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0 May 2013

天注定 - 贾樟柯


贾樟柯:剧本没有自我审查   东方 早报特约撰稿 陈翠梅 发自戛纳   发表于2013-05-19 02:52

在戛纳当地时间16日《天注定》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内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电影已经过审查了吗”。

  在戛纳当地时间16日《天注定》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内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电影已经过审查了吗”。接下来也有香港记者问,贾樟柯是否有得到批文,来参加影展。

  终于有个外国记者发问了,他的问题是,在写剧本的过程,导演是否有自我审查。中国电影的审查,显然是戛纳媒体高度关注的课题,这也是因为之前来戛纳参展的中国电影,多半会有审查的问题。

  贾樟柯解释,他没有自我审查,他的电影里发生的事件,都是在国内媒体上有大量讨论的事件。审查时并没有问题,很顺利地过审了。

  (电影中)这几个事件,都是突然爆发的暴力事件。贾觉得我们应该去了解暴力,才能解决这些暴力问题。

  “我渴望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贾樟柯说。

  我也认为,这么一部电影,值得让每一个人看见!



女作家的幸福执迷症   南方都市报   发表于2013-05-14 19:46

  这世上有把五个儿女都送去孤儿院的卢梭,行过走过不认女儿的成龙,也就有33年不认儿子的亦舒。

  旅居德国的艺术家蔡边村拍了一部《Mother’sDay》入选欧洲各大影展,写的是他寻母的过程。这本来是件艺术圈的事情,但偶然被香港媒体发现,惊天大爆料,“亦舒三十年不理亲生儿子”狗血故事,“母亲节”A1版出街。“狂恋男影星抛子而去”的自私母亲竟然是香港言情祖师奶奶——— 这对素来刻薄清高过人的女作家还真是颇有点讽刺。

  亦舒早年与画家蔡浩泉相恋,19岁怀孕生子,三年之后即告破裂,独生子归蔡浩泉抚养。最初几年偶有探望,但随着蔡浩泉另娶,亦舒狂恋明星岳华而渐成陌路。亦舒从来不提这儿子,她的侄儿甚至在专栏中讽刺“怕这儿子问她要钱”。有关这场失败的婚姻,亦舒的哥哥倪匡表态:“我不怪蔡浩泉……亦舒的脾气不好,男人受不了,乃人之常情。”蔡一生都是一个落魄文化人,“喝了别人三辈子才可能喝得完的酒”,亦舒本人对他的评价是“才华他是有的,只是稍欠人格。他多疑、暴躁、妒忌、忧郁、自觉受了许多委曲、怀才不遇,他要叫所有接近他的人吃苦。”生孩子的时候,这对暴烈男女都还是孩子,儿子由祖母照管,十几岁独身去了德国。有网友回忆见过年轻时代的亦舒儿子,“清秀忧郁,一脸落寞”。

  儿子是无辜的,片子拍出来还一再担心母亲会不会受到伤害。生而无母是人生至大遗憾,而最遗憾的是他寻母到温哥华巧遇母亲,竟然没有得到母亲的一个拥抱。儿子不想问年过60的母亲要钱,只有“一箩筐话要问她”,但如果他仔细看过亦舒的小说,母亲的劝告都写在了书上:“许多事,过去就让它过去,多说无益。”

  亦舒经历惨败恋爱,好不容易相亲港大教授结婚,四十多岁搏尽老命生了一个宝贝女儿,对女儿如珠如玉。她不是不能爱孩子,只是她更爱自己,“聪明人从不报复,他们匆匆离去,从头开始。”亦舒的文友杜杜写亦舒:“喜欢得最长久的一件事是幸福。假如她诉苦,不满,不停地写稿,见朋友,躲起来,努力挣扎,只因为她依然在盲目而不可理喻地追求幸福。这或许是她唯一不自觉的事,而推动她追求幸福的,是在她心里的那一点疯狂固执的忧伤,坚不可移。”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衡量女作家的幸福只有惟一的一种蓝图,她又如何能接受一个破碎婚姻的副产品。在带着儿子再嫁备受责难的东方社会,不认儿子的无情女人就特别多,电影《人证》里的妈妈,真实生活里我母亲的师范同学……每一个好不容易从一段血肉模糊的感情里挣脱出来的女人急不可耐地要抹掉一切从头开始,活生生的儿子就成了她们最想抹掉的现实。人们哗然于女作家的无情,大约因为这世间母爱是人性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这世上有把五个儿女都送去孤儿院的卢梭,行过走过不认女儿的成龙,也就有33年不认儿子的亦舒。人性既懦弱又复杂,人生既漫长又曲折,男女概不例外,不是所有亏欠的感情都终有一天需要偿还,所以,我们都知道最伟大的智慧只有四个字,“接受无常”。

黄佟佟(资深媒体人)


人民日报:80后集体暮气沉沉 感觉不会再爱了 - 人民日报 2013-05-14 

摘要: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不可否认,那些看似“矫情”的吐槽,背后有着一言难尽的青春滋味。和父辈们相比,青年一代有着无可比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但时代也制造了新形式的磨练。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他们的童年拥有动画片和汽水,也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历过的网络时代和工业文明,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他们踏入了一个有着空前流动性的社会,也遭遇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认同感的缺失……

  对身处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生活就像一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它一方面代表了某种值得追求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提速就要被甩下来。更令人担心的是,你跑了半天,却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不断地奔跑,换来的只是显示屏上一连串的数字。在这样的处境中,不管是怀旧还是叹老,表达的都是一种面对压力时,对记忆中美好过去的乡愁。

  如果说“叹老”只是情绪的释放和吐槽,那么精神上的“早衰”就值得警惕了。“早衰”的年轻人,有时会显得和“成熟”很像,举手投足都无比正确,接人待物都恰如其分,说话谈吐都深思熟虑。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想来想去,原来是少了年轻人的朝气和锐气。年轻人不应该是敢想敢干吗,不应该是直抒胸臆吗,不应该是敢为风气先吗,为什么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像是从少年直接迈入了中年?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回忆一战前太平时代的欧洲时,曾经描写过一个颇堪玩味的现象: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都已蓄起大胡须戴上金丝边眼镜,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给患者留下“有经验”的印象。年轻,成为发展的障碍,年老却成了有利条件。

  对年轻人的不信任遍及了当时所有的社会阶层,人们完全忘记了莫扎特和舒伯特都是在30多岁时就完成了奠定自己一生荣誉的作品。一股沉沉的暮气,笼罩在当时的社会之上。年轻人的扮老和早衰,无非是这一社会活力渐趋迟暮的表现。

  年轻人有朝气,社会就有朝气;年轻人有光明的前途可奔,社会的未来就一片大好。扫除笼罩在社会上、徘徊在青年人心头的暮气,需要社会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年轻成为资本而不是不足,让锐意进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为社会风尚。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青年在时代的召唤前应当奋起,更有担当和责任感。当代青年的父辈和兄长们,已经率先垂范,用枕戈待旦的奋斗精神,换来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时代转轮的指针已经落在当代青年人的身上,国家的命运也是青年的命运,担负起这一使命,青年人责无旁贷。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白 龙 编辑:许智莉



“3岁至初中是情商开发关键期” 2013-05-20 02:31:06  新京报

专家认为,情商是可以教的,并且儿童在三岁以后到初中是情商开发的关键时期。

  ■ 名词解释

  情商:概括地说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察觉他人的情绪的能力。1995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首次提出“情商”概念,并提出情商的基本内涵有五个方面: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情商教育,也称社会及情绪能力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自信心、情绪管理、竞争力、挫折抵抗、沟通、压力应对、人际关系及领导力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专家认为,情商是可以教的,并且儿童在三岁以后到初中是情商开发的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有效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商是可以教的”

  “情商是可以教的。”研究情商教育的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老师张婍表示,智商有先天发展和后天培养因素,情商主要是后天培养的。早在1991年,社会情绪发展计划就开始在美国中小学的教育大纲中出现,并明确规定学时和教育目标。在我国,随着青少年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案件接连发生,近几年社会上对于情商教育的问题也逐步重视起来。

  张婍介绍,在重视孩子智力开发的同时,也要重视情商教育。儿童在三岁以后到初中是情商开发的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有效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这个年龄段,正是孩子接受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阶段,因此学校教育中的情商教育及家庭教育的配合至关重要。

  独二代情商更成问题?

  以北京市朝阳区向日葵艺术幼儿园为例,据该园园长葛凤林介绍,幼儿园会通过组织大型活动、配合各种主题活动及随机教育的方式进行渗透式的情商教育。内容包括:感恩、关爱别人、协同合作、克服畏惧心理等。情商教育最重要的载体是家庭,幼儿园也会让家长参与到共同活动中,还会定期安排家长会、家访,与家长沟通如何家校配合教育孩子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情商教育也是小学的校本课程,虽然没有统一教材,学校也会自己编写教案放在德育课或集体活动中进行培训。

  但东城区某知名小学教务主任向记者坦承,他发现,现在孩子的智商已超出过去两倍的水平,情商却接近于零,情商的缺失已给教育教学造成困扰。

  “一个11岁半的男孩给我看一把尺子,他说这是一把钢尺,可以作为钢刀,你批评我,拆了我的台,我也要拆你的台。”这位主任担忧,孩子在智商越来越高情商越低的情况下,做出很多可怕的事。

  他分析,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受全家溺爱,很多孩子的父母本身也是独生子女,不知道谦让,经常把一些小事升级到家庭战争甚至弄成家庭与学校的对抗。花家地实验小学德育主任则表示,虽然家长在教育中有困惑,但很少求助于学校和老师。

  专家与学校老师都认为,情商教育最重要的是家庭潜移默化的长期培养。而多位家长向记者表示,由于自己也是独生子女,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只能寄望于学校、书本和网络。但是,学校教育还是以讲大道理为主,书本和网络的知识又很碎片化不成系统。

  ■ 家教故事

  “家长对教育她无能为力”

  ●张贝贝,6岁,准备上寄宿小学

  “我不知道母亲节幼儿园是否组织活动了。”贝贝妈妈告诉记者,现在贝贝正在冲刺好的小学,班上一切活动都不参加。他们中午就把孩子接回家,在家学习一个下午,晚上再送去补习班辅导。

  记者询问贝贝妈妈,是否知道幼儿园有情商类教育,例如感恩、尊重他人、协同合作等。“以前每次过各种节,好像老师都让他们画幅画回来送给家长,其他就没有了。”“孩子通过这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吗?”记者问。“她稀里糊涂的什么都不知道。不过不能怪孩子,我们父母也都不知道这些节日该做些什么。”贝贝妈妈说。

  贝贝从小是由四个老人带大的,平时骄蛮跋扈,很难相处。前一段时间,贝贝说女同学不带她玩了,回家就让家长给她买奥特曼、变形金刚,说要和男生玩。妈妈问她为什么和女生闹翻了,她不说,也不允许别人提这件事。

  去年夏天,妈妈带贝贝去巴厘岛度假,晚上贝贝想家了就开始哭,说肚子疼死了,但是哪里疼也说不清楚,当时吓坏了妈妈,连夜联系了第二天一早的航班回国。妈妈对贝贝说,如果走就要取消去动物园的计划了。这时贝贝又说肚子不太疼了,第二天要求去动物园。后来,贝贝又和父母去上海度假,她又说肚子疼,急的父母赶紧和当地朋友联系要送她去最近的医院挂急诊,后来听说要去游乐场,贝贝又好了。在上海旅游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父母觉得丢脸的事。早上,贝贝一家坐地铁出游,因为是早高峰,地铁人满为患。贝贝站不住了大声对妈妈说,“你让别人给我让个座。”妈妈说,叔叔阿姨上班也很辛苦不能给你让座。后来父母让她坐在行李箱上,贝贝一路黑着脸,一天都不和爸爸妈妈说话。

  由于经济条件好,贝贝收到父母的任何礼物都不知道感谢。家里现在有两辆宝马车,她觉得太一般了,要求爸爸以后给她买保时捷。

  贝贝妈妈说,眼下,家长对于教育她无能为力,因此准备把她送到寄宿制小学让老师管教。为了达到此目标,从幼儿园中班,贝贝就开始了冲刺小学的漫长补课之路。

  ■ 家长声音

  希望学校开设认知课程

  ●王乐音妈妈,女儿11岁半

  我家有很多亲戚在美国,据说国外在小学教育以教孩子怎么做人,在人群中如何去遵守规则以及培养孩子各方面习惯为主,到了大学才倾向于学习知识。但国内的小学从小就开始抓学习成绩,而德育课一般都是讲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团结同学的大道理,没有深入细致地培训孩子学会认知自我、完善和管理自我的能力。希望学校能开设这样的课程,或是给家长这方面的辅导,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题。

  ■ 园方做法

  情商教育需要渗透进行

  ●葛凤林,朝阳区向日葵艺术幼儿园园长

  对孩子的情商教育是通过一件件事情去渗透的,每到一些节日,幼儿园老师会制定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培养感恩、尊重、合作等素养。五一节时,老师早早来到学校摄下社区里的保洁员、站岗的保安、门卫大伯、厨房阿姨在天没亮就开始工作的场景,等孩子到校后放给小朋友看,让他们了解到,这些勤劳的人在为我服务,我也要感谢他们。

  除了幼儿园,家长也非常重要。每学期家长会上幼儿园都会给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提出要求,也会对家长进行一对一单独交流。也会推荐一些文章给家长看。

  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合作能力差,这与家长教育也有关系,家长会教孩子不能吃亏,与其他孩子有冲突时,很多孩子会诉诸暴力。经常看见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在门口踢打家长,家长也就任他踢,这也是问题。

  当然,现在的幼教老师比较年轻,很多都没有做家长的经验,因此对家庭教育中的情商问题也无法提出很好的建议。

  ■ 专家观点

  家长是情商教育的绝对教练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老师张婍

  学校对于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等只是情商教育中很小的一部分。情商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自我认识,在以此为核心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其他方面。我国的中小学阶段关注的更多是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对情绪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养成,情商培养一定是家庭教育为主战场的,家长是情商教育的绝对教练。孩子之所以表现出了情商的缺失,客观上是社会、家庭、综合因素的结果。

  现在很多家长自己也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教育和眼界影响孩子,他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物质充盈、信息爆炸,因此父母一代平时就心浮气躁再加上工作压力大,本身对情绪的调适能力就很脆弱。80后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容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让孩子拼命学习上最好的学校,一种就是完全不干预学习。

  做家长的过程也是再学习的过程,不要把情商教育看作是对孩子的教育,而是看成对自己、对家庭成员的整体教育。

  情商培养应从家庭开始

  ●叶斌,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总监

  情商培养最理想的状态是从最基础的家庭教育开始的,但很多家庭教育需要完成的内容被滞后了,到了中小学,老师更强调学习,学生在该进行此类教育的阶段没有受到相应教育,一旦观念和习惯养成,后面再教育就困难了。最近频出的学生恶性事件背后,反应的是情商教育问题、社会文化问题,需要全社会反省。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