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1 February 2014

东莞下了场不小的雨 - 新京报

一座叫“东莞”的城市 2014-02-11 02:30:42  新京报 

http://www.bjnews.com.cn/feature/2014/02/11/304522.html

2014年2月9日,广东东莞高档酒店被曝上演“色情秀”,警方全力出动扫黄。图为涉黄国安酒店。

  外来人口、金融危机催生色情业,形成产业链;当地政府曾屡次扫黄,制作宣传片正名,推介城市新形象

  “东莞下了场不小的雨。”

  2014年2月9日下午,东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微“莞香花开”发布了一条信息,配图是雨中黄色的柑橘,仅一天时间,转发量已突破2万,远超它曾发布的多数官方资讯。

  这天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曝光了东莞市多个娱乐场所存在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让有“性都”之称的东莞成为风暴中心。

  部分网友觉得这条微博意味深长,他们半是调侃地将其解读为对央视新闻的“无声抗议”。

  在当今中国的城市中,可能再找不到比东莞更能引起争议的城市了。它充满朝气、经济活力和机遇;但它也是一些人眼中的血汗工厂、暴力中心和欲望之都。而后一种印象更甚前者。

  尽管这座城市的执政者并不承认东莞“性都”的名号,但仍试图扭转东莞的负面形象。一场为东莞“正名”的运动,早已开始。

  莞式“ISO”服务

  2001年,从四川到东莞打工的郑小琼就能时时感受到东莞的特殊气息:这里遍布着几百家酒店,灯红酒绿;手机经常接收到来自桑拿和夜总会的宣传信息,信息甚至有个特定称谓,叫做“东莞简讯”。

  2013年,“东莞简讯”以新的方式出现。30岁的宋飞(化名)订阅了一位“东莞妈咪”的微信公号,每天下午4点这个账号会图片直播一场“大秀”——几十上百位“技师”穿着性感内衣走秀。

  尽管宋飞从未去过东莞,但这并不阻挡他以此对这座被冠以“性都”城市的向往。他津津乐道于东莞的色情行业催生的“莞式标准”,坊间称之为“ISO”。

  这座城市是猎艳客的“森林”。每天,大量猎艳客在此寻找着“莞式服务”。哪怕东莞色情业近年来屡受扫黄严打,仍客源不断。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东莞“性都”之名越传越响。

  但很少有人关注这背后的数据:1000万的常住人口,5100多亿的GDP,以及全国排名第四的进出口贸易额。2013年,东莞再次登上中国最富20城市的榜单,位居首位

  因生长莞草而得名的东莞,也是凭着野草一般的生命力,在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的缝隙中悄然生长,并在改革开放后迎来黄金30年。

  这里是中国制造的发源地,是一座世界工厂:密集的廉价劳动力,生产同样价格低廉的商品。

  但相比官方语境里的世界工厂、首富城市、机遇之都,民众口中的东莞,似乎并不光鲜。

  除了“性都”,“血汗工厂”、“治安极差”、“冰冷城市”、“文化荒漠”,东莞的传奇光环密致交叠着狼藉声名。

  时任东莞市委书记的刘志庚于2011年接受微博的微访谈时,一位网友提问则更加直接:如果有人当面向你提出“东莞是性都”、“东莞是文化沙漠”,你怎么回应?

  刘避开了“性都”一词,只说这是“外界的误解”。

  “性都”由来

  东莞成为“性都”的真正原因,经济发展说,酒店催生说,不一而足。被提及最多的是珠三角金融危机的到来,导致诸多工厂倒闭,打工者不得不谋求新的出路。

  在南都周刊曾经的报道中,很多“东莞简讯”对旗下小姐的来源都有类似表述:“工厂关门,厂妹成灾。”

  人口的涌入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一篇名为《东莞进行时——一份城市经济社会转型的调查报告》的文章曾指出,在东莞发展的鼎盛时期,常规就业吞吐量保持在800万人左右。这使东莞城市人口剧增,本地户籍只有170万,但东莞近年容纳的实际人口至少在1200万以上。

  外来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治安变差;同时也加剧了对消费的欲望,比如性。

  在这个面积仅为2645平方公里的城市里,有90多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20多家,东莞已经成为全球星级酒店密度最大的城市。

  酒店、会所等娱乐场所林立,为色情行业提供了场所;围绕着性行业的上下游,例如摩的、首饰、服装、性用品等行业已形成了一整套产业链。

  曾有媒体报道,据业内人士估算,东莞色情业以及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行业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高达500亿元。

  显然,东莞眼下的经济增长,与色情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东莞的“污名”就这样环环相扣,交织起来。

  东莞前市委书记刘志庚强调扫黄工作时的一番话,可以发现一些端倪。据南都周刊的报道,刘曾说,“扫黄要高调进行”,但他又认为“不能矫枉过正,各镇不能太过分、扫荡式搜查每间娱乐场所”。

  为东莞“正名”

  作为全国首位参加“微访谈”的市委书记,2011年时刘志庚遭遇网友关于“性都”问话,并不是东莞的主政者第一次面临舆论的困境,东莞不得不开始着手应对。

  “这个城市有着与生俱来的魅力,文化的融合,热情洋溢,令人温暖,每天,这个城市都在制造激情。”这段特别的解说词来自东莞的形象宣传片。

  片中选用的演员要么是土生土长的东莞本地人,要么就是在莞生活的“新莞人”,如莞籍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篮球运动员易建联等。

  自2013年新年伊始,北京、南京、广州等主要城市高铁大站开始滚动播放东莞形象宣传片。

  当年的2月14日至27日,广告短片又出现在北京、广州的50个影院共计379个影厅大银幕上,声势浩大。

  在微博上,网友们纷纷称赞短片“拍得很有诗情画意”、“很有国际大都市范儿”。但更多的评论倾向批评,有网友讽刺:“看这些干什么?让他们看东莞的治安。”还有评论称,如果不采取彻底打击措施,光是形象宣传,恐怕很难消除东莞的“性都”城市形象。

  尽管东莞一位市领导当时在接受采访谈到“正名”话题坦然面对,称黄赌毒现象在城市发展中确实有过,东莞不需要为自己正名,但一场自上而下的正名运动多年来一直在进行。

  2006年刘志庚担任东莞市委书记后,就曾为改善城市环境禁止养猪,接着又为打击飞车抢夺、改善治安状况而“禁摩”,以及时不时兴起的“扫黄”行动。

  2010年,被定义为东莞城市形象整体推介年;2011年,与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合作,东莞有了自己的宣传口号“每天绽放新精彩”。

  打击和改变都在进行,但东莞“性都”的名声仍然在外。关于这座城市色情业的文字和影视作品一直半公开地传播着。

  “东莞就是东莞”

  自东莞的各种污名出现时,网络上争论或辩护的声音就从未停止。

  文化专家吴祚来先生就曾撰文建议引进法国“红磨坊”发展模式,将其改造成有中国地方特色的情色之都。他认为东莞应该发展的不是色情产业,而是情色文化。

  已经成为诗人的郑小琼,更愿意将东莞看作一个模糊的、说不清楚的城市,复杂而多元。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院长田根胜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东莞根本没有必要去理非议,他觉得这是商品经济冲击的必然结果。

  这些争论也并不影响官方的重拳,2月9日的统一清查过后,涉及处警的8名领导和警员被停职。而公安部也已经远赴广东,坚决打击卖淫嫖娼背后的“保护伞”。

  这也是郑小琼和关注东莞印象的人们,更关注的问题。

  2月9日上午,中央电视台关于东莞卖淫的新闻播出,当天宋飞订阅的“东莞妈咪”微信号就停止了更新,并删除了之前所有内容。

  央视新闻报道后,网民们翻出了2013年3月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回应“性都”这一问题的话:“东莞曾经有一些黄赌毒现象,很多城市都曾经有过。作为政府,我们从来没有认为要依靠这些来发展城市,我心目当中不存在这些名字,东莞也不需要用新的名字去取代,东莞就是东莞,东莞就是一个厚德、务实、包容、开放的城市。”

  (综合本报采访及网络资料)

  ■ 东莞涉黄业发展史

  上世纪80年代

  东莞地下色情业兴起,主要形式是夜总会,为一些在东莞投资的香港商人提供服务

  上世纪90年代

  台湾电子产业向东莞转移,大批台商奔赴东莞,东莞色情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1995年前后

  东莞色情服务业逐渐出名,吸引香港和广东人士前往

  1996年起

  当地民间资本开始投资酒店业,东莞酒店业在随后七八年间迅速发展,色情业渐与之结合

  1997年

  金融危机,东莞大量工厂破产,部分失业女工因生活所迫从事性服务,壮大了东莞色情行业。“性都”渐成东莞标签

  2004年起

  东莞的周期性扫黄一直没停过

  2009年

  东莞掀起严厉的扫黄“风暴”

  2014年

  东莞再次拉网清查娱乐场所

  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实习生李珂 北京报道

相关报道:

一夜查了1948家,39家有问题

数说扫黄

东莞查封12家涉黄娱乐场所

东莞“扫黄”重点不在“小姐”



《天注定》东莞“选妃”片段曝光[视] 2014-02-10 16:08:33  来源:晨报综合

http://www.xxcb.cn/recreation/yule/2014-02-10/8904941.html

近日,网友@次等水货的微博曝光了一段电影《天注定》东莞色情场所“选妃”的片段。曝光的片段是一段长近一分钟的长镜头,戏中的小姐们以古代美人、军装等造型亮相,让客人挑选。




輿論質疑央視做法 - 2014年2月21日

公安在酒店房內為一對男女當事人做筆錄。新華社

與過往央視踢爆地方負面醜聞不同,今次央視報道出街後,社會輿論卻幾乎「一面倒」站在東莞一邊,眾多名人學者更在微博發聲,質疑央視的做法,網民也撐「東莞不哭」、「今夜我們都是東莞人」。

《南方都市報》:東莞挺住

廣東《南方都市報》甚至在官方微博公開發評論籲「東莞挺住」。代表中央公權力的央視與代表底層社會的輿論針鋒相對,實為罕見。內地媒體人秦子嘉指央視記者挾央視之威、挾媒體所謂的監督權利暗訪東莞色情業,本身已犯「只見芝麻、不見西瓜」的錯誤,「中國比這類事情重要得多的新聞,從來不見央視記者正經報道。他們敢暗訪樓堂館所嗎?不敢。他們敢暗訪黑磚窯嗎?不敢。他們敢暗訪血汗工廠嗎?不敢!

著名網絡評論人@五岳散人指:「小姐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哪怕要曝光也應找背後原因,不應用獵奇手法拍下她們跳艷舞譁眾取寵。一個掌控巨大媒體資源的機構,它的使命絕不該如此做新聞。在你們拍下她們的艷舞之時,難道不明白這是讓自己的職業蒙羞、跳了一場精神上的脫衣舞麼?」

更有網民指,央視一些女記者、女主播賣身成為高官續弦、二奶、情婦,央視已經成了中南海的後花園、後宮,中共政治局前常委周永康、公安部前副部長李東生等的行徑已說明這一點。「央視應該先自清門戶,把這些醜聞說清楚,報道清楚,才有資格去報道東莞或其他地方的色情業,再為民喉舌!」眾多網民轉發以下口號:「央視無情,人間有愛。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東莞挺住!東莞不哭!東莞加油!今天我們都是東莞人!

網民金句

「一群出賣靈魂的人,有甚麼權利指摘出賣肉體的人?」

「光掃大街上的小姐,權貴們的特供雞不掃,就是赤裸裸的特權。」

「央視對被逮小姐不打馬賽克,對領班卻打,對老闆則無出鏡。真夠勢利。」

「道貌岸然,一個官幾個奶。這才是查的重點。」

「(央視)主持人跟政法委的賣(身),不管,竟然有臉去舉報小姐!」

「掃黃不掃央視這個大雞窩,就是假掃黃!」

「要掃黃,先從公檢法開始。」

資料來源:新浪微博/搜狐網/網易



反央視挺東莞 中國媒體面臨整肅 - 李平 Apple 2014年2月21日

中央電視台播出暗訪東莞色情業的新聞後,廣東當局隨即採取雷霆打擊行動。但出人意料的是,「東莞挺住」、「東莞不哭」的聲浪席捲內地媒體、網絡。這股反央視的輿論潮,既是對央視公信力的揶揄、對社會道德淪喪的揶揄,更是對中共高官藉反色情反貪腐之名行權鬥之實的嘲諷。

央視的報道主要聚焦於東莞一些豪華酒店的性工作者的賣淫情形,並未追蹤性工作者的辛酸和當地富商、公安、官員尋歡及狼狽為奸的情況,令人感覺央視是在拿弱勢群體開刀,有違傳媒道德。加上近來海外頻頻有消息指,央視淪為中共高官的後宮,多名成為高官夫人、情婦的靚女主播因捲入周永康案正接受調查,令人感覺暗訪央視可能比暗訪東莞色情業更能揭露中國的黑暗面。

或許正因為看不慣央視報道的偏頗,聯合國官方微博也暗挺東莞的性工作者,前晚在新浪微博發帖稱:「《愛滋病相關用詞使用指南》指出,『暗娼』、『小姐』、『失足婦女』等叫法都帶有歧視或者價值判斷的含義,並且會導致對於性工作者更嚴重的歧視和排斥。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認為,性工作者和所有人一樣應當享有選擇自己工作的權利,不應當因為工作選擇而受到歧視和侮辱性的對待。」

其實,同情弱者、同情性工作者,只是輿論反央視的表層原因。媒體及網民對央視群起而攻,更主要是發洩對以央視新聞為代表的中國政治的不滿。其一,央視等官方喉舌不是說反腐「首戰告捷」嗎?怎麼央視又自曝東莞窩藏了如此之多的銷魂窟、銷金窟?習近平主政以來外表轟轟烈烈的反貪行動,究竟有多少成效?

其二,自去年習近平發出整肅意識形態的八一九指示後,當局拘捕了一批微博大V、記者,多數控以欺詐或受賄的罪名,媒體和網絡被噤聲,再難形成去年初聲援《南方周末》時那樣的聲勢,對許志永事件也只能保持沉默。央視今次以社會角度而非政治角度去報道東莞色情業,正好給媒體和網絡一個借題發揮、突破當局禁令的機會。

其三,央視的批評或表揚報道從來都有選擇性的,不乏經中共高層授意之作,或經中宣部審核批准。今次的主導者又是誰?政治動機又是甚麼?是要東莞的官員下台,還是要廣東的高官下台?當傳媒變成某些高官的打手而非行使公共監察權力時,人們有足夠理由去質疑其報道的權鬥動機。

外界尤應關注的是,今次反央視聲浪過後,當局會引以為戒,還是會秋後算賬?那些公開反央視的微博大V們,敢於發表《東莞挺住》評論的《南方都市報》,無疑已經站到了風口浪尖上。以中共當局的思維慣性,很難指望他們會檢討反腐機制及傳媒監察公信力的問題,這無異於要他們開啟政制改革的大門。反而,他們大有可能把反央視、挺小姐的聲浪再度歸咎於海內外敵對勢力的利用、操控,如此一來,大V們和南都評論的寫手們就等着下崗吧。至於香港的媒體、市民,也大可不必急於像往年撐粵語、撐南都一樣,站在支持傳統文化、支持言論自由的高度去聲援內地的媒體和網民,暫且搬個凳仔,坐看東莞掃黃行動這場內鬥騷,再看看反央視輿論是帶來央視的改革,還是帶來又一場輿論整肅。

李平






利率改革未到位 錢荒恐續來 - 易憲容 香港經濟日報 2014年2月21日

2014年1月8日央行發布2013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上一年國內發生的金融事件作一個概括性總結,其中最有新意的是要求市場密切關注2013年市場利率變化加大的現象。

這主要是指6月份國內貨幣市場出現的「錢荒事件」及之後類似事件的頻繁發生。

M2增長超預期 實體經濟下行

《報告》指2013年以來,國內金融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利率水平整體上升,及波動有所增多,而現象是在金融創新加快發展、債務融資較快擴張、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及開放宏觀格局下,國際資本流向反覆變化的背景下發生的。

首先,利率作為金融市場資金的價格,2013年6月的劇烈波動與市場傳聞擾動、企業稅收集中清繳、節假日期間現金需求、外滙市場變化,及商業銀行上半年末指標考核等因素疊加有關,但總體反映了過快增長的流動性需求與適度供給之間的「衝突」。

2013年上半年,不僅廣義貨幣供應M2增長超過了年初預期目標水平,而且社會融資增長創歷史新高,銀行間同業市場迅速膨脹,但實體經濟面臨着下行風險,使金融市場期限結構錯配及信用過度擴張等風險展現。在這種情況下,央行堅持了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及治理,使下半年過度信用擴張及過高槓桿行為得以遏制及整個金融市場條件改善。

利率市場化 合理波幅須容忍

其次,市場利率變化加大,與流動性總閘門調節作用增加有關。2013年市場利率變化加大,與市場深化和金融創新有關。因為銀行的資產擴張以及表外金融產品的創新,都需求更多的流動性來支持,消耗銀行體系的流動性。而負債結構和期限結構的變化,也導致金融機構對流動性變化更為敏感。

如貨幣政策要通過流動性閘門來遏制過度的信用擴張及過高的槓桿水平,便會以作為流動性價格的貨幣市場利率表現出來,引起利率變化加大。這意味着市場的價格機制對市場行為在產生作用。因此,利率市場化就是要容忍合理的利率波動。

再次,一般來說,利率市場化是一種放鬆利率管制過程。初期往往會導致利率水平整個上升,利率波動幅度可能加大,而這也正是利率反映市場資金供求關係的結果,反映了市場價格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的作用愈來愈大。

還有,一些對利率敏感性相對低卻需要大量融資的部門,及美國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退出,導致國際市場長期利率上升等,都是國內市場利率變化加大的原因。

所以,管理部門既要看到這種現象是各種因素綜合反映之結果,看到它的治理是一個整合的過程,也得完善數量、價格和宏觀審慎政策相結合的調控模式,更好地把握好流動性管理和利率變動之間的平衡,發揮好調節和引導預期的作用。

央行報告對市場利率變化加大的問題意識是很好的,但重點卻放在是甚麼原因導致該現象的表象解釋上,實際上沒涉及到問題的內在機理。

市場利率變化加大的內在機理,就在於當前金融市場價格管制及利率價格機制扭曲。若不從這核心入手,加大當前中國金融市場利率市場改革力度,那麼國內金融市場要走出當前「錢荒」頻繁困境,是不可能的。

民間經濟受壓 證扭曲未改善

因為,盡管當前政府只有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但實際上這些利率市場化改革沒有理順扭曲了的利率價格,讓金融市場有效利率價格機制逐漸形成,也沒有明顯提升國內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

反之,本應受惠於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農村經濟、民間經濟、中小企業,卻在這一過程中受到更大嚴重擠壓(從報告也可以看到,如果不是採取一些優惠政策這種情況更是會嚴重)。

當前湧現的各種金融創新(包括市場、機構、產品、工具等各方面),不是提升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而是成了金融機構規避監管及資金在金融體制內自我循環謀取利潤的工具。這增強了國內金融機構過度信用擴張的能力,也降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效率,增加整個國內金融體系的風險。

如銀行信貸過度擴張、「金融脫媒」嚴重、影子銀行盛行、「錢荒」事件頻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氾濫、融資結構不合理、互聯網金融突然風生水起、房地產泡沫嚴重等現象,無不與國內金融市場的價格機制嚴重扭曲,利率市場化改革嚴重滯後有關。這才是當前市場利率變化加大的內在機理。

要走出當前國內金融市場「錢荒」之困境,就得進一步深化當前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前20年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理念、模式、路徑、效果等方式進行全面反思,檢討問題、總結經驗、重新釐定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新思路,走出一條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之路。否則僅是模仿他人,僅考慮市場風險及既得利益關係,最終市場所面臨的問題會更多。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