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6 November 2013
三中 公车条例 - 新京报
《反对浪费条例》: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2013-11-26 03:30:27 新京报
2011年9月14日,江苏省南京市,政府采购产品展览会,汽车厂商现场展示公务用车。图/CFP
新规要求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公务活动资金使用等情况应公开
新京报讯 (记者蒋彦鑫)今后,我国将推进社会化、市场化公务用车制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条例》共分12章、65条,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方面作出全面规范。
制定分地区公务活动开支标准
《条例》提出,党政机关要坚持从严从简,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坚持公开透明,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应予公开并接受监督。
《条例》要求,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率,防止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发生。
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工作特点,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水平,制定分地区的公务活动经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要加强相关开支标准之间的衔接,建立开支标准调整机制,定期根据有关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调整相关开支标准。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表示,这意味着,今后公开接受监督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同时,花钱方面会逐步改变现有“领导说了算”的格局,先花钱后预算的模式会逐步改变。此外,各个地区将会有相对统一的公务活动的经费限额,而不是完全自行确定,甚至没有标准。
严禁集中安排热门国家出访
《条例》指出,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此外,统筹安排年度因公临时出国计划,严格控制团组数量和规模,不得安排照顾性、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严禁集中安排赴热门国家和地区出访,严禁以各种名义变相公款出国旅游。
出现浪费将对领导干部问责
《条例》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造成浪费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此前,在这些方面,偶尔有媒体曝光后有个别领导被问责,但并未形成制度。曾康华认为,《条例》出台后,领导干部的问责力度有望加大。
■ 专家解读
公车私用、超编超标配置、豪华装饰……近年来,“车轮腐败”屡见报端。
从1994年“两办”下发公车管理文件算起,“公车改革”已近2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有14个省份的部分县市实行了公车改革试点,尽管如此,整体来看公车改革并不尽如人意,公车数量和购置费用仍呈增长态势。
此次,《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于公务用车进行了规范。
条例摘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
公务用车总量将大幅削减
北大教授王锡锌表示,我国市场化、社会化的公车改革方向此前一直在探索。自1994年以来,有10多个省份陆续开展了公车改革。
湖北省统计厅副厅长叶青称,当前的公车改革从具体模式看,一是实行公务车号牌、安装GPS等手段,加强对公车的监管。不过具体效果并不好,这一方面监管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在改变公车浪费方面收效不大。更为常见的则是市场化的模式,即实行补贴制度。由于各地都是试点,举措不一,也引发多种争议。但从长期来看,启动社会化、市场化方向的公车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
叶青认为,此举带来的最大的结果,就是公务用车的数量要大幅度削减。
数据显示,近年来公车消费一直是我国三公消费的重头戏。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
条例摘要: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
“官员专车仍然予以保留”
叶青表示,这意味着专车还是予以了保留。“这也回应了此前三中全会中的一句话:严格公车的配备制度。”
按照国家现有的规定,省部级以上的官员才有专车,其他的都叫一般公务用车。此前杭州在车改中规定,只有副省级以上的官员才有专车,正厅级干部都被纳入了改革的范畴。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则表示,当前的公车管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对规范,越到基层公车越是滥用。一些基层政府机构一个科长甚至都有专车,这个量非常巨大,要如何落实需要细则。
王锡锌也认为,这样的改革,最大的担心是落地时打了折扣。如果改革,是否意味着部分基层政府将来一辆公车都没有?这一方面难以执行,一方面也未必有利于政府履职。为此,改革过程要循序渐进,一方面要确保公车不被滥用,一方面也要不影响正常的公务出行。
声音
《条例》明确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做得怎么样,要接受10个方面的监督:民主生活会监督、办公厅(室)督察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
“十面监督”的安排表明了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力度和决心,是保证制度规定不折不扣贯彻执行,防止“破窗”效应的关键。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条例》亮点
1 预算执行:防年底突击花钱
●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率,防止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发生。
●党政机关应当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者套取预算资金。
2 公务接待:无公函禁接待
●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不予接待,严禁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标准安排接待对象的住宿用房,协助安排用餐的按标准收取餐费,不得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
3 公车改革:适度发放公交补贴
●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
●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条例摘要: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
“部分单位或零公车”
叶青说,据初步分析,全国的公车至少在200万辆以上。而这样数量庞大的公车,绝大多数都是一般公务用车。
“按照国家规定,有资格配备专车的领导很少;而特殊需求的车辆也是在公安、气象等特殊部门。”叶青表示,如果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意味着不少单位,比如自己所在的湖北省统计局,将来一辆公车都不应该有。
叶青表示,如果真的能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财政资金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节约。根据叶青的调查,平均一辆公车一年的费用在15万元到20万元之间。他曾去杭州了解过当地公车改革效果,发现与车改前相比,一年下来节省经费超过三分之一。以杭州为样本,那么一辆公车一年可以省出5万元到7万元,就以5万元算,再乘以200万辆,那就是1000亿元。“事实上,现在很多人都自己买了车,实现零公车并不困难。主要是要改变一些领导的特权意识。”叶青说。
一般公务用车被取消,必会造成大量闲置,这些车怎么办?对此,王锡锌认为,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拍卖,拍卖资金入国库。
条例摘要: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如何提供更为合适?叶青表示,从此前我国部分城市的试点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成立一个服务中心,比如杭州。一类是由市场化的租车公司进行,由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各地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
王锡锌认为,既然公车是社会化改革,主要就是将必要的公务用车运营由社会组织来运行,采用市场化机制运行,与政府剥离。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必要的公车服务,一方面也能保证效率,遏制资源浪费。但社会化改革推出的公车租赁必须充分市场化。“如果一地都是一家垄断,恐怕公车租赁的价格同样畸高。”
条例摘要: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补贴前应先清理公车
王锡锌表示,在发补贴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公车清理的问题。当前我国存在大量领导一般公务用车违反规定配备的问题,不该有车的有了车。要发放补贴,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补贴的用途要进行界定,警惕变为个人的变相福利。王锡锌建议,补贴资金不要发放到个人,而是由单位设定一个账户统筹管理,这样利于监管。
此外,公车发放多少也需要科学评估。“有的人发的多,有的人发的少,这一方面会影响外部的社会评价,让公众觉得政府部门借机乱花钱;另一方面也会有内部的矛盾。比如当前都是按照行政级别来发的,但一些级别低的公务员需要跑腿的可能更多,车补拿得却少。这又涉及一个公平问题。”
公车补贴多少合适?
以备受关注的温州车改为例,其公车拍卖之后,车补每人每月最高补贴3100元,最低补贴300元,且不包括远程租车费用。有媒体算了一笔账,以温州发改委为例测算:车改前,公车费用为133万元;车改后,发放的车贴总额为162万元,这意味着车改后将比车改前每年多支出近30万元。
叶青认为,补贴不宜一刀切,更不宜发放太高。“以我自己为例,我是副厅级,一个月的补贴是1200元,我觉得这个补贴是合适的。”叶青表示,政府机关如果出差等,还会实报实销,车补主要用于上下班。同时,此次规定中也提出了普通公务用车社会化提供,这意味着一些公务活动可以申请公车,因此补贴更不能高。
■ 盘点
各地车改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货币化。按职级发放交通补贴,取消公车。
2009年5月 杭州在经过七年酝酿和试点之后,在市直机关正式启动了公车改革,规定市厅局级以下干部一律取消公车,改为发放交通补贴。车补标准分为9个档次,上限为每人每月2600元(副局级),下限为每人每月300元(一般科员),全部打入“市民卡”IC卡中,以保证“专款专用”,卡内的车补金额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如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加油站、车辆保险等,除此之外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商场、超市等地方消费。
●第二种是虚拟货币化。取消各部门公车,建立相关公车管理机构统一调用,经费定额包干,额度逐年调整,不入个人腰包。
2010年 昆明车改决定实行非货币化改革:由各区财政局统一制作单位实名制公车专用卡,由区财政按季度将定额包干经费核发到卡上,各单位根据实有人数核至各科室,而不会发放到个人手上。公车专用卡定额包干标准为每月人均400元,主要用于私车公用时在指定地点维修、加油,购买公交IC卡,租用区机关公务交通车和其他社会车辆的费用支出。超支不补。
●第三种是严格管理。什么级别配车、配什么车,都按规定来;公车什么时候用、用来干什么都受规章制约。
2011年 广州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身份识别技术等科技手段,对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实时全程监控。
2013年 岳阳市在给4000多辆公务用车安装卫星监控系统后,推出公车改革新举措,给所有公车张贴统一标志,便于群众监督。
4 党政办公楼:禁配建大广场公园
●严禁集中安排赴热门国家和地区出访,严禁以各种名义变相公款出国旅游。
●凡是违反规定的拟建办公用房项目,必须坚决终止;凡是未按照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办公用房项目,必须停建并予以没收;凡是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概算建设的办公用房项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限期腾退超标准面积或者全部没收、拍卖。
●党政机关办公楼不得追求成为城市地标建筑,严禁配套建设大型广场、公园等设施。
公职人员最受益”是假想制度不公 2013-11-25 02:55:57 来源:潇湘晨报
公职人员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但并不表明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把公职人员和普通民众对立起来,这会刻意渲染不满情绪。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预示着,“单独两孩”的政策将全面放开。
在这样一个对立情绪浓重的时代,一项公共政策一旦有利于某一个特殊群体,譬如公职人员,就很容易让公众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继而怀疑这个制度的公平性。比如在这则报道的背后,网友跟帖达到了两万多条,很多网友愤愤不平地认为,公职人员收入稳定福利高,连生个二胎都成了最受益群体,真是事事领先,好处占尽。当然,也有不少网友为公职人员打抱不平,认为这种说法纯属没事找事。一场关于“特权”的论战就此展开。
显然,“掐架”的双方都被媒体带到沟里了。事实上,所谓“公职人员最受益单独生二胎政策”乃是一个不值得讨论的伪命题,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刻意设置的一个话题。不可否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些公共政策可能有利于公职人员,最典型的莫过于日前讨论激烈的延长退休制度,但就“单独生二胎”政策而言,笔者真心看不出它和“公职人员最受益”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在“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背景下,一般民众超生所承担的最大处罚就是缴纳罚款,而如果是公职人员,则不仅要罚款,还会丢掉公职。全面放开“单独生二胎”,双方只是回到了同一权利起点,公职人员并没有因此多占政策的“便宜”。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单独生二胎”看作一种权利回归,那么就可以很清楚地意识到,公职人员如今的“最受益”是建立在此前“最受害”的基础之上。总体而言,“单独生二胎”可能会对不同群体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但就这个制度本身而言,由于只设定了“单独”这样一种客观条件,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
“公职人员最受益单独生二胎政策”貌似找到了一个很独特的报道视角,其实是有意无意地在制造一种假想的制度不公。不难想象媒体设置这样的话题所要传递的暧昧信息:公职人员最受益,那么哪个群体最不受益?公共决策应该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凭什么公职人员就得最受益?普通民众是不是又成了改革的牺牲品?很多时候,民意没有太多的耐心去考量制度的好坏,更经不起舆论的挑逗。当下,不同阶层之间的对话原本就很稀缺,当“公职人员”、“最受益”、“政策”这样的字眼出现在公共视野之时,无疑会进一步强化阶层对立。
公职人员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但并不表明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把公职人员和普通民众对立起来,这会刻意渲染不满情绪。作为媒体,应保持克制和理性,恪守专业性,而不是为吸引眼球,故意去制造话题。(吴龙贵 云南 媒体从业者)
俄封顶公务车 部长座驾禁超56万元 2013-11-26 03:31:10 新京报
2009年5月16日,索契,时任总理的普京在住所向媒体展示自己的新车——本土品牌拉达。
新规定将公务用车与级别挂钩,8成以上官员用车禁超22万元人民币,总统公车不得超过56万元
22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一读通过草案为官员公务用车“封顶”。这项草案规定俄罗斯官员用车档次与级别挂钩,80%以上官员配备公车不得超过120万卢布(约合22万元人民币),部长、州长、共和国总统等官员公车不得超过300万卢布。俄罗斯政府还将公布符合条件的汽车清单,供官员们选择车型。去年俄政府官员财产申报显示,不少官员热衷豪车,据《莫斯科时报》报道,驻北高加索地区总统特使花1700万卢布买豪华公车。另外,多名海关官员被拍到驾驶劳斯莱斯,这在俄罗斯引起轩然大波,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出台公务用车新规定是普京总统释放的反腐举措新信号。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高美
【发起】 草案获全票通过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22日杜马一读通过的草案规定,联邦一级官员(包括州长、共和国总统等)乘坐的公务用车采购价最高不得超过300万卢布(约合56万元人民币)。而俄罗斯八成以上官员只能乘坐不超过120万卢布(约合22万元人民币)的公车。
草案获得446名杜马议员全票通过。这一结果令草案提议者感到惊喜。自从9月份这一草案被提交以来,他们忧心忡忡,因为2012年有三个禁止豪华公车的提案在杜马被否决。
“俄罗斯公众已感到愤怒,那些豪华轿车招摇过市,里面却根本不是高级别官员。”俄罗斯记者柳德米拉认为,“政府已做好准备满足民众意见,但也面临障碍,因为官员反对这点。”
给国家杜马的草案由统一俄罗斯党议员提交,但这项草案的最初“灵感”来自俄著名反腐博主纳瓦尔尼。今年4月初,纳瓦尔尼发起禁止官员采购高档公车的提议,并发布在“俄罗斯公共提案”网站上。
该网站是响应普京听取民众意见的号召在今年3月成立的,网站上任何超过10万名俄罗斯公民的签名请愿都将被提交给国家杜马审议。纳瓦尔尼在提议中呼吁,禁止公务员以及国企员工采购150万卢布以上汽车。7月初,这一请愿收集到超过10万个签名,因此被上交到国家杜马。
国家杜马副主席朱拉勒夫支持该提议,并据此提出法律草案,专家工作组评估草案并提出修改意见。
工作组建议,对公车采购价格上限不能一概而论,应与公务员职级挂钩。工作组最初建议,对州一级公务员公车价格不得超过150万卢布,而联邦一级不超过300万卢布。但领导这一工作小组的开放政府事务部部长阿比佐夫则认为,150万卢布对低层级官员来说仍然太高,最后这一标准降低到120万卢布。
【调查】 官员爱豪车保养更费钱
据俄媒报道,俄官员最爱的车是宝马7系列,其次是奥迪A8。尽管普京一再号召官员支持国产车、优先购买国产车,但俄主流公用车依然是欧美品牌,每年公车采购费用约1000亿卢布。
资料显示,在俄罗斯购买宝马730Li车型从350万卢布起(约合65万元人民币),奥迪A8L售价则从399万卢布起(约合74万人民币)。
去年政府官员财产申报显示,不少官员热衷豪车,比如副总理亚历山大和妻子拥有约900万卢布的宾利和800万卢布的奔驰,而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和妻子拥有500万卢布的奔驰。
一些官员的公务车甚至激起民愤,达吉斯坦共和国是俄最落后地区之一,但财政部长却花841万卢布买豪车作公务车。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介绍称,在俄罗斯,由于各级官员公务车普遍较豪华,加之部分用车出于安全考虑附加防弹等功能,相应增加成本,后期保养也耗资不少,因此,俄公务车整体开支相对昂贵。
据报道,俄政府将公布一份符合新草案规定的汽车清单,官员可在此范围内选择车型,但草案提议人担心新规定能否不打折扣地被执行,因为在俄罗斯国内,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新规定仍存在漏洞。有俄官员指出,政府不仅应限制采购价格,还应限制公车维护费用。
记者柳德米拉表示,与采购费用相比,更大的花费是公车维护保养,每年这一费用都数倍于采购费用。因此,开放政府事务部建议政府不应仅限制公车采购价格,同时也应限制用于租赁或购买公车的服务费用。
工作组还建议,政府可以用发放交通补助金取代购置公车,并鼓励自己开车或者乘公共交通工具。
开放政府事务部部长阿比佐夫认为,公车维修费用应在公务员工资中明确反映出来。总理梅德韦杰夫曾指出,俄公务员福利体系并不透明,应将公务员福利“货币化”。
【效果】 普京反腐仍需良药
对于本次公车草案,杨成认为,这是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的重要反腐举措。体系性腐败是制约俄罗斯现代化的顽疾,普京政府很清楚这会影响到民众对现体制的认可程度,近年来俄民众多次进行反腐抗议活动。这次禁止高档公车的倡议人纳瓦尔尼就是一个领军人物。
因此,杨成指出,该草案通过具有双重意义。首先,普京政府试图通过限制官员行为、防止腐败的法律进一步约束公务员,可一定程度上避免民众认为官僚体系是负面的思维定势。其次,提议最初是反对派人士发起,俄官方借此表明,普京体制决不僵化,完全可以通过听取反对派合理意见实现自我完善。同时,此举也给自2011年以来频频召集抗议运动的反对派释放明晰信号,即鼓励运用合理合法方式参与政治。
除了公车法案,俄罗斯近年来频出重拳反腐,2008年通过《反腐败法》,今年,禁止公务员、军人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拥有海外资产的法律生效。
对于这些举措,杨成认为,现代官僚体系最大特点就是在缺乏足够外部制约条件下会倾向于无限扩张,俄罗斯也不例外。腐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俄罗斯诸恶之首,如果在这一问题不取得实质进展,包括经济现代化在内的诸多战略目标都很难实现。“普京当局出台一系列决心相当大、措施相当严的法令掀起反腐浪潮,但对于已经扎根俄官僚体系的慢性病来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更好的良药。就目前而言,效果尚未尽如人意。”
去年,透明国际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显示,俄罗斯排名133位。对于成效,总理梅德韦杰夫在10月访华时也表示,他并不高估俄罗斯反腐工作的成果。11月,梅德韦杰夫再次指出,虽然在反腐方面取得正面成果,但谈论显赫成绩还为时过早。
俄官员豪车大事记
2011年
达吉斯坦共和国经济落后,财政部长却花841万卢布购买奥迪A8L作公务车,激起民愤。
2011年
符拉迪沃斯托克多名俄海关官员驾驶劳斯莱斯豪车的视频在网上传开,被时任总理普京批评。
2011年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以拥有保时捷卡宴车队而闻名。
2012年
官员财产申报显示,驻北高加索地区总统特使赫洛波宁拥有900万卢布的宾利和800万卢布的奔驰。
最高法详解“曾成杰吴英不同判决” 2013-11-26 03:31:02 新京报
2013年7月15日,长沙明阳山殡仪馆,曾成杰之子曾贤领取父亲的骨灰。图/CFP
称曾成杰非法集资34.52亿元为历年之最,涉案人数24238人,造成三起群体性事件一人自焚
今年7月,一条死囚执行死刑家属未收到通知的微博引爆网络,湖南吉首的非法集资大案——曾成杰案再度被公众关注。
近日,最高法刑二庭曾成杰案法官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详细披露曾案的相关细节,并对舆论关于此案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回应。这是最高法首次以官方身份对该案的焦点进行公开回应。
用“空手道”运作项目
新京报:曾成杰的三馆公司是如何运作起来的?
法官:曾成杰的三馆公司实际上在开发前没有任何资金。成立三馆公司的注册资本不是曾成杰个人或家族投入的资金,而是他和范吉湘利用关系在2004年向吉首市农村信用社贷款850万元,之后曾成杰利用集资款来归还该贷款。
新京报:曾成杰是如何拿到三馆项目开发权的?
法官:曾成杰贿赂当时湘西州州长杜崇烟的弟弟杜崇旺20万元,并向杜崇旺许以利益回报。后来,杜崇旺、杜崇烟分别以受贿罪被判刑。
一般来说,民营企业需要企业家投入注册资本金,有一定经营业务,但当时曾成杰这些条件都不具备。他完全使用了“空手道”,没有投入任何资金,公司运作和三馆项目完全利用贷款和非法集资资金。所以,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民营企业家。
集资靠不计后果高利率
新京报:他为何能吸引这么多的集资户参与?
法官:靠不计后果的高利率和高奖励。
从2003年11月到2008年8月,曾成杰先后使用8种集资形式向社会集资,集资利率从年息20%逐步提高到月息10%,在当地是最高的。
自2007年9月,曾成杰按集资款存期不同给集资户奖励,对存半年的奖励250元/万元,存一年奖励500元/万元。2008年7月,奖励又提高至存三个月奖励300元/万元,存半年奖励600-800元/万元,一年奖励1200-1600元/万元。
当年9月,曾成杰资金链断裂,无法向集资户兑现,公告停止还本付息,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和自焚事件。
造成三起群体性事件
新京报:群体性事件及自焚事件当时的情况怎样?
法官:证据表明,群体性事件共有三起:一是2008年9月5日,吉首市爆发万余名集资群众围堵铁路及火车站事件;二是2008年9月24日,吉首市集资群众围堵湘西自治州政府、围堵道路、打砸抢超市;三是2008年9月25日,集资户数千人围堵湘西州州政府机关,砸伤执勤武警多人,州政府大门接访室、值班室的门窗、玻璃被打碎,不法人员拆下并砸烂州政府牌子,围观群众万余人聚集,交通严重堵塞、店铺全部关闭,事后有数人因该事件被吉首市人民法院以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罪追究刑事责任。
我们走访了解到,自焚事件的受害人吴安英当时刚刚下岗,不仅把自己的全部积蓄用于集资,还向朋友借钱举债集资,她在三馆公司的集资款占大部分。三馆公司公告率先停止还本付息后,这直接导致了她情绪崩溃,发生了自焚的惨剧。
据其事后自己陈述:“因其集资款无法取回,当时就想自己完了,生活上无来源,自己没有工作,又要养女儿,刚买的房子还要还贷款,生活压力太大,于是在州政府旁的人行道泼洒汽油将自己点燃烧伤。”经诊断,吴安英全身烧伤多处,面积达38%的重度烧伤,构成七级伤残。
“阴阳认筹书”逃避监督
新京报:为何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制止?
法官:2004年,湘西州政府曾明确要求其依法规融资。此后,吉首市两次开会要求其降息自救,最高息不得超过3分,遭其拒绝。为逃避监督,曾成杰在给集资户开认筹书时将一份改为两份。如10万元集资、6分息,就开成两份10万元、3分息,但实际上没有降息。
新京报:曾成杰集资总额为34.52亿余元,这些钱是否用到三馆项目中?
法官:曾成杰的集资款投入到三馆项目的资金仅5.5亿余元。大部分集资款被其非法转移、隐匿集资款或用他人的名义成立公司。
资产评估报告不符规定未采纳
新京报:曾案中,三馆公司的资产评估报告未作为证据使用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法官:2008年,开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三馆公司及其相关公司作出了《资产评估咨询报告书》。
这份报告是由吉首市政府委托进行的,为其了解和处置事件提供参考,并不是为查明案情,不符合刑诉法规定。另外,该评估报告由注册资产评估师作出,其不具备司法鉴定人资格。
按程序,相关报告必须由司法机关委托进行。检察机关没有将此报告作为提起公诉的依据。
侦查部门重新委托司法会计进行司法鉴定,在庭上出示了司法鉴定作为证据。
17.71亿集资本金未还
新京报:舆论还关注未归还的集资本金数额。湖南司法机关的会计鉴定结果是17.71亿,但辩方认为集资户实际登记的案发前未归还的融资本金为12.5亿,存在5.2亿的误差。
法官:根据司法机关的权威认定结果,曾成杰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非法集资总金额为34.52亿余元,其中实际收到现金集资总额28.25亿余元,集资转存总金额6.27亿余元。曾成杰公司已退资本金总额16.81亿余元,其中现金退本金总额10.54亿余元,转存退本金总额6.27亿余元。曾成杰公司支付集资利息总金额9.41亿余元。按此,仍有17.71亿余元的集资本金未归还。这是我们权威的认定结果。
其他数字不知是哪些渠道得出的,根本没有证据支持。
比吴英案社会危害更大
新京报:此前,媒体曾将此案与吴英案做过对比,认为同是非法集资诈骗案,判决结果不同,有失偏颇,你怎么看?
法官:无论从犯罪数额、涉及人数、社会危害来讲,吴英案都无法与曾成杰案相比。在犯罪数额上,吴英案非法集资7.73亿余元,而曾成杰案达到34.52亿余元。从涉及人数上,吴英案涉及人数只有11人,而曾成杰案的涉案人数达到24238人。从社会危害上来说,吴英案没有造成社会群体性事件,而曾成杰案造成三起群体性事件,还有一人自焚,社会危害巨大。
曾成杰集资诈骗案犯罪数额特别巨大,是历年来判决同类案件之最;受骗人数众多,也是历年来判决案件之最;既严重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又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还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罪行极其严重,依法应当核准死刑。 新京报记者 邢世伟
■ 表态
最高法:非法集资仍可判死刑
新京报讯 (记者张玉学)昨日上午记者获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十余部门针对当前非法集资犯罪新形势、新特点,称打击防范将进一步升级。
其中最高法院表示,法院将继续保持对非法集资犯罪的高压态势,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坚决依法核准适用死刑。
判罚重刑率3成以上
据统计,2005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非法集资立案年均2000余起,涉案金额200亿元左右。2008年以来,共破案1.6万余起,挽回经济损失近500亿元。
今年新发案数量、涉案金额、参与集资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下降,但法院受理的相关案件数量逐年上升。
昨天,最高法刑二庭庭长裴显鼎称,据统计,2011年法院共受理非法集资犯罪案件1274件,2012年共受理案件2223件。
从判处刑罚的情况来看,重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适用比例较高。如2011、2012年,重刑率均在3成以上。
严重非法集资将依法从严
非法集资犯罪中,危害最突出的是集资诈骗犯罪。
裴显鼎说,1997年刑法对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及集资诈骗罪均规定了死刑。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除集资诈骗罪之外的其他三项罪的死刑规定。
他介绍,鉴于集资诈骗罪作为典型的涉众型犯罪,涉案金额大,受害人数多,作案周期长,案发后大部分集资款已被挥霍、转移、隐匿,资金返还率低,集资群众损失惨重,频频引发聚众上访等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受害群众自杀自残等恶性事件,其严重危害远非其他金融诈骗罪相比,故此次刑法修订仍然对其保留了死刑。
裴显鼎称,最高法专门制定《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已施行。今后,法院将继续保持对非法集资犯罪的高压态势,依法从严惩处严重非法集资犯罪活动。
.END
Monday, 25 November 2013
古巴加油! - 練乙錚
練乙錚 - 昨天的甘迺迪.今天的自貿港 - 信報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http://forum.hkej.com/node/107809
上周五(11月22日)是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甘迺迪遇刺五十周年之日,美國各地群眾紀念活動很熱烈,反映這位替美國做到了「外抗強梁、內除惡患」的領導人一直活在人們心中,特別是戰後的嬰兒潮輩。與甘氏同輩、和他一道上過二次大戰戰場當普通一兵打過德軍日軍、經歷過韓戰冷戰同仇敵愾對付過蘇共中共的那些美國人,儘管日薄西山所剩無幾,卻也是他的忠實擁躉。
一、甘迺迪的好運一面
不過,這兩輩人尊崇甘迺迪,感情因素不盡相同。和他同輩的,特別懷念他的「外抗強梁」;戰後出生的那一輩,則更多是仰慕、感激他的「內除惡患」,即在法律層面解決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筆者特別有興趣於後者【註1】。
甘氏死於不幸,卻生得逢時。他的政治生命從當聯邦參議員到選上總統而逐步達到頂峰的十年,正正是美國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的十年,黑人為爭取就業權與投票權等方面的法律保障,推動了一波又一波公民抗命,而且得到愈來愈多新一代白種人支持。沒有這種民間的進步意識和千百萬人的實踐與血淚付出,則無論這位總統如何開明,他推動的法案也不可能通過議會成為法律。
所以,美國人今年紀念這位在他們歷史上非常傑出的總統的同時,不忘表揚當年在民權運動裏作出最重要貢獻、卻因為某些偏見而鮮為人知的一個人物。上周三,奧巴馬把總統自由勳章頒給三位逝者,其中之一便是五六十年代美國民權運動的幕後主腦、把和平公民抗命理論傳授給馬丁路德金的魯斯丁(Bayard Rustin)。關於魯斯丁的事跡,筆者在11月14日本報文章〈同志運動與爭取民主自由的一些淵源〉裏,集中介紹過。他天才橫溢而甘於低調當軍師做幕後統籌策劃工作,讓金博士在台前盡情表演發揮,為的是他有在那個時代不能見光的同志身。
奧巴馬選擇在甘氏五十忌辰的前兩天把一項最高榮譽頒給魯斯丁,自有其歷史意境方面的深義,但更根本作用無疑是反映了美國政治的一個特徵:在重大歷史問題上站在公義一邊、甚至不惜與主流社會正面衝突——違法達義——而最終解決大問題的仁人志士,最後都納入正統意識形態中,和最傑出的總統一道,得到包括後來的統治者和人民的普遍尊重。
像美國這樣提煉出來的意識形態,保守而帶有進步成分,因而能承受不斷出現的各種社會矛盾張力,是一種很基本的軟實力。意識形態軟實力的概念很時髦,習近平在三中全會《決定》中也用到,但中共講軟實力,不外是「堅決」這個、「牢牢」那個,從馬列主義毛思想鄧理論講到江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幾句話、胡的「科學發展觀」五個字,「道統」愈講愈窄,最後成為一句口號;美國人講軟實力不那樣,而是愈講愈豐富,有若百川灌河。
話說回頭。美國黑人的解放,走過了兩個階段,其一是林肯領導以白人為主的進步力量打贏南北戰爭,在社會和法律層面推翻了奴隸制;其二便是甘迺迪前所未有積極地配合了黑人領導的民權運動,在法律上確立了黑人在經濟、政治、社會方面的平等權利。至今未了、最難消除的文化心理上的種族歧視,與體制、法律都無關,屬於第三階段內容。這個階段,由奧巴馬當選總統、一個黑人家庭住進白宮而走出最重要一步;這一步,無論是對白人還是對黑人的社會心理,都產生震撼。美國這方面的社會進步不能言快,卻一步一步比較踏實。
在大陸,相對而言處於美國白人同等地位的漢族,近年經濟力量上升很快,對政治權力的壟斷亦同時不斷加強,形成了君臨少數民族的格局,種族矛盾因此方興未艾。幾時,大陸才能夠出現一位像甘迺迪那樣的「官二代」領導人,出身富貴家庭而能尊重受歧視的少數民族,甚至奮不顧身,配合他們爭取民主、自由、平等的憲法權利呢?
二、Cuba, Va!
古巴消息:一個投資九十億美元興建的古巴自由貿易港已接近完成,勢將於明後年投入運作,比上海自貿區猶快一步。建港的資金主要由巴西提供,港口建成後,委託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PSA International)負責管理;自由港內的經濟體制,不依社會主義古巴的現存制度。港口將在國際上招攬廠商投資建廠,僱用古巴的大量從國企裁出來的剩餘勞工;產品希望銷售到目前仍然對古巴採取嚴格禁運的近鄰美國【註2】。
1971年夏天,筆者念完大二,先到美國「深南」(Deep South)的奧克拉荷馬州打了兩個月餐館暑期工,日與黑人同工為伍,了解他們的生活,體驗種族歧視;之後趕往波士頓,參加保釣運動組織主辦的各種「愛國向左轉」政治活動。在那裏,一位同道知道我正在自學西班牙文,便送我一盒錄音,是剛出版不久、在美國校園左翼馬列學生當中已然十分流行的《古巴新一代革命歌曲集》。其中一首名為Cuba, Va!(西班牙文的va,是英文go的意思;歌名的意譯,就是「古巴加油!」),以結他伴奏,歌聲輕快有力。歌集亦以此曲之名為名。
筆者在大學本科主修數學和物理,按學校規定,必須選修一門有助科研的外語,於是頭兩年選擇了修德文。但為什麼後來又自修西班牙文呢?那是因為大二那年思想開始左傾,而且愈來愈厲害,準備畢業後和左派同學一道,到古巴當一兩年義工割甘蔗,支援古巴人民的共產主義革命。後來沒去成,因為同道之間討論的結果,認為還是應該趕快回香港投身愛國反殖運動。雖然沒去成,但這許多年來,筆者一直比較關心古巴的狀況。
卡斯特羅和捷古華拉等人領導的古巴革命,雖是武裝革命,但革命軍的人數,由頭到尾不過幾百,與獨裁者巴提斯達的政府軍打的是遊擊戰,死人很少。革命成功之後,也沒有搞什麼文革式的政治鬥爭;醫療和掃盲方面做出的成績,在拉美到今天還是上乘的。因此,古巴的革命領導和一般人民之間,關係始終不太壞,壞的是古巴的社會主義經濟。1959年以後,古巴向蘇聯一面倒,生產的蔗糖,泰半運到俄羅斯;蘇聯滅亡解體之後,古巴向北京求助。但當時大陸已改革開放走資本主義道路,不願再像支援越南那樣支援古巴,於是,古巴轉而求助於一些拉美左派控制的國家如委內瑞拉,但也自知長貧難顧,遂開始考慮開放經濟予外人投資。卡斯特羅退休後,開放的步伐加快,因而有上述自由貿易港的興建。
走此一步,說明古巴的領導人終於承認,社會主義國有經濟行不通,五十年的「實驗」,到頭來得個桔。同期間,拉美不少國家,包括墨西哥、秘魯、巴西、烏拉圭等,經濟發展已經大大超前。1959年的古巴革命,推翻了巴提斯達,未嘗不是好事,但後來接着的社會主義革命,卻是一場多餘的革命。今天,古巴終於走上回頭路。
這和越南受的教訓差不多,但越南比古巴不幸。當年北越發動「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戰爭」,越南軍民死傷慘重;南方最後雖然解放了,但又是因為搞社會主義經濟,耽誤了十多年,直至1986年才改革開放。十年前筆者到過河內,那裏最流通的貨幣是美鈔而不是越南盾;河內希爾頓剛建成不久,金碧輝煌,真是諷刺(越戰期間,越共把美軍俘虜關在集中營的籠子裏,美軍戲稱那些籠子為 Hanoi Hilton)。越南搞過的社會主義化,又是一場多餘的革命。對比韓國,同樣是打過一場戰爭,但南韓今天各方面的成就,遠超南越、北越。
但是,世界史上最多餘的社會主義革命,付出的代價最大、死人最多、到頭來也是得個桔的,首推發生在中國大陸上的那個。解放戰爭加上大躍進和文革,大陸人死了幾乎半個億;反反覆覆最後還是要走回頭路,搞上海自貿區做樣板。殊不知樣板幾十年前已經搞過,十分成功,就在台灣。大家說多餘不多餘。
上網一查,發覺上面說的《古巴新一代革命歌曲集》,今天仍然可以買得到,但賣方卻是美國政府主辦的非牟利博物館機構Smithsonian Institution屬下名為Smithsonian Folkways的一個古老唱片發行部【註3】。此部的運作宗旨是「致力增進美國社會文化的多元因素」,其運作基金和所售賣的舊唱片的版權,是一間早已停止營業的唱片公司Folkways Records 的老闆所捐贈。基金支持的具體工作內容是:「無論銷情好壞,保證繼續出版、售賣公司捐贈的兩千多款舊唱片,直到永遠」。
Cuba, Va!
氣短集.之十七 作者為《信報》特約評論員
【註1】美國的《公民權利法》和《投票權利法》分別在甘迺迪身後的1964、1965年通過,但幾乎所有的準備工作,在甘氏任內已經完成。
【註2】見《夏灣拿時報》報道:www.havanatimes.org/?p=91048
【註3】見www.folkways.si.edu/cuba-va-songs-of-the-new-generation-of-revolutionary-cuba/caribbean-historical-song-latin-struggle-protest-world/music/album/smithsonian
.END
看書選 Kindle 還是 iPad? - Walter S. Mossberg
看書選 Kindle 還是 iPad? - Walter S. Mossberg 華爾街日報
http://hk.finance.yahoo.com/news/%E7%9C%8B%E6%9B%B8%E9%81%B8kindle%E9%82%84%E6%98%AFipad%EF%BC%9F-002433183.html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莫博士就有關電腦和其他電子設備的常見技術問題答讀者問。本期莫博士回答了看電子書是選 Kindle Paperwhite 還是選 iPad 更好等問題。
問:我妻子開始用她的 iPad 2 閱讀從書庫里下載的電子書刊。在室內的閱讀體驗很好,但在強光下就要費點勁了。一些朋友建議她使用 Kindle Paperwhite,說不管在什么樣的光線下,它都是更好的選擇。你怎麼看?
答:現有的所有彩色平板設備都是使用一種在陽光下顯示效果會減弱的屏幕技術,而且在強烈的陽光直射下,幾乎就沒法閱讀。Kindle 的電子閱讀器是單色的,包括Paperwhite這款,這是一種不同的技術,在所有的光線條件下表現都不錯。不過,在室內光線明亮的時候,我從未察覺iPad或其他優質的彩色平板設備有視覺感受不佳的時候。
問:能不能說,iPad Air 跟之前的幾代 iPad 一樣,設計初衷更側重於內容消費而非內容創造,以及那些的確需要一台電腦但還想要一個平板電腦(但又沒錢同時都買了)的人選擇新 Surface 這樣的平板電腦會更好?
答:iPad 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辦公和創意工具,不管有沒有附加鍵盤,這取決于你所使用的應用程序。企業電子郵件和日歷,或是辦公文檔的編輯,用 iPad 都可以操作,很多繪圖應用程序也能在iPad上使用。甚至你還可以在 iPad上(電子地)簽署法律文件。不過,如果你想要實現個人電腦的所有功能的話,採用 Windows 8 操作系統的平板電腦,比如Surface 2 Pro,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因為這種平板電腦能運行 Windows 電腦所運行的所有程序。
問:在新的 Mac OS X 操作系統 Mavericks 中,似乎沒有辦法利用 iTunes 通過有線連接的方式同步筆記、聯系人和其他數據,是這樣嗎?
答:是的。蘋果的說法是:在 Mavericks 中,OS X 利用 iCloud 同步聯系人、日歷和筆記。(iCloud 是蘋果的互聯網云服務。)蘋果還補充說,如果你修改了數據但沒有連接互聯網,OS X 可以在下次有互聯網連接的時候同步數據。
撰稿﹕華爾街日報 Walter S. Mossberg
iPad Air還是 iPad mini?
http://cn.wsj.com/big5/20131122/LJS071849.asp
新款iPad Mini:小屏幕不輸全尺寸
http://cn.wsj.com/big5/20131120/ptk150559.asp
iPad Air拆機報告:顯示屏更貴但總成本更低
http://cn.wsj.com/big5/20131106/ptk145001.asp
用iPad遠程操控電腦的好幫手
http://cn.wsj.com/big5/20130909/ptk074228.asp
安卓算什麼?iPad才是王道
http://cn.wsj.com/big5/20131024/tec141401.asp
.END
.END
王冬勝認為,香港將會落後於上海 - 香港電台
王冬勝:香港長遠或落後於上海 - 香港電台 2013nov25
匯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加上受惠於內地經濟增長,在過去具競爭優勢。不過他認為,本港面對現時各種改變,需要更加努力,因為新加坡已經成為外匯交易和私人財富業務樞紐;而內地亦可能於2020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認為本港應要認知可能會落後,並要明白本身的強弱項。
長遠而言,王冬勝認為,香港將會落後於上海,因為上海勞動力人口較香港多,並已建立自貿區。他認為,香港未來應該與廣東更緊密合作,亦要思考未來10年本港政治和經濟發展。
慢工出粗貨 - 黃元山 iMoney 2013nov25
有一個說法,就是不論物質上豐富與否,其實很多人都是窮人:物質豐富的,不少在「關係」(Relational)和「靈性」(Spiritual)上,顯得相對貧窮;相反,擁有物質相對少的,除了在「物質」(Material)上相對貧窮外,很多時候還要面對「動機」(Motivational)上的相對貧窮。這個籠統的說法,當然有標籤化的危險,而且肯定會有不少例外;不過,從某個角度來說,這個說法也有一定的參考性。
沒動機向上爬
筆者不是要探討「綜援是否養懶人」這類已經久辯的議題,相反,筆者支持社會需有足夠的「安全網」(雖然香港現有的綜援制度有急需改革的地方)。但其實,就算是在貧窮以上的打工仔,也可能會有「動機貧窮」的問題。
筆者的朋友,開了一間中小企業,由於經營艱難(眾所周知,香港中小企的經營空間愈來愈少),只能出比較低的人工(大約在個人入息中位數附近),聘請了一個已經工作了20年的文員A。A的工作態度還可以,但是工作的質量就相對差;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需要用1小時完成的數據輸入等工作,他可能需要一整天,而且,慢工不能出細貨,最終仍然是錯漏百出。朋友問A,能否提高產出的質量(不是要求時間快一點),但是經過長時期的培訓後,仍然不覺得有所改善。A不是不肯做,但是對甚麼是專業要求,沒有任何概念;朋友認為,這就不單是能力的問題,而是對自己的工作有沒有要求,沒有改善工作質量的動機,這就是「動機貧窮」。
何不另聘高就?
作為一個搞經濟的人,筆者問朋友,為甚麼不另聘一個工作效率更高的小伙子。朋友的回答,雖然在現實社會上未必有很多人認同,但也頗為發人深思的。他分享他的經營哲學,指自己不是單單為了牟利,也不單單希望為員工提供就業,他更希望幫助提升員工,增加他們的競爭力(包括在這個例子上,消除A「動機貧窮」的問題),這才是長遠之策。對他來說,這不單是甚麼良心老闆和好人好事之類,更是一個商業考慮。
在市場上,付得出這個工資的工作非常多,從供求關係來說,可以說是「工找人」,所以,只要工資要求不高,要找到工作其實不難(香港差不多是全民就業)。以相同的工資換人以後,找回來的人,難保也有「不求進步也不怕找不到工」的態度。朋友決定,花多點時間,轉變A的動機(Motivation),希望當A更專業的時候,也能在工資的增長中反映出來。成功與否,且拭目以待。
作者:黃元山
曾任職不同投行十多年,長駐紐約和倫敦,官拜屬管理層的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主管信貸債劵衍生部門,獲耶魯大學碩士及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士。現為中大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兼任講師、公益金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委員。與一位好友自稱「荷馬學人」,論盡經濟金融的軼事和奇想。
唐德玲 - 認購人債 最怕分得少 晴報 – 2013nov25
新一批兩年期的人民幣國債(下稱人債),終於落實供香港市民認購。這一批人債共有30億元(每手一萬元),是歷來最少的一次,但票面息率卻有2.8厘,是歷來最高。且在認購上,今次人債也有不少新猷(12月5日截止,12月11日發行,12月12日掛牌)。
首先,這批人債會透過港交所(0388)的交易平台認購,而且只限香港身份證持有人提出個人申請,不設公司認購。
爭取定存優惠 手續繁複
另外,有別於iBond只限一人一份申請,今次人債卻接受重複申請,例如妳可透過銀行甲、銀行乙及券商丙各自提交一份申請,將會視作三份申請計算和處理。
iBond是按循環機制分派,抽得多未必分得多,但這次人債則採取比例分派。假設申請人數低於30萬人,每人先獲分一手,餘下再按認購比例分派,因此,大額認購將會增加分派手數。但另一方面,如果想穩獲兩至三手,也可以在兩至三間銀行或證券商,同時開設人民幣戶口和投資戶口,並各自提交一份申請,即有機會穩中。
姊妹們,我在本欄提過,要分享人民幣升值機遇,最簡單和保守的途徑是人民幣存款,而人民幣存款也有兩個途徑。一個當然是在香港銀行存,現時三個月至一年的定期息率大約2至3%之間,但其實,當中是有些限制的,最主要是每次只限新資金才可續存這「高息」。
仍可選擇基金或人債ETF
換句話說,妳在甲銀行存了三個月或半年後,便要把錢提出來,拿到乙銀行存(乙銀行會當這筆是新資金),才可以享受大約2至3%的年息,這其實有點費時失事。
另一途徑是拿去內地的銀行存,現時內地銀行的一年定期息大約3%,兩年大約有3.5至3.75%左右,比香港銀行高,而且不需要新資金。但問題是,大家要先開立內地銀行的人民幣帳戶。這都不是問題,因為部分銀行容許客戶在香港辦開戶手續,然後資金可以用匯款方式存入內地銀行戶口。最大問題是,要提款時始終要親自往內地銀行辦手續。另外,萬一存戶離世,後人要替妳提取戶口的資金也相對麻煩。
除此之外,當然就是人民幣債券了。雖然今次的人債息率是歷來最高,但發行額卻最少,因此,就算妳透過幾家銀行或券商去認購,到頭來都可能只分到兩三萬,未必可以滿足到妳的需求。另外,投資人債比光是存款多了一個手續,那就是要開立投資戶口,而且,妳必須先有足夠的人民幣才可。另外,投資人債始終涉及少許手續費。
另外,除了直接購買人債之外,姊妹們還可以購買人民幣債券基金,又或者早前我提過的人債指數ETF(3139)。不過,前者涉及基金管理費,而後者的交投則較為疏落,買賣未必方便。
除此之外,我知道個別保險公司也有人民幣的儲蓄計劃,息率大約都有3%,而且,理論上沒有金額限制,即是妳想買多少就買多少,另一點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
免卻每日兩萬元的兌換上限,妳可以一筆過,以港元或美元兌換妳想買的人民幣金額。
不過,這類計劃的年期一般會較長,較適合有閒置資金的姊妹們。
.END
三中改革, 港股強勢, 恒指黃金交叉, 挑戰 24,000 - 太陽報
三中改革 港股強勢, 115億流入 成交急升 恒指黃金交叉 挑戰 24,000 - 太陽報 2013nov25
http://hk.finance.yahoo.com/news/%E9%80%BE%E7%99%BE%E5%84%84%E6%96%B0%E9%8C%A2-%E9%A3%9B%E6%92%B2%E6%B8%AF%E8%82%A1-222603873.html
.END
從中國會走資嗎? 到改革會失敗嗎? - 陳景祥
從「中國會走資嗎?」到「改革會失敗嗎?」 - 陳景祥 信報 2013年11月22日
中國在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當時最熱門的「問題」是:中國會走向資本主義嗎?本報作者張五常教授對此問題作了詳盡的分析論述,答案清脆俐落:「會」。事後證明,中國不但走資,而且走得十分徹底,「市場經濟」且正式寫入憲法,走回頭路吃大鍋飯的日子一去不返,如今不會再有人懷疑了。
改革開放至今 35 年,中國經濟創出了驕人成績,增長速度驚人,如今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超過美國晉身世界第一,也是指日可待之事。然而,不斷增長的背後,中國神話是否到了極限?再走下去,中國的經濟和綜合國力可否再上層樓,還是停滯不前,終於難逃大部份發展中國家陷入的死循環、人均 GDP 到了三千美元之後就突破不了瓶頸,無法成為真正的強國?
今時今日,觀察中國前景最熱門的「問題」變成:中國的改革最後會失敗收場嗎?
就這個問題給出答案的經濟學者、政治人物和中國專家數不勝數,鄭永年先生的《中國模式及其未來》是其中一本集中討論及回應中國改革會成功還是失敗的好書。中國政府對批評改革會失敗的言論通常都懷有敵意,認為是反華勢力「唱衰」中國的論調,或不滿中國崛起而製造的負面噪音。
稍為涉獵一下國史的人都會知道,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盛世」的年代不知凡幾,但始終走不出治亂興衰交替出現的宿命;興衰或許是規律 , 然而「盛世」末期出現的通常都是大規模動亂和災禍,人民遭殃,結果在太平盛世的日子,有識之士都會思考如何才能達致長治久安,或起碼在盛衰轉折出現之時,不會發生大亂和震盪。
無可否認,經過35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人終於可以過上一段安定和平物質漸趨充裕的日子,然而好日子可以維持多久,仍然是中國人心中一個沒有答案的疑問。近年讀書界廣受推崇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 :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一書,正是探索這個問題的熱門著作。此書非為解答中國的問題而寫,但卻在幾個章節內都提到中國。
作者 Daron Acemoglu 和 James A. Robinson 分析國家為何失敗,提出了廣納型(inclusive)和榨取型(extractive)制度,前者以「民主及重視多元價值的廣納型政治制度」與「廣納型的經濟制度」相互配合,形成良性循環,英國是其中成功例子。至於榨取型的政治與經濟制度結合,只會形成惡性循環,即使短期內會有經濟成長,但定必無法持續。
書中論述中國改革前景的部份不算太多,然而結論卻是負面的,例如第十五章所述:「中國、俄羅斯以及其他一些威權政權儘管目前正經歷某些成長,但除非他們能夠將政治制度轉型,變得更為廣納其菁英階層或有能力促使這樣改變,否則其成就始終是有限的。」這些觀點,絕對算不上新穎,但指出的問題非常實際,即使中共相信的辯證法也如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是互為互動的,改革開放徹底改造了中國的經濟基礎,難道上層建築可以原封不動嗎?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 ,是習近平交出的第一份施政網領 , 就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 60 項決定;所謂「全面」,是指包羅了六大範圍,觸及政經社會文化各個層面;至於「深入」,則是從體制入手,改革涉及深層次的制度問題。《決定》被譽為是中國改革的「頂層設計」,是具有客觀性、戰略性、高層次的總體規劃,是中國未來十年以至更長時間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
中共官方文件通常斥着大量政治術語,在長篇大論的枯燥語言之間,要仔細解讀才能看出個中要點。所謂「深化改革」,其實包括六大領域。首先是經濟體制,要點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簡而言之,是「深化」中國經濟的市場化改革,以市場為主導力量,而不是靠政府指令。
其次是政治體制,重申要堅持黨的領導,但強調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按照《決定》文件的宣示,中國的政治改革不是分權制,也不是投票箱政治;中國不會行三權分立、政黨輪替,但人民的基本權利會得到保障,司法制度改革會加強法院系統的自主性,防止其他政治機關和力量干預。
第三是文化體制,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但是,「嚴格新聞工作者職業資格制度」一項,令人擔心是收緊新聞自由的舉措。
第四是社會體制,要更好保持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教育改革,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探索改革以「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大學入學制度。
第五是生態文明體制,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保管理制度,目標是建設美麗中國。
第六是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要求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平。
貫串上述六大領域,整份《決定》文件列出了六十項改革的決定,清晰明確;可以說,目前中國社會不同階層人民群眾的訴求,大部分都已包羅其中,要落實執行這些訴求,無可避免會觸動現有既得利益集團,改革因此絕不容易。關乎制度上的改革,中共雖然有意邁向「廣納型」體制,然而在民主及多元價值方面始終沒有多大突破。
在六十項改革決定裏面,有三項我認為是對大陸老百姓影響最深遠的。
首先是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明晰土地產權,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農村土地可以交易;若這項政策能落實推行,農民被賤價圈地失去最寶貴資產的日子將一去不返,對中國走向城鎮化、結束中國幾千年來農民被政府和地主(現在是地產發展商)剝削的悲慘日子有重大意義。
其次是「有限度」地結束一孩政策,放開「單獨二胎」,即夫婦一方是獨生子女,就可生育兩個孩子,藉此促進人口均衡發展,逐步糾正過去因強制執行一孩政策而出現的不人道強逼絕育及墮胎行徑,還老百姓基本的生育權利。過去即使改革開放觸及到不同領域,但折磨了中國人民逾半個世紀的一孩政策始終無法解禁,這次《決定》正式於放開「單獨二胎」,是一次重大突破。
還有社會保障方面,《決定》提出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統一全國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主要是為解決跨地區流動就業人員的養老保障及權益保障的差異。目前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已實現全覆蓋,至2013年10月,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合計8.06億人,把基礎養老金進行全國統籌,惠及全中國一半以上的人口,他們絕大部份都是基層民眾。
這次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涉及經濟改革的內容也很重要,篇幅所限,也許要留待以後再談。中國的改革從經濟體制入手,以市場為主導,經濟誘因大大刺激了人民的生產力,結果一部份人先富起來了,然而貧富差距拉大,令社會不安、人民躁動,《決定》文件中針對這些矛盾下了不少工年,改善了眾多普羅大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為中國長遠的穩定發展打下了基礎。
.END 1/2
練乙錚 昨天的甘迺迪.今天的自貿港 - 信報 2013年11月25日
上周五(11月22日)是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甘迺迪遇刺五十周年之日,美國各地群眾紀念活動很熱烈,反映這位替美國做到了「外抗強梁、內除惡患」的領導人一直活在人們心中,特別是戰後的嬰兒潮輩。與甘氏同輩、和他一道上過二次大戰戰場當普通一兵打過德軍日軍、經歷過韓戰冷戰同仇敵愾對付過蘇共中共的那些美國人,儘管日薄西山所剩無幾,卻也是他的忠實擁躉。
(節錄)
.END 2/2
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是一个城市的良心 - 新京报 社论
爆燃事故:有多少隐患长埋地下 2013-11-25 02:30:16 新京报 社论
有太多的城市和责任单位已经习惯于将安全隐患长埋地下,甚至明知地下有风险,不出人命就是不改。
■ 社论
中石化输油管线爆燃事故的死者上升到52人,仍有11人失踪。昨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赴黄岛看望事故受伤人员。
事故已经发生了三天,报道正在向公众呈现更多真相。从公开报道可看出,这起事故并非偶然,有关方面明明知道安全隐患存在,却又对此无动于衷。
据报道,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曾在2011和2012年发布《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东黄(复)线、东临线隐患整治工程环境信息公告》,称“原本管线所处的郊区现在变为繁华城区,建筑物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抢、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另据报道,中石化10月份刚刚完成史无前例的安全大检查。
尽管中石化发言人表示,爆炸事故发生在排水暗渠,而非输油管道,但是,事故胜于雄辩。不论怎样,这无法否认中石化在事故中的责任。输油管线泄漏究竟会引发怎样的安全风险,无论是石化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均不应忽视,更不该掩耳盗铃,假装看不见。
不否认,黄岛地下管线的安全隐患有历史原因。当地官方表示,黄岛油库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这个地方唯一一条路原来是走刘公岛路。刘公岛路现在是主城区,两侧的居民非常多。各种油管线、危险管线全部都集中到刘公岛路上来,造成管线比较拥挤,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就很严重。
这个说法也符合事实。但是,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年的城市发展规划与安全防范何以失守?当地政府和中石化都意识到了安全隐患,为何多年来放纵这些隐患长埋地下?
黄岛是石化重镇,发生涉油重大事故不是首次了。1989年8月,中石油黄岛油库大火,19人死。这次大火幸亏被扑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然而,这些年来,黄岛的石化工业没有压缩,反而继续大规模扩张,黄岛似乎也无视安全风险放大,在新一轮城市化浪潮中高歌猛进。很显然,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产业特点,科学合理规划,黄岛作为石化重镇,所有的规划应安全为先,尤其是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更要留出充分的安全冗余。
或许,我们很难要求一个中国的城市能够在如此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把地上、地下所有的规划都做得完美无缺。和很多城市相比,黄岛地下管线规划的水平,或许既不出色,也不是很差。但是,黄岛的事情再一次敲响警钟——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确实是一个城市的良心。一个城市良心的多寡,人命关天。有太多的城市和责任单位已经习惯于将安全隐患长埋地下,甚至明知地下有风险,不出人命就是不改。
昨日下午,习近平在青岛特别强调,要认真汲取教训,注重举一反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彻底排除隐患,坚决杜绝此类事故。
现在,青岛方面表示,这次事故是一次极为重大的教训,相关部门下一步将对管线进行彻底改造,拿出一个各种管线互相不影响的方案。多么希望,这种话在事故发生之前就说了,彻底改造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做了。多么希望,那些没有发生事故的城市和企业,也能有这样的表态,并付出行动。
27岁老管道爆燃背后:防腐层老化、生存空间遭楼房挤压 早报记者 李云芳 黄芳 综合新华社报道 发表于2013-11-24 07:49
截至23日12时,“11·22”青岛中石化输油管线爆燃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48人,另有住院治疗136人,其中极危重8人、危重2人、重症42人、普通84人,..
■ 中石化一直通过大修和改线来应对 2011年已决定改线但一直未能动工
■ 还有1万平方米左右海域被污染 国务院已成立事故调查组
昨日,青岛黄岛区,武警用吸油毡清理水沟里的油污。
“我和中石化的全体员工都感到万分的悲痛,对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对他们的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也向青岛市人民表示歉意,向全国人民表示歉意……将尽快查找事故原因,给全国人民一个好的交代。”
▲ 昨日,青岛市黄岛区,救援人员正在事故爆炸点搜救幸存者。
截至23日12时,“11·22”青岛中石化输油管线爆燃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48人,另有住院治疗136人,其中极危重8人、危重2人、重症42人、普通84人,30位轻微伤员经门诊治疗后已离院。
据央视昨日报道,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向青岛人民做出道歉,中石化官方网站昨日也变成黑白色。傅成玉在现场说:“我和中石化的全体员工都感到万分的悲痛,对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对他们的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也向青岛市人民表示歉意,向全国人民表示歉意……将尽快查找事故原因,给全国人民一个好的交代。”
中石化官方微博昨日中午发布消息称:经现场认真核实,原油泄漏并爆燃管道系1986年7月建成投产东黄复线管道,而不是黄潍管道。
22日晚间赶赴现场的国务委员王勇连夜召开会议,听取抢险救援情况的汇报,对当前和下一步处置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上来,全力做好人员搜救和伤员救治工作,防止发生次生事故,不折不扣抓好落实。一要全力认真细致搜救现场人员,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绝不轻言放弃,准确无误核实伤亡人数。同时要科学施救,避免造成新的人员伤亡。二要千方百计救治伤员。组织调配全国最好的医疗专家和医疗资源,减少因伤死亡、因伤致残,使伤员早日康复。三要做好危险源排查和油污清理工作。派出精干力量,及时排除险情,彻底排查控制周边危险源,做好海面油污围堵清理,防止发生污染及其他次生事故。四要妥善做好家属安抚等善后工作。要组织人员一对一、耐心细致地对遇难者家属进行安抚疏导,尽快拿出抚恤、赔偿、救济等善后方案。五要做好事故原因调查和责任认定。国务院已成立事故调查组,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尽快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严肃追究有关责任。六要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社会秩序。
事故原因:
爆燃管道系东黄复线
根据当地通报,这起事故初步原因分析是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的轻质原油闪爆导致,具体原因正在调查。引发事故的管线爆裂长度达3.5公里,共有5515米排水暗渠遭爆燃冲击。事故导致黄岛区秦皇岛路、刘公岛路、斋堂岛路、长兴岛街、唐岛路、舟山岛街等多条市政道路不同程度损毁,排水、燃气、供水、供热等多条管线受损。
中石化官方微博昨日中午发布消息称:经现场认真核实,原油泄漏并爆燃管道系东黄复线管道,而不是黄潍管道。东黄复线管径711毫米,1986年7月建成投产,管道长248.52公里 ,年输油能力1000万吨。所谓“投资13亿、8月份刚刚投用”属不实信息。
早报记者发现,1986年建成的东黄复线,一直面临管道防腐层老化和被地面建筑挤压“地盘”两大问题,而中石化一直在通过大修和改线来应对。
黄岛油库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始建于1973年,是我国主要的石油中转站之一。对接黄岛油库的输油管线主要有东营—黄岛原油管道(东黄线)和东黄复线,两条管线均在山东境内。
东黄复线于1986年7月建成投产,原设计管道起自东营,途经广饶县、寿光市、潍坊市、昌邑市、高密市、胶州市,终到黄岛油库,管线长度248.5公里,东黄复线管径711毫米,年输油能力1000万吨。
由于东黄线、东黄复线管线已运行27年,防腐层也进入了加速老化期,防腐性能差。
2011年5月,中石化集团决定对东黄线、东黄复线以及另外一条管线外管道的防腐层进行大修。
由于在两次腐蚀性调查中发现管道防腐层已严重老化,亟须大修,今年2月底, 包括东黄复线在内的三条输油管道又开始大修,主要包括管道防腐层的更换、电火花检漏、无损检测等。
截至今年4月,东黄复线完成8公里大修。在此次原油泄漏并引发爆炸前,东黄复线是否已经完成大修,目前尚不清楚。
青岛输油管道泄漏并引发爆炸事件发生后,有媒体质疑输油管线为何紧邻着居民小区。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规定,原油管道与城镇居民点或独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15米,与工厂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管道中心距公路用地范
围边界不宜小于10米、三级及以下公路不宜小于5米。
实际上,东黄复线长期以来都面临着与地面建筑的“地盘之争”。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当年铺设管线所在的“荒郊野外”,如今很多都变为繁华市区。
管道上方违章占压及人类活动的增多,给管道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威胁。
2010年5月,东黄复线胶州市九龙镇223号桩处,施工的挖掘机在管道上方开挖时致管道破裂跑油,东黄复线紧急停输,造成跑油240吨。
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的应对之策就是进行改线,2011年,该公司决定对东黄线、东黄复线黄岛油库的出线段改线15-16公里,高密县城区段改线15公里,寿光输油站出线城区段改线24-27公里;对东临线的惠民输油站、商河输油站出线段分别改线14公里。
而此次输油管线整治,也是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改线工程。
然而,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黄复线改线工程部分标段的环评工作还在进行当中,至今未能正式动工。
伤员救治:
危重病人各配一专家组
事故发生后,青岛方面紧急组织青岛市军地医护专家,全力抢救伤员,并全面搜救事故现场人员。受伤群众被安置在黄岛区中医院、开发区第一医院、西海岸医院。
截至23日12时,三家医院共有住院伤员136人,其中极危重症8人、危重症2人、重症42人、普通84人。目前青岛市中心血站备血充足,可以满足救治用血需要。
各项救治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全部伤员均得到了有效救治。已有120名伤员实施了手术,其中开胸、截肢等大手术24人,清创缝合手术96人。
其中对10名危重病人的会商中确定:为每一名病人配备一个专家组,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组长由国家或省专家担任,所在医院1名副院长任副组长。
同时,成立由5位心理专家组成的市级心理干预小组,对每一位伤员进行了巡视,第一时间全力开展心理干预治疗工作,减少意外事故对伤员的精神因素的危害。
清理油污:
污染海域还有1万平方米
爆燃发生后,当地迅速组织消防等部门展开救援,并布设3道围油栏,至昨日14时两处明火点已全部扑灭,危害未进一步扩大。为防止剩余可燃气体再次爆燃,引发次生灾害,抢险队伍对事故点附近42个污水井、电缆井和雨水井等井内气体,每隔2小时,逐个进行高频度、高密度检测,为现场救灾作业提供支持。
青岛海事局黄岛海事处处长刘贤昆一直在污染海域现场指挥油污清理工作,他告诉记者,目前被污染的海域还有1万平方米左右,被污染的程度属于中量级偏轻一点。主要的原油都已经被清理,目前有少量的油花漂浮,清理难度较大,一是因为它们是浮油,油膜很薄,很难围控得住。二是因为海事部门接到报告是在事故发生几个小时之后,耽误了最佳的清污时间。刘贤昆介绍,已先后组织3000余人进行清污工作。
青岛市环保局副局长陈宁说:“现在距岸边100米的区域能看到一些分散的油膜,就是比较薄的油膜。在离岸边300米到500米的地方,油膜已不是很明显了。”
昨日中午,在被中石化青岛爆燃事故污染的海面附近,青岛海事部门工作人员称,输油管线漏油事件发生后近四小时,他们接到青岛港务局和丽东化工厂的报
告。“至于为什么不是中石化第一个报案的,我们也不清楚。”该工作人员说,他们在11月22日早晨7时许接到海上有油的报告。据青岛官方公布的信息,中石化方面是当天凌晨3时左右发现管道漏油的。对为什么中石化长时间不报告的提问,上述海事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他不知道中石化方面当时有没有发现已有原油通过市政管道进入海水。
群众生活:
转移疏散群众1.8万人
记者23日从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工委宣传部获悉,青岛市黄岛区已转移疏散群众12个社区约1.8万人。
23日早上,黄岛区向居民配送了2万份早餐,中午发放2万份方便食品;22日晚购置2000支蜡烛逐户发放给停电的居民,安排2辆送水车给停水小区送水,23日调集了600大桶水,2000箱矿泉水,保温桶53个,安排专门人员将开水、生活用水送至缺水小区,调集了17吨平价菜投放市场。
截至记者发稿时,因管线爆燃事故造成停电的区域除2个小区外已全部恢复供电。
空气质量:
对青岛市区无明显影响
青岛市民彭宇告诉记者,透过窗户能够观察到出事的开发区那边有很大的黑雾,所以对市区空气是否会被污染也有一点担心。
青岛市环保局23日下午通报,从连续监测及最新情况看,事发地周边2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监测结果均无异常,远低于控制标准。青岛市区空气监测结果显示,此次事件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没有明显影响。
“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及时公开空气质量情况,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彭宇说。
录入编辑:张珺
152万人国考竞逐1.9万岗位 早报记者 姜丽钧 发表于2013-11-24 07:26
昨天,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正式开考,首先进行的是人数相对较少的单独考试,包括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考试和特殊专业职位专业考试。
■ 申论今日开考首次延长30分钟 携带手机等违纪行为或禁考5年
昨天,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正式开考,首先进行的是人数相对较少的单独考试,包括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考试和特殊专业职位专业考试。今天,国考将进入公共科目笔试阶段,将有3万多名考生在本市39个考点参加考试,而全国共有152万名考生通过资格审查获得考试资格。
2014年国考共有13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招录11729个职位,计划招录1.9万余人。在此前进行的报名工作中,共有152万名考生通过了资格审核,其中,报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共有28.6万人,比去年减少12%;报考县级以下职位的91.1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占57.3%。有37个招录职位的报名比例超1000:1,最热岗位报录比达7192:1。
早报记者日前从上海市考务部门了解,此次考试上海设置了39个考点,共有3万多人报名参考。
今年,对专业性较强的单位(如银监会、证监会)和非通用语职位的招录,继续探索实行“2+X”模式,即除进行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考试外,报考人员还需统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或外语水平测试,以满足招录机关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昨天,单独考试已经进行,今天全体考生将参加公共科目的笔试,9时至11时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14时至17时进行“申论”考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申论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此前,申论考试时间一直都是150分钟,今年首次延长30分钟。除了要带好准考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外,考生们还需要特别注意考场纪律,携带手机在身上或开机看时间均算违纪,如被监考老师明确记录为“使用”或事后核实为使用的行为,均将按照“使用禁止自带的通信设备或者具有计算、存储功能电子设备的”行为处罚,由公务员考试机构或者招录机关给予其取消本次考试资格的处理,并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的处理。
此外,报考人员提供虚假报考申请材料的,一经查实,取消报考资格;伪造、变造有关证件、材料、信息,骗取考试资格的,取消本次报考资格,且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另外,公务员主管部门已建立并开始运行全国联网的“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与诚信档案库”,考生若已确认参加面试却临时弃考,或录用报到时放弃职位等,都将记入诚信档案库。
录入编辑:张珺
复旦“学霸”:我想有张安静书桌 早报记者 吴跃伟 发表于2013-11-24 07:18
http://www.dfdaily.com/html/3/2013/11/24/1089471.shtml
复旦大学历史系大四学生陈天翔个人藏书约达8000册,他向学校申请了一间个人宿舍存书,并供同学免费借阅,人称“馆长”、“学霸”。
■ 个人购书约8000册免费借阅 专家认为对传统图书馆主动引导读者阅读有启发
陈天翔的个人宿舍里摆满了书籍。
复旦大学历史系大四学生陈天翔个人藏书约达8000册,他向学校申请了一间个人宿舍存书,并供同学免费借阅,人称“馆长”、“学霸”。
加上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休学等个人烙印,陈天翔迅速成为公众焦点,对此,他日前在人人网上宣布,不希望被外界过多干扰,“希望有一张安静的书桌”。
每本书都知道大概内容
日前,一则“复旦学霸寝室藏书8000册 宿舍楼建个人公益图书馆”的新闻让陈天翔再次受到热议。
事实上,关于陈天翔公益图书馆的新闻早在2010年12月就已被媒体报道过。
陈天翔,浙江嘉兴人,1989年出生,目前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四年级。
据2010年12月15日复旦新闻网报道,陈天翔因藏书达3030册,免费借书给同学,其图书馆取名字“同人堂”。初期同人堂有48名会员,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会员卡正面是一个工农兵挑灯夜读的场景,背面是中世纪欧洲人读书的场景,代表着读书时安静的状态。陈天翔表示,如果可以,还会组织读书会等活动。
陈天翔日前告诉媒体,自己既不想做“学霸”,也不是什么“土豪”,只是把平时父母给的生活费和自己赚的外快都拿来买书,迄今已在宿舍“图书馆”收藏了8000多本书。对于被指炒作,他说,自己仍将坚持买书、看书、借书,“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停不下来,也不会停下来。”
针对有网友戏称,这么多书,宿舍还能睡觉吗?陈天翔说,其实是可以的。“其他床铺上堆满了书,但在铁架子后边的那个床铺上,只沿床边放了一排书,床有一米宽,有时候看书看累了,就直接在那里睡,但翻身比较困难。”这么多书都会看吗?陈天翔说,有些书买来是为了研究和查阅,有些书就随便翻翻,但只要拿出一本,自己就知道大概内容,“还有的书,因为借阅的人多,就多买了几本”。
昨日上午9时许,陈天翔短信告诉早报记者,他不想过多抛头露面,也不愿接受捐赠,借书藏书仅属个人爱好,“想要纯粹些,安静积淀”。
据复旦大学同学介绍,陈天翔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平时喜欢读书,论事有见,“有点愤青”。
一名同学说,陈天翔的书听说价值20多万元。至于陈天翔家境如何,他的同学大多说不清楚,只知道他有时一个月仅买书就要花8000元。
上海还有类似图书馆
陈天翔的图书馆突出的是共享精神:一个爱读书的人,将自己收藏的好书供同学们借阅,认识一群爱阅读的朋友,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在徐汇区的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也有类似模式,有学生在毕业时将藏书贡献出来,收集在一起建成“手边的书”开放书架,留在宿舍楼,供学弟学妹自主借阅,而学校的生命图书馆和信息中心等主动提供相关支持。
2013年8月8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3)》。报告显示:81.25%的被调查者认为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重要。“纸质阅读”仍然占有优势,比“数字阅读”高出13.85%。对于数字阅读,高达63.01%受访者选择“只看免费的”。
昨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命图书馆馆长孙继林说,最近几年有更多民间力量介入到图书馆和图书阅读的推广中来。比如各种各样的图书漂流活动,青番茄图
书馆、立人乡村图书馆、蒲公英乡村图书馆计划等。
孙继林表示,传统图书馆需转变观念,要主动走到读者中去,“以前是提供书,现在更要促进读。书不在多,而在读。一个人读书的热情最容易点燃另一个人的阅读兴趣。”
录入编辑:张珺
徒手接住跳楼女子 浙江湖州保安重伤 早报记者 葛熔金 发表于2013-11-22 06:57
51岁的浙江湖州市星汇半岛社区保安李迎福徒手接住从7楼跳下的轻生女,伤势严重,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
51岁的浙江湖州市星汇半岛社区保安李迎福徒手接住从7楼跳下的轻生女,伤势严重,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昨天,早报记者从解放军第九八医院获悉,初步诊断李迎福脊椎损伤、四肢呈延缓性瘫痪,仍未脱离生命危险;被救的女子已由重症监护室转至普通病房。
李迎福是湖州安吉人,19日是他正式担任湖城星汇半岛物业保安的第一天,在此之前他经过3天的上岗培训。当天中午,他巡逻到E区1幢时发现7楼窗台上有一位女子,头和腿都伸在窗外,边打电话边哭。李迎福打电话向小区物管公司报告,物业公司经理和其他保安随即赶来。因为担心女子跳楼,李迎福和另一名保安站在楼下劝她不要轻生,另2名保安到7楼,准备进入房间营救。但房门紧锁,随后,该女子从窗台跳下。
物管公司经理姜小林说,当时保安李迎福、呼省伟伸手接人,被女子砸中右肩、头部的李迎福当场倒地,鼻子、额头出血,人昏了过去。呼省伟用手臂挡了一下,受轻伤。借助李迎福的缓冲阻力,女子朝另一个方向摔倒,虽然摔得重,但没有生命危险。
早报记者获悉,经专家会诊后判断,李迎福为脊髓休克、颈椎过伸伤、颈椎多节段棘突骨折、四肢迟缓性瘫痪,是否有迟发性颅脑损伤、胸腹腔脏器伤还有待于进一步排查。
据跳楼女子家属称,她1986年出生,一年前离婚,之后曾和一名男子谈恋爱,不久前吵过架。
录入编辑:任凭
黎鸣: “尊孔”使中国人丧失“自尊” 2013-11-22 14:46:35
http://ndnews.oeeee.com/html/201311/22/522552.html
我很遗憾,我的批孔、反孔,甚至灭孔的文章,至今已经撰写了至少六百万字以上,而我的同胞们,能够真正有所觉悟的人,仍然是不算太多。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所有的我亲爱的同胞们,由于"尊孔",中国人的历史,确实是基本上算"白过了",中国人因此而丧失了的东西实在是多得令人心酸。中国人的人性不真,中国人的人格不善,中国人的人品不美,中国人的脑袋长期停滞于愚蠢的状态。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的原因,即在于孔丘为全体中国人所设计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历史观",全都是按照周代统治者的《礼乐》的意图敲定的。关于这一点,我在前面的文章之中,已经进行了非常多的分析、归纳和综合的批判的论证。
孔丘的全部意识的"根",孔丘的全部的"主义",孔丘的全部的关于"人"的"价值",实质上全都在一个"字"上,这个"字"就是"礼"字,具体讲就是《周礼》,就是《周礼》之中的"礼乐"的全部的规定性。想要证明这一点,其实非常容易,也非常直观。只要看看孔丘为他的"学说"所设定的所有重要的"概念"、"名称"、"托词",诸如孝、悌、忠、恕、仁、义、智、信、和,等等等等,大家全都可以非常明显地注意到,孔丘均是利用"礼"字而硬性指派给它们以"礼性",而决不是它们各自应有的合乎"真理、规律、逻辑"的自然本性。例如孔丘的"孝悌"是"礼"之"亲亲"性,"忠恕"是"礼"之"尊尊"性,"仁"为"克己复礼"性,"义"为"礼之宜"性,"智"为"礼之知"性,"信"为"礼之信"性,"和"为"礼之用"性,等等等等。总之可以清楚地看到,孔丘基本上是惟一地从"礼"字出发,完全不顾任何自然的"真理、规律、逻辑",全都是随心所欲独断的"乱点鸳鸯谱"式地定义了他所认为最重要的一切的概念、名称、托词,而孔丘的"礼"、"礼乐"、"周礼",简言之,"亲亲尊尊",才是孔丘所为之建立一切"学问"的真正的总"根",他的总的"主义",他的总的"价值"。到了今天,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的中国文人们,我只能认为他们全都是"瞎了眼",他们根本就是一群丧失了作为"人"的最起码的"思辨"理解能力的"昏蛋"、"蠢蛋"。
然而关于"礼",在中国历史上真正进行了最准确最严厉最愤怒的批判的人,只有老子。老子在其《道德经》之中严峻地指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事实上,无论从中国的历史实践上看,还是从今天最起码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正确的理论上看,全都能够清楚地看到,所谓孔丘的"礼",实际上即彻底地否定"人人平等"之真"理"之所谓也。中国人顽固地跟随孔丘的"礼",而严重地丧失了真"理",而首先即是绝对地否定了"人人平等"的真理,实际上即否定了除去统治者之外的所有老百姓作为"人"的最起码的"尊严",最起码的"人权",最起码的"人性",最起码的"人格"和最起码的"人品"。总之,即完全等于彻底地否定了中国人的"人"的所有的"自尊",而实质上,也同样包括了"统治者"自身作为"人"的本应有的精神的追求。统治者们实质上是把自己当作了食"人"者的野兽,而不是"人"本身。因为"人"不是任何个人,而是关于人的"类",即是说,任何"人性",都应该是关于"人类"的"类"的本性。说白了,孔丘的全部关于"礼"的"学问",即是把中国人的"类"的本性全都归结为了周代统治者们的"礼性",而这实质上即是对于中国人的"类"的(人人平等的)真理的"本性"的完全、彻底、深刻的否定,也即是说,孔丘的"礼"性完全、彻底、深刻地否定了一切中国"人"的"类"的"尊严"和"自尊"的"本性"。
我还要怎么说,怎么解释,我的同胞们才能够真正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呢?实际上中国的历史不是早就已经宣布了上述的结论了吗?两千多年来,中国的老百姓什么时候具有过自己作为"人"的最基本的"人权",最基本的"人性"、最基本的"人格"、最基本的"人品"呢?不要说中国人的《历史》全都给出了严峻的证明,就是中国人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之中的"四大名著",也全都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字字如血一般地给出了最明确不过的证明啦,为什么中国的文人们就是全都不承认呢?他们还想要取媚中国的统治者们而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什么呢?他们自己又曾经获得过什么样的历史的下场呢?两千多年来的"文字狱"、"言论祸"杀戮得他们还不够凶狠吗,还不够悲惨吗?而这所有的一切,全都是因为他们的"助纣为虐",他们的坚定地维护"尊孔"所必然带来的罪恶的结果呀。
说到底,中国人愈是"尊孔",其结果就必然是中国人愈是丧失了最起码的"自尊"。简言之,"尊孔"的中国人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人丧失最起码的"人类"的"自尊"的历史。而作为中国人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在全世界,也同样地只能是丧失了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自尊"的历史。如此地丧失了中国人的"自尊",以及丧失了中国人自己民族、自己国家"自尊"的历史,事实上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的今天。大家只需要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就全都能够恍然大悟了。用一句最通常的话来说,中国人的在世界上的被人们瞧不起,首先是因为中国人自己的瞧不起自己呀!首先是中国的统治者瞧不起中国的老百姓,紧接着是中国人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同胞。这一切的"祸害"都从哪里来?全都是从中国人自己漫长的历史之中的"尊孔"的习惯之中来的呀!
我真是"恨极了"、"恨极了"、"恨极了"!我恨谁?我恨一切盲目地跟随着历代统治者和御用文人们极其无知地"尊孔"的所有中国的同胞们,阿丘们,"阿Q"们啦,他们为此已经付出了严重地失去自己作为"人类"的最基本的"人权"、"人性"、"人格"和"人品"的"代价"了,说到底,即是严重地丧失了自己作为"人类"的最起码的"尊严",最起码的"自尊",最后,也必然地包括丧失了"中国"国家的"自尊",丧失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啊。
最后的结论,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尊孔"的必然的结果,就是严重地丧失了中国人自己,中国人的国家自身,中国人的民族的自身全部的"自尊"。这个结论,是一个完全经得起中国历史实践和全人类历史逻辑理论的全息论证的必然正确的命题。中国人啊,"尊孔"的中国人啊,请立即自醒吧!!!
来源:南都网 作者:黎鸣编辑:卢静文
西安大学生3D打印出机器人 能做家务照顾老人 2013-11-23
http://ndnews.oeeee.com/html/201311/23/525260.html
摘要:机器人的主要部件都是3D打印,特别是仿生手,能像人手一样实现各个手指单独灵活运动。
远程控制机器人能模仿人的动作
自行车改装成“极品飞车”
大学生自己组装的3D打印机
时下体感游戏最盛行,如果像骑单车一样驾驶“极品飞车”,在电玩中达到健身的目的,玩家一定大呼过瘾。昨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展出两千余件大学生科技竞赛作品,很多创意令人耳目一新。
骑着“极品飞车”健身
“动感单车”是很多人喜爱的锻炼项目,“极品飞车”是众多玩家热衷的游戏,如果把两者结合呢?电子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朱翊和同学进行了尝试。
朱翊说,健身房的动感单车只能放音乐,功能单一,锻炼过程很枯燥。“如果让健身过程情景化,增加趣味,肯定能吸引更多人。”
他从游戏手柄中获得创意,对一辆自行车进行改造:车把上安装电子罗盘,实现方向控制功能;脚蹬处安装霍尔元件,实现加速、减速;车闸上安装传感器,实现刹车、倒车。整套改造只花了400多元。连上电脑,就能对着超大屏幕玩“极品飞车”。
记者转动车把,屏幕上的赛车随之转向;加快蹬车,赛车速度急速提升。熟练之后,还能玩出漂移。
这么爽的游戏会不会令人沉溺?朱翊笑着说:“骑累了自然就歇着了!”
自己动手组装3D打印机
送女友一朵玫瑰花?太老土了吧。但如果是3D打印的玫瑰,是不是很有创意?只要像当初组装电脑一样,自己组装一台3D打印机,很多创意都能实现。
通信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杨旭东从电子市场购买五金件、伺服电机、主控板等,攒了一台3D打印机。以ABS塑料条为原料,能打印出各种常见物品。比如门把手、挂衣钩、酒杯,甚至为同学们研制的机器人打印零件。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创客’,就是自己设计制作,把创意变为现实。因为作品受众面小,不可能大批量生产。这种3D打印机能满足小批量、个性化生产的需要。”现场一位同学介绍说,攒这么一台打印机只需要3000多元,但打印时间真的很长,“比如正在打的这朵玫瑰花,大概需要7个小时。”他的介绍让记者惊呆了。
新发明助力矿难救援
发生矿难时,井下人员的搜救是难题。通信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张伟、王加兴、赵楠针对人员身份识别和井下定位,发明了“矿井安监定位管理系统”,荣获2013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
王加兴说,矿难发生后通常有两个难题,一是被困人数和身份,二是被困位置。每次矿工下井前都可以像打卡一样,通过管理系统识别虹膜或者面部特征,矿难发生后可以最快知道哪些人在井下,杜绝瞒报或漏报伤亡数字。
同时,每位矿工的安全帽上都安装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一种通信技术)设备,能迅速定位矿工被困井下的位置,误差范围不超过10米,为救援提供了依据。
远程控制机器人做家务
现场一台机器人吸引了不少同学围观。机器人的主要部件都是3D打印,特别是仿生手,能像人手一样实现各个手指单独灵活运动。
电子工程学院的谢雯雯说,这是一台远程体感控制服务机器人,最主要的功能是照顾老人。很多老人行动不便,有了机器人助手,只要对着摄像头做出手势,机器人就能模仿动作去做家务。记者感受了一下,发出命令后,记者走到哪,机器人就跟到哪,随时准备服务。记者对着摄像头抬手、转头,机器人也做出相同动作。
谢雯雯告诉记者,还可以通过网络,对机器人进行远程控制。比如不能回家时,可以网络遥控机器人在家里作业,完成一些普通家务。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刘振 张宇明编辑:蔡妍菡
纪实摄影:武汉市井生活(6/13)
http://ndphotos.oeeee.com/album/201311/24/9706.html?id=5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