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7 October 2013

人民币突破 6.10 创新高 - 新浪财经

人民币即期汇率首次突破6.10 连续三日创新高  新浪财经   发表于2013-10-16 10:35

2013年10月16日上午消息,银行间询价市场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开盘迅速下跌至6.0983,突破昨日创下新低6.1007。

  新浪财经讯 2013年10月16日上午消息,银行间询价市场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开盘迅速下跌至6.0983,突破昨日创下新低6.1007。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刷新汇改以来高点。

  今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报6.1408,逼近历史高点6.1406。

  10月15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报6.1412,即期汇率询价系统收于6.1027,较前一交易日减少55点。15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日内高点和收盘价均创历史新高。

人民币再次进入升值通道只是时间问题

  在即期市场交易中,随着近期国内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向好、机构结汇力量也重新开始占据上风,市场对于年内人民币继续升值抱有较强的预期。相比之前,美联储缩减QE预期影响相对较小一些,美国债务上限危机也增加了人民币的吸引力。

  招商银行(10.75, 0.02, 0.19%)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微博]表示,“虽然周末公布的9月出口数据不甚理想,但中间价并未改变升值势头。在中间价不断走升的情况下,带动即期汇率再次步入升值通道,只是时间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澄认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速下降并远远低于市场预期,即使第四季度出现反弹,全年的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其中,制约出口的一大不利影响就是人民币升值。

美国债务上限问题有了新进展

  根据报道,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和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已经达成协议,参议院可能最快在美国当地时间周二晚间投票。

  新版本协议主要内容可能包括:持续到1月15日的政府临时授权(让政府开门);债务上限延长到2月7日;12/13财年的预算框架;修改享受奥巴马医改人群的收入门槛;财政部可以用“非常规措施”度过新的债务上限截止日期——2月7日(这正是博纳方案中否决的)。

  此消息一出,美元指数快速上涨至80.55附近。

录入编辑:任凭




中国必须创新教育价值观  刘道玉   发表于2013-10-16 08:36

高等教育界呈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往往需要50到100年才能完成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而我国仅仅用8年的时间就实现了。

  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拐点。高等教育界呈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往往需要50到100年才能完成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而我国仅仅用8年的时间就实现了。

  这种跨越式发展,虽然对推进中国教育事业起到了一定作用,却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教育质量出现“泡沫化”。一些学校盲目圈地造城,不惜债台高筑;一些高校行政化现象较重,官本位思想当道。而不断曝出的名师评选作假、教育评估造假、学术剽窃风波不断,乃至查处的高校经济贪腐现象,令人痛心。高等学术殿堂本是全社会的道德高地,人们尤其难以容忍飘荡出的每一缕乌烟瘴气。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与这些年教育价值观出现偏差或缺失有直接关系,教育急切地追求“产业化”,“教育工程”思维相当普遍,这些都违反了教育规律。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素质教育喊了20多年,但直到今天,从学校、学生到家长,无不还在强化应试教育。原因何在?因为学校要提高升学率,教育行政部门要大扩展,家长们望子成龙,学生们想出人头地,而出版单位则忙着兜售教辅书籍和高考秘笈来赚更多的钱……教育影响着每一个人,但大部分人还是置身教育改革外,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残酷的现实就是:人们还在集体“维护”应试教育。

  所谓教育价值观,一方面表现为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价值的追求,以及凝聚教育价值的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教育价值的尺度和准则,是人们评判教育价值有无、高低和大小的标准。教育价值观是教育和学校工作的生命和灵魂,如果价值观错了,那么对教育中的许多是与非、好与坏,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事业,从根本上说,教育意味着启蒙人、解放人。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应当是:呵护自由、培育兴趣、掌握知识、启迪智慧、树立诚信、享受快乐。

  (作者为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前校长,摘编自10月15日《人民日报》)

录入编辑:李琪




违背常识的发言愧对“教授”二字 2013-10-17 02:30:09  新京报

我们并不要求所有专家都要和舆论保持高度一致,专家观点应该是独立的,但起码要经过认真研究,不宜率性发表“雷语”,将严肃问题娱乐化。

  ■ 观察家

  近日,清华某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称,外来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户口,可考虑进行考试审核。网上一片调侃嘲讽,人们很难相信,这严重违背常识的建议,会出自一个“教授”。有网友又开始整理各种不靠谱的“教授言论”,围观教授俨然成了时时上演的网络曲目。

  公众舆论希望知识分子有独立精神,不盲从、不媚俗,保持一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傲骨。可看到“入户北京要考试”这样的言论,还是让人有些宽容不起来。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是借鉴了哪朝哪代、哪国哪城的“先进经验”,还是纯属个人拍脑袋?

  专家固然也有言论自由,可当他以“教授”的身份公开发言,尤其是对一个牵涉无数人利益的公共问题发言,不应该做一些基本的调研和论证吗?教授随便找个人聊几句,也许就会发现这建议有多么荒唐。如此“雷人”的建议,非但不能提升公共讨论的层次,反而将严肃的问题娱乐化。

  这样的案例已非一起。不久前,同样是一位“教授”,也因发表争议观点而遭网民围观。她建议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或50岁退休65岁领养老金,期间男的可去干园丁,女的可去做饭洗衣。

  由于人口老龄化、初生儿减少等因素,的确有不少专家认为,延迟退休是未来迫不得已的选项。但像这位教授所说,退休和领养老金之间的15年空当期,让人们统一去做义工,显然是脱离常识、毫无价值的“建言”,甚至不值一驳。

  我们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专家都要和舆论保持高度一致,专家可以甚至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起码是要经过认真研究,逻辑上能自圆其说,而不是说一些漏洞百出,连普通人都不屑与之辩论的“雷语”。换言之,我们从不要求专家发言时,刻意“讨好”公众,但起码要对得起自己头上的“教授”二字,捍卫自己和专业的尊严。遗憾的是,很多让公众不满的教授言论,经不住逻辑推敲,找不到智慧光芒,有时甚至只是一种想当然的呓语。

  在专业分工愈趋细致的时代,专家可以说是社会的“咨询师”,民众和政府都倚赖学者提供专业、靠谱的意见,进行决策和判断。因此,学者在公共领域发声时,要有社会责任感,而不宜率性发表一些突发奇想式的论调。学者就公共事务发言之前,也应预见到收获有什么样的反响,所以若有意挑战“常识”,就应提供相关知识基础,努力说服公众,而不是用只言片语制造泡沫话题。

  □王健(媒体人)




沐浴业新规不容有“权力衍文”  沈彬   发表于2013-10-16 08:39

《沐浴业管理办法》需要对照《行政许可法》,好好“洗洗澡、治治病”,有关部门不能再闭门造法了。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商务部起草的《沐浴业管理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该办法拟规定,沐浴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立禁止艾滋病患者入浴的警示标志。这一规定引发了轩然大波。

  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多年来政府、媒体、医学人士已经唇焦舌敝地向公众解释过:艾滋病只能通过血液、性和母婴这三种方式传播,不必对艾滋病有恐慌心理。在公共浴室中,可能相互接触到的尿液、汗液中,不含有艾滋病毒,也不会传播艾滋病。显而易见,商务部拟定的上述办法毫无必要地歧视了艾滋病人,既不能保障浴客的权利,还会影响国家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和干预。

  那么,何以那样明显的错误,被写进了堂堂的部门规章草案中呢?

  原来,沐浴业也是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商务部是行业主管部门;依《传染病防治法》等上位法,卫生部门负责沐浴业的卫生监管。这次沐浴业主管部门商务部拟定的《沐浴业管理办法》,正是在不在其监管领域的卫生防疫方面的规定上出了问题。2007年,当时的卫生部、商务部共同发布了《沐浴场所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221号),其中规定:应在沐浴场所门口的醒目位置设有禁止性病和传染性皮肤病等患者就浴的明显标志。但这次商务部拟定的《沐浴业管理办法》却规定:设立禁止性病、艾滋病和传染性皮肤病患者入浴标志。如此就凭空多出一个“艾滋病禁浴”的规定。

  显然,商务部在制定沐浴业卫生防疫制度方面,没有遵循卫生部门的既有规定,也缺乏必要的卫生防疫知识,不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渠道,才会想当然地禁止艾滋病入浴。这样的规定既有违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的反歧视精神,损害了法规整体的价值理念,也凸显了当下“部门立法”的短板,即行业主管部门闭门造法,只注重在自己领域内的监管专业性,却不注重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这样一旦涉及其他领域的常识,就可能闹出笑话。这次“禁艾入浴”的乌龙事件,正凸显了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重要性,单凭现行规章制订中的部门内部审查,恐怕不少问题难以被发觉,一些部门规章会“带病出炉”。

  校勘学里有一个术语叫“衍文”,就是文献在缮写、排版等过程中,会因错误而多出来一些字句,改变了原文的意思。其实,政府部门在法律、规章、通知的制定、执行、传达过程中,也会有“衍文”出现。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往往在原规定上搞出“衍文”,比如多一个“等”字,将选择性的“或”改成必须同时具备的“和”,这就凭空制造了很多门槛,给公民、法人带来很多不便,乃至成为政府自我扩权、寻租的温床。

  说到底,还是一个依法行政的问题,没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政府部门就不能自我授权创设新的行政许可、限制。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商务部,当然无权制定沐浴行业的卫生防疫规定,只能在行业规章中重复有权部门即卫生部门的规定,而不能“我的地盘我做主”。

  另外,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核心议题是简政放权,国务院办公厅在改革任务分工的通知中,强调今年的任务是“严格控制新设行政审批项目,防止边减边增,今后一般不新设许可,因特殊需要确需新设的,必须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加强合法性、必要性和合理性审查论证”。而《沐浴业管理办法》拟规定,开设浴室必须有“取得沐浴行业从业资格的经营管理人员”并须符合城市商业网点统筹规划的要求。这样的行业准入门槛,显然有任意创设行政许可之嫌。也就是说,商务部草拟的《沐浴业管理办法》不尽符合国务院简政放权的要求。

  看来,《沐浴业管理办法》需要对照《行政许可法》,好好“洗洗澡、治治病”,有关部门不能再闭门造法了。

早报首席评论员 沈彬

录入编辑:李琪




互联网金融战国时代 银行家彻夜难眠 2013-10-17 02:30:12  新京报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或金融业,既是严峻甚而颠覆性挑战,又是宝贵可谓难得机遇。倘若应付不了、招架不住这一挑战,定然难逃“21世纪灭绝恐龙”的宿命。反之,倘若把握利用好这一机遇,可大大更新提升自我,凤凰涅槃。

  1995年,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在美国诞生,互联网金融拉开序幕。如今,各主要经济体互联网金融更是方兴未艾,如火如荼。至于我国,有关互联网金融讨论与行动更可谓热火朝天,而有关看法又众说纷纭,做法也多少有些“各自为战”,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战国时代。究竟应该怎么看怎么做互联网金融?

  “键盘鼠标”击败“水泥砖头”

  互联网金融,顾名思义,即运用互联网技术与精神提供系列金融服务的新型金融。其“新型”非同小可,并非一般,而是具有革命性的新型。换言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及发展是一次金融革命,我们不妨称之为“互联网金融革命”。其革命对象无疑即传统金融业。诚如比尔·盖茨上世纪中后期所预言的:“21世纪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一群灭绝的恐龙。”何以如此?

  其一,互联网之虚拟网点网络可很大程度替代银行之物理网点网络。网点多,网络覆盖范围大,是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优势,业界通常称之为“水泥砖头”优势。由于打造这样的基础设施并非易事,耗时耗物不说,增加一个网点,尤其是跨区域增加网点,获得监管部门准入,困难重重,因而哪家银行拥有了网点网络或“水泥砖头”优势,哪家银行就拥有了做大做强的基础。

  而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其虚拟网点网络却可很大程度替代银行之物理网点网络,“键盘鼠标优势”让其“水泥砖头”优势不再,至少不再那样优势,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基础优势。正是这一替代效应,让互联网成为进入银行业的“不速之客”或“抢食者”。正如一位美国银行家本世纪初始所言:“虚拟市场业务正在吞食实体业务。”

  其二,互联网金融更能突破时空局限,而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更灵活地服务更广大时空范围的消费者。互联网金融,依托全天候覆盖全球的虚拟网点网络,让消费者在任何地点,动动手指头,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就能支取任何地点的资金,办理远程银行业务,如此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更灵活地服务更广大时空范围的消费者,这是传统银行望尘莫及的。

  其三,互联网金融还可大幅降低业务成本。早在2000年时,欧洲银行业测算其单笔业务的成本,营业点为1.07美元,电话银行为0.54美元,ATM为0.27美元,而通过互联网则只需0.1美元;一般而言,银行业通过在线虚拟支付的成本是通过物理分支机构支付的1/16到1/6。这样的成本优势空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摆脱“灭绝恐龙”宿命可凤凰涅槃

  其四,互联网之大数据信息集散处理将大大提升金融业服务与风险管控之能效。互联网产生大数据,大数据推动云计算,而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集散处理,对金融业提升服务与风险管控能效又是至关重要的。大数据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实时分析,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了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银行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譬如,通过社交网络或电子商务平台可挖掘各类与金融相关的信息,获取部分个人或机构没有完全披露的信息。可以预见,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信息集散处理,互联网金融必将大大提升金融业服务与风险管控的能效。换言之,更高效周到服务与更安全稳健的金融业可期。

  其五,“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融入金融业,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或将造就新的金融业态。这一互联网精神融入金融业,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将改变传统的融资模式,或将衍生既不同于传统间接融资,也不同于传统直接融资的全新融资模式,姑且称其为“互联网融资模式”。与此同时,将增进其与客户之间的了解、理解与良性互动,形成新的金融业客服关系及商业模式,进而造就新的金融业态。

  其六,上述因素共同决定,互联网金融更能做到普惠金融。由于其可突破时空局限、可大大降低成本、有大数据、云计算信息集散处理优势以及“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之精神,因偏远分散、信息太少、成本居高、风险较大而很难得到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或能从互联网金融得到有效而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我们一直追求的普惠金融梦想,或能通过互联网金融而很大程度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或金融业,既是严峻甚而颠覆性挑战,又是宝贵可谓难得机遇。倘若应付不了、招架不住这一挑战,或把握不住、利用不好这一机遇,定然难逃“21世纪灭绝恐龙”的宿命,一如以日升昌票号为代表的我国山西票据业,兴盛了一百五十多年,后因未能把握住、利用好“电报金融”而成为灭绝的恐龙。

  反之,倘若深谋远虑,从容应对这一挑战,把握利用好这一机遇,不仅可逃“恐龙宿命”,而且可大大更新提升自我,凤凰涅槃。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革命让银行家们彻夜难眠的理由。

  吹捧“野蛮生长”是一种捧杀

  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并不晚,招商银行于1997年率先推出中国第一家网上银行,仅比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晚两年。其发展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以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的出现为标志,我国互联网金融经历了第一轮高速发展。

  第二阶段是21世纪近10年以来,以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以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形式渗透到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阿里贷、P2P、线上融资、网络保险、移动支付等新名词、新金融模式层出不穷,它们都给传统金融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

  近十多年来,我国网络银行客户数量和交易金额都呈快速增长趋势。就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的主流还是金融系所做。

  “互联网金融”其实应当是“互联网”与“金融”两基因有机结合的“转基因金融”。金融系互联网金融之金融基因强势,互联网基因弱势;非金融系互联网金融之互联网基因强势,金融基因弱势,因而应当互相学习借鉴,并积极合作,取长补短,以共同做成“转基因金融”。

  互联网金融毕竟是金融,因而不能没有金融基因,而最重要的金融基因即风险管控。因为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是承担并管理风险的行业,倘若管控不了风险,一旦失控,个别风险引发系统风险,乃至引发金融、经济、政治危机,后果不堪设想。

  笔者断不苟同当下对非金融系之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及“搅局”的吹捧,那不是爱之,而是捧杀之。

  本人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结论性意见:互联网金融,即运用互联网技术与精神提供系列金融服务的新型金融。既要看到其对金融业的革命性创新意义,又要保持理性,对其风险隐患保持足够警惕。

  同时,金融监管也不能缺席,而应及时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视野,尽快构建包容两系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体系,以形成有效金融监管与革命性互联网金融创新之良性互动,让互联网金融更安全稳健地惠及广大实体经济与社会大众。

  (较作者原文有删节)

  □杨再平(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