待遇不能总等着“被公开” 2014-02-12 02:30:13  新京报 

公务员哭穷在舆论场往往遭遇讽刺挖苦,究其原因,正在于公务员待遇不透明。冷水江市公务员工资“被公开”反是好事,有助于矫正公众对公务员待遇的认知。

社论

  据报道,湖南冷水江市发工资的网站因密码设置过于简单,被网友查询到了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情况。人们发现,市各政府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工资,绝大多数在2001至4000元之间。很多跟帖者大呼意外,觉得太低。当然还有很多网友觉得,漏掉了其他福利、医疗、补贴等项目。

  “被公开”的这些数据,和很多人心目中对公务员工资“高大上”的想象,显然存在一些出入。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地方的公务员都在吐槽,称待遇不尽如人意。可这样的吐槽,在舆论场往往遭遇讽刺挖苦。究其原因,正在于公务员待遇不透明。从这角度说,冷水江市的这次“被公开”是好事,有助于矫正公众对公务员待遇的认知。

  当然,也不能仅凭这份工资表,就说网友此前的认知全然不对。网民对公务员高待遇、高福利的想象,固然有很多是源自贪腐官员的“土豪”形象,未必适用普通公务员。但相较于一般民众,一些公务员能获得隐形福利,是难以否认的。比如,在医疗、子女教育、养老、住房等方面,很多公务员所能享受到的“好处”从单纯的工资中很难看到,但现实中确有很强的“折现”能力。

  此外,如果以企业的考核标准看,待遇的高低还要根据工作量来定。不久前就有基层公务员现身说法,“机构和人员砍一半,也不会影响政府的正常运转,甚至更好”。虽是一家之言,但很多基层政府人员冗余、工作效率低下,是久被诟病的问题。冷水江市的工资表也暴露了一个“秘密”,这样一个县级市的“所有单位”竟有227个,有些单位名字甚至都没听过。机构和人员是否存在冗余?很值得追问。

  我们当然不赞成对公务员妖魔化,相信身处体制内的,和体制外的人一样,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获得对得起尊严的收入。事实上,对冷水江市被曝光的公务员工资,很多人甚至抱以同情态度,前提是如果这确实是他们的全部收入。公众所反感的,是见不得光的那一部分。

  因而,要想公务员不被误解,就不能总等着“被公开”。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机构人员配置、考核体系等,都应该尽可能的公开,让大家看到公务员确实是和企业一样,“干多少事拿多少钱”,那就算工资高一点,大家也能接受。而对隐形福利部分,问题的关键则不在信息披露,而是要将医疗、养老等领域真正并轨,消除隐形福利存在的可能,也就不会再有各种推测。

  这次冷水江市公务员工资意外曝光,客观上却起到了“祛魅”效果,破除了许多人对公务员高工资的一贯想象。修正民众对公务员群体的认识偏差,不妨从这桩意外中获取启示。想办法、创造条件主动公开公务员的待遇,这样,公务员群体的公众形象也不会被少数“土豪”官员带偏。




上创意写作班,当作家? 2014-02-12 02:30:11  新京报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4年招生目录显示,本届北大中文系共招收硕士90名,拟招收学术型硕士生44名、专业型硕士生(创意写作方向)40名。前有复旦、南大,现有北大,写作为什么成了一门可以拿到学位的学科?上创意写作班能成为作家吗?

  青年作家阿乙曾经这样写道:(我)有很多年都不承认自己是写作者。我这样劝导自己:你自己也踢球,可是为什么进不了国家队。同理,你自己也写作,凭什么就能当作家?

  像阿乙这样因为出身“野路子”而感到自卑的写作者还有很多,因为他们从没有在大学的文学系里接受专业的写作训练,也没有从专业作家那里得到直接的教学和指点。他们生怕自己的写作像农民造飞机一样遭人耻笑。

  然而写作不是科技,并非只有一条通向正确的道路,没有哪种写作被赋予专利权,树了正版招牌,除此便是山寨货色。文学学士的小说并不一定比医学学士写得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职业居然是少管所管教。

  北京大学招收创意写作硕士,意图培养专业写作人才,此前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也都开设了类似专业。媒体为这种创新拍手叫好,同时又忧心忡忡——作家能够靠专业训练培养出来吗?创意写作要培养的又是怎样的人才?

  作家不能工业化生产,人类在这一点有共识。盖因写作是天赋和训练共同作用的结果。天赋这种东西没法授受,譬如爱因斯坦在26岁之前就洞悉了宇宙的秘密,其他人要经过许多年才能明白。不过写作是可以并且需要训练的。莫泊桑受教于福楼拜,就是把写作当成了一门手艺来学习。

  所以说,高校发展创意写作是个不错的主意——不是为了培养专业作家,而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在国内的大学教育体系中,非中文专业对于写作的训练培养基本为零,很多学校只开有一门大学语文课,而且颇不受重视。理工专业的学生能做科研,不会写论文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便是文学专业,情况也未见得好。我曾在某大学中文系当过几年写作教师,教授过文学写作、应用写作、新闻写作等多种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尽力搜罗古今中外的好作品,不断让学生写习作,进行多文体专项训练。然而在这种训练下,大部分学生依然写得一塌糊涂,有的毕业论文都是找人捉刀。寥寥几个毕业后投身传媒搞新闻的学生,写稿能力也是在工作中得来,与我这个老师关系并不大。

  岂止写作,中国大学的综合人文养成都很匮乏。基本的认知和表达训练,做得也远远不够。究其原因,既有教育体制问题,也有教育目的设置问题。

  北大、复旦等高校的做法值得肯定,然而把创意写作放在研究生教育层面,当成精英培育来做,又有很大的不足。因为这样影响面过于狭窄,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创意写作水准。创意写作最应该进入本科教育,作为本科生的基础养成项目,方能提早培育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综合写作水平。毕竟,人的写作技能在二十岁左右就已经基本成型,以后的培养可能会事倍功半。

  至于培养专业作家的创意写作,可能作家格非的建议更为合理:招收有一定年龄、社会阅历、文
学积累和创作成绩的学生,依托高校资源,开办新锐作家研修班,这才是正理。

董啸(北京 专栏作家)





理科状元毕业四年未找到工作流浪街头 曾与路人聊人生意义 2014-02-11 14:51:08  来源:光明网

http://www.xxcb.cn/event/guonei/2014-02-11/8905008.html

他最长的一份工作只干了几个月,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充实和有规律”。

  老父寻子

  在找过数十家网吧后,55岁的刘国华(化名)终于在通锦路一家网吧,找到了正埋头打游戏的儿子刘宁(化名)。

  25岁的刘宁头发蓬乱,脸色苍白,正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屏。刘国华站在他的身后,犹豫了一秒钟,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后者扭过头来,惊讶地盯着情绪略显激动的父亲。

  八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刘宁大学毕业,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

  大年初六的下午,一位好心人发现,一名年轻的“流浪汉”,已经连续三天晚上躺在西南交大九里堤校区里的长椅上过夜了。他帮忙联系到“流浪汉”的家人———第二天,刘国华从老家赶来,儿子却再次消失了……

  成都商报记者 胡挺 施斌 饶颖 摄影记者 程启凌 刘海韵

  失踪前一通电话 “给整个县丢脸”

  儿子失踪后,刘国华最后悔的是此前的一通电话。“我不该说那么重的话。”

  2月4日晚,刘宁找了个公用电话打回家。自从去年11月手机掉了后,他就没有固定的联系方式。电话里,他先是询问家人近况如何,年过得好不好,继而他说,自己在西南交大附近已经好几天了。

  “我当时感觉,他又要向家里要钱了。”刘国华回忆说,自从2010年刘宁毕业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工作,所有生活开支由家里出。而在大学之前,儿子曾是县上的理科状元,并以优异成绩考上名牌大学。多年来累积的荣誉与大学毕业后的失落所形成的巨大落差,让刘国华失控了。这通电话持续了40多分钟。电话里,刘国华对儿子说了重话,“我说,你简直是给家人丢脸,给整个县丢脸。你大学前,在整个县城风风光光的,现在别人问起你,我都不敢说。”

  之后,刘国华还说:“我要对付你很简单,你的所有电话我都不接,有成都区号的电话都屏蔽。”刘宁的妈妈也接了电话,“边哭边骂儿子,恨铁不成钢啊。”

  儿子挂断了电话。第二天,一位陌生的老人打进刘国华的手机:“你儿子在学校的椅子上,已经睡了三天了,这么冷的天……”

  沉默的网吧会面 惊讶地望着父亲

  最开始接到电话时,刘国华甚至想过,这是不是儿子向家中要钱的另一个办法。但很快他就否定了。2月6日,正月初七,他一早赶到成都,儿子却再次消失了。每天,刘国华都去校园附近的网吧寻找,他拿出照片让网吧老板辨认,但所有人都只是摇头。

  2月7日,他往儿子的银行卡上存了300元钱,第二天,他发现,卡上金额少了100元,这让他感到安心。“这说明,他人是安全的,还取了钱。”通过银行查到儿子取钱的地方后,刘国华又去守了半天,一无所获。

  经历了5天的寻找后,刘国华终于见到了儿子。昨日,刘国华走进通锦路的一家网吧时,刘宁正全神贯注地玩网络游戏。刘国华站在他身后,犹豫了一秒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之后,他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走了吧。

  头发蓬乱、面孔油腻的刘宁回过头,惊讶地望着站在身后的父亲。然后,他一言不发地,关掉电脑,背着书包,跟着父亲走出网吧大门。网吧老板称,最近几天,刘宁常来网吧上网。上网卡里,还有已经充值的40多元钱。

  在回招待所的路上,父子俩一直沉默。半晌,刘国华终于开口:“中午吃饭没?”“吃了。”刘宁小声地回答。

  父亲眼中的儿子

  从状元变成“流浪汉”

  我怕亲朋再问他

刘宁身上寄予着整个家庭的希望。成绩好,脑袋聪明,又考上了好大学,我们都觉得,他会有一个美好而远大的前途。

在老家县城,作为理科状元,刘宁的现状屡屡被亲朋或当年的老师问起,每当这时,刘国华都只有摆摆手:“他毕业后在安徽工作。”“都没得脸说了。”刘国华无奈地说。

  “儿子留给他的美好回忆似乎只剩下大学前优异的成绩。每年,他最享受的时刻,就是开家长会时。每个老师都表扬他,谁见了都羡慕。”

  理科状元

  父亲最享受的时刻就是开家长会

  读大学之前,刘宁一直是刘国华和整个家庭的骄傲。

  “他成绩特别好,初中高中都是第一名。”刘国华回忆说。对于这位55岁的父亲来说,儿子留给他的美好回忆似乎只剩下大学前优异的成绩。每年,他最享受的时刻,就是开家长会时。“每个老师都表扬他,谁见了都羡慕。即使现在,老师们都还能记起这个学生,每个老师见了我,都热情地打招呼。”

  让刘国华最引以为自豪的是2006年,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该县的理科状元,并顺利被中国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学校还因此打了很大的广告牌,宣传这件事。”刘国华的语气中带着逝去的荣耀感。

  昨日,刘宁高中的班主任老师也在电话里给这个学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非常聪明,学习又很刻苦,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当年)高考,只差一点就上清华大学了。”

  刘宁身上寄予着整个家庭的希望。刘国华说:“成绩好,脑袋聪明,又考上了好大学,我们都觉得,他会有一个美好而远大的前途。”

  待业青年

  最长一份工作,干了几个月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击碎了刘国华的美好期望。

  大学毕业,刘宁说想留在安徽。“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给他打电话,他都说,正忙着找工作。”让刘国华没想到的是,“找工作”的状态竟然持续了数年。

  在刘国华的记忆中,刘宁毕业后只干过一份仅仅持续几个月的工作。“那是在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做网络销售和客服,干了几个月,他觉得没意思,辞职了。”

  曾经有一次,刘宁对父亲说,“如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我宁愿不工作。”

  在老家县城,作为理科状元,刘宁的现状屡屡被亲朋或当年的老师问起,每当这时,刘国华都只有摆摆手:“他毕业后在安徽工作。”“都没得脸说了。”刘国华无奈地说。

  刘国华心内焦灼。他难以理解,儿子毕业于名牌大学,本身能力也不弱,怎么会找不到工作?他归因为儿子没有认真找,2013年7月,他把刘宁从安徽接回成都,开始“守着他”找工作。“守”了几天,刘国华回到老家,之后通过电话询问儿子找工作的情况,但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正在找”。2013年12月19日,因为房租到期又无钱续交租金,刘宁离开了出租房,开始四处漂泊。

  刘国华发现,儿子开始沉迷网络。“他经常泡在网吧里,也不接我们的电话,没钱了,就给家里打个电话,或者干脆电话都不打,发个短信,说我没钱了。”

  在此期间,刘宁的全部花销由家中提供。刘国华说,这些钱,有很大一部分被儿子花在网吧。刘国华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我知道钱大部分是用来上网了,给他钱是害他;但另一方面,总不能眼睁睁看他饿死吧?”现在,他只希望儿子能找一个踏踏实实的工作。

  “流浪汉”

  他曾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从大年初四开始,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的护卫温先生发现,一名年轻的“流浪汉”,已经连续三天躺在校园镜湖边的露天长椅上睡觉了。“他用一件衣服把下半身裹住,躺在椅子上,背一个包,提一个包。从下午五六点开始,要睡到第二天下午的五六点。脸色苍白,这么冷的天,造孽!”

  住在校园内的82岁的经大爷,也发现了长椅上的这名“流浪汉”。大年初五,经大爷看见他躺在椅子上,他试图问问他的情况,但对方很拘谨,不怎么说话,经大爷把手中的零食以及矿泉水给了他;大年初六的上午,经大爷又再次见到了这名流浪汉。“这一次,他说他是大学生,和父母闹了矛盾,还给我看了毕业证和学位证。”时近中午,经大爷给了刘宁10元钱,并嘱咐护卫温先生带他去食堂吃饭。温先生打完饭发现,刘宁已经不见了。

  当天下午,经大爷又在校园长椅上见到了刘宁,这一次,他劝刘宁给父母打个电话。刘宁给了父亲的电话。经大爷在电话中对刘国华说:“你的儿子在椅子上,已经睡了好几天了……”打完电话后,刘宁又不见了。

  给经大爷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刘宁与他的一次对话。刘宁问他:“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深奥的问题让经大爷有些诧异,想了想,他回答说:“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充实和有规律。”

  儿子眼中的自己

  像多数人一样工作结婚

  我觉得很无聊

从小学到中学,我的成绩都一直很不错;考进中科大的时候,带着万分之一的希望、有没有可能像爱因斯坦、霍金一样,影响整个世界;但进入大学之后,和同学们比起来也只是平凡普通的一员,而且感觉自己也没有天才的聪慧和疯狂。

让我像大多数一样,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

  “如果在战争年代,我是不是会更有价值、更有作为?就好像在游戏里带领伙伴们过关斩将,会得到他们的认同。

  下午6点,从网吧出来的刘宁和父亲一起坐在宾馆的床上。他穿着一件深色的外套,一条牛仔裤沾满油污。由于在网吧待的时间较长,他的皮肤显得有些苍白。在宾馆,刘宁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专访。对于大学生活以及毕业后的经历,进行了梳理。

  谈理科状元

  论文没过,拖了一年才拿毕业证

  成都商报记者(简称记者):从你父亲今天(10日)找到你,你在成都待多久了?

  刘宁:我是去年8月从合肥回到成都的。

  记者:都找了些什么工作?

  刘宁:其实那段时间在成都找过很多工作。起初找到一个国企做客服,但他们一上来就讲了很多规矩,很多简单的事情都要一再重复,还要培训,我觉得挺烦,干了一个月时间就不干了。后来又找了一份工作,做网页游戏,但要培训4个月,期间没有工资,不管吃住,能不能转正还另说,纠结半天,就没答应。

  记者:之前你在中科大读的是什么专业?

  刘宁:电子科学与技术。本来应该2010年毕业的,因为论文没有过关,就拖了一年,2011年7月拿到毕业证。

  谈毕业四年

  找了几个都不理想,就放弃了

  记者:拿到毕业证之后,找到什么工作?

  刘宁:当时在合肥的一家网络游戏公司,月薪2000多元,年终奖还拿了3000多元,在当地还算可以的;但这份工作也只干了9个月就辞职了。主要是要上夜班,而且跟领导关系处得不是很好,感觉他总是针对我。

  记者:后来呢?

  刘宁:又在合肥找了几份工作,但比起之前的那份工作总感觉不理想。

  记者:在成都有没有再去找工作呢?生活来源怎么解决?

  刘宁:之前在合肥工作,有差不多6000元的积蓄;这笔钱花完之后,就只能跟家里要了。之前几个工作找得都不是很理想,后来也就放弃了。

  谈流浪生活

  除夕买了零食,在网吧待了一晚

  记者:那你在成都干什么呢?

  刘宁:主要就是玩,看看小说、睡觉、上网吧。大概去年12月,三个月房租到期、也就再没续租;后来我在成都基本上就开始了一段“流浪”生活。白天基本上都是坐公交车到处去看一看、玩一玩。去过武侯祠,但门票太贵,我就在外面转了转。晚上一般会在网吧过夜,主要是睡觉;有时候也会露宿街头。

  记者:在哪里过的年?

  刘宁:除夕和大年初一都是在网吧过的。除夕晚上买了点零食,在网吧待了一晚上。本来想给家里打电话说新年快乐的,但没太多可说的,就没打了。

  自我剖析

  “主要原因还是在自己身上”

  记者:你觉得这种生活方式正常么?

  刘宁:这一个月,说苦,确实很苦;但走在路上、坐在公交车上,听别人闲聊、听听他们的工作生活,就好像局外人一样,很放松。

  记者: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的生活会像现在这样?

  刘宁:这方面想得太多了,可能主要原因还是在自己身上吧。从小学到中学,我的成绩都一直很不错;考进中科大的时候,带着万分之一的希望、有没有可能像爱因斯坦、霍金一样,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甚至能影响整个世界;但进入大学之后,学习成绩一般,和同学们比起来也只是平凡普通的一员,而且感觉自己也没有天才的聪慧和疯狂。但在现实生活中,让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

  记者:听说你曾问过人生的意义?

  刘宁:也就是随口一问,主要是感觉现在一般人的生活方式,让我看不到意义、找不到目标,一切都很平庸。打个比方,如果在战争年代,我是不是会更有价值、更有作为?就好像我以前喜欢网游,是因为在游戏里带领伙伴们过关斩将,会得到他们的认同;其实,我一直知道这些都是虚幻的东西。

  记者:父亲找到你了,你会跟他回去么?

  刘宁:我原本计划年后去找份网管的工作,养活自己再说。现在既然这样,我可能会跟父亲一起去姐姐那里,但我现在其实也没考虑好。

.END

Tuesday 11 February 2014

全國10個紅燈區最多的城市,排榜首是香港 - 搜狐

蘋影話:《偷書賊》(The Book Thief)與死神共舞的歡愉及哀愁 - 仰止 蘋果日報 2014年02月11日

新版那個電影書衣既不環保,又令人看起來十分不方便。脫去後看到另一個更令人驚喜的封面是畫着一個死神和小女孩共舞。這才真是原著所要說的意義,死神和小女孩其實都是那麼「必然」的存在,都是那麼單純,一點也不複雜。

Markus Zusak 從新的形式寫法,來展示文字作為文字本身的價值和優美,所以書名叫《偷書賊》。它不只是一本以全知觀點敍事的作品,還是一部作者嚴重介入的小說,他甚至可以向讀者預告故事的結局,而你依然看得十分着迷。難怪這是作者最出色的作品。

這種寫作方式不好之處是有時過了火,在作者嚴重干擾之下,容易予人堆砌的感覺。而且作為一個讀者,你失去了自由,被作者逼你跟着他的故事,跟着他的思想。

《偷書賊》的電影沒有採用這種作者介入的方式,而是正正經經地,以優美又感人的方法將故事呈現出來。

死神不知道為甚麼人類這種生物明知自己難免一死,都可以殘酷地行惡。電影對於那些有關希特拉和其邪惡勢力,以較為迂迴的方式表達出來,於是你不會覺得原著中那些角色內心世界既有善又有惡的矛盾衝突。

結果弄出來的是好像這個世界上有一堆好人,好得令人吃驚;也有一堆壞人,壞得令人吃驚。

實際上,這才是人的本性,而本性是沒辦法理解的。一個人的心中不只有善惡同處,而且還是非黑即白,當中分了數之不盡的色階在善惡之間,人類便在其中莫名其妙地遊蕩。

正因如此,電影和書本根本是兩種不同的產品,除了書寫故事的方式不同外,連要表達的東西也完全不同。對於我來說,兩樣都是精采之作。看原著我會去想一想人類善惡同處的問題;電影給我的卻是一種淨化。每一個人都明白自己不是完美的,無論在善在惡方面,因此每一個人也都背負着一種自覺或不自覺,而暗地裏在刺痛我們的原罪。

電影令我們看到謝菲路殊(Geoffrey Rush)和愛美莉屈臣(Emily Watson)這個家庭的偉大的愛,在輕輕地撫摸我們原罪的傷口。

仰止



中國性交易涉款2萬億 香港有最多紅燈區?- 蘋果日報 2014年02月11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china/20140211/52176920

廣東東莞色情場所被大舉掃蕩,國內色情活動突然由民眾噤若寒蟬的的事,頓時變成熱門話題。搜狐網站就例出國內色情事業有趣資料,當中包括指全國有約400至600萬性工作者,除了可能因結婚或其他種種原因離開行業外,每年約有100萬新力軍加入此行業。

網站又列出全國10個紅燈區最多的城市,當中排榜首的竟是香港,其餘城市則包括上海、東莞、廣州、西安、深圳、大連、成都、蘇州和武漢。有指國內每年性交易金額達2萬億(人民幣‧下同),因色情事業而拉動的產業收入多達400億。

搜狐/南方網/財經網/中國經營網

.END

东莞下了场不小的雨 - 新京报

一座叫“东莞”的城市 2014-02-11 02:30:42  新京报 

http://www.bjnews.com.cn/feature/2014/02/11/304522.html

2014年2月9日,广东东莞高档酒店被曝上演“色情秀”,警方全力出动扫黄。图为涉黄国安酒店。

  外来人口、金融危机催生色情业,形成产业链;当地政府曾屡次扫黄,制作宣传片正名,推介城市新形象

  “东莞下了场不小的雨。”

  2014年2月9日下午,东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微“莞香花开”发布了一条信息,配图是雨中黄色的柑橘,仅一天时间,转发量已突破2万,远超它曾发布的多数官方资讯。

  这天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曝光了东莞市多个娱乐场所存在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让有“性都”之称的东莞成为风暴中心。

  部分网友觉得这条微博意味深长,他们半是调侃地将其解读为对央视新闻的“无声抗议”。

  在当今中国的城市中,可能再找不到比东莞更能引起争议的城市了。它充满朝气、经济活力和机遇;但它也是一些人眼中的血汗工厂、暴力中心和欲望之都。而后一种印象更甚前者。

  尽管这座城市的执政者并不承认东莞“性都”的名号,但仍试图扭转东莞的负面形象。一场为东莞“正名”的运动,早已开始。

  莞式“ISO”服务

  2001年,从四川到东莞打工的郑小琼就能时时感受到东莞的特殊气息:这里遍布着几百家酒店,灯红酒绿;手机经常接收到来自桑拿和夜总会的宣传信息,信息甚至有个特定称谓,叫做“东莞简讯”。

  2013年,“东莞简讯”以新的方式出现。30岁的宋飞(化名)订阅了一位“东莞妈咪”的微信公号,每天下午4点这个账号会图片直播一场“大秀”——几十上百位“技师”穿着性感内衣走秀。

  尽管宋飞从未去过东莞,但这并不阻挡他以此对这座被冠以“性都”城市的向往。他津津乐道于东莞的色情行业催生的“莞式标准”,坊间称之为“ISO”。

  这座城市是猎艳客的“森林”。每天,大量猎艳客在此寻找着“莞式服务”。哪怕东莞色情业近年来屡受扫黄严打,仍客源不断。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东莞“性都”之名越传越响。

  但很少有人关注这背后的数据:1000万的常住人口,5100多亿的GDP,以及全国排名第四的进出口贸易额。2013年,东莞再次登上中国最富20城市的榜单,位居首位

  因生长莞草而得名的东莞,也是凭着野草一般的生命力,在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的缝隙中悄然生长,并在改革开放后迎来黄金30年。

  这里是中国制造的发源地,是一座世界工厂:密集的廉价劳动力,生产同样价格低廉的商品。

  但相比官方语境里的世界工厂、首富城市、机遇之都,民众口中的东莞,似乎并不光鲜。

  除了“性都”,“血汗工厂”、“治安极差”、“冰冷城市”、“文化荒漠”,东莞的传奇光环密致交叠着狼藉声名。

  时任东莞市委书记的刘志庚于2011年接受微博的微访谈时,一位网友提问则更加直接:如果有人当面向你提出“东莞是性都”、“东莞是文化沙漠”,你怎么回应?

  刘避开了“性都”一词,只说这是“外界的误解”。

  “性都”由来

  东莞成为“性都”的真正原因,经济发展说,酒店催生说,不一而足。被提及最多的是珠三角金融危机的到来,导致诸多工厂倒闭,打工者不得不谋求新的出路。

  在南都周刊曾经的报道中,很多“东莞简讯”对旗下小姐的来源都有类似表述:“工厂关门,厂妹成灾。”

  人口的涌入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一篇名为《东莞进行时——一份城市经济社会转型的调查报告》的文章曾指出,在东莞发展的鼎盛时期,常规就业吞吐量保持在800万人左右。这使东莞城市人口剧增,本地户籍只有170万,但东莞近年容纳的实际人口至少在1200万以上。

  外来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治安变差;同时也加剧了对消费的欲望,比如性。

  在这个面积仅为2645平方公里的城市里,有90多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20多家,东莞已经成为全球星级酒店密度最大的城市。

  酒店、会所等娱乐场所林立,为色情行业提供了场所;围绕着性行业的上下游,例如摩的、首饰、服装、性用品等行业已形成了一整套产业链。

  曾有媒体报道,据业内人士估算,东莞色情业以及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行业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高达500亿元。

  显然,东莞眼下的经济增长,与色情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东莞的“污名”就这样环环相扣,交织起来。

  东莞前市委书记刘志庚强调扫黄工作时的一番话,可以发现一些端倪。据南都周刊的报道,刘曾说,“扫黄要高调进行”,但他又认为“不能矫枉过正,各镇不能太过分、扫荡式搜查每间娱乐场所”。

  为东莞“正名”

  作为全国首位参加“微访谈”的市委书记,2011年时刘志庚遭遇网友关于“性都”问话,并不是东莞的主政者第一次面临舆论的困境,东莞不得不开始着手应对。

  “这个城市有着与生俱来的魅力,文化的融合,热情洋溢,令人温暖,每天,这个城市都在制造激情。”这段特别的解说词来自东莞的形象宣传片。

  片中选用的演员要么是土生土长的东莞本地人,要么就是在莞生活的“新莞人”,如莞籍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篮球运动员易建联等。

  自2013年新年伊始,北京、南京、广州等主要城市高铁大站开始滚动播放东莞形象宣传片。

  当年的2月14日至27日,广告短片又出现在北京、广州的50个影院共计379个影厅大银幕上,声势浩大。

  在微博上,网友们纷纷称赞短片“拍得很有诗情画意”、“很有国际大都市范儿”。但更多的评论倾向批评,有网友讽刺:“看这些干什么?让他们看东莞的治安。”还有评论称,如果不采取彻底打击措施,光是形象宣传,恐怕很难消除东莞的“性都”城市形象。

  尽管东莞一位市领导当时在接受采访谈到“正名”话题坦然面对,称黄赌毒现象在城市发展中确实有过,东莞不需要为自己正名,但一场自上而下的正名运动多年来一直在进行。

  2006年刘志庚担任东莞市委书记后,就曾为改善城市环境禁止养猪,接着又为打击飞车抢夺、改善治安状况而“禁摩”,以及时不时兴起的“扫黄”行动。

  2010年,被定义为东莞城市形象整体推介年;2011年,与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合作,东莞有了自己的宣传口号“每天绽放新精彩”。

  打击和改变都在进行,但东莞“性都”的名声仍然在外。关于这座城市色情业的文字和影视作品一直半公开地传播着。

  “东莞就是东莞”

  自东莞的各种污名出现时,网络上争论或辩护的声音就从未停止。

  文化专家吴祚来先生就曾撰文建议引进法国“红磨坊”发展模式,将其改造成有中国地方特色的情色之都。他认为东莞应该发展的不是色情产业,而是情色文化。

  已经成为诗人的郑小琼,更愿意将东莞看作一个模糊的、说不清楚的城市,复杂而多元。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院长田根胜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东莞根本没有必要去理非议,他觉得这是商品经济冲击的必然结果。

  这些争论也并不影响官方的重拳,2月9日的统一清查过后,涉及处警的8名领导和警员被停职。而公安部也已经远赴广东,坚决打击卖淫嫖娼背后的“保护伞”。

  这也是郑小琼和关注东莞印象的人们,更关注的问题。

  2月9日上午,中央电视台关于东莞卖淫的新闻播出,当天宋飞订阅的“东莞妈咪”微信号就停止了更新,并删除了之前所有内容。

  央视新闻报道后,网民们翻出了2013年3月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回应“性都”这一问题的话:“东莞曾经有一些黄赌毒现象,很多城市都曾经有过。作为政府,我们从来没有认为要依靠这些来发展城市,我心目当中不存在这些名字,东莞也不需要用新的名字去取代,东莞就是东莞,东莞就是一个厚德、务实、包容、开放的城市。”

  (综合本报采访及网络资料)

  ■ 东莞涉黄业发展史

  上世纪80年代

  东莞地下色情业兴起,主要形式是夜总会,为一些在东莞投资的香港商人提供服务

  上世纪90年代

  台湾电子产业向东莞转移,大批台商奔赴东莞,东莞色情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1995年前后

  东莞色情服务业逐渐出名,吸引香港和广东人士前往

  1996年起

  当地民间资本开始投资酒店业,东莞酒店业在随后七八年间迅速发展,色情业渐与之结合

  1997年

  金融危机,东莞大量工厂破产,部分失业女工因生活所迫从事性服务,壮大了东莞色情行业。“性都”渐成东莞标签

  2004年起

  东莞的周期性扫黄一直没停过

  2009年

  东莞掀起严厉的扫黄“风暴”

  2014年

  东莞再次拉网清查娱乐场所

  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实习生李珂 北京报道

相关报道:

一夜查了1948家,39家有问题

数说扫黄

东莞查封12家涉黄娱乐场所

东莞“扫黄”重点不在“小姐”



《天注定》东莞“选妃”片段曝光[视] 2014-02-10 16:08:33  来源:晨报综合

http://www.xxcb.cn/recreation/yule/2014-02-10/8904941.html

近日,网友@次等水货的微博曝光了一段电影《天注定》东莞色情场所“选妃”的片段。曝光的片段是一段长近一分钟的长镜头,戏中的小姐们以古代美人、军装等造型亮相,让客人挑选。




輿論質疑央視做法 - 2014年2月21日

公安在酒店房內為一對男女當事人做筆錄。新華社

與過往央視踢爆地方負面醜聞不同,今次央視報道出街後,社會輿論卻幾乎「一面倒」站在東莞一邊,眾多名人學者更在微博發聲,質疑央視的做法,網民也撐「東莞不哭」、「今夜我們都是東莞人」。

《南方都市報》:東莞挺住

廣東《南方都市報》甚至在官方微博公開發評論籲「東莞挺住」。代表中央公權力的央視與代表底層社會的輿論針鋒相對,實為罕見。內地媒體人秦子嘉指央視記者挾央視之威、挾媒體所謂的監督權利暗訪東莞色情業,本身已犯「只見芝麻、不見西瓜」的錯誤,「中國比這類事情重要得多的新聞,從來不見央視記者正經報道。他們敢暗訪樓堂館所嗎?不敢。他們敢暗訪黑磚窯嗎?不敢。他們敢暗訪血汗工廠嗎?不敢!

著名網絡評論人@五岳散人指:「小姐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哪怕要曝光也應找背後原因,不應用獵奇手法拍下她們跳艷舞譁眾取寵。一個掌控巨大媒體資源的機構,它的使命絕不該如此做新聞。在你們拍下她們的艷舞之時,難道不明白這是讓自己的職業蒙羞、跳了一場精神上的脫衣舞麼?」

更有網民指,央視一些女記者、女主播賣身成為高官續弦、二奶、情婦,央視已經成了中南海的後花園、後宮,中共政治局前常委周永康、公安部前副部長李東生等的行徑已說明這一點。「央視應該先自清門戶,把這些醜聞說清楚,報道清楚,才有資格去報道東莞或其他地方的色情業,再為民喉舌!」眾多網民轉發以下口號:「央視無情,人間有愛。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東莞挺住!東莞不哭!東莞加油!今天我們都是東莞人!

網民金句

「一群出賣靈魂的人,有甚麼權利指摘出賣肉體的人?」

「光掃大街上的小姐,權貴們的特供雞不掃,就是赤裸裸的特權。」

「央視對被逮小姐不打馬賽克,對領班卻打,對老闆則無出鏡。真夠勢利。」

「道貌岸然,一個官幾個奶。這才是查的重點。」

「(央視)主持人跟政法委的賣(身),不管,竟然有臉去舉報小姐!」

「掃黃不掃央視這個大雞窩,就是假掃黃!」

「要掃黃,先從公檢法開始。」

資料來源:新浪微博/搜狐網/網易



反央視挺東莞 中國媒體面臨整肅 - 李平 Apple 2014年2月21日

中央電視台播出暗訪東莞色情業的新聞後,廣東當局隨即採取雷霆打擊行動。但出人意料的是,「東莞挺住」、「東莞不哭」的聲浪席捲內地媒體、網絡。這股反央視的輿論潮,既是對央視公信力的揶揄、對社會道德淪喪的揶揄,更是對中共高官藉反色情反貪腐之名行權鬥之實的嘲諷。

央視的報道主要聚焦於東莞一些豪華酒店的性工作者的賣淫情形,並未追蹤性工作者的辛酸和當地富商、公安、官員尋歡及狼狽為奸的情況,令人感覺央視是在拿弱勢群體開刀,有違傳媒道德。加上近來海外頻頻有消息指,央視淪為中共高官的後宮,多名成為高官夫人、情婦的靚女主播因捲入周永康案正接受調查,令人感覺暗訪央視可能比暗訪東莞色情業更能揭露中國的黑暗面。

或許正因為看不慣央視報道的偏頗,聯合國官方微博也暗挺東莞的性工作者,前晚在新浪微博發帖稱:「《愛滋病相關用詞使用指南》指出,『暗娼』、『小姐』、『失足婦女』等叫法都帶有歧視或者價值判斷的含義,並且會導致對於性工作者更嚴重的歧視和排斥。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認為,性工作者和所有人一樣應當享有選擇自己工作的權利,不應當因為工作選擇而受到歧視和侮辱性的對待。」

其實,同情弱者、同情性工作者,只是輿論反央視的表層原因。媒體及網民對央視群起而攻,更主要是發洩對以央視新聞為代表的中國政治的不滿。其一,央視等官方喉舌不是說反腐「首戰告捷」嗎?怎麼央視又自曝東莞窩藏了如此之多的銷魂窟、銷金窟?習近平主政以來外表轟轟烈烈的反貪行動,究竟有多少成效?

其二,自去年習近平發出整肅意識形態的八一九指示後,當局拘捕了一批微博大V、記者,多數控以欺詐或受賄的罪名,媒體和網絡被噤聲,再難形成去年初聲援《南方周末》時那樣的聲勢,對許志永事件也只能保持沉默。央視今次以社會角度而非政治角度去報道東莞色情業,正好給媒體和網絡一個借題發揮、突破當局禁令的機會。

其三,央視的批評或表揚報道從來都有選擇性的,不乏經中共高層授意之作,或經中宣部審核批准。今次的主導者又是誰?政治動機又是甚麼?是要東莞的官員下台,還是要廣東的高官下台?當傳媒變成某些高官的打手而非行使公共監察權力時,人們有足夠理由去質疑其報道的權鬥動機。

外界尤應關注的是,今次反央視聲浪過後,當局會引以為戒,還是會秋後算賬?那些公開反央視的微博大V們,敢於發表《東莞挺住》評論的《南方都市報》,無疑已經站到了風口浪尖上。以中共當局的思維慣性,很難指望他們會檢討反腐機制及傳媒監察公信力的問題,這無異於要他們開啟政制改革的大門。反而,他們大有可能把反央視、挺小姐的聲浪再度歸咎於海內外敵對勢力的利用、操控,如此一來,大V們和南都評論的寫手們就等着下崗吧。至於香港的媒體、市民,也大可不必急於像往年撐粵語、撐南都一樣,站在支持傳統文化、支持言論自由的高度去聲援內地的媒體和網民,暫且搬個凳仔,坐看東莞掃黃行動這場內鬥騷,再看看反央視輿論是帶來央視的改革,還是帶來又一場輿論整肅。

李平






利率改革未到位 錢荒恐續來 - 易憲容 香港經濟日報 2014年2月21日

2014年1月8日央行發布2013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上一年國內發生的金融事件作一個概括性總結,其中最有新意的是要求市場密切關注2013年市場利率變化加大的現象。

這主要是指6月份國內貨幣市場出現的「錢荒事件」及之後類似事件的頻繁發生。

M2增長超預期 實體經濟下行

《報告》指2013年以來,國內金融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利率水平整體上升,及波動有所增多,而現象是在金融創新加快發展、債務融資較快擴張、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及開放宏觀格局下,國際資本流向反覆變化的背景下發生的。

首先,利率作為金融市場資金的價格,2013年6月的劇烈波動與市場傳聞擾動、企業稅收集中清繳、節假日期間現金需求、外滙市場變化,及商業銀行上半年末指標考核等因素疊加有關,但總體反映了過快增長的流動性需求與適度供給之間的「衝突」。

2013年上半年,不僅廣義貨幣供應M2增長超過了年初預期目標水平,而且社會融資增長創歷史新高,銀行間同業市場迅速膨脹,但實體經濟面臨着下行風險,使金融市場期限結構錯配及信用過度擴張等風險展現。在這種情況下,央行堅持了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及治理,使下半年過度信用擴張及過高槓桿行為得以遏制及整個金融市場條件改善。

利率市場化 合理波幅須容忍

其次,市場利率變化加大,與流動性總閘門調節作用增加有關。2013年市場利率變化加大,與市場深化和金融創新有關。因為銀行的資產擴張以及表外金融產品的創新,都需求更多的流動性來支持,消耗銀行體系的流動性。而負債結構和期限結構的變化,也導致金融機構對流動性變化更為敏感。

如貨幣政策要通過流動性閘門來遏制過度的信用擴張及過高的槓桿水平,便會以作為流動性價格的貨幣市場利率表現出來,引起利率變化加大。這意味着市場的價格機制對市場行為在產生作用。因此,利率市場化就是要容忍合理的利率波動。

再次,一般來說,利率市場化是一種放鬆利率管制過程。初期往往會導致利率水平整個上升,利率波動幅度可能加大,而這也正是利率反映市場資金供求關係的結果,反映了市場價格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的作用愈來愈大。

還有,一些對利率敏感性相對低卻需要大量融資的部門,及美國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退出,導致國際市場長期利率上升等,都是國內市場利率變化加大的原因。

所以,管理部門既要看到這種現象是各種因素綜合反映之結果,看到它的治理是一個整合的過程,也得完善數量、價格和宏觀審慎政策相結合的調控模式,更好地把握好流動性管理和利率變動之間的平衡,發揮好調節和引導預期的作用。

央行報告對市場利率變化加大的問題意識是很好的,但重點卻放在是甚麼原因導致該現象的表象解釋上,實際上沒涉及到問題的內在機理。

市場利率變化加大的內在機理,就在於當前金融市場價格管制及利率價格機制扭曲。若不從這核心入手,加大當前中國金融市場利率市場改革力度,那麼國內金融市場要走出當前「錢荒」頻繁困境,是不可能的。

民間經濟受壓 證扭曲未改善

因為,盡管當前政府只有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但實際上這些利率市場化改革沒有理順扭曲了的利率價格,讓金融市場有效利率價格機制逐漸形成,也沒有明顯提升國內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

反之,本應受惠於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農村經濟、民間經濟、中小企業,卻在這一過程中受到更大嚴重擠壓(從報告也可以看到,如果不是採取一些優惠政策這種情況更是會嚴重)。

當前湧現的各種金融創新(包括市場、機構、產品、工具等各方面),不是提升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而是成了金融機構規避監管及資金在金融體制內自我循環謀取利潤的工具。這增強了國內金融機構過度信用擴張的能力,也降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效率,增加整個國內金融體系的風險。

如銀行信貸過度擴張、「金融脫媒」嚴重、影子銀行盛行、「錢荒」事件頻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氾濫、融資結構不合理、互聯網金融突然風生水起、房地產泡沫嚴重等現象,無不與國內金融市場的價格機制嚴重扭曲,利率市場化改革嚴重滯後有關。這才是當前市場利率變化加大的內在機理。

要走出當前國內金融市場「錢荒」之困境,就得進一步深化當前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前20年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理念、模式、路徑、效果等方式進行全面反思,檢討問題、總結經驗、重新釐定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新思路,走出一條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之路。否則僅是模仿他人,僅考慮市場風險及既得利益關係,最終市場所面臨的問題會更多。

.END

Monday 10 February 2014

歷史悠久不代表真理公義 - 黎德怡

歷史悠久不代表真理公義 - 黎德怡 Apple 2014feb10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日前在報章刊登公開信,批評平機會主席周一嶽去年參與同志遊行,立場有偏頗。華基聯強調其在香港擁有近百年歷史,自稱信徒逾三十萬人。華基聯的做法,像意謂歷史悠久便代表真理和公義,罔顧了現實中不少古老信仰跟普世價值抗衡,很多具有多年歷史的機制其實都是將不公義情況延續的元凶。

以數目作為理據更是欠說服力:華基聯不止強調其信徒眾多,駁斥平權爭取者時,往往會指出全球為性向歧視立法的國家屬少數,同志婚姻合法的國家更少。全球多數國家中,同志仍被視為不正常,仍不可以結婚,包括整個非洲大陸和東南亞所有國家,中國和北韓。甚麼發達國家例如北歐、加拿大、美國多個州,畢竟是少數,根據華基聯的邏輯,數目少就是無代表性,其立場就是錯了。

反對性向歧視立法聯盟向來都愛斷章取義,選擇例子時只取其對既定立場有利因素,選擇性忽略其他的。譬如引用美國近月一些同志教師被學校辭退的事件。某州有位同志老師多年來一直公開或半公開其同志密友,其任教的天主教中學沒有干涉他的私生活;然而當他在電郵中透露要與同志戀人結婚時,學校終於炒掉他:理由是教師就職前曾簽署合約,指明不可以作出違背教規的事。香港反歧視法聯盟認為,這些學校做得真對,而同志教師則咎由自取,要是香港就性向歧視立法,情況會比美國更壞,因為周一嶽曾表示立法後學校連教員私生活也不可以管。

筆者想像自己如果是同志,一定不會加入這類學校工作,不過亦必須強調,這些美國學校做得再錯,都比香港那些聯盟開明很多。聯盟應做的,不是想像香港前景如何比美國糟,而是從這些例子去探討美國人開明和包容的一面。何解?因為案中老師性取向一早不是大秘密,而學校尚且尊重其私生活,只是老師最後正式結婚,才衝破了學校的容忍界線罷了。

筆者盼望這些聯盟看得較全面,在此儘管分享在美國有關神職人員的見聞。筆者在美國上過由神父教授教導、以法律與天主教社會訓導(Catholic Social Teaching)為題的課堂。該名神父很受敬重,吸引了不同派別同學選讀該課。記得一位男同志同學刻意挑選了同性戀議題來發表個人報告,說到一些個人經驗時更激動得當眾痛哭。該同學安心表露自己身份和如此放心去真情流露,因為他知道教授只會客觀討論不同學術觀點,拒絕對不同性向人士妄下出道德判斷,更強調 Catholic Social Teaching 旨在令宗教跟社會接軌,重視社會公義和人性尊嚴,在一篇論文便講到同志私底下的同性性行為跟公眾秩序(public order)這個道德概念沒有牴觸,所以可接受。

筆者真心寄望,這些聯盟斷章取義時,便依賴聖經好了,本身並非甚麼道教、佛教專家的,千萬不要從網上搜括有關章句以自圓其說──因為要認真研究這些宗教不同派別對同性戀的態度和歷年來的轉變,大概要參考無數學術論文和專書。

黎德怡

.END

香港成為全球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城市 - 華爾街日報

香港成為全球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城市 - 華爾街日報 – 2014年2月7日週五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香港成為世界上接待遊客人數最多的城市,主要是由於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遊客赴港旅遊。

市場調研公司歐睿信息諮詢有限公司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在本週公佈的“全球前100名旅遊目的地城市” (Top 100 City Destinations Ranking) 報告中稱,2012年香港吸引了2,380萬遊客,超過了新加坡(2,130萬)和曼谷(1,580萬)。為了確定2012年的這項排名,該公司分析了包括政府統計數據和機場入境人數在內的各種旅遊數據。2012年的數據是該公司所能得到的最新數據。

2012年,中國大陸赴港旅遊人數較2011年增長了11.1%,佔到香港接待遊客總數的63.5%。儘管香港受中國中央政府管轄,但卻有獨立的海關和移民系統,中國大陸遊客進入香港的手續也與其他國家遊客類似。實際上,大部分前往香港的大陸遊客都是來自相鄰城市深圳的“一日遊者”,希望在香港購買奶粉等日用必需品。

香港的排名是最近才升至第一的。2009年,香港在歐睿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的名單中排名第十,接待遊客數量略高於700萬人次,而倫敦、曼谷和新加坡是排名前三的城市。到了2010年,受大陸遊客爭相赴港旅遊影響,香港接待的遊客達到2,000萬人次,排名升至第一。

此外,泰國也頗受中國遊客的歡迎。2012年,赴泰國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較2011年增長了62%,中國由此成為泰國最大遊客來源國。歐睿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稱,中國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Lost in Thailand) 的成功是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赴泰旅遊的原因之一。

中國遊客的增多將曼谷的排名推升至第三位。原本排名第三的倫敦下降至第四,接待遊客1,550萬人次。

排名前10的城市大多位於亞洲:澳門、吉隆坡和深圳分列第五至第七位。紐約、土耳其安塔利亞和巴黎位列第八至第十。

歐睿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稱,2012年出境旅遊人數最多的五個國家分別是德國、美國、英國、中國和俄羅斯。但該公司預計,到2017年,中國將取代德國成為出境遊人數最多的國家,而俄羅斯的排名將升至第三,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居民都將變得更加富裕。

該調研公司還稱,那些簡化中國遊客簽證手續的國家立即受益,巴黎就是一個例子。2012年,巴黎接待中國遊客20.4萬人次,較2011年增長16.1%。

以下為2012年10大旅遊目的地城市排名(包括接待遊客數量及較2011年的百分比增幅):

1. 香港 - 23,770,200 (6.5%)

2. 新加坡 - 21,345,700 (7.7%)

3. 曼谷 - 15,822,600 (14.6%)

4. 倫敦 - 15,461,000 (2.3%)

5. 澳門 - 13,360,800 (3.4%)

6. 馬來西亞吉隆坡 - 13,339,500 (6.7%)

7. 中國深圳 - 12,100,400 (9.6%)

8. 紐約市 - 11,618,000 (8.9%)

9. 土耳其安塔利亞 - 10,296, 600 (-1.6%)

10. 巴黎 - 9,780,800 (3.3%)

.END

撰稿﹕華爾街日報 JASON CHOW

膠和撚 / 讓和的 - 練乙錚 / 陳雲

練乙錚: 「方言」論.「膠」和「撚」.粵語v「香港話」- 信報 2014年2月9日星期日

繼「國教事件」、「林老師 事件」之後,普及教育界因「方言論」再次出事,已成為京港矛盾火藥桶。此無疑是一些人士過分積極在此界別推銷「大一統」思想的結果。奇怪的是,統治者愈想 在此界別進行其意識形態改造工程,學生、年輕人的反感便愈烈,已成為最反政府的人口組。長此以往,可以斷言,中共統治的帝國周邊上的分離主義,將在香港普 及教育界開出最新一道裂口,而主導此共業的,客觀而言,就是那些本地急統派,即所謂的「融合論」者。有關「方言論」的爭議方興未艾,筆者於本文綜合一些資 料並提出一些觀點給大家參考。

閩南話在台灣是「方言」嗎?

語言有其自然與科學一面,也有其社會與政治一面。我們從「閩南話」、「北方官話」等方言在台灣的地位與名稱變化,可以看出這兩個方面的互動。這未嘗不對港人有指導意義。

世界上迄今存活的語言有五千到七千種之多,分成幾百個「語系」,按使用其中語言的人數計,最大的是「印歐語系」,其次便是「漢藏語系」,分別佔世界人口的46% 和21%;其餘三個較大語系,依次是「尼日—剛果語系」、「亞非語系」和「南島語系」,各佔世界人口7至5%左右(台灣原住民屬於所謂的「南島人」,其語 言屬「南島語系」,筆者在2012年《環台騎乘記》系列文章中介紹過)。「語系」之下,還有幾個層次,分別是「語族」、「語支」,然後才是個別的「語 言」;「語言」之下,還可分成「方言」、「次方言」……。

從語言學的角度,可按「書同文」的原則,把漢藏語系中的漢語族看成一個只含單一語言而當中包括若干種方言的語族;其中的方言,主要是官話、閩語、粵語、客語、湘語、吳語、贛語這七 種。不過,如果按「能否互相通話」為原則,則語言學家也可視上述「方言」為七種不同的語言;有些學者甚至因為閩語的幾個分支不能互相溝通,而視閩南語和其 他四大閩語分支為不同的語言。

即存在這兩種不同的分類法,政治便置身其中:若按西方純語言學的一般傳統,用後者;在大陸,「大一統」原則主導了語言的官方分類,用前者。由於語言與方言之間沒有完全客觀的分野,所以在學術研究甚或在一些政策討論裏,視粵語為方言,未嘗不可,政治之外並非沒有語言學的理由。不過,如果像特區教育官僚那樣,授意或容許他人在一些視像教材裏把粵語打成邪魔,再把北方官話(普通 話)裝扮成正義仙俠擊敗粵語邪魔、成功打救純潔的小朋友,那就是古今中外少有的赤裸裸的語言沙文主義,真正匪夷所思了,引起民憤,實屬必然,而當時的幾位 主事官員,亦難逃避責任【註1】!

在今天的台灣,語言學者一 般視不同的漢語方言為獨立的語言,那也是有其政治文化背景的。台灣民主化之後,說閩南語、大陸北方官話(「國語」)、客語、南島語的四大族群地位平等的觀 點已經確立,因此這四個不同族群的「第一語」有平等的語言地位,亦是必然;如此,「方言」的說法自是愈來愈沒有市場。比照台灣,港人若對粵語的「方言論」 耿耿於懷的話,惟有追求民主,否則「唔恨得咁多」,只能眼巴巴看着北方官話(「普通話」)全面逐步排擠自己的母語。此是教訓一。

閩南話變「台語」

我們察看語言名稱的變化, 也能從中領略出政治的影響力。四百多年前,閩南人(鄭成功那輩)到了台灣,是第一批漢人對台殖民。由於南明和清政府的打壓殺戮,台灣原住民成為少數民族, 閩南話取代各種南島語,成為台灣主要語言。日治時代,日本殖民政府稱台灣的閩南話為「台灣語」;1945 年國民黨恢復對台統治之後,起初也在官方場合沿用「台語」的稱謂。台灣閩南語研究先驅吳守禮先生認為這個叫法正確:「台灣話由閩南過台灣之時雖然起初與閩南方言維持等質性,但在這四百年來一再、再三的受過外來政權的統治,難免吸取外來語,再加上自身的孳乳代謝,在環境中產生新詞等,確實和中土的閩南方言之間呈現分裂現象。怎麼不能稱「台灣話」【註2】?

不過,吳先生也同時抱怨 說:「『台灣話』這個名稱不知道犯了什麼忌諱,在有些場合一定要改稱『閩南話』。」是什麼忌諱,大家當然很清楚,那就是當時的國民黨眼見台灣本土意識日益 抬頭,要以「國語」壓抑大多數人講的「台灣話」,辦法之一就是強行把已經變異的「台灣話」叫法改為原來的「閩南話」叫法,以保持「國語」與一介「方言」之 間的主從關係。國民黨搞的這種語言壓迫延續了至少三十年,於李登輝治下台灣解嚴之後才逐步減弱,「台灣話」或「台語」的稱謂,於是又再流行。不僅如此,研 習這個話的人士(綠營為主),近年還致力發展、普及其書面語,稱為「台語文」或「台文」【註3】。

至於「閩南話」這個詞本身,近年在台灣已經日漸變得政治不正確;這除了上述的歷史原因之外,還因為有學者指出,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及清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都解說,「閩」字從「蟲」,是蛇種、野蠻民族的意思,暗含北方或中原漢人對大陸閩南地區人種的歧視。

從大陸移植到台灣的語言,其原來的面貌和名稱,最後都不能保有而必定本土化;便是最大群體使用的語言,若干年之後,一樣會變到「阿媽都唔認得」。此是教訓二。

「國語」變「台灣華語」

與此同時,國民黨從大陸帶 到台灣的北京話或北方官話(國民黨稱「國語」)也逐漸生變。首先,當年跟着國民黨去台灣的那九十萬人當中,五十多萬是兵員,來自全國各省,教育水平參差, 九成以上說的話根本不能算是標準北京話(蔣介石自己說吳語)。經過幾十年在台灣的「標準化」,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說的「國語」,依然不濟,和大陸上的北 方官話或台灣官方規範的「國語」有愈來愈大的差異,台灣的語言學家於是開始稱之為「台灣華語」(「華語」泛指北方官話傳到海外與當地語言、其他中國方言混 雜之後的變種)。

其次,原來的到台灣的九十多萬兵員和政府民職人員等,以男性為主,是女性 的兩倍以上,因此大量來台的大陸男性不得不與當地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通婚,其第二代、第三代說的母語,必然大量夾雜「非國語」元素(主要是閩南話,還 有客語、南島語、荷蘭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英語、港式粵語、日語及日語中的各種外來語),結果衍生出成一種更複雜的帶有濃厚台灣閩南話口音的「台灣國語」【註4】。

少數人的外來語言,如果是只靠政權力量取得「官方」、「正統」地位而強行推廣,壓抑其他語言,到頭來卻一樣地方化,猛虎不敵地頭蟲。此是教訓三。

粵語在香港大變

香港開埠,粵語中的廣府話 傳到香港,故事就和閩南話傳到台灣差不多,先是取代了本地客家話,成為香港最大族群的語言。其後香港經受百多年英人統治、又經歷了六十年與大陸共產中國的 河水井水關係,香港粵語因此也逐漸和原來大陸粵語中的廣府話離異;大陸廣府話自身亦因為受北方政治影響,普通話元素大量滲入令自身變異,進一步擴大了與香 港粵語的差距。

一般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人、網民,所使用的粵語,無論在發音、詞彙、書面語乃至書法方面,都別具一格。中文大學研究香港粵語的語言學者張洪年教授在他的《香港粵語語法的研究(增訂版)》第八章特別分析了「小句」的廣泛應用;惟此書2007 年出版,六七年來香港粵語因為微博、短訊在手機上興起,「小句」有了更多變化。此外,由於網上討論政治特別多,不少語義複雜之極的「高登詞彙」,正通過傳統媒體不斷進入一般人的閱聽範圍。這些詞彙,如果一般人不是貼近香港的社會政治矛盾發展,根本無法明瞭。下面舉一些例子。

「和理非非」大家聽過了、懂得了,但那已經是泛民之間出現溫和與激進之分之時的產物。年來本土思潮興起,又出現一些更「潮」的字眼,而且都是「粵語粗口偏讀斯文化」的傑作,例如「膠」、「撚」,指的都是「人」,都帶貶義,但有時可用作自嘲。下面對此二詞略作解釋。

「膠」和「撚」

「膠」:愚昧頑固之意。《香港網絡大典》「硬膠」條指「膠」字的這個意思源於《墨子》卷十一〈小取篇〉中的「內膠而不解」句(參見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墨 子/小取)。本土派否定中華意識,把帶該種意識的人稱為「大中華膠」,特別指那些穿愛國外衣找着數的人;至於那些誠心誠意(在本土派眼中即是執迷不悟)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則饗以「真心膠」的加碼稱謂:「大中華真心膠」(按此定義,有朋友戲稱筆者為「半個大中華真心膠」;是耶?非耶?)。

「撚」:這是一個很複雜的訓讀。首先,把北京官話(普通話)「人」字偏讀成粵語的「撚」,成為粵語粗口中那個也指「人」的同音字;然後,借「撚」字的寫法成為書面語。此意思的「撚」字,「古」已有之,但不與京話「人」字直接相關。不過,最近重新出現之時,主要是本土派用於自嘲:「我地啲本土撚」,此即與京 話的「人」字直接相關了。再晚近一點,因此地有基督教牧高調親政府反「佔中」,網絡上乃出現帶攻擊性的「耶撚」一詞,風行一時無兩,越出網絡而進入日常口 語範圍,指的是只講靈修不理政事而結果站到統治階級立場反民主的那些基督徒(筆者的理解不一定完全正確,對字源有興趣的讀者可到十分詳盡的《香港網絡大 典》「耶撚」條細看http://evchk.wikia.com/wiki/耶撚)。

粵語 v「香港話」

有理由相信,香港粵語,正像台語之於閩南語一樣,走上與大陸粵語官話(廣府話)分家之路,成為相關而獨立的「香港話」。本土派要捍衞的,最終不會是源於大 陸屬於大陸的廣府話,而是移植到香港之後有其本身生命力與發展邏輯的另一種語文。這種語文,從純粹語言學的觀點看,不一定是一種獨立的語文,但政治因素影 響,愈來愈多人那樣認為的話,就約定俗成,語言學家也管不了,甚至只能「拿香跟拜」。

這種筆者姑且稱之為「香港話」而未正式存在的語言,不僅在口語方面的發展已經大幅偏離標準粵語(粵語官話),其獨特的書面語也呼之欲出。後者不是指近來大 家較多讀到的寫得很雅很正統的粵文,而是早已在本地民間存在,包含着大量英語字母、單詞、洋涇濱英語、日語漢字、和製漢字等外來語的「我手寫我口」的港式雜錦粵文。不少人會說,那麼不得體的東西,怎麼可以成為香港人的正式書面語?回應這個質疑,有兩點觀察。

其一是,台語的正式書面語不斷發展,其中帶有不少外來語,也有一些是源自閩南話而無漢字代表的詞語,都用拉丁字母編的或特製的音符標出。台文在這方面有優 勢,因為四百多年來,有荷蘭、日本的語言學家替這個語言發明注音方法,現代台灣的一些語言學者繼續發展,寫法是漢字加少量拼音,已經漸漸規範。大家可以看看樣板【註5】。

其二是不少現代語言都包含着大量外來語,寫出來有的比較隱晦,有的完全明顯。

隱晦的例子是英語。英語有兩套幾乎平行的詞彙,一套來自古英語(Old English,本身包含一兩千年前的拉丁影響),一套是近數百年才大量滲進英語的拉丁字;兩套詞彙常可一一對應。舉例:write來自古英 語,compose則是拉丁的;cat來自古英語,feline則是拉丁的;mind來自古英語,intellect則是拉丁的。兩套詞彙都用同一套字母串寫,外國人學英語常常不知道有此分別。

明顯包含大量外來語的最好例子就是日語。日語一兩千年之前開始吸收漢字及其他漢語元素;十九世紀之後吸收其他外來語;二次大戰之後大量吸收美、英語。吸收 進來之後,漢字絕大部分保留原來寫法,其他的外來語則用「片假名」符號拼寫出。日文這方面,與上述「那麼不得體」 的香港語的民間書面版完全同構;不同之處不過是日文的外來語寫法大部分是經過規範化的,包含了日本語言學家和政府的努力。然而,這也許不過反映香港的語言學家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已。

用標準廣府話寫作,的確值得鼓勵,但那很可能還不是那尚未正式出現的「香港話」書面語的主流格式。因為那種寫法,仍然是北望的、不前衞的;從本土主義的角度看,或者只可以說是一種方向尚未調校得對的叛逆嘗試。

《氣短集》之二十七

《信報》特約評論員

【註1】問題短片見http://www.youtube.com/watch?v=E ... ure=player_embedded;還有其他類似的教具在官方網頁上,可參見《主場新聞》有關報道。

【註2】見《一百年來的閩南系台灣話研究回顧》 ,吳守禮,2003年 http://olddoc.tmu.edu.tw/chiaushin/shiuleh-11.htm。

【註3】簡見中文維基詞條http://zh.wikipedia.org/wiki/台語文

【註4】見國立政治大學何萬順教授2009年刊登於《語言暨語言學》期刊上的論文《語言與族群認同:從台灣外省族群的母語與台灣華語談起》;這篇文章比較長,但資料很豐富,提出有用的觀點,值得細讀: http://www.ling.sinica.edu.tw/fi ... j2009_2_06_0422.pdf。


【註5】樣板:成功大學蔣為文教授文章《是「台語」kap「咱人話」,m是「閩南話」!》




普教中有什麼可以學的? - 陳雲 明報 2014年2月10日

用普通話教中文,究竟在處理什麼教學問題?要達到什麼語言教學的效果?這些教學效果,真的可以用普通話教中文來達到嗎?這是好基本的政策思考。

普通話教中文的教學政策假設,是認為普通話與現代的中文白話文的言文距離較小,學好普通話,有助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來吧,我們看一下要教導學生寫什麼樣的語文,是公事用的應用文,還是抒情寫意的文學寫作。在香港,當然是訓練學生寫公事中文為先,旁及散文、詩歌及小說之類的文藝創作。

粵語有助公事中文教學

公事中文用的什麼風格?學普通話有幫助嗎?用一個希特拉也無法叫停的電視月費訂閱計劃做例子吧。你會這樣用北方口語,直接寫投訴信嗎:「我打了幾十次電話,也沒人接聽,你們公司是幹什麼的?我也用電郵寫了,想停了訂閱計劃,你們只是給我一個自動機器的電子回覆,到了這個月又扣我的錢。這信我是親自拿來你們辦公室的,你們這次不要再忽悠我了,信不信我就請律師告你們?

普通話講到這種地步,神氣了,但這樣的話,能入文嗎?能用來寫信嗎?不能啊。這樣寫信,不得體,不像話。起碼你要這樣寫:「本人致電數十次查詢,貴公司無人接聽。於本年一月五日以電郵告知終止訂閱計劃,只收到自動電子回覆,然而本年二月銀行帳戶依然被扣除月費。為此,我親臨貴公司辦公室呈交信函,敦促貴公司慎重處理,不容有失,否則本人將訴諸法律。寫出這樣的公函,跟學普通話有關係嗎?沒有關係。

口語與書寫,是兩個語言系統。口語有聲調輕重、語態緩急,文字卻無。上面的口語版本,字數很多,但用普通話念起來,什麼、了、的、這個、這次、就,這些虛詞,念得輕快,不礙事,但寫下來,就礙眼。寫的時候,若是公文,就要將這些顯示精微情態的虛詞去掉,剩下語文的骨幹,盡量剩下實在的詞(實詞)。這些語文的骨幹是什麼?是古文、文言文,至少是精煉的白話文。

寫好這些公文,來自閱讀和寫作,是書面語的一套訓練。如果你真要跟口語拉上關係,講普通話的人,寫這些公文,反而比講粵語的人吃虧。原因是粵語的聲母、韻母和聲調遠比普通話要多,同音詞少,有助辨義,故此粵語仍用單詞,這些單詞也是文雅的書面語,例粵語說頭,不叫腦袋,頭可以入公文,腦袋不可以。北方話講的眼睛、杯子、石頭、膀子,粵語口語只說眼、杯、石、臂,文書也寫眼、杯、石、臂,一如古文。粵語由於有很大成分來自中古漢語(唐朝時代),它的古語、成語的傳承,也遠比普通話要多。再退一步說,廣東口語雖然源自古遠,但畢竟時代變了,詞彙變了,你不能寫「我蒞」,這是周朝的用語,現在公文只能寫到、臨、來,客套就要寫「蒞臨」。這樣,粵語由於與書面語有一段距離,粵語人寫文章格外注重修辭,可以寫出典雅莊重的公文來。

寫好白話文要讀白話文學

抒情寫意的文學創作,是白話文了吧?懂普通話能佔優嗎?以下我舉兩個課堂例子,都是大學的文學創作班的同學練習作品。

1a. 我有一年暑假回鄉下,居住在姨婆家中。姨婆養了小雞,我便在旁觀看和學習。小雞除了吃米糧蔬菜之外,也吃水果。當然不是真的給牠們水果吃,而是夏日炎炎,吃剩的西瓜皮拿來餵飼牠們。姨婆說,雞吃西瓜皮可以消暑以防止生病

2a. 自小我就認為自己頗大膽的,天不怕地不怕,即使去郊外露營,晚上漆黑一片,我也不會害怕,有需要到村中士多購物,我也自告奮勇前往

作品一是接受過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大陸學生,作品二是接受過用粵語教中文的香港學生。兩個作品的風格有分辨嗎?沒有。都是學院語文(school language),不是生活語文。版本一原是要寫回鄉的生活散文,結果變成《養雞指南》之類的農學著作(「餵飼」、「防止生病」)。版本二原是要寫驚嚇小說,結果變了成語教學課本。讀的白話文學不夠,講什麼口語,都會寫出這些官樣文章來。

用文學散文風格,如此改寫版本一:

1b. 有一年的暑假,我回鄉下,在姨婆家裏住。姨婆養了小雞,我在旁觀看,也學玩。小雞除了吃米屑、菜葉之外,也吃一點水果。當然,鄉下人不會給牠們水果吃的。炎炎夏日,我們吃剩的西瓜皮,就拿來給牠們吃。姨婆說,雞吃西瓜皮可以消暑,這就不會熱病了

用文學小說風格,如此改寫版本二:

2b. 我自小沒給什麼嚇,膽子也算大的,即使在郊外露營,晚上漆黑一片,寒風吹得嗚嗚響,同伴要找人到村中士多買些宵夜食物、應急物品之類的,我也一口答應,說去就去

改寫的版本,裏面的「給……吃」的語法結構、學的「」、也算大的的「」、以致那些、這個、什麼、我來的「讓」(動詞語綴),這些都不是源自漢語,而是來自阿爾泰語系的胡語(匈奴語、蒙古語之類),故此在東漢以前的古書沒有這些用法,在廣東話也沒有這些用法。然而,北方官話(國語、普通話的前身)吸收了這些外來語的因素而成為白話的虛詞,大大增強了白話文的抒情能力,也增強了白話文的音調和諧。

普通話虛詞助白話小說寫作

粵語口語的「住」,文言文的「住」、「居住」,都不能表達「住」那種委屈、臨時、隨便的複雜意思,而這些精微情緒(nuance),是明清小說、民國小說的市井文學之必須。膽子也算大的,那個「的」字,也必須加上去,形成委婉的意涵。否則就是真的膽子大,而不是自以為的膽子大。

看官,要命的地方在這兒了那個「的」字,用普通話的明清漢音來念,是輕聲字,用粵語那種中古漢音來念,是實實在在的、發音刺耳的入聲字,在聲音上,虛詞變了實詞。「膽子也算大的」,那個「子」、「的」,都是半個拍子,「膽」、「算」是一個拍子,「也」字是一個半的拍子,合起來念,整句話就有了節拍(beat),也略帶旋律(melody)。用粵語來念,幾乎全是一個拍子,讀不出音樂感來。

這種白話文的語言感應,是不是從普通話來的呢?不是,是從《三言兩怕》、《紅樓夢》和張愛玲小說來的,從文學閱讀和創作來的。然而,目前香港教白話中文,卻不用文學來教,而是用報紙雜誌那些枯淡文章來教。

在香港,中文要教得好,明清以前的古典文學,用粵語來教明清以後的白話文學,條件許可的話,用普通話來輔助教。這種精細入微的中文教學,要什麼時候才可以實現呢?

文 陳雲 編輯 袁兆昌


东莞五星酒店裸舞选秀 - 央视






毋須恐慌 , 操控新聞自由的日子不會長久 - 陳景祥 2014年02月10日

  因《明報》換總編輯而激起的連串「捍衞新聞自由」行動,經一番擾攘之後漸歸於沉寂,期間各方文化人、時事評論員、新聞同業均發表了他們的意見,然而我認為最值得參考的是《信報》四篇文章,分別是林行止先生的〈捍衞自由老共起家 擺布言論欺世誤民〉(2月5日)和〈獨立辦報多掣肘  不受操控莊敬強〉( 2月6日 ) ;王永平先生的〈傳媒風雨意中事  維護自由靠自己〉(1月29日),和吾友王岸然兄的〈言論自由 豈靠商人〉(1月28日)。

  不是賣花讚花香,評《明報》風波和新聞自由的很多文章,不是流於意氣用事、就是陳義過高,有些老政客連事實都未搞清就激情表態,誓言要寫到被人「炒魷」為止(其實沒有人說過要針對他),這類文字激昂有餘,對了解這次《明報》風波、香港新聞自由前景,以至言論空間是否正在收窄等問題的認知,並沒有太大幫助。唯獨上列的四篇文章,就事論事,不激情,更不煽情,直指問題的核心,讀之有益有建設性,錯過了的朋友應該找來翻讀一篇。

   先說林行止先生2月6日《獨立辦報》的一篇。正如林先生說,「即使新聞自由是憲法寫明人民享有的權利,實際上亦受諸多限制」;新聞工作者都知道 , 政府高官、名流巨賈以及大公司無時無刻都希望把不利自己的消息和評論滅聲,而採取的手法則有軟有硬,軟者諸如請客吃飯、遊說、打交情牌,期望記者或寫文章者識做;硬者,就是林先生在文中說的抽廣告,或在私下或公開場合點名指斥、揶揄,以財勢和威勢壓倒對自己不友善的聲音。

  對於被抽廣告的「待遇」,《信報》可算是經驗豐富了,補充林先生所說者,是一家大銀行明顯「玩針對」的手法,總之是要令銀行名稱不會在《信報》出現,記得有一次在全版致賀的格仔式廣告中,該銀行也來電要抽起它們的一小格,令廣告部要急忙找其他東西「填補漏洞」!至於為何如此,從來沒有人會解釋,報館也不會找到答案,然而就我所知的,其他同業也有相同遭遇,但「衰」了什麼,也同樣不得要領。某報最近高調說自己被抽廣告是政治原因,看來是因「新入行」,有點大驚小怪;說是政治原因,也沒有人可以說對或錯,但要辦一份獨立、言之有物的報紙,被抽廣告是「常態」。

  然而,只要香港仍然維持一個自由市場,經濟結構仍然未完全「國有化」,媒體依然有說話的空間,而且可以令「言論市場」保持均衡;簡單地說,完全偏袒一方的媒體在香港注定沒有市場,且會失去讀者支持,而沒有讀者,等於失去廣告商垂青,它們將沒有生存下去的條件。可以說,在資本主義社會 , 媒體必會盡力維持均衡報道 ( 起碼表面上如此 ),並且保持一定的批判性,因為是一幅保護牆、一個賴以生存的空間。

  在香港,罵政府和罵北京都有龐大的民意市場,主導着本地媒體的報道方向,「民主報」經常揭露政府、富豪等權貴人物的醜聞,一來是名人隱私有高度新聞性,二來是「有市場」——讀者愛看,可以賣紙。在香港這樣一個開放自由的媒體市場,想扼殺某段消息或某種觀點是吃力不討好的事,而且永遠不會成功,因為甲報「殺」了,乙報無任歡迎,只要有讀者,我不相信政府或財團可以封殺任何(不利自己的)消息和評論。

  左派學者對資本主義媒體的批判正是針對它們追求利益和權力,例如 Louis Althusser  和 Herbert  Marcuse 都說新聞工作者傾向服務資產階級、維護現行制度而甘願充當統治者的工具;左派學者之言雖偏激但道出了真相。新聞自由的限制,往往是來自對利益和權力的妥協。資深同業說老闆有權委任總編輯,這點無可置疑,然而所謂編輯自主,就是老闆雖有委任權,但不能盲目指揮,失去「平衡、獨立」的編採方針,因為這樣會失去讀者,最後失去影響力,慢慢步向消亡,最終令老闆的「輿論工具」變得一文不值我曾經工作過的《中報》就是其中一個例子,該報老闆傅朝樞先生在反大亞灣核電事件中「瞓身」支持北京,下令編採部不得做任何有關「反大核」的新聞,結果編採部人員紛紛求去,報紙銷量大跌 , 不久就關門大吉。除非老闆是想自己的媒體「玩完」,不然他不會執意要編採部一面倒。

  然而,新聞自由「豈靠商人」(王岸然),而「維護自由靠自己」(王永平),這是在香港目前經濟結構漸趨全面大陸化的新形勢下應有的醒覺,因為過往本地經濟的多元化令單一的言論或失衡的評論很難站得住腳,多元化和「國際化」的商業環境也令媒體的營運不會過度向北望,可是如今媒體版圖一片紅,不買阿爺賬會令自己的生存空間大大收窄,當編採自主、平衡獨立等專業招牌都撐不住時,新聞自由唯有從傳統走向網絡,由編採室走入百姓家。平叔說「維護言論、新聞等自由不能靠政府、傳媒老闆或編輯,只能靠每一個香港人本着良知做人做事」;但光有良知仍不足恃,必須同時有物質基礎令自由表達得以發揮,事實上,Dan Gillmor  的書  We The Media  中所說的草根新聞學 ( Grassroots Journalism ) 已經預示這種遍地開花、政府無法再操控新聞資訊的日子已經來臨 , 其基礎就是來自網絡世界全面成型。

  近十多年來新聞業界抗衡財團和政府控制的招式愈趨多元化,有人以成立基金的形式資助「獨立」記者做調查報告,以期不受媒體機構左右,歐洲則有媒體員工 buy out,集體成為報業的東主,實行「民主治報」(可惜效果並不理想);我認為《明報》同業及「明報舊生會」可在示威抗爭之外,考慮以入股方式(自行籌資)成為報紙的股東並加入董事局,在決策層爭取更大的編採空間。

  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是兩個不同範疇,但息息相關,言論自由主要依賴新聞自由作平台,方可得到充分發揮。香港人近年對新聞自由受打壓懷着高度警剔和戒備,所以如此,皆因港人珍惜言論自由,希望媒體可以確保不同言論觀點百花齊放。談到言論自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30年前內地剛開放時,由時為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胡平寫的〈論言論自由〉長文(1979年刊於民間刊物《沃土》);文章冗長而龐雜,然而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幾句, 是胡平說的:「我苦苦思索如何戰勝極權主義……我相信一定能找到一個突破口……一定要以一個平民的身份,不借助於任何權勢。」胡平以一己之力、在30年前一份不為人識的「土炮」刊物上爭取言論自由的呼聲依然可傳遍海內外,在當今網絡發達的年代,又何懼有人可以扼殺香港的言論和新聞自由!

  正當主流言論認為本地新聞自由已敲響喪鐘之時,我卻認為香港也許是最有機會打造出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華文媒體的地方,因為富起來的中國必然要對私人市場讓出更多空間,私人市場愈蓬勃,對不受官方指導的資訊和評論需求必會大增,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場,環顧所有大城市,只有香港具備條件生出這樣的媒體;一個具備全球影響力的華文媒體不但可帶來利潤,更可帶來影響力,對不少有財有能之士來說,這也是一個創造歷史的難得機遇。





东莞查封12家涉黄娱乐场所 2014-02-10 01:14:25  央视 

昨日,东莞全面清查全市娱乐场所,抓捕67人。央视截屏

  央视曝光多家五星酒店提供色情服务;东莞全面清查娱乐场所,抓捕67人;中堂镇公安分局局长和涉黄酒店所在地派出所所长,全部先停职再调查

  据央视报道 记者日前在广东东莞的多个乡镇进行了暗访,发现多个娱乐场所存在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一些被称作“城市名片”的四星级、五星级酒店中也存在招嫖卖淫活动,记者举报后未发现警察前来调查,警方也无任何反馈。

  节目曝光后,9日下午,东莞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统一部署全市查处行动。12家涉黄娱乐场所已被查封,中堂镇公安分局局长和涉黄酒店所在地的派出所所长停职调查。

  东莞市从9日下午起,共出动6525名警力,对东莞全市所有桑拿场所、沐足、娱乐场所同时进行检查行动,并针对节目曝光的多处涉黄场所进行清查抓捕。截至昨晚10时,一共抓捕67人。

  在东莞国安酒店,警方查处了多对正在进行卖淫嫖娼人员。

  东莞市公安局副局长卢伟琪表示,昨晚发现国安酒店6楼是桑拿,共37间房间,一共抓了45人,其中工作人员19人,在房间进行桑拿的总共10对20人。

  卢伟琪表示,针对东莞涉黄问题多年没有彻底解决的状况,东莞市委市政府已经着手制定相关措施。“我们要提到市政府的层次来研究,怎么样把娱乐场所管好,接下来建立一个把东莞的娱乐场所、桑拿场所管好的长效机制。”

  东莞市公安局和5个分局成立专案组,对媒体曝光的5个镇的12家娱乐场所进行清查整治,控制了涉黄经营人员和介绍卖淫人员,在收集证据后,已作出依法处理。12家涉黄娱乐场所已被查封。

  记者从东莞市委宣传部获悉,目前已经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初步处理,其中对中堂镇公安分局局长和涉黄酒店所在地的派出所所长都先停职再调查处理。东莞市委对中堂、黄江、凤岗、虎门、厚街五个镇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

  昨晚9时起,6000多名警力对全市300多个桑拿场所、沐足场所、KTV展开清查,清查行动持续到凌晨。对于每个分局、每个镇的清查组,公安部、广东省公安厅的督导组派专人进行督导查处。

  针对媒体反映的,举报后未出警情况,东莞市纪检监察部门已经进行了初步处理,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如果情况属实,将依法处置。

暗访

  央视曝光东莞五星酒店“裸舞选秀”

  主持人“推销”场上小姐

  东莞市中堂镇距离东莞市区不足20分钟的车程。在107国道旁,有一家“源丰酒店”,记者刚走近门口,就有一名经理迎了上来,直接把记者领进了位于酒店一层的一间大屋去参观所谓的选秀节目。

  这些“选秀小姐”的腰上都带有一个号码牌。经理称,看中哪个小姐,就报号码,旁边的人就会安排客人带着小姐到楼上。所谓的“选秀”实际上就是卖淫。这名经理说,源丰酒店并没有正规的住宿,来这里的客人几乎都是找小姐的。

  五星酒店暗藏“裸舞选秀”

  在某些四星级、五星级酒店里,也有招嫖卖淫现象。

  东莞市厚街镇的喜来登大酒店,是一家挂牌五星级涉外酒店。在酒店桑拿部,一名经理把记者带进了一个房间,随后这名经理带着10多名小姐进来,告诉记者,这里不是普通的桑拿,而是“特殊服务”。这名经理还介绍,这个桑拿部已经经营好几个年头了,来这里的都是熟客。

  在东莞市黄江镇一家五星级酒店太子酒店,桑拿中心连着主楼,客人要洗桑拿必须先交700多元的洗浴费。走过了一段迷宫似的路线,经理把记者领到了一个房间,在屋子的一角,有一面落地的大镜子,遮着布帘,经理说特别之处就在这里。随后,这名经理先关了灯,拉开帘子,镜子后面,是两个近乎赤裸的小姐在跳舞。经理称,只要拉下帘子,镜子里的小姐就会换掉,帘子再次拉起时,会有新的小姐在里面跳舞,直到客人满意为止,这时小姐就会从镜子后面走出来提供“特殊服务”。

  中堂、黄江、凤岗、虎门、厚街,记者暗访了东莞的五个镇,都发现了或明或暗的色情服务。在这些色情场所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莞式服务”。

  在凤岗镇“乐逍遥水疗会”,一个经理拿出了一张体现所谓“莞式服务”的卡片,上面标注了20多项色情服务。客人按照上面的内容对服务进行对照,如果不满意可以投诉,会扣减小姐的小费,这就是所谓的“莞式服务”。

  据央视



90个孩子共收压岁钱43.8万元 2014-02-10 02:30:21  新京报 

  新京报讯 每年春节,给孩子“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寓意“压住邪祟”。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渐渐走样,大人们拼面子发压岁钱,孩子们也开始比谁拿到的压岁钱多。近日,新京报记者调查北京90名10到13岁孩子发现,孩子们今年平均收到4867元压岁钱,比去年上涨了5%。其中,收得最多的孩子,压岁钱有2万元,收得最少的为0元。

  90个孩子人均压岁钱4867元

  压岁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90名孩子在春节一共收到43.8万元压岁钱,人均收到约4867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收到的压岁钱总数在1000到5000元之间。

  一名参与调查的高姓初一女生说,她每年的压岁钱基本都很稳定,都是亲戚给的。爷爷奶奶给得多,有1000元;父母这一辈的给500元,所以每年基本都在4000元上下。

  8名孩子今年的压岁钱收入在1万元以上。其中压岁钱收得最多的孩子有2万元,共有3人,1人来自商人家庭,两人来自公务员家庭。

  公务员家庭压岁钱人均水平最高

  在参与调查的90名孩子中,父母职业为公务员的压岁钱平均水平最高,共有18个孩子,一共收到了10.41万元,平均约为5783元,高于压岁钱平均水平。与去年相比,公务员家庭的人均压岁钱上涨了4%。

  一名今年收到了4000元压岁钱的孩子表示,今年他收到的最多的一份压岁钱是2000元,是父亲同事给的,“基本每年都有一些爸爸同事来家里拜年,给的都不少,不过钱在我手里只是摸一下,很快就交给爸爸妈妈了。”

  压岁钱平均水平最低的是工人家庭的孩子,共有6人,平均收到压岁钱3833元。

  仅有5%的孩子能支配压岁钱

  在调查中,61%的孩子表示,“学校老师、家长从未教过理财知识”。

  与其相对应的是,只有约5%的孩子拥有对自己压岁钱的“绝对使用权”,直接交给家长或者被父母存入银行账户的,占到了76%。

  13岁的凝凝是拥有“绝对使用权”的孩子中的一名。“我能掌握我的压岁钱,是因为我爸妈信任我不会乱花钱。”凝凝说。

  而12岁的晨晨恰巧相反,她从小到大没拿过可供自己支配的压岁钱。“爸爸妈妈认为钱只要给我,我肯定会乱花。他们也没教过我理财的知识,我也不懂这些,连钱都没有,我还怎么理?”

  案例1

  王某萌 女,10岁 小学四年级 今年收到压岁钱2万元

  明年我不想做“小土豪”

  今年春节,我累计收到2万元压岁钱。与去年相比,多了三千。我向亲人们晒“收成”时,他们笑我是“小土豪”。

  我今年收到的红包中,奶奶的“贡献”最大,一次就给了我一万,我不想要奶奶的钱,但她非往我手里塞,不收的话奶奶说她会生气,会不高兴。

  叔叔阿姨、舅舅姑姑也给我钱,少的五六百,多的一两千。

  每次串亲戚,攥着厚厚一沓钞票,我并不开心,我知道这些钱我不能随意花,我得上交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帮我存着。另外,爸爸妈妈也需要给亲人的孩子发红包。人家给我多少,他们给人家多少。

  与其说这是压岁钱,不如说这是大人们之间的一场面子游戏。我们也参与进去,红包里有新年的祝福,也有我的无奈。

  这几年,我收到的红包越来越大了,钱也越来越多了,但真正属于我的钱没有。我有两个想法,一是拿出所收红包的百分之五或百分之十,由我自由支配;或者大人们给我们发的钱少一点,五十元或者一二百元,真正地作为零花钱。

  但这俩想法的可行性几乎为零,我说第一个想法时,爸爸妈妈只是笑了一下;说第二个想法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只笑不答。

  明年,我想说服奶奶,让她少给我点压岁钱,我不想做“小土豪”。

  案例2

  张某亮 男,13岁 初中一年级 今年收到压岁钱0元

  我没有收到一分压岁钱

  今年春节,我没收到一分压岁钱,每每有小朋友们问我收了多少,我并不觉得尴尬,反而自豪,因为我长大了。

  爸爸的老家在甘肃,甘肃有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亲人。打我记事起,每次跟爸妈回甘肃过春节,总会收到好几千元的压岁钱。去年春节,光爷爷就给我两千元,总共收到5000元。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在北京过年,没有回家。这使我没有拿到一分压岁钱。

  没拿到压岁钱,其实是有原因的,和爷爷奶奶的观念不同,爸爸妈妈认为我长大了。

  10岁前,每逢大年初一,爸爸妈妈也给我压岁钱,一般五百块左右,我还小,看到那么大(数额)的“小红鱼儿”,不知道怎么花,也就攒着。攒到过完春节,再还给爸妈。

  10岁时,大年初一,爸妈突然没有给我压岁钱的意思,我也没有问原因,但我猜测,可能是爸妈认为我长大了吧。

  十岁之后,爸妈果然不再给我压岁钱了,我并不失望,因为我需要零花钱时,爸妈会随时给我。没有压岁钱,不代表爸妈不爱我。

  明年春节,如果回甘肃看爷爷奶奶,我会告诉爷爷奶奶,我长大了,不需要“压岁”了。

  案例3

  黄某欣 女,13岁 初中二年级 今年收到压岁钱3000元

  压岁钱翻倍 快乐越来越少

  我的爸爸妈妈都经商,爸爸说,我们家就是一般的小康家庭。

  去年,我收到1200元压岁钱,今年收到了3000元,比去年多了一倍,但我自己是没有什么感觉,每次钱能够在手里拿个1分钟左右,就要交给爸爸妈妈保管了。

  虽然我自己没有拿到钱,但在以前,我一直觉得,压岁钱当然是收得越多越好。但是,今年过年的经历,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

  今年春节,我陪爸爸妈妈回江西山区的老家过年。记得以前在北京的时候,收压岁钱都是每次一收收五六百元,但在江西老家,那里是山里的农村,亲戚们每次都给的50块。我爸爸也入乡随俗,给那里的小孩子也是50块,不过让我意外的是,当地的小孩子收到压岁钱都特别高兴,捧在手心里像宝贝一样。

  爸爸告诉我,在他们小的时候,也就是七八十年代,每年压岁钱大人给个1毛、2毛的,就已经非常开心了。我回家仔细想了想,现在,红包越给越多,感受到的快乐却越来越少,有的已经成了一种负担。

  所以我觉得红包不用太多,只要能增添过年的气氛,意思一下就好。

  案例4

  杨某晴 女,13岁 初中二年级 今年收到压岁钱1.5万元

  压岁钱理财 赔赚自己担

  我今年收到15000元压岁钱,都是家人给的。10岁时,爸爸妈妈给我建立了个人账户,把压岁钱存入这个账户里,以前,我的钱都由父母掌管,有了自己的账户后,虽然钱还是不能随意支配,但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意味。

  去年,我的账户内已经存到5万元,所以,我产生了理财的想法——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和电子黄金,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爸爸妈妈的支持。

  小时候,妈妈去银行买理财产品时,总带着我,看着妈妈总能用这样的方法增加账户里的收入,我也想尝试。我觉得关注利率和回报率很有趣,在妈妈的推荐下,我决定将5万元的存款分为两部分,3万元买理财产品,2万元购买黄金。

  我买的不是实际的黄金,而是电子黄金,我有账户,投资到黄金上,不用就存着保值,但理财产品风险更低一些,但去年黄金跌得很厉害,很郁闷。

  不过,通过别的理财渠道,我获得了1000元的收益,但投资到黄金的钱却赔了几百元。我每天都在看财经新闻,看到“黄金大妈”们疯狂购买黄金时,我为她们感到心疼。

  最开始,我跟妈妈说,希望赔了的部分让妈妈补上,但遭到妈妈拒绝。妈妈告诉我,赔赚的风险和收益都要自己承担。所以,现在我建立理财习惯已经一年多,在心理上可以接受投资理财带来的风险。“因为有赚就有赔嘛。”

专家解读

  “让压岁钱回归本质”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压岁钱里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祝福。但随着红包越来越厚,压岁钱已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民俗学专家高巍说,压岁钱更多的是一种祝福,包含着特殊的心意,呼吁回归压岁钱的本质。

  新京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爷爷奶奶这一辈的人,给孩子的压岁钱更多一些,为什么?

  高巍:这是给压岁钱的一个特点。当我们给一个孩子压岁钱的时候,本意是把“祟”给压下去。年纪大的人阅历丰富,“正能量”足,所以作为长辈的爷爷奶奶给得多,压岁钱一般也是隔辈给。它其实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早期来说,压岁钱并不是给真钱,而只是给像钱一样的象征性的东西,是希望起到震慑性的作用。但后来,人们逐渐把压岁钱实用性的意义给强化了,因此就变成了给真正的货币。

  新京报:我们的调查中,今年孩子们收到的压岁钱比去年上涨了5%,这说明了什么?

  高巍:亲朋好友的支付能力提高了,自然给的压岁钱就多了。这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压岁钱越给越多?

  高巍:我觉得现在我们更应该强调压岁钱的本意,压岁钱更多的是一种祝福,包含着特殊的心意,所以呼吁回归压岁钱的本质。

  新京报:调查发现,父母职业为公务员的压岁钱平均水平最高,这反映了什么现象?

  高巍:公务员孩子的压岁钱,来源相对复杂,很多已经不仅仅是给孩子的祝福,而是带有一些其他的目的。前一段时间媒体也报道,压岁钱也成为一部分公务员灰色收入的来源。所以这个现象,也应该引起社会的注意。

  采写/新京报记者 易方兴 申志民 刘珍妮




“镇书记”工资该拿多少 2014-02-10 02:30:09  新京报 

公务员是社会的服务员,公众才是社会的主人,后者应享有相应的知情权。公务员的设置、增添,收入待遇的增加,应根据工作需要量力而行。

  随着反腐的深入,基层公务员感慨工资低、待遇差的声音开始多起来。日前湖北省人大代表、蕲春县株林镇党委书记陈菊珍“月薪2400,打工的都比我挣得多”的感慨,虽引热议,但并非最突出。春节前后,抱怨年终奖“缩水”、年货无觅,甚至表示“再这样下去只能辞职下海”的声音,可谓不绝于耳。

  对此人们反响不一。有人表示同情,认为公职人员、尤其基层公职人员责任重大,应该确保其待遇、收入在相对较高水平,以稳定队伍和人心,这也同样有利于反腐倡廉;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抱怨的公职人员不过是“特权享受惯了,稍稍削减一点就叫苦连天”,不值得同情。“镇书记”工资该拿多少才合理?其实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有合理的公职人员工资决定机制。

  在公务员制度规范的国家,公务员的编制、待遇都有法可依,如在加拿大,公务员体系内每个职位都“定岗定编”,实行终身雇佣制,非过失不除名(许多省都有几十年不开除一名公务员的纪录)。工资相对社会上的高薪工作而言并不算高,但职位稳定,福利优厚,仍然有一定吸引力。

  由于公务员的收入、福利全部来自纳税人,因此上述国家在公务员名额方面控制严格。公务员考试也是“缺什么考什么”、“缺几个补几个”,随时递补、小批录用,以征召专才为主。至于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标准,则由主管行政机构提出,同级代议机构审批,如在加拿大,政府分联邦、省和市三级,公务员的服务对象也同样分三级,其工资和福利标准,则分别由相应级别的行政主管部门提议,同级别议会表决通过。

  不仅如此,这些国家还通过一系列规范、法则,为官员、公务员的“公权力”和“私权利”划下清晰的条条框框,并便于公众审查。如在加拿大,1960年即出台《政府官员行为准则》,1973年通过《政府官员利益冲突章程》,该章程2006年正式升格为《政府官员利益冲突法》。公务员任职60天后就要向专门、独立的“利益冲突和道德专员”提交资产、债务和收入申报报告,哪些收入、资产需要申报,哪些不需要,哪些会被公示,哪些不会,都有明文可查。

  公众并不反对给予公务员应有的待遇、福利,但首先,公务员所有收入、待遇都来自税款,给或不给、多给或少给,都要经过民意机构的审核批准;其次,公职人员是社会的服务员,公众才是社会的主人,后者应享有相应的知情权;第三,公务员的设置、增添,收入待遇的增加,应根据工作需要量力而行,公众不会反对把自己缴纳的税款用于雇佣和鼓励勤勉为自己服务的公仆,却决不愿为了养活、养肥一群人浮于事的冗员,而靡费自己的血汗钱。

陶短房(学者)



沪生低龄市民上海话水平堪忧   早报记者 臧鸣   发表于2014-02-08 07:09

调查显示, 81.4%的市民会或会一些上海话,上海出生的低龄市民的上海话水平堪忧。

  上海市民的上海话水平怎么样?

  昨日,早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2013年上海市民语言应用能力调查报告出炉。调查显示, 81.4%的市民会或会一些上海话,上海出生的低龄市民的上海话水平堪忧。

上海话:

沪生低龄市民分数最低

  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近日利用12340社情民意调查专线,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市13岁及以上市民中开展了一次调查,共获取成功样本1008份。

  本次调查采用了5分评价法。调查显示,81.4%的市民表示“会/会一些”上海话。从上海话的“听”和“说”两项能力看,自认能力在3分及以上的市民比例,“听”为79.3%,“说”为74.4%。

  调查显示,在上海出生的市民中,13-20岁市民上海话“听说”能力均为各年龄段最低。“听”的能力平均分为3.9分,低于上海出生市民平均分0.4分;“说”的能力平均分为3.1分,低于上海出生市民平均分1分。

普通话:

沪生低龄市民分数最高

  调查显示,97%的市民表示“会/会一些”普通话

  从普通话“听说读写”4项能力看,自认能力在3分及以上的市民比例,“听”为94.5%,“说”为91.1%,“读”为90.3%,“写”为88.6%。

  从年龄看,市民的普通话“听说读写”能力总体上呈现随年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各年龄段“说”的能力差距最大,13-20岁市民平均为4.3分,比71岁及以上市民高1.1分;“写”的能力差距最小,13-20岁市民平均为4.1分,比71岁及以上市民高0.7分。在“听”和“读”方面,13-20岁市民平均分比71岁及以上市民分别高0.8分和0.9分。

非沪生市民学习上海话意愿高于沪生市民

  调查显示,47.5%的市民表示“会/会一些”英语。从英语“听说读写”4项能力看,自认能力在3分及以上的市民比例,“听”为30.4%,“说”为28.4%,“读”为31.1%,“写”为28.7%。除英语外,7.8%的市民还会其他的外语。

  对是否愿意学习或继续提高上海话应用能力的提问,35.5%的市民选择“愿意”,63.6%的市民选择“不愿意”,0.9%的市民表示“不清楚”。

  多数年龄组的非上海出生市民学习上海话意愿高于上海出生市民,尤其是中青年市民的意愿更高。从不同年龄组看,41-50岁市民的学习意愿比例要高出上海出生同年龄市民的意愿比例22.9个百分点,21-30岁市民同比高出16.2个百分点,31-40岁市民同比高出8.9个百分点。

录入编辑:周子静

.END

Sunday 9 February 2014

大學教育 口不對心 - 呂大樂

教育現場啟示錄系列﹕ 大學這一行 - 呂大樂 明報 2014feb09

大學教育是一門很特別的事業,它存在很多問題──甚至是愈來愈多問題──但又總可以在左右而言他之後,便將各種極需處理的事情,統統掃到地氈底下。究其原因,乃大學是一個頗為複雜的組織,各個學科各有其特殊性,難以一概而論。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於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你的問題與我無關,而我的問題亦不適用於你的身上,總之問題多的是,但卻沒有一個總的、大的問題。明天又是另一天,繼續如常運作。

可是,當我們集中注意力於一點──我的意思是一個重點──之上的時候,問題與矛盾便表露無遺了。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教學;這是每一所本地大學於口頭上都十分重視的方面,但在現實生活之中,這基本上早已變為本地大學教育中最不受注意的一環。在形式上,各所大學均設立鼓勵優質教學的機制(例如設立最佳教學的獎項),絕對可以說是有所交代。而在實際操作上,由學生填寫的教學評檢、Outcome-based Learning 的制度化、教學中心的成立等等,理論上都應該有助於改善教學,和鼓勵大家重視教學的做法。但大部分在最前線負責教學的教授們都清楚知道,在過去十多年裏,教學表現欠佳絕對不會是令人未獲續約的致命因素。原因很簡單,由於差不多每一間本地大學都以發展為研究型大學為目標(就算有關當局曾多次指出,不同的大學之間應有分工,不應盲目地朝單一方向發展,但結果仍無法扭轉現時的局面),學校對年輕教授的要求,基本上就只集中學術出版之上。重研究而輕教學,是普遍現象。

大學:研究教學無必然矛盾

我當然明白,面對上述批評,大學一般的回應是:研究與教學兩者本身並無必然矛盾。一般而言,起碼研究與教育就不一定互相排斥。如果我們只滿足於抽象的討論,大概到此為止,已經可以,毋須長篇大論,再多費唇舌。可是,在具體的層面上,研究與教學不單只是可以存在矛盾,而且還可能是一大難題。

由於本地大學改制,由三年轉為四年的課程,當中課程的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引入或增設一般所謂的通識科目。大學要開拓新的科目,總有它們的辦法。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找到適合的老師去教授有關課程(當然,如何令很實際的本地大學生願意用時間於非主修的科目之上,是同等困難度的挑戰)。值得注意但卻極少有人會留意的問題,是晚近十多年各所大學忙於躋身世界的研究型學府,在招聘年輕教授的時候,只眼於他們的「學術嫁妝」(即尚未出版,但上任後短期內刊出的學術論文),很少會考慮到他們在專注的研究範圍以外,對周圍的事物有無一種作為學者的好奇。而今天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現實,是一位很能寫的學術工作人員(通常也很懂得操作發表的技巧),可能真的是一位專家,但卻不一定是一位較全面的老師。有時候,多作接觸後,甚至會發現他們的取向屬「反通識」──不留意時事、對社會上發生的事情缺乏好奇、知識面相當狹窄。他們是應用與操作的高手,但不一定很懂如何提出問題。而諷刺的是,當代學術界(嚴格來說,應該是指大學作為一個組織)又的確不會太計較這些方面,因為相對於在期刊上發表文章的能力,以上的考慮明顯地屬於次要。

聘年輕教授 眼學術嫁妝

我想指出的是,爭取成為研究型大學的期望與目標,往往在自覺或不自覺的情下,調整了一個學系或整個學院的焦點與重點,再而轉為向某類研究傾斜。上面所提到在發展通識課程時所遇上的內在矛盾(即大學表面上重視通識,但其招聘策略卻剛好反其道而行,偏向於選擇高度專注於專業研究範圍,沒有興趣和能力教授通識課的教師),是眾多問題的其中之一。

調整學院焦點 轉向某類研究

假如問題只在於通識課程,那還好辦,反正大學的辦事人於發展通識這議題上,是姿勢多於實際,而同時大部分本地學生對於大學的通識的態度,多屬口不對心,沒有人敢公開反對或批評,但在實際行動上,則是以低投入的方式對待,完全以outcome-based 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即對那些不含評分的活動,絕無興趣)。大學通識,似真還假,虛虛實實,大家應付過去,還算可以。更大的問題是,當各所大學均追逐研究型大學之名的時候,很多人都忘記了本地大學的一個重任(也就是政府大力撥款資助的原因),是本科生的教育。

向本科生授課的方法、考慮,跟講研究生的課很不一樣。後者可能會迷於某項理論的爭議、研究方法或技巧的改進、研究材料的新發展,但這些考慮通常都不適用於本科生的身上。對本科生來說,他們需要的是啟發──如何通過問問題,來打開他們的眼睛,從此他們對周邊的事物或一些老問題,另眼相看。現時重研究升輕教學的風氣,往往不自覺的偏離於本科生教育的需要,而這在社會科學方面尤其明顯。正如前面所提到,現在好些十分專注的教授,既無興趣(因為本科的課程內容跟其十分專門化的研究存在相當顯著的距離),亦不懂得從本科生的興趣入手,啟發思考。理論上,研究導向的老師不一定缺乏授課技巧,也不一定對周邊的事情漠不關心,但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在過去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裏,本地大學聘用了不少是屬不懂或沒興趣由本科生學習的角度來編課、講課的老師。當他們累積一定數量之後,從其利益或考慮出發,都只會進一步鞏固現時於本地大學內輕視教學的風氣。

本科生需要的是啟發

從教學的質素來看,本地大學正在走下坡,並且不覺得需要嚴肅對待。這聽起來相當悲觀,但大勢所趨,不易逆轉。或者有人會問:間中不是會聽到個別大學的高層慷慨激昂的疾呼不爭大學排名,不會只看研究成果的嗎?只要觀念、價值正確,不就是可以回到正軌嗎?

大學教育 口不對心

我在本文初段說過,大學教育是一門很特別的事業。它的特點之一,是口不對心。一間大學是否做實事,我們要留意的不是那些感人的演辭,而在最前線和最實際的行動。經常說排名沒有意思、珍視教學、鼓勵通識的,反而是最可疑。

策劃﹕趙永佳、何美儀

這系列文章由在香港「教育現場」打拼的不同身分、崗位人士撰寫,希望通過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帶出香港教育的種種問題,並反思可能出路。 讀者回應及前期文章: http://edufrontline.blogspot.com/ 。

文 × 呂大樂

編輯 顏澤蓉、莊東成



安裕周記﹕何日真正說恭喜 明報  2014feb09

《恭喜恭喜》是香港巿民過農曆新年指定歌曲,「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裏,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其實這歌比起泰半港人都老,是一九四六年舊歌,陳歌辛寫的曲詞,原作不是為新春而撰,是抗日戰爭勝利頌歌。這歌到第三節便與過年氛圍明顯不同,「皓皓冰雪融解,眼看梅花吐蕊,漫漫長夜過去,聽到一聲雞啼」;第四節更是意在言內,「經過多少困難,歷盡多少磨練,多少心兒盼望,盼望春的消息」。中國八年抗戰死傷三千萬,大半江山淪於敵手,這八年就等於轉徙天地間的流離失所;戰爭結束日本投降,苦難已然終結,這才有衷心真正的恭喜恭喜。

余生也晚,卻可以想像一九四六年在昔日的中國是何等春意盎然:日本侵略者打跑了,儘管百廢待興,畢竟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重回懷抱,再壞的日子都成過去,於是才有「皓皓冰雪融解,眼看梅花吐蕊」的期許;在全面和平到來前破曉時分的時光,「漫漫長夜過去,聽到一聲雞啼」,明媚明天在咫尺之遙。

陳歌辛的曲詞令人在今天爆竹一聲除舊歲的時刻更是感觸,這是因為當下的中國連七十年前的中國都比不上,人民是否真的能夠衷心「恭喜恭喜」是大大的問號。例子之一:許志永,沒有作奸犯科,沒有推翻政權,只是要求官員公開財產,這些在中共近期「雷厲風行」的所謂反腐敗鬥爭中日見月見,法院說許志永錯在把橫額抖出,「聚眾擾亂公眾場所秩序」,云云。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章第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第一章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第五條: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牴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是許志永的錯抑或這個政權錯,答案早就寫在牆上。

這幾年聽得最多的是「依法治國」,這股風潮近來到臨香港,不止一次在特區政府官員嘴裏聽到變成廣州話的「依法辦事」。甫聽這話,心裏難免一﹕難道還可以不依法治國不依法辦事?把「依法」天天掛在嘴邊,在一個本來就是法治地區的香港,或者《憲法》先後寫了四部修訂至少四次的國度,根據法律辦事應該等於清早起來刷牙洗面的自然而然,何須一而再、再而三提醒「依法」。這種辯證到了李旺陽事件湖南當局的回應終於一揭而清,湖南那時的口號是「法治湖南」,從字義上來說理應很有法治精神才是。這句口號到後來禁不起考驗,那時湖南省委書記周強在回應香港記者有關李旺陽的提問時,終於顯露了湖南的「法治」是怎麼回事。說穿了不就是一切為政治服務,法治乎云,俱是說說而已。

許志永的所謂「罪名」

感到難過的是這些年還真有不少人信膺「依法治國」這些話,更有不少人自告奮勇走出來揮筆疾書說中國法治明天會是如何璀燦。這種對中共期以甚深的信仰是他們的自由,我讀過其中一些文章,對譚作人,對李旺陽,對劉曉波,他們都有一套說詞,說是在法律裏譚李劉確是「犯了事」。可是到了許志永事件,這些人就啞口無言,無以當辯護士。許志永所有的作為,如果用香港人的觀點來說,連半點「反中亂港」也不是,較之蔣麗芸率三百人佔領一條大船在維港灣畔抗爭十三小時都比不上。許志永卑微得只是要習近平上台後的「反腐新風」,就此被關四年,世事的荒唐莫過於此。

也許我們對中共在法治及法制的自我完善期許過高,史丹福大學法學教授李浩(Victor H. Li)一九七七年的比較法學著作 Law Without Lawyers(《沒有律師的法制》)指出,中共由於中國的獨特傳統和文化,可能會走一條不必需要律師的道路。這一提示在混沌過後的七十年代神州可能言之尚早,可是到了後來中共修改憲法的過程及其後的三十年,中共顯然一如李浩著作書名那樣,律師的作用大為削弱,像前蘇聯那樣律師僅具「國家法律工作者」功能。這就可以客觀上說明,中國今天的十五萬律師當中,維權律師只有百分之一不到的原因。

專研近代中國法制的紐約大學法學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 在愛德華茲(Randle Edwards)的Civil and Social Rights: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hinese Law Today(《公民權利與社會權利:當今中國法律的理論與實踐》)一針見血指出,中共憲法與人們所討論的憲法釋義毫不相干,「是現行權力結構的一種形式化,而不是一種制度的真正框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則在《中國憲法中的政治權利》(Political Rights in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進一步闡明,以中美憲法對照,「廣義上修辭的相似而實踐上的巨大的差異,是一種很難應付的結合」。黎安友和孔傑榮的分析引帶出一種討論,即中共主政下的憲法,與其說是法制文件,毋寧說是社會文件也許更能說明現實,其功能在於使到社會「和諧」而不是真正調難解紛。這裏把和諧二字加上引號,以此說明今天中共治下的「社會和諧」是政治涵意遠高於實際的字眼。許志永公開反貪行為到頭來是官方羅織其身的一項罪名,戳穿中共憲法的特質是社會控制工具,某程度上是禮儀(ritual)的制定,而非有真正立法基礎。

中共憲法的「和諧」特質

海峽對岸的台灣也曾經歷黑暗年代,近代台灣的大事,犖犖最巨者莫過於一九七九年的美麗島事件——黨外人士在高雄示威遊行,要求民主自由,國民黨當局出動大量軍警鎮壓,爆發暴力衝突。其後當局大舉捕人,逾一百五十人被拘,最後施明德、黃信介等八人以叛亂罪被軍法起訴。依照當時尚未解嚴的台灣「動員勘亂條例」,此罪名最重可判死刑。一九八○年三月軍事法庭開審,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台灣仍然充滿軍方及特務統治的惡劣政治環境,台灣當局准許十五人組成的律師團為八人辯護,律師團當中不少是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政治人物,包括陳水扁、尤清、張俊雄、謝長廷等,台灣當局又破天荒允許傳媒全文報道控辯雙方庭上陳辭。我看過幾張當年的審訊圖片,施明德咧一口白牙笑上庭,戰略上蔑視敵人的精神溢於言表;另一張照片是律師團一身黑袍合照,堅定從容。在按下攝影機快門的一刻,他們也許不知道,這是台灣民主發展史的重要一剎,一堵三十年來難以打破的高牆,在法庭的交鋒當中、在讀者抓報紙細閱當中,一一擊破。

這興許便是中共對維權律師一直死打硬釘的原因:維權律師的證言力足掀起另一次革命。美麗島辯護律師張俊雄在回憶整場大審判的總結,堪以作為威權統治下如何推動民主教育的註腳,客觀上也能解析中共在口口聲聲「依法治國」而一再秘密審判的政治背景:

「當時我們覺得,要辯論到無罪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政治審判。因此,我們辯護團第一原則就是:全部挑戰;挑戰他審判的正當性、戒嚴的正當性。還有就是:絕不求饒。因為民主運動是很正當的,而這法庭的挑戰也表示台灣人的尊嚴,所以絕不求饒。

最重要的是,既然要判無罪是不可能的,那麼審判的功能就是傳達他們的理念,讓他們所追求的理念在法庭裏提出,讓人民能認同他們的主張。假如達到這裏,我審判就贏了。這是最重要的一步。」

美麗島審判的分水嶺

美麗島大審判於一九八○年四月十八日審結,施明德被判無期徒刑,其餘七人各判囚十二年至十四年不等。大審判帶來另一重人們事前絕對無法想像的效果——律師慷慨陳辭指出台灣人民對民主的渴望,傳媒一字不漏刊載,對台灣社會帶來由內而外的深邃衝擊。七年後的一九八七年,蔣經國宣布結束戒嚴,長達三十六年五十六天的黑暗世代終成過去,台灣迎來自由的一天,中國歷史最民主政權的光環冠冕海島。

在陰霾密佈社會日蹙的香港,有人打算移居台灣,可能是起於對台灣平和生活的嚮往,更大的可能是對香港自由空間遭打壓的不安,東渡寶島勉其而言是一條出路。於更加廣袤的層面,即從香港和大陸的民主發展而言,何時始能「漫漫長夜過去,聽到一聲雞啼」,衷心對自己說一聲「恭喜恭喜」,毫無疑問是烈寒風烈天的當下最大盼望。

文 × 安 裕

編輯 馮少榮


台港愛火熄滅? - 明報  2014feb09

曾幾何時,筆者以學生身分旅居台北,馳摩托車泛覽花蓮美景墾丁風光,與香港的珠寶行林立對比極大,有如置身另一花花世界,而那時港澳學生都流行一句話,想做台灣人,只要一百萬,快過投胎等下世。一桶金,抵到爛,今時今日香港豪宅當道,儲個首期分分鐘都不止這個數目。然而,台灣如今擬將入場費加價,將港澳申請投資移民的額度門檻,從舊制的五百萬新台幣,即一百多萬港元,打孖上變成一千萬新台幣,即時令不少港人移民夢碎。

其實台灣提高港澳移民門檻,是追通脹也好,自覺入場費低做爛市也好,甚至如官方所指,是怕台灣整體人口「溝味濃,不夠台」也好,原因尤次,掉轉槍頭開刀削藩,才是隱憂所在。

港澳人士素來是台灣的力爭好友,是在其與中國政治立場上的游離票,態度之熱中有時積極到叫人反感。只要來過台灣讀書,你便會聽過「僑生」這個用得極普遍的「偽詞」。離開中國,於海外工作生活的華人,便叫華僑;而香港、澳門、馬來西亞、越南,以至英美日韓華人學生來台念書,就稱之為僑生。僑生一詞,擺明車馬是要宣示政治主權性,待居留證一出,僑生身分落實,你便不再是「來台灣念書的香港人」,而是「回來台灣念書的香港華僑」。

港澳生要「留低」更難

若你以為主客關係倒轉只是博懵「上契」,無傷大雅,就實低估了這奶媽的母愛。港澳學生要在冬夏兩假回去叉電,不是買了機票就能起飛那麼簡單。是的,港人來台灣玩三兩天,網上申請入台證完全免費,即使落地簽證都只是幾十蚊行政費,即付即批,但只要你不是遊客而是僑生,飛機起航前還要完成一個神聖儀式,向學校和移民所申請回鄉探親。直到回鄉探親四字赫然批文紙上,筆者才曉得自己猶在籠裏,入境易,出去難,讓你進了門,就是自己人。最壞的情就是,萬一大吉利市,有親人出事,別指望可以直接趕搭夜機回去見其最後一面。正確的程序是,修家書一封,申請批文,然後靜待三個工作天。

是次加價,不禁令筆者聯想到昔日愛過界的熱情逐漸退溫。雖說草案另一方面擬放寬在台畢業的港澳學生留台資格,以保留高等教育人才,但新規下的定居條件為月入高於最低工資兩倍,其實並不吸引,也不見享有優勢。現時台灣規定的基本工資約五千港元,有人直言,月入一萬其實唔難。其實居大不易,別淨羨慕在台北大安區能以幾千蚊租到千呎公寓,用數百萬港元在台南可以買到巨型豪宅,台灣物價房價雖低於香港不少,但薪酬水平卻同較遜色。台灣新鮮出爐大學生月入公價22K(新台幣‧下同)早已街知巷聞,近年更傳直迫19k「最底價」,即比法定基本工資僅高47元。要搵份月入38k以上的筍工才「有得留低」,難道不是在暗示愛火已熄,請你過主?

對內地政策方針趨開放

與之相比,台灣近年對內地的政策方針愈趨開放,不免招惹大細超之嫌。聽啊!錢的叫聲多雄壯,台北101近年已成著名吸金巨塔,每天不分時段接送內地旅客到塔頂參觀,一批批的旅行團,就是一疊疊的人民幣。繼逐步開放內地自由行城市,促進陸客來台旅遊消費之外,自2011年始更開放讓陸生來台念書,迄今已三屆,同時,去年俗稱「寶島債」的在台灣發行之人民幣計價債券亦正式上櫃,並獲台商踴躍支持。就此,有在學陸生表示,現時陸生與僑生的待遇仍然存在嚴重不公平,比如說,陸生在台念書,不能合法打工掙錢,而即使陸生在台畢業,也無法留台定居。當然,客觀政策來說,從獎學金、出入境次數、工作限制等,台灣對政治身分特殊的「僑生」仍寵愛有嘉,待遇方面遠勝陸生,而對陸生仍有甚多限制,態度審慎。但不要忘記,陸生來台就學只是開放了三年,雖有厚薄之差,但實情是意義重大的「零的突破」。

如今台灣一邊陸續招納內地市場及人才,歡迎內資,合作漸密;另一邊卻打算修訂並收緊港澳人士的移民規定,這無疑是一種施政方針偏離以往路線、甩尾扭的現象。入場費升逾倍,變相即是對港澳人士的舊優惠打了五折,而對內地的積極開放態度不斷升溫,同時亦意味台灣過去多年拉攏港澳人士以爭奪政治主權性的力度開始收縮。

文 × 紅眼

編輯 麥少菁



運動飲品糖份爆標 常喝壞腸胃兼致肥 -  Apple 2014feb09

資深營養師黃榮俊建議,進行中至強度運動,並持續一小時以上,才需飲用運動飲料。何家達攝

市面上運動飲品琳琅滿目,不少標榜與體液成份相近,補充能量之餘,更可隨時飲用。但營養師稱運動飲品其實含糖量高,不應視為一般飲料,只應在持續一小時以上的中至強度運動,如跑步、游水及踏單車等,才需飲用以補充營養素,更不是凡流汗後便要飲用。兒童在戶外玩耍,只須適時補充水份即可。

記者:嚴敏慧

資深營養師黃榮俊表示,做運動時人體會自然排汗,作用為降低體溫,以防中暑或抽筋,越劇烈運動流汗越多,故其間補充水份最為重要。市面有不少運動飲品出售,標榜專門補充運動時流失的營養素,部份更稱日常飲用亦可補充能量,但這並非完全正確。

他指出,運動飲品主要成份為水,另會添加不同物質補充人體運動後的不足,例如電解質、胺基酸等,其中必定會有的成份為糖,「做運動時,尤其係劇烈運動,肌肉需要血液中嘅葡萄糖作為養份,再提供能量」,故運動完畢需補充失去的糖份,以維持血糖在正常水平。

運動一小時以上才宜喝

運動飲品中的含糖量有一定準則。外國研究顯示,要有效補充運動後身體糖份所需,最佳的糖份含量為佔飲品重量的7%。他表示,若飲料中含糖量過多,運動時飲用會影響腸內水滲透,出現腸道不適甚至肚瀉;但糖份過少,則對平衡血糖沒有幫助。不過,市面上部份運動飲料含糖量偏高,有些飲料一支500毫升可含12至13茶匙糖,以成年人每日攝取10茶匙糖計算,飲一支已經超標。即使是符合準則含7%糖份,以一支500毫升飲料計算,其實亦含35克糖,即7茶匙,多飲亦可以致肥。

他表示,一般只建議進行了持續一小時以上,如跑步、游水及踏單車等中至強度的運動,才需在運動完畢後,飲用運動飲品補充流失的營養素,飲一支500毫升亦已足夠,「小朋友去公園跑跑跳跳,就算流到滿頭大汗,其實消耗血糖不多,補水已經可以」。即使在健身室練習舉重,亦不用特別飲運動飲品。

不少市民誤以為運動飲品比汽水、果汁等健康,又嫌開水無味,便將運動飲品作日常飲用。他指曾有38歲體重約180磅的男士,因血壓偏高求助,雖然他有長跑及經常打籃球,但體重一直無下降,原來他每次做運動後都喝運動飲品,平日口渴亦會飲運動飲品,以為較健康,結果每日飲兩至三支成為致肥元凶,故須減少飲用量以控制體重

他又提醒市民切勿將含咖啡因的提神飲料,當成運動飲品。咖啡因能刺激中樞神經,令人體力透支時,「撐住唔攰」;惟咖啡因本身利尿,做運動時身體也會排水,若運動同時飲含咖啡因飲品,會增加脫水危機。

運動飲品常見成份

糖︰補充因提供養份給肌肉而流失的葡萄糖

牛磺酸(胺基酸之一)︰有提神作用

肉毒鹼(胺基酸之一)︰為進行耐力運動的肌肉進行補給,提升運動表現

肌酸︰加強肌肉爆發力

電解質︰平衡血液濃度

維他命C︰中和自由基,防止細胞膜及血管受破壞

維他命B雜︰幫助能量轉換,高濃度可提神

資料來源:資深營養師黃榮俊


能量棒熱量高如一碗飯

近年不少人在運動時進食能量棒,補充消耗的能量。資料圖片

除了運動飲品外,近年也流行運動時進食「能量棒」,補充消耗的能量。黃榮俊表示,能量棒多為穀物製品,主要成份為大豆、燕麥等,並會添加蜜糖或糖漿,以及不同堅果和乾果,製成不同口味。

較適合負重運動

能量棒份量細小,但因含豐富澱粉質,故熱量偏高,由100至逾200卡路里(千卡)不等,熱量隨時媲美一碗白飯,故若平日活動量不大,切勿過量進食,否則一樣會致肥。

黃榮俊表示,運動時需要補充營養密度高的食物,能量棒份量少容易吸收,能幫助提升運動表現,並改善運動後能量補充。但進行中強度以上運動,及較長時間運動,仍以運動飲品的補充速度較快;能量棒較適合需要肌肉爆發的負重運動。但他強調,切忌一邊飲運動飲品一邊食能量棒,因為糖份攝取一定超標。

部份減肥人士會以能量棒代替正餐作減肥之用,但他指出,能量棒份量太少,只食一支果腹感不足,若一次過吃兩、三支,等於進食兩至三碗飯,減肥不成隨時變成增肥。他表示,能量棒只可當作減肥人士餐與餐之間的健怡小食,「總比食魚丸、燒賣好」,但仍要小心控制份量,不宜多吃。




政府部门不能患“假期综合征”2014-02-09 02:30:05  新京报 

对政府部门,尤其是窗口单位而言,收假更应成收心“集结号”,而不该有什么状态切换的缓冲期。毕竟,其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属性,决定了其“在位的必要性”。

社论

  春节假期已结束,套用一句“马上体”——上班族们该“马上开工”了。可据新华社实地探访,在多地的窗口单位,有的已整装归位、按时上班,但也有的单位,如安徽合肥某局交易中心,数位职员就围成一圈彼此递烟聊天;还有很多单位,缺岗少位现象严重。

  实质上,每次长假结束,“收假须收心”的呼声都会应势而起。对政府部门,尤其是窗口单位而言,收假更应成收心“集结号”,而不该有什么状态切换的缓冲期。毕竟,其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属性,决定了其“在位的必要性”。

  可揆诸当下,一些政府部门的“节后状态”,却不尽如人意:缺岗、迟到、怠工,只是惯常景象。正因如此,节后是媒体曝光机关单位人员玩游戏、串门聊天等的密集期。有些单位总会因“时”制宜地开“收心会”,但效果难期。

  而这次,一些地方部门的懒散情状,又登上舆论曝光台:比如河南尉氏县国土资源局等,就被曝工作日大唱“空城计”,多数办公室房门紧锁;而上面述及的合肥该涉事单位,公务人员扎堆抽烟聊天,无疑也是“心不在焉”……这还只是因行为“出格”,撞上媒体探访“枪口”上的。

  要知道,几乎每年春节过后,都会有上级单位、媒体例行探访,在这情境下,一些公务人员仍无法从假日作息习惯、“玩乐制式”中抽身,这何尝不是“顶风”违纪?

  按理说,每到节后,群众来办事的刚性诉求就会“苏醒”,机关单位的勤政姿态也该“满血激活”。公职人员能否“司其职”,也关系到公共服务的成色与质地。在职能分工细化的语境下,他们更应归位守职,以应公众不时之需。若其不在状态、萎靡低效,甚至压根不在岗,难免耽搁事、出差错。更何况,作为社会运转链条上的攸关一环,在企业、个人已“开马力”的情况下,机关单位若懈怠,必然会给社会“添堵”。比如办证、审批、受理案件等,若迟迟不进入有序的“工作节奏”,必会给民众“设障”。

  就此看,“马上工作”对公职人员来说,无关苛求,而是个体应有的行为自觉,也是一种硬性的纪律要求与必备作风。眼下不少地方开展对“慵懒散”的整治,节后“不在状态”,显然也该列入被整治作风之列。

  这种整治,显然不能是“应景式”的,而应是内嵌于常态化作风治理之中:如加强内部考核,对缺岗、怠工者给予批评、停职等处分;各级纪检、纠风办等也应明察暗访,加强监督,依规追责,不妨实行“每例通报”机制;除此之外,还应疏通投诉、举报渠道,实现全民共治。

  应看到,在此之前,已有地方从违纪层面,对机关单位节后散漫进行问责,但辐射面仍止于“媒体曝光”的,且问责也多是即兴为之。基于此,对节后慵懒散的常态化治理,理应被提上日程,以实打实地问责托底,为其戴上紧箍咒。而在转作风背景下,其力度自然更应加码。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 公务员们都到岗了吗? 2014-02-08 09:32:12  来源:潇湘晨报

记者走访多县市政府工作人员上班情况,大部分部门到岗情况良好。

  2月7日,宁乡县煤炭坝镇政府,经管站办公室门口的信息显示,两名工作人员中一人在办公室,一人下村走访,落款时间为并未到来的“2014年2月8日”。图/记者雷沛

  假期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经意间,马年的第一个工作日翩然而至。

工作人员均在早上8点准时到岗,除自己外出开会,其余人员一直在岗。他解释:“座机在我的办公室,8点到11点我外出开会这段时间,电话就无人接听。”

  14点45分煤炭坝镇政府

  大部分办公室大门紧闭,工作日志玩“穿越”14点45分,宁乡煤炭坝镇政府办公楼。

  相较于14点30分的上班时间已经晚了15分钟,依然有几名工作人员不急不慢从外走进大楼。二楼只有两间办公室开着门。三楼的党委书记办公室房门开了一道缝隙,其余包括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经管站等在内的办公室均大门紧闭。

  没有开门的科室,门口悬挂的工作人员去向大多是“去工地”、“下村走访”。经管站办公室门口悬挂的信息显示,共有两名工作人员值班,一人在办公室,一人下村走访,落款时间则为还未到来的“2014年2月8日”。记者敲门时,房里没人回应。

  为何那么多办公室大门紧闭,而工作人员的去向多为“下村走访”?煤炭坝镇党委书记王春林对此的解释是:“天气冷,大家都关着门在房子里。”煤炭坝镇纪委书记贺向阳则表示,工作人员开始在书记的办公室内碰了个头,之后在3楼小会议室开会。然而当时记者前往走访时,小会议室没有传出任何说话的声音。

  15点45分宁乡县政务中心

  到岗率超93%,工作人员比办事市民多

  15点45分,宁乡县政务中心一楼,办公位置上“人满为患”,65个座位只空出4个。政务中心业务指导科副科长唐治国说,未在岗的4名工作人员,一人生病,三人回单位开会,都递交了请假条。

  政务中心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2月6日办公室就给所有工作人员群发短信,提醒他们7日是节后上班第一天,要注意准时到岗,提高工作效率。记者先后三次来到政务大厅查看,没有发现玩游戏、吃零食等现象,工作人员面对前来办事的市民都能迅速反馈。

  唐治国说,平时政务中心每天要接待大约100位前来办事的市民,而2月7日到了下午快4点,只接待了十多人,“主要集中在工商、规划的窗口”。市民宋新宪赶在正月初八到政务中心注册公司,讨个“发”的彩头。他说,办事过程顺利得让自己意外:“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岗,办理流程、时限都说得很清楚。”(潇湘晨报记者 雷沛)

  长沙

  不需要排队,市民希望办手续可以更方便

  本报长沙讯 2月7日上午10点,记者到达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的休息椅上空空荡荡,只有零星几位市民在大厅里穿梭。工作人员坐在窗口,等待市民办理业务。

  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窗口全开,无人排队速度快

  在政务服务中心一楼,记者发现所有窗口都已开放。办事窗口后,工作人员身着黑色工作服,佩戴蓝色工作牌,要么在翻阅资料,要么注视着电脑。其中,还有工作人员忍不住站起来,在窗口边走走。几位工作人员将手机放在桌上,一手轻点屏幕看手机。看到有人前往办理业务,立马收起手机,面带微笑。

  上午11点,符女士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出售房屋的手续,“今天办得很快,没人排队,就是办手续跑得麻烦。”她说,为了卖房子,她先跑到识字岭办理提前还贷手续,现在又来到政务服务中心,“河东河西跑,很麻烦,希望可以合并起来方便市民。”

  上午11点半,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等来到政务服务中心看望工作人员。易炼红表示,长沙进一步简政放权,政务服务速度要提升50%。

  13点40分,记者再次来到长沙市政务服务中心,前往办理业务的市民依然很少,窗口后工作人员无人离岗,但有人开始打起了哈欠。

  岳麓区区委书记现场解决“小问题”

  “别以为环卫、园林、市政工作是小问题,却实实在在关系着民生,关系着城区软实力的提升。”2月7日,岳麓区委书记陈中来到区园林管理局、区市政管理局、区环卫局调研,现场研究解决城区面貌建设中出现的“小问题”。

  “春节放假期间,我们每天上午、下午都安排洒水车对重点、难点区域进行了边沟、隔离栏、环卫设施设备的清洗、清洁工作,确保了重点地段、主次干道、广场的洁净;同时安排167名清扫员坚守一线维护,管理员每人只轮休2天,确保了次干道、社区、农安小区的日常清扫、保洁、垃圾转运工作。”从事了17年环卫工作的余朝辉说。

  区环卫局工作人员凌志勇介绍,今年岳麓区准备组建一支120人的专业清洗队伍,按照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对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进行轮番清洗,确保城区道路洁净。在区域绿化方面,区园林管理局工作人员章海义介绍,今年将加大对公共绿化提质改造的力度,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管,使建管结合落在实处。同时,成立公园管理所,对社区公园及新建移交公园进行重点养护。

  (潇湘晨报记者 赵颖慧 谭旭燕 实习生 吴清波)

  娄底

  民生部门业务很忙,领导干部一起植树

  本报娄底讯 2月7日15点,记者前往娄底市政务服务中心。在三层楼的政务大厅里,一楼的人口与出入境管理窗口显得异常忙碌,三楼的房屋产权登记窗口也有排队的人员。而在其他法人(企业)办事窗口,则明显稀少甚至无人办理。

  “我就是来拿证的,人有点多,先等着。”娄底市民叶先生拿着手机坐在二楼市工商局办事窗口前边玩边告诉记者。而在同一层的商务、安监等部门办事窗口,记者看到虽然工作人员坐在窗口柜台,但并没有市民前来办理业务。

  15点30分,记者前往娄底市民政局办公大楼,发现各办公室大门基本半掩,三至五楼的办公室内均有工作人员上班,少部分关闭的办公室门口标注了工作人员去向。民政局一相关负责人胡炎鸣说,除少部分外省及请假人员暂时没有到岗,其余工作人员均已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16点左右,记者来到娄底市交警支队暗访,乘电梯随机到了14楼的交管科与16楼的政工科,发现办公室内均有工作人员上班并遇见了交警支队政委梁长根。梁长根说,当天上午9点整个支队已经召开了新春队务会,“团拜会、收心会、工作部署会一并开了。”梁长根说,以往每年春节后第一天上班他们要到各下属单位进行团拜慰问,但今年调整后,各下属单位负责人集中在一起“喝杯茶,开个会”。

  此外,正月初八是娄底市第二个全民义务植树日。当天,娄底市委书记龚武生,市委副书记、市长易鹏飞等市领导和市直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群众代表共300多人一起来到娄星区仙女寨植物园义务植树4000余棵。 (潇湘晨报记者 吴和健)

  汨罗

  上班第一天,公安窗口排起了长队

  本报岳阳讯 2月7日14点,记者来到汨罗市政务公开中心,门口办事的市民出出进进,政务中心外的停车位已经全部停满。一进政务公开中心大厅,座椅上已经坐满了人,每个窗口都有工作人员上班。最忙的莫过于公安的窗口,两个窗口排起了长龙,大概有四五十人。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发现全是办理身份证业务的。

  陈芳(化名)是汨罗市桃林寺镇人,过年期间她把自己的身份证件遗失了,为了不耽误元宵之后去上班的事,政务中心一上班,她就赶紧来补办身份证了。“我来晚了,本来想着第一天上班,可能不会那么早。”陈芳说,她以为可能要到下午才能正式办事,没想到人家都是一大早过来排队。一个朋友上午过来办完事了告诉陈芳,陈芳才急忙赶过来的。“可能要等久一点,但没关系。”

  记者随后来到汨罗市政府、汨罗市卫生局以及汨罗市公安局,均已经上班。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已经正式上班,随时可以来办理业务,跟平常一样。(潇湘晨报记者 黄思)




地方官员都该读一读“C县故事” 2014-02-08 02:30:06  新京报 

  山东C县强令公务员卖房的故事,无疑是一个警示:以房地产先行的方式搞城镇化,看起来最简单,但实际上是靠不住的。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山东C县很多公务员接到一项重要任务:2014年,必须介绍自己的亲戚或朋友,至少在县城内购买两套新建商品房,否则,可能被停发工资。当地政府之所以有此要求,是近些年推进城镇化时,兴建大量商品房,不卖出严重滞销房,房地产相关税收会面临缺口。

  网上都在追问这个故事的“主角”,C县到底是哪个县?把公务员变为售楼员,显然是政府职能的错位。有必要查出具体地方、主政官员,赶紧叫停荒诞做法、进行必要追责。

  让“公务员卖房”的故事,并非第一次上演。2009年,同样在山东,潍坊市寒亭区政府就曾下发文件,要求全区副科级及以上现职干部,每人至少销售一套商品房。当时是为了复苏房地产市场、拉动地方经济,如今C县是为了化解存量房、推进城市化。原因虽稍不同,但都是以错误的方式,为此前的错误买单。

  “C县故事”无疑是一个警示:以房地产先行的方式搞城镇化,看起来最简单,但实际上是靠不住的。虽然很多农村人都盼着在城里有套房子,但进城之前都会有所考量,能不能找到活干,有没有稳定收入,上学、就医、养老等问题有无着落……说穿了,谁也不能光守着一栋房过日子。

  政府最需要做的,正是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通过政策、税收等手段引导,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做好公共服务,让更多的人有活干、有钱挣、过得舒心。这样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商品房也就不愁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先卖地“造城”,再千方百计把人忽悠进城。

  关于城镇化,李克强总理曾有论述,“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

  可以说,“C县故事”恰恰是一个“人为造城”的典型教材。短短几年,城区面积扩张一半以上。城区仅20万人口的小城,新建商品房却可容纳超5万户居民,若以平均一家四口计算,等于再造一个新城。这样的造城速度,房子能卖出去才是怪事。即便公务员全动员起来,在没人买的情形下,也难为“无米之炊”。

  这样的“C县故事”,的确值得所有官员都读一读,从中汲取教训。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政府不能延续“房地产先行”的老路,否则非但农民不会领这个情,再把公务员“搭进去”,终究是荒唐罢了。推进城镇化也要有如“烹小鲜”的态度,工夫到了,才能水到渠成。

  □敬一山(媒体人)



“官员姐夫”的羊肉没了别再来 2014-02-08 02:30:06  新京报 

  那满屋子的烟酒羊肉,是权力置换来的呀!本不该属于“官员姐夫”的东西,现在失去了,有什么可难忘的?

  在回应新京报记者“春节假期最令你难忘的事情”的访问时,来自江苏的在京务工者孙先生称,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当官的姐夫家羊肉没了,堆年货的杂物间都空了。而之前,每到春节,杂物间都堆满了送礼者奉上的肉、烟和酒,亲戚们也沾了不少好处。

  无疑,这是中央高调反腐和重腕治吏的效果。虽然权力尚未完全关进制度笼子,但八项规定等一系列规制权力举措最起码给曾经不羁的权力扬起了鞭子。权力生态圈哭穷声四起,似乎是马年春节里独特的风景,孙先生的“难忘事儿”,或也是不少民众的观感。

  “官不好当了”,“公务员不好混了”……笔者的切身感受是,曾经含蓄地表达傲慢、混迹权力场的朋友们,终于在这个春节放下了高高在上的谱儿,脸上开始挂起对生活的担忧和对前途的迷茫。很多时候,我几乎相信这种焦虑是真实的,不是作出来的。

  不过,冷静下来,又会发现这令人印象深刻的哭穷声是那么的不正常。那满屋子的烟酒羊肉,是权力置换、食利自肥换来的呀!本不该属于“官员姐夫”的东西,现在失去了,有什么可遗憾、可惊异、可难忘的。这是不是意味着之前的不当得利,对于官员来说,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

  我们期待,这种改变由“难忘事儿”变成“平常事儿”。今年堆放礼品的房间空了,明年还会继续空下去吗?在各种安慰和自我安慰中,不难听到某些官员还幻想着,等“风头过去”重拾之前的优越。

  让权力一直“清汤寡水”,当官不再是坐享优越的肥差,习惯了“普通生活”的官员和身边人也就不会再哭穷了。而要实现这种情境,除了继续挥动反腐治吏的鞭
子,更要密织好约制权力的笼子。

  □时言平(媒体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