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0 November 2013

李嘉誠南方都市報專訪 - 李怡


李嘉誠談話和守護香港運動 - 李怡 蘋果日報 2013nov30

李嘉誠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回應撤資指控,指是「天方夜譚的笑話」,還說「今天是我的一個反擊」。但另一方面,他多番強調法治,一再表示香港不能人治,不能選擇性執法,政府的權力要在法治的基礎上公平公正地執行政策。作為負責任的國際企業主持人,經營業務不能鋌而走險,一切必須以股東利益為大前提。世界上的投資機會和選擇多的是,集團可以挑選有法治、政策公平的環境投資;在政策不公平、營商環境不佳、政府選擇性行使權力之下,投資意欲一定相對下降。

這些話,並非無的放矢,他一再強調顯然針對香港近年來的法治基礎動搖,尤其是梁振英政府的選擇性執法和行使權力。同是發展局長,對麥齊光和對陳茂波,梁振英不同地行使權力;同是僭建,對梁振英僭建和對唐英年僭建是選擇性執法;警方對愛字堆的暴力輕輕放過,對《蘋果》前攝記與保安的推撞被判無罪還要上訴。梁班子選擇性執法和選擇性行使權力已彰彰明甚。集團要挑選有法治、政策公平的環境投資,意思就是要減少在法治基礎動搖、政府選擇性執法的香港投資。昨天《蘋果》列出自2008年以來,和黃投資歐洲是791.14億港元,投資香港是122.52億港元,投資中國是88.14億港元。說撤資,或未必;但說投資重點轉移,則是事實,而且原因也說出口了。

香港的淪落,具體反映在法治自由的淪落。儘管有種種利害的考慮,李嘉誠還是忍不住婉轉發出捍衞法治自由的聲音。這是他仍然愛護香港的真性情。而香港法治自由的淪落,也清楚地顯示出是由於「一國」對「兩制」中香港這一制的肆無忌憚地侵蝕。爭取真普選,佔中,本土思潮興起和守護香港的本土運動的發展,和李嘉誠的思路基本出發點是一致的,就是要發展立足本土利益、本土民主,去守護我們傳統核心價值的自由法治。

李嘉誠的話,梁振英聽得進去嗎?上台一年多,執政團隊已有八人跳船,行騙長官仍然誇言說現在的政府是歷屆政府中最齊整的,此人的厚顏無恥已到登峯造極的程度。除了關注中央對他的權力會不會動搖之外,對任何批評、勸喻的話他都是不屑一顧的。

香港逐漸沉淪,幾乎所有香港市民都感覺到。中共和港共政權,面對一波一波守護本土的抗爭,和佔中爭取真普選運動,使用的是「一棍子打死」的「絕望」對策,也就是說,由中央大員和中共喉舌把話說死,使市民覺得爭取無用,從而產生無力感,於是放棄抗爭。比如佔中,就是在中共的一再打壓之下,使支持度下滑。又比如普選行政長官的公民提名,也由李飛來港把話說死,而有可能從62%的支持下滑。

香港人也許太機警,太現實,太懂得變通和算計,對許多事往往把「可以怎樣」放在「應該怎樣」的前面考慮。眼看爭取不會有結果,就會放棄爭取。面對專權政治的「大石壓死蟹」,明知不對,明知對香港有害,也因為覺得抗爭不會有效果而寧可置身事外。

沒有錯,從李飛來港定下的普選框架,不但沒有公民提名的空間,甚至從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和產生行政長官候選人要體現提名委員會的「集體意志」這兩點來看,根本就等於是由中央去圈定候選人,全體選民投票也只是在中共的掌控名單中選擇,實際上是比上兩屆的產生候選人的辦法還要倒退。在這種情況下,還有爭取真普選的空間嗎?

本土化運動要爭取香港與大陸的區隔,實現真正的自治,至少是按《基本法》第22條規定的高度自治。但面對中共的專權與強勢,有可能嗎?我們可以擺脫權貴資本主義的侵蝕而獨善其身嗎?

也許真的是不可能,但不去抗爭,不以發聲和行動去表達我們的訴求,就不僅是「不可能」而且是「完全不可能」。更重要的,是香港人絕對不能甘心做奴隸做奴才,我們必須表現出我們是有尊嚴的、有獨立人格的,不是服從所謂「集體意志」而沒有個人意志的奴隸。我們不表達這種意志,不去力爭,不僅是對不起下一代,而且對不起我們自己。

參與佔中,爭取公民提名權,反對在小圈子規範提名人之下的假普選,建立真正民主制度去制衡專制政權,去保障自由法治,是香港免於沉淪的唯一出路。

李嘉誠把法治自由與營商環境掛鈎,對改變香港現在的境況有幫助嗎?也許有那麼一點點,但若像其他大商家那樣完全不講,就是任憑香港沉淪了。

李怡




社區亮燈率低 宗慶後憂泡沫 2013-11-30 02:22 旺報

     大陸富豪、娃哈哈集團創辦人宗慶後多年來一直將全部心力投注於實業發展,面對身邊許多人不斷炒房炒樓,他不僅無動於衷,甚至還憂心樓市泡沫出現。他表示,在他住家的社區裡,亮燈的房子比率還不到1成,「這就是泡沫,房子不能再過度興建了」

     宗慶後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談到他的事業觀。他說,不管社會怎麼發展,製造業都是根本。如果一個社會都不創造,都想去分配,老百姓吃的、穿的,從哪裏來?

     宗慶後表示,股票上市其實是為了發展實業,但現在炒來炒去,變成錢炒錢了,已有點變味。而房地產則是太複雜,「我不善於搞這些,還是老老實實搞實業」。

     宗慶後舉例指出,他住的社區裏有1000多間套房,但晚上亮燈的不到100家,房子多過於居住的人。空屋那麼多,這就是泡沫



“新提任官员财产公开”值得期待 2013-11-30 02:30:07  新京报 

  ■ 社论

  从新提任官员开始公开的试点,相比较而言,阻力没有那么大,能在渐进中逐步树立制度的权威,从而起到移易风气的治理实效。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日前刊登三中全会《决定》解读文章指出,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抓紧制定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办法,加强报告核查结果的运用和违规惩戒力度;建立健全对国家工作人员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管理制度。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从中纪委的动作看,这一改革精神有望得到贯彻,值得社会期待。

  这些年来,关于领导干部个人事项向社会公开的问题,一直是媒体乃至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难点。

  尽管像新疆阿勒泰地区、浙江慈溪市等地也在进行财产公开的尝试,不过,就总体而言,与社会公众的期待存在一定的距离。

  这其中,一方面,与这项制度牵扯的利益过于深广,很难一步到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相关配套制度譬如问责等缺乏有关,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反腐专家林喆就曾表示,因为欠缺审查机制,更没有问责,已推行多年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也因此,与其听任制度流于形式,或者干脆束之高阁,不妨先动起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有效推进。就目前而言,推动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或不失为一个着力点。

  从新提任官员开始公开的试点,相比较而言,阻力没有那么大,制度设计也更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若能长期坚持,不仅可以廓清官场上诸多相沿成习的腐败现象,也能在渐进中逐步树立制度的权威,从而起到移易风气的治理实效。更何况,一旦这样的尝试推广开来,则这些率先公开的官员本身,也会成为这项制度坚定的执行者。

  从1987年国内首次提出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该拿出更多实实在在的行动了。这既是监督官员、约束权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实现政府透明、政治清明、官员清廉的必由之路。

  改革本来就是利益的调整,作为掌握着社会资源配置权力的官员群体,既是改革的推动者,其自身也是改革的对象,应该首先被纳入制度的框架之内,并接受社会公众的审视和监督。

  官员财产公开应该破题了,无论是公开试点,还是抽查核实,均应该充分考虑民众的殷殷期待,通过务实的方法,一步一步稳健有力推动改革,让民众看到实实在在的行动。




新任干部试点晒配偶子女财产  早报讯   发表于2013-11-30 07:42

此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  中纪委称将制定配偶移居国外的公职人员任职管理办法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昨日刊出《如何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一文,提出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试点,抓紧制定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办法,加强报告核查结果的运用和违规惩戒力度。此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在昨日的央视《新闻联播》中,中纪委副书记李玉赋表示,要以改革精神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目前,中纪委按照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正在分专题进行研究,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统筹兼顾,循序渐进,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有的改革工作明年就要见到成效,有的制度规定要深化探索,逐步完善。

健全报告个人事项制度

  《如何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一文是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登的三中全会《决定》解读系列报道之三,此前两篇是《如何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和《为什么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协调机制》。

  文章强调,着力健全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试点,抓紧制定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办法,加强报告核查结果的运用和违规惩戒力度;建立健全对国家工作人员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管理制度,制定配偶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强化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

  文中提出,防止利益冲突是现代廉政立法的基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重点解决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领域中利益冲突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利益冲突回避制度,重点完善公务回避、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制度,并严格执行公职人员行为限制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

反腐法规建设要先易后难

  该文章称,三中全会《决定》专门就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了必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理念。要研究论证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为统领的法规制度体系,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切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和反腐败国家立法,成熟一个出台一个,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

  文章称,从长远看,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应当由反腐败法这样的廉政基本法和有关单行法律、配套法规组成。从近期看,应重点做好反腐败单行法律和配套法规的立法工作。要健全腐败案件揭露、查处机制,完善保护证人、举报人制度;完善惩治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犯罪法律法规;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方面的法律规定,健全完善防止利益冲突法律法规;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健全防范腐败分子外逃和追逃追赃机制。

官员财产公开的新探索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对记者表示,“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是一个新的提法。之前已有部分地区推行过官员财产公开的试点,这种试点是全面的,实行起来阻力会比较大。“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说白了就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这样,阻力会相对比较小,可以说是官员财产公开的新探索。”张希贤说。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表示,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就是要升职、提拔的领导干部,这样的人很多,目前已经有多地进行试点,在官员提拔公示中不仅公开其职务信息,也公布官员自己申报的财产,包括家里有多少房子、有多少车、大概有多少存款,一旦被举报虚报并查实,就会影响升迁。

  谢春涛也称,新提任的官员会越来越多,且“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容易推行,如果不愿意公开就别升官。他介绍,相关试点当前主要在县级的科级干部中进行,多地试点效果都比较好,因此被写入《决定》中,既然写入就肯定要推广,层级会越来越高,范围会越来越广。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表示,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制度已建立和运行多年,“但这项制度如果没有公开,其作用就会打折扣”。姜明安说,三中全会提出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体现出分步骤实施的特点,即先拿新提任领导干部做试点,这意味着今后将会逐渐公开所有官员包括财产情况在内的有关事项。

  据报道,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今年中曾完成一份名为《改革跑赢危机的行动路线》报告并向中央提交,报告提出分步推进官员财产公开:首先,加快从内部申报转向外部公开,报告建议尽快形成国家层面的行动计划,争取2-3年内推动重要官员及其直系亲属的财产、就业、出国情况从内部申报转向外部公开。其次,制订官员财产公开的过渡性改革方案,在操作上可实行三个“率先”:一是新当选或新任命官员率先公开;二是新任官员中领导干部率先公开;三是财产中不动产率先公开。

录入编辑:周子静




裁判文书上网 不要有盲点   沈彬   发表于2013-11-29 06:40

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深圳启动各省份高院裁判文书传送平台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联通仪式,这意味着全国3000多个法院的裁判文书将集中在这一网络平台上公..

  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深圳启动各省份高院裁判文书传送平台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联通仪式,这意味着全国3000多个法院的裁判文书将集中在这一网络平台上公布。这次的上网公布一改以往“上网要审批,不上网不需审批”的传统,以“上网为原则,不上网为例外,不上网的要办理审批手续”。

  法院生效裁决文书上网公开,这一项技术性的变化可能成为撬动整个制度变革的杠杆,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也将令全国法院的裁判文书置于全民的围观之下,这将为公众,特别是案件相关方、法律界监督审判工作提供畅通的渠道。

  其实,之前全国很多法院的官方网站,都做了一定形式的司法文书公示,但按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徐炳的说法,很多法院都是精心选择了几个裁判文书公开。这种“有选择的公开”,造成“公开而不真实,公开而不透明”。这次裁判的文书网上公开工作,将在全国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突破地方法院公示裁判文书的局限性。

  公众最想知道的有两点:一是裁判文书上网,能走多快;二是裁判文书上网,口子能开多大。

  因为早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工作报告中就明确要“推进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制度”。之后《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中指出,“研究建立裁判文书网上发布制度”。去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近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提出要“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

  一方面,近几年来,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工作的确在一步步地“推动”,但“推动”得有多快?何日才能实现覆盖全部各地各级法院的裁判文书网上公开?最高法还是需要给出时间表,要向地方法院落实进度,才能让公众吃定心丸,避免改革中途夭折。

  另一方面,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范围有多广?早在今年5月,最高法院长周强就向媒体承诺:“能公开的信息全部公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但实现这一目的并不容易,因为裁判文书涉及广,特别是涉及地方官员利益的案件判决,相关裁判文书公开的阻力不小。比如,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统战部副主任莫王松,曾因醉驾被起诉,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最终对其做出免于刑事处罚的判决。记者要求公示此案判决书,龙岗区人民法院居然以“涉密”为由拒绝公开。

  从具体规定来看,这次新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明确: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以调解方式结案的;其他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就属于可以不上网的范围。

  裁判文书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的情形下不宜上网公布,的确有法律规定,但对于“其他不宜”,就需要仔细研究。要避免这一“其他不宜”的条款被地方法官、有关官员滥用,成为杯葛改革的借口。以三级法院裁判文书同时上网的河南法院系统来说,该省就明确规定:死刑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的裁判文书不上网。如果说涉及国家赔偿的裁判文书就算“敏感”,就能够以此为理由不送上网,这显然不利于推进司法透明,也不利于法院依法审查政府的行政违法。

  让人遗憾之处还有,今年7月正式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暂行办法》,虽然在死刑案件公开方面有进步,如该办法规定“具有指导意义的死刑复核案件,生效裁判文书一般应当在互联网公布”,但这个规定哪些最高法案件的生效裁判文书可以上网公布的文件,本身却没有公开发布,这很具有讽刺味道。

  司法改革,以司法透明为先。改革当知难而进,向积弊沉疴动刀,不能不碰硬问题,诸如国家赔偿、官员受贿等案件的裁判文书不能人为敏感化,密锁于司法铁箱。这样才能满足公众对阳光司法的期待,才能承担起树立司法公信的职能。

早报首席评论员 沈彬 录入编辑:任凭


伊春空难被告机长律师:违规操作因飞机上有要客 2013-11-29 

摘要:伊春空难机长未组织救援擅离飞机被追究刑责,这是中国首例飞行员被指控重大飞行事故罪的案件。2010年8月24日的伊春空难,造成机上44名人员死亡。

  伊春空难机长未组织救援擅离飞机被追究刑责

  黑龙江伊春空难案开庭 中国首例追究飞行员刑责

  伊春空难案开庭 机长因重大飞行事故罪被公诉

  黑龙江伊春空难事故航班机长齐全军涉嫌重大飞行事故罪一案,昨日在伊春市伊春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是中国首例飞行员被指控重大飞行事故罪的案件。2010年8月24日的伊春空难,造成机上44名人员死亡。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由于此案的特殊性并在中国内地首开先例,同时,在国际民航界也尚属首例。因此,国际民航组织昨天也派员旁听了庭审。

  庭审现场

  被告律师:事发飞机上有要客

  昨日伊春空难案庭审中,被告齐全军认为自己无罪,律师为其做罪轻辩护。

  国务院成立的联合调查组对伊春空难进行调查并发布报告。调查报告认为,齐全军作为事故当班机长,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应以涉嫌重大飞行事故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齐全军的辩护律师、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起淮昨日在庭审中辩称,该事故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证据不成立。

  张起淮称,空难是多因一果,他调查到的“因素”之多达到28个,包括伊春地区的地形、气候等不具备建设机场的条件;机场设备简陋;伊春林都机场未经依法严格验收,未达到开放条件等。

  检方指控被告违反航空公司关于飞行操作的规章制度。张起淮表示,齐全军虽然违反了规章制度,但并非出于为自己考虑。律师在此前会见齐全军时得知,事发前飞机上有要客,包括部委领导带队的工作组,伊春市的领导也等候在机场迎接。地面上的管制人员虽然提醒天气条件,但并没有让飞机飞走,齐全军也认为地面上的人是希望飞机能降落的,这也是采取强硬着陆的原因之一。

  张起淮称,事故因素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和公司,暴露出民航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飞速发展的民航业都敲响警钟,责任不止机长一个人。

检方:如果被告安全观念再强些或可避免事故

  张起淮称,被告人也坚称自己无罪,他们最初为被告做的是无罪辩护,但是检方的客观态度让法庭出现逆转情景。

  检方提到,如果被告的安全观念再强一些,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故;如果规章制度能够严一些,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故;如果被告的技术再过硬一些,也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因为据事后调查,齐全军虽然是机长,但是多次下滑着陆都存在技术上的问题。

  检方称,事故给受害人的家属和家庭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伤害,在社会上造成了负面影响。但最后对被告说,“你也是个受害者,你和你的家庭也受到伤害。”

  “检方这么客观,我们没有必要不客观。”张起淮说,辩护律师在和被告人及其家属协商后改变了辩护策略,为被告做了罪轻辩护。

  被告:当庭流泪道歉称“心里愧疚”

  昨日下午,检方提交了一份比调查报告内容更为详尽的关于事故报告的资料,由于涉及民航方面的机密,中间两个小时一度不公开审理。

  在最后陈述阶段,被告机长齐全军流泪表示,每想起这些逝去的生命和伤者,心里都很愧疚,他表示歉意。“如果能换回他们的活,他说他愿意去死。”张起淮说,被告认可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他还表示自己愿意卖房卖车去赔偿。

  检方建议4—6年的量刑,辩护律师建议3年以下的缓刑,法庭将择期宣判。

  善后赔偿

  幸存者:后续治疗报销“不顺利”

  伊春空难的遇难者善后赔偿,据悉大部分已经通过调解得到解决。但是幸存者的后续治疗,有家属称“不太顺利”。

  昨日到场旁听的有多名事故幸存者或家属,来自哈尔滨的小玉是其中之一。3年前空难发生时,她的孩子才9岁,上小学三年级。和其他一些乘客一样,航班撞地后起火,他们的肺部被灼伤,经过抢救后有好转,“但是现在免疫力低下,导致其他问题出现。”小玉说,3年来孩子还需要不断治疗,但是在医药费的报销上却不太顺利。

  “河南航空”的股东深航目前负责善后工作,幸存者的医药费是找深航在哈尔滨的工作人员去报销,但是能报销的医药费有严格要求:要求是“三甲”医院、需要做鉴定是空难引发的疾病,“现在都是自己垫付药费,有的3月份的医药费还没有报销下来。”小玉说。

  作为代理过多起空难的律师,伊春空难发生后,多位伤者或遇难者家属找到郝俊波进行咨询,他也帮忙参与修改一些赔偿调控。据郝俊波了解,伊春空难的遇难者善后,部分已经通过调解得到解决。

  事故发生后,航空公司表示赔偿遇难者每人96万元,其中包括伤亡赔偿额59.23万元,以及对遇难者亲属做出的生活费补贴和抚慰金等36.77万元。据财新网报道,部分家属不同意赔偿方案,与航空公司争议的焦点是赔偿方案中的“责任解除书”:责任解除书中明确要求遇难者家属在接受96万元一次性全部赔偿款项之后,同意免除河南航空及其母公司、关联公司和前述所有公司的受雇人、代理人、保险人、再保险人以及飞机出租人所有的赔偿责任,并承诺于解除书签署后,不再以任何形式向全部上述公司及个人提出任何有关的权利主张。这样的责任解除书让家属很难接受。

  郝俊波律师告诉北青报记者,航空公司都希望对事故有个了结,但事故发生后的闪速赔偿会让家属感情上难以接受,而且闪赔大都是假定航空公司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引用责任赔偿限额,所以赔偿的非常有限。按照国际惯例,空难发生后一般会先给予家属一定的经济补偿,但具体的最终赔偿是应等到事故责任调查清楚了再定。

  郝俊波称,伊春空难的许多遇难者家属也找到他咨询,或修改赔偿具体条款。据他了解,伊春空难的善后赔偿,一部分人已经通过协调得到解决,但由于保密原则,最终数额家属一般不会对外界透露。

  昨日齐全军一案开庭,几十位幸存者或家属来到庭审现场,“我们就想看看事故真相。”小玉说,齐全军有责任,但是将庭审从头听到尾后,她们觉得被追责的不该只有齐全军一人,“其他管理人员有没有渎职的?”

.END




Friday, 29 November 2013

貪曾治下三高官 同日不同遭遇 - 林本利



貪曾治下三高官 同日不同遭遇 - 林本利 蘋果日報 2013nov29

不知道為何這麼巧合,前特首曾蔭權委任的三名高官,包括許仕仁和唐英年兩位政務司司長,以及廉政專員湯顯明,在前日(11月27日)都成為新聞人物,在法院和立法會面對不同遭遇。

首先要談的是遭立法會帳委會痛斥的湯顯明。湯在現任行政會成員葉劉淑儀的賞識下極速上位,1999年出任保安局副局長,2002年出任署理保安局常任秘書長,2003年出任海關關長。2007年獲曾蔭權委任,出任廉政專員。

湯顯明喜愛杯中物,不時花費公帑宴請友好(包括女友),在官場中已不是秘密,據聞海關總部還存留不少供他飲用的酒精飲品。以湯顯明如此表現,仍可以獲得政府高層,甚至特首賞識,顯示整個政府管治架構已崩壞,一些貪威識食、浪費公帑外訪、終日無所事事的人竟然可獲委以重任湯顯明被痛斥後,竟然還厚顏無恥地問帳委會他違了哪些規,又怪罪各部門首長沒有質疑他的做法,如此囂張的態度更令人氣憤。

湯顯明被帳委會痛斥當日,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因欠債被高院頒令破產;另一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的大宅因違規僭建,其妻郭妤淺一力承擔刑責,被裁判官罰款11萬元。

許仕仁在1971年開始出任政務主任,到九七回歸後出任財經事務局局長,負責制訂政府財政及金融政策,可算位高權重。2000年離開政府出任由自己成立的強積金管理局行政總監,直至2003年。之後加入新鴻基地產旗下公司工作,到2005年又重返政府出任政務司司長。

許仕仁長期擔任政府重要職位,在官場和商界兩邊走,與富商巨賈份屬老友,居住豪宅,識飲識食,熱愛養馬和聽古典音樂,「品味」確實很高。現在被東亞銀行追債及申請破產,才知道許仕仁不過是「空心老倌」,倚靠貸款去過奢華生活的人,估計欠債連利息達一億元。雖然許仕仁退休前年薪數百萬元,退休後每月領8萬元長俸,但始終收入有限,為何多間銀行願意貸出巨額款項給他花費,金額是每月長俸的1,000倍,有關方面實應深入調查,好向市民及銀行股東交代。

唐英年在競選特首期間被揭發其大宅僭建2,000多呎地庫,梁振英以此大舉攻擊,成功當上特首。唐英年的大宅市值數以億元計,唐太卻還不滿足要僭建2,000多呎,供唐生享用多年。若非唐英年參選特首,相信這個地庫至今仍可以免地價和免租給唐英年享用。即使現在被裁判官罰款11萬元,不過是兩個月左右的租金,可說除笨有精。如此輕判,只會鼓勵市民有樣學樣。

上述與三名前高官有關的事件,都發生在曾蔭權出任特首期間。然而,梁振英當上特首後情況並沒有多大改善。梁振英自己未上任已被揭發山頂大宅同樣存在多個僭建物,他上任後不久發展局局長麥齊光被揭發20多年前騙取租金津貼。今年五月,行會成員張震遠創辦的商交所停業,之後商交所及張震遠本人被追討巨額欠款,金額接近一億元。梁振英競選時的另一支持者劉夢熊亦惹上官非,被廉署拘控。

特區政府的高官,位高權重,每年薪酬動輒數百萬元,兼且享有長俸,但依然不感到滿足。一些人要透過僭建、巨額貸款、濫用公帑,甚至收受賄賂去得到更多消費享受,與富商巨賈平起平坐。現在建制派因特首競選出現大撕裂,互揭對方瘡疤,才把特區政府十多年來的管治醜聞一一暴露出來,令過去意氣風發的高官聲名狼藉。相信這些貪腐事件,只屬冰山一角,日後仍會陸續有來。

林本利




李嘉誠為何選擇南方報業 - 長平 蘋果日報 2013年11月29日 

鮮少接受傳媒訪問的李嘉誠日前接受南方報業旗下媒體的專訪,談及地產霸權等多個話題。資料圖片

李嘉誠是一個精明的商人,這一點自不待言。看完他接受中國內地南方報業集團三家媒體的聯合採訪之後,更覺得他在各方面都很精明,真可謂人情練達、世事洞明。或者說,商人不可能只是一個商人,他還是一個社會人和政治人。聯想到前段時間內地商圈爭論「在商言商」,比較起來真的是格局太小。

專訪中,李嘉誠說慶幸自己沒有當官,毋須為平衡各方利益而苦惱。事實上,僅就這兩個小時的言談中,他足以告慰自己,大可不必苦惱,各方平衡都已到位。不是當官,勝似當官。李嘉誠說,若可重新開始,可能會考慮參政。我也相信,果真如此,他的行事或將會比正在台上的人聰明一點。

選擇媒體是政客的首要功課,商人又何嘗不是如此。香港朋友問,多年不遇的一個大型專訪,為甚麼選擇南方報業?其實可以換個角度想,還有甚麼更好的選擇嗎?很顯然,他有些話是說給內地人聽的,所以應該選擇內地媒體。再說,以他在香港的地位,他在任何地方說話都不擔心香港媒體不會轉述。要向內地聲明沒有撤資,摯愛中華,難道找《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和中央電視台去說?以這些媒體的公信力而言,無論事實如何,那都會被認為是十六年之後的又一次綁架,而且這次綁架的規模是當年的千萬倍。

南方報業集團的三大媒體,《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和《南方人物周刊》分別在周刊、日報和雜誌市場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以敢於批評政府著稱,並曾經訪問美國總統奧巴馬。要想消除可能來自政府的誤會,並在民間輿論中博得認同,還有比這更好的選擇嗎?這幾家媒體整日陷入被整頓的苦惱之中,還有比這更好的做「客觀」、「中立」和「理性」報道的天賜良機嗎?

報道中,不等記者提問,李嘉誠就開宗明義:說長和系「撤資」是一個大笑話。他的解釋是,長和在全球各地都有投資,在香港和內地投資算是最多的;買進賣出乃商業常事,撤資傳言別有用心。不知道各位看官如何,在我看來,這番解釋並沒有完全否認「撤資」--關鍵在這個詞的定義。這顯然是一個被誇大了的說法,而且附帶了更多的政治含義,這正是李嘉誠不想面對的問題。

按照李嘉誠的意思,他很多年前就開始從香港和內地撤資了,因為香港人少、兩地樓價太高等原因。李嘉誠想要撇清的另一個問題,也是用「笑話」來笑話。他說「地產霸權」實在是一個笑話。理由是「我們在外地賺的錢遠遠多於香港,過去兩三年我們在香港買入的項目較少,香港地價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趨勢,內地的地價也飛漲,我們也無法成功投得土地」,以及他並不是香港地產的老大,老大是別家更是政府。

這個解釋恐怕更不能令人信服。地產霸權本來也未必指李氏一家,李家更不只是指地產一項。「地產霸權」一詞,是指香港人被商業文化壓迫和裹脅,縮減了其他領域的發展機會。小小一間房,動輒數百萬,普通人幾輩子都買不起,還不是霸權?更不用說,近年來內地政治通過商業滲透來控制香港,「霸權」有了更多的含義。

李嘉誠了解媒體之需,也坦率地談了自己的創業體會,還批評了內地的房價和香港的政治,甚至還賜予了張子強綁架案的細節。總而言之,於各方而言,這都是一次有影響力的專訪。

長平 南都周刊前主筆








41歲港女難搵工? 犯法扮27歲做侍應 - 蘋果日報 2013nov29

蔡曉楓攝(蘋果日報)

41歲「70後」港女擔心年紀大難搵工,遂用一張報細數的假身份證冒充「80後」,令人誤以為她只有27歲,獲香港仔一茶餐廳聘用做侍應。本月初她開工時,遇上執法人員上門進行例行巡查時揭發,拘控她使用虛假文書罪。

侍應劉桂晶(41歲)在裁判法院認罪,准保釋至下月24日判刑。





年過四十,如何健身? - 作者 Jennifer Alsever 華爾街日報 2013nov29

《華爾街日報》-科羅拉多州威爾市(Vail, Colo.)退休人員鮑勃‧林恩(Bob Linn)與亞歷克斯‧林恩(Alex Linn)一年到頭都在進行戶外運動。隆冬時節,他們會去滑雪。盛夏之際,他們會騎車越過山川。

但他們的生活並非一直如此。

現年81歲的鮑勃‧林恩曾經營著一家管理醫用電腦系統的公司,他和妻子——現年75歲的藝術家亞歷克斯——兩人在四十五歲之前都沒怎麼運動過。除了要保持自己的體重,他們從未優先考慮過鍛煉這回事兒。鮑勃說:「當你年輕的時候,健身的事兒,你連想都沒想過,你整天忙於養家糊口。」加上之前婚姻所生的孩子,林恩夫婦現在共有七個兒女。

在某種程度上,亞歷克斯開始進行鍛煉是為了避免進行治療慢性頸部疼痛的手術。如今,夫妻倆在上普拉提課,進行負重訓練、有氧運動和增強式鍛煉

鮑勃承認自己的體力和精力都不如年輕時充沛,但這也能成為一個激勵因素——就像夫妻二人能夠在一起運動也能激勵鍛煉者一樣。他說:「有個伴兒總是好的。當你動搖退縮、覺得自己狀態不佳無法進行鍛煉時,另一半可以說,『別這樣嘛,我們今天就做個簡單點兒的越野訓練。』」

自從過了60歲以後,亞歷克斯每年都會以這樣的方式慶祝自己的生日:在威爾帕斯(Vail Pass)山脈一段長達8英里(約合13公里)、海拔為2000英尺(約合610米)的陡坡上騎行至海拔為10,662英尺(約合3.2千米)的高地。鮑勃則會登上自己的山地車和朋友們一起完成在威爾帕斯山的騎行路線,這樣的騎行他每年夏季會進行兩到三次。

周日的時候,夫妻二人會騎車或滑著雪橇去教堂。到了冬天,鮑勃會和朋友一起去征服威爾的陡坡或到比弗克里克(Beaver Creek)滑雪場鍛煉,這樣的活動每周會進行兩次。亞歷克斯則會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套上越野滑雪板獨自跋涉。

今年1月份,夫妻二人去了盧旺達度假,他們在那里的高海拔叢林徒步遠行了好幾個小時就是為了一睹野生大猩猩家庭的風采。鮑勃說:「如果不是為了鍛煉身體,我們不可能完成我們現在做到的這些,連一半都做不到。」

鍛煉

周一和周五,林恩夫婦會參加普拉提課程。長達一小時的課程包含了能夠增強深層腹部肌肉的低強度核心訓練。亞歷克斯稱,這些課程有助于提高自己身體的平衡性,而且能使身體關節的感覺更佳。

周二和周四,私人教練詹妮弗‧塞奇(Jennifer Sage)會到林恩夫婦家進行融合了靈活度、力量訓練和平衡性鍛煉的混合課程。賽奇說:「通過進行這些活動,鮑勃和亞歷克斯跌倒的幾率更低了,他們因為力氣不夠舉不動東西而感到勞累的可能性也更小了。」

夏天,當林恩夫妻二人跳躍著、做著弓步、快步行進和慢跑著上山回家時,賽奇會給他們加油鼓勁,為他們歡呼。有時候,她會陪著亞歷克斯一起騎車,並讓她在山路間的自行車上做間歇訓練。

初冬時節,夫妻倆通過進行改良版的增強式日常活動來為滑雪季做準備,這有助于他們適應山間路面的變化。這些運動項目包括橫向跳躍、快速蹲起、弓步和蹲跳。

隆冬之際,賽奇會讓夫妻中的一人在一輛動感單車上鍛煉30分鐘,而另一個人則同她一起進行重量與核心訓練。他們在很多活動中都使用了拉力帶以鍛煉強健臂膀和上半身,同時也有助於改善體態和協調性。她說:「鮑勃的肩膀有點兒毛病,亞歷克斯的脖頸也有問題,所以我們不得不異常小心。每次他們覺得有任何的不適和疼痛,我們都會找到另一種鍛煉方式。」

賽奇的課總會以拉伸運動或平緩的瑜伽活動作為結束。

飲食

早餐通常是拌了水果的燕麥粥和希臘酸奶。午飯一般來說量少清淡,可能只是一杯奶昔或一片水果以及酸奶。

晚餐通常有魚和蔬菜,沙拉或谷物。小食可能會有一把杏仁或一片水果。他們有時會縱容下自己吃一片黑巧克力,并總在滑雪后啜飲兌了脫脂牛奶的熱可可。

健身設備與花銷

林恩夫妻為每次時長60分鐘、帶教練的課程支付100美元(約合人民幣600元),他們的普拉提課程一周總共需要花費約77美元(約合人民幣462元)。他們為兩張高山滑雪通行證花了約1,300美元(約合人民幣7,800元),還為一張場地滑雪與圍繞當地高爾夫球場進行的越野滑雪通行證付了300美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他們的家庭健身房配有負重訓練所需的器械,一台橢圓健身機,一台跑步機和一輛動感自行車。

撰稿﹕華爾街日報Jennifer Alsever

洗臉別洗太幹淨?

http://cn.wsj.com/big5/20131128/hea072810.asp

騎自行車可延壽六年

http://cn.wsj.com/big5/20130918/hea073811.asp

氣功到底有哪些健康功效?

http://cn.wsj.com/big5/20131003/hea145721.asp

減肥也危險?

http://cn.wsj.com/big5/20131125/hea073624.asp

我們為什麼要做愛?

http://cn.wsj.com/big5/20131106/hea073108.asp




機不離手常久坐 不良飲食缺運動 都市人10大傷身惡習 - 蘋果日報 2013nov29

■常蹺腳也例為生活惡習第7位。資料圖片

都市人生活惡習多籮籮,隨時賠上健康。台灣有調查揭露當地人十大生活惡習,包括長期久坐、少飲水、愛低頭玩手機等,以上也統統是港人壞習慣。本港家庭醫生鄭志文指,不良習慣可增患代謝綜合症、骨骼退化等風險,建議市民注意其生活習慣。

記者:梁麗兒

台灣TVBS民調中心上月初訪問當地1,029名、15歲以上人士,了解他們的健康生活習慣。結果發現,首位惡習、多達72%受訪者經常久坐或久站;33%人每天飲水不足1,000毫升即四杯水,正常應日飲八杯水約2,000毫升。另有33%人愛在睡覺時把手機放枕頭旁邊,方便隨時睇手機。30%受訪者表示分別從不做運動、愛低頭玩手機或平板電腦、每天飲至少一杯含糖飲品及經常蹺腳。當中有60%學生每天至少飲一杯含糖飲品。

每30分鐘讓眼睛小休

其餘惡習包括每周有兩日以上吃高熱量食物、睡前在床上玩手機或平板電腦;每天睡眠不足六小時,分別介乎21%至25%受訪者表示有上述惡習,並以20至29歲年輕人最為嚴重。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年輕人多忽略生活惡習,但它會不知不覺侵蝕健康,若不及早改善,踏入40至50歲後,身體便會亮紅燈,40歲後明顯感到「健康差咗」。陳稱,久坐及不運動,會影響肌肉耐力、心肺功能,增加肥胖、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風險。

鄭志文稱,市民飲食不良如愛吃高脂肪及含反式脂肪食物、加上少運動及久坐,長遠會增加代謝綜合症、慢性疾病等風險,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及痛風。臨床上接獲不少低頭族因愛機不離手,致經常手痛或頸痛,病人日後有頸椎關節退化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坐姿不正確也會影響骨骼健康。提醒市民避免長時間用手機,減少在床上煲劇或打機。

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也增加眼乾症風險。他常接獲有眼乾症病人求診,懷疑與長期用電腦、玩手機,因瀏覽螢幕致減少眨眼有關,致出現眼痛、眼紅、眼乾及怕光等眼乾症症狀。建議使用者應每30分鐘讓眼睛小休,望望遠方景物,頻密眨眼兩分鐘以增加淚水分泌。

醒你健康小貼士

‧每坐一至兩小時便站起來走動,如斟水

‧坐姿正確,避免腰部彎曲

‧每周進行兩至三次帶氧運動,如跑步,每次維持30分鐘或以上

‧每日進行適當伸展運動

‧避免在床上煲劇或打機

‧減少吃高脂肪食物及喝含糖飲品,如熱飲減少落糖;每日飲八杯水

資料來源:家庭醫生鄭志文





《人民日報》:對內地人不友好不利港發展 - 蘋果日報 2013nov29

內地人來港搶奶粉、雙非童爭學位等問題,令中港矛盾日深,內地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今日發表題為「深圳七校招收雙非學童深港兩地共解學位衝突」報道,表明面對衝突,香港有一些不理性歧視內地人的聲音,不利港發展。文中強調香港長遠繁榮取決於中央政府政策,以及內地社會在多大程度上感覺香港是親切的,「如果內地人普遍認為香港社會對他們並不友好,他們去那裏會很不自在,這對香港的長遠發展決不是甚麼加分因素」。

報道重提香港人口未來將會短缺,需要補充勞動力的觀點,指出香港勞動力5年後就會萎縮,雖然雙非問題令一些港人不滿,但對香港是潛在的勞動力「紅利」,有助緩解勞動力缺口。

報道續說,當出現問題時,內地與香港應共同面對,理性尋求解決方法,而非任由情緒發泄式的衝突擴大,「內地遊客在香港不排隊、大聲喧嘩令港人抱怨,但也正因為遊客,支撐了香港旅遊、零售業發展;內地學生赴港上學也曾被指搶奪教育資源,但卻配合了香港提升人力資源的政策」。

.END

打折黑幕 - Suzanne Kapner 華爾街日報


揭開打折背後的黑幕 - Suzanne Kapner 華爾街日報 2-13nov29

《華爾街日報》- 本周美國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當顧客紛紛湧向商場尋找質優價廉的商品時,他們還會見証一場零售業即將上演的大戲。

店舖將紛紛擺出大幅折扣的招牌,吸引顧客進店選購。但零售業的老手們都知道,這些降價促銷通常都會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

人們大多認為,零售商會儲備存貨,那些賣不出去的商品就只好削減利潤降價出售。然而事實通常並非如此。大型零售商會在背後與供應商協調定價,將價格設定在打折後照樣能夠獲得其所需利潤的水平

比如紅色褶邊羊毛開衫6折售價39.99美元,其實根本就沒打算按照68美元原價出售。產品的定價囊括了折扣的數額。

然而買家似乎不介意這些。尤其在當前慘澹無光的經濟形勢下,他們所追求的是那種佔到便宜的快感。如果像J.C.Penney這種零售商不使用這種玩法,就會蒙受損失。

最近一天下午,44歲的技術設計師洛德絲﹒托裡斯(Lourdes Torress)正在梅西百貨(Macy's Inc. ,M)紐約旗艦店的促銷架旁挑選商品,她說,不打6折的商品,我都不想正眼瞧它。

多數折扣被捏造的本質,令人不禁質疑在假日購物季裡排隊迎接促銷狂潮的做法是否明智。這也解釋了零售商為何能在不賠本關門的前提下照樣實現放量促銷。

根據紀錄在線優惠券的網站Savings.com的數據,2009年至2012年間,31家主要百貨商店和服裝零售店提供的打折交易數量增加了63%,且平均折扣從25%上升至36%。

而根據FactSet,同期這些零售商的毛利率(即進價與售價的差額)一直穩定在27.9%的水平。2012年第四季度利潤率從該年三季度的28%微降至27.8%,可見假日促銷幾乎未導致利潤下滑。

麥格理証券研究(Macquarie Equities Research)分析師利茲﹒鄧恩(Liz Dunn)稱,許多產品都已將折扣金額計入到產品定價中。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發現利潤率如此穩定的原因。

包括百思買(Best Buy Co.)、沃爾瑪(Wal-Mart StoresInc.)以及梅西百貨在內的零售商都警告稱,即將到來的假日季競爭將異常激烈,並且全部商品銷售都可能會對利潤造成沖擊。在連鎖店拼力促銷,或者不得不額外降價以清空庫存堆積的情況下,這是有可能發生的。而且商店也會為招徠顧客而賠本兒出售真正物美價廉的商品。但多數情況下,商品標價都遠高於合理預期價格,商家還是有利可圖。

如果零售商從不試圖以初始價格銷售商品,它們可能會惹上官司。除此之外,這種做法無可厚非。公司們對其中的各種操作可以非常坦白。

J.C.Penney在前蘋果公司(Apple Inc.)高管約翰遜(Ron Johnson)的領導下,曾試圖遠離折扣,但卻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如今在新首席執行長厄爾曼(Myron 「Mike」 Ullman)的帶領下,該公司重新玩起了標準的折扣遊戲。但首先它必須調整價格

厄爾曼上周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說,我們必須並且也將在競爭中獲勝。這意味著首先將我們的商品價格充分上調,以便在提供折扣或降價促銷後保護我們的利潤率

一位行業顧問以大型零售商銷售毛衣的過程為例,解釋了整個過程。供應商以大約14.50美元的價格將毛衣銷售給零售商。毛衣的建議零售價為50美元,其中包括給予零售商的大約70%的漲價空間。一些毛衣按這個初始價格銷售,但更多的是以44.99美元的首次折扣價銷售,而大部分則是以21.99美元的最終折扣價銷售。平均下來,每件毛衣的零售價為28美元,零售商可以獲得大約45%的利潤率。

過去,零售商並不總是如此定價。那時候,大部分商品以全價銷售,只有有限數量的商品降價銷售以便清理未銷售的庫存。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這一做法開始發生變化,當時一大批門店開張,造成競爭加劇,迫使零售商們尋找新的方法吸引顧客。

高-低定價策略意在通過偶爾的降價促銷,激發消費者的購物興致,吸引購物者。最初,零售商們克制地實施這一策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科恩(Mark Cohen)說,過去,在連鎖百貨公司Mervyn's,折扣商品的銷售額不得超過總銷售額的30%。該公司目前已經破產。科恩曾供職於該公司,並曾擔任其他零售業職務,包括SearsCanada Inc.首席執行長。

但水閘已經打開。在2012年的一次報告活動中,當時仍擔任J.C.Penney首席執行長的約翰遜說,該公司全價銷售的商品比例不到千分之二。平均折扣為60%,高於10年前的38%。問題是顧客們並沒有省下更多錢。實際上,顧客支付的平均價格在這期間大體保持未變。改變的是初始價格,初始價格比過去高了33%

哥倫比亞大學的科恩說,其中的荒謬之處在於,用於計算折扣的初始價格常常有名無實,因為商品幾乎從不會以這個價格銷售,這就降低了折扣的合法性。

電子商務的興起使得人們能夠追蹤網絡定價以及產品按照目錄價格出售的時間。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 AMZN)在其2013年節日禮物指南中列入了三星60英寸高清電視,這款電視原價被標為1,799.99美元,按照45%的折扣出售。但據eBay Inc.旗下的價格追蹤公司Decide.com,這款電視幾個月中的售價從未接近目錄價格,過去8個月中這款電視的最高售價為1,297.85美元。10月份這款電視的標價改為997.99美元,與目前的售價基本一致。

亞馬遜發言人稱,為了給顧客提供最劃算的交易,公司經常變動售價,因此顯示「最近」的售價可能略顯隨意,會令顧客感到困惑。

另外一個促銷技巧是在假期打折前上調產品售價。在價格追蹤公司Market Track LLC為《華爾街日報》(The WallStreet Journal)提供的分析中,該公司研究了2012年11月1,743種商品的網絡價格波動情況。在感恩節前幾周,有366種商品(即大約五分之一的商品)的標價被平均上調了8%,這些商品在耶穌受難日(Black Friday)又被打了折扣。玩具和工具在耶穌受難日前的提價幅度最高,大約為23%。

在Johnson突然放棄打折制度而採用每日低價策略後銷售額下滑,他也因此丟掉了工作。但零售業高管們表示,他觸及了一個重要的層面,即價格已經失去了其真實性

根據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的規定,在降價之前,零售商應該在一段長度適當的時間內以正常價格銷售某種商品。

Cynthia Spann正在就她所指稱的虛假折扣起訴Penney。根據她的控訴,她於2011年3月以40%的折扣價格買入了三件原價為30美元的女式襯衫。但在她購買之前三個月這款襯衫大部分時候的價格為17.99美元,與她支付的價格一樣,而不是30美元。Spann在控訴中稱,如果她知道折扣是虛假的,她就不會購買這些襯衫。

Spann通過其律師表示不願接受採訪。

Penney的發言人拒絕對該訴訟置評,但表示該公司的政策是,所有商品以原價銷售一段較為合理的時間後才會打折。

Kohl's Corp.和Jos A. Bank Clothiers Inc.也受到了類似指控。Kohl's發言人沒有回應置評要求。在最近提交的季度性文件中,該公司表示它所面臨的這些法律訴訟不會產生實質影響。Jos A. Bank發言人未就相關法律訴訟或者公司的定價策略置評,但表示兩起類似指控在今年早些時候被駁回。

零售商曾經一度訓練客戶尋求打折商品,但現在他們又被這種策略所困。Macy's在2007年就曾嘗試減少優惠券發放。

該公司首席執行長蘭格倫(Terry Lundgren)稱,客戶不來購物了,因此我們知道這不是個好主意。

撰稿﹕華爾街日報 Suzanne Kapner


假日促銷最好別買的五種商品

http://cn.wsj.com/big5/20131127/lif104704.asp

黑色星期五大減價真能揀便宜?

http://cn.wsj.com/big5/20121123/bus071756.asp

國際奢侈品牌的「骯臟小秘密」

http://cn.wsj.com/big5/20130426/GUW083707.asp

阿里巴巴雙11購物節堪比美國黑色星期五

http://cn.wsj.com/big5/20131109/tec174941.asp

中國奢侈品買家最想要什麼?

http://cn.wsj.com/big5/20130524/GUW071520.asp



曾淵滄:樓市劈價 騙人玩意 - 蘋果日報 2013年10月28日

■新地賣天璽貨尾,出現千名有億萬身家的人迫爆售樓處。 資料圖片

...

新地(016)賣天璽貨尾,出現千名有億萬身家的人迫爆售樓處;新世界(017)與會德豐(020)賣The Austin,一日套現21億元;恒隆地產(101)賣浪澄灣貨尾,更出現排隊黨。地產商造勢的手法,水平還真不差。全世界的人都喜歡做一窩蜂的事,一見有人排隊搶購,想也不想也馬上加入搶購的隊伍。那些樓盤熱賣一天,第二天就加價,天璽的最新價單在扣除所有的優惠後,也沒有任何真正的優惠了,地產商先提價,然後提供優惠,算起來仍是市價,這與我們經常看到的大劈價新聞一樣。

先加後減 促成生意

所謂的大劈價,全是騙人的玩意,是地產代理用來嚇窒不詳細讀新聞內容的小業主,逼他們減價以促成生意,大劈價200萬元的真實版本,是叫價比市價高200萬元,然後再大劈價200萬元。現在賣一手樓的地產商,也學會二手市場的大劈價手法售樓。

廣州《新快報》記者在中央電視台的鏡頭下,公開承認收錢編造中聯重科(1157)虛假新聞。過去幾年,中資上市公司出現的真假醜聞多得很,收錢造假的也不少,付錢的人的目的是甚麼?當然是預先沽空以獲利,這是涉及數十億元的利潤。不過,內地這種躲在背後叫記者造假,然後自己沽空獲利的手法,遠遠比不上西方像「渾水」那樣的公司光明磊落,他們會清清楚楚地告訴大家,自己已沽空某一隻股

曾淵滄

.END

幾多被判死刑的貪官生前都是一口一個「愛國愛黨」- 曾志豪


黎廣德﹕伍珮瑩的勇氣對「公益揭弊」的啟示 - 明報 2013nov29

為政府撰寫免費電視發牌研究報告的顧問公司總監伍珮瑩打破沉默,指出政府官員斷章取義,隨後特首梁振英表示會「跟進」和「處理」,局長蘇錦樑重申顧問公司的保密責任,大有秋後算帳之勢。政府一向視外聘顧問為「租來的槍手」,萬料不到有人敢在權力面前講真話,所以可能不惜一切反擊,製造寒蟬效應。這場角力不僅影響諮詢顧問的專業定位,更關乎公帑運用是否得宜,公共利益誰來捍衛,揭弊者缺乏法律保護等一系列課題。

伍珮瑩處理傳媒查詢非常得體,她至今未有披露報告內容,只是點出政府利用報告誤導公眾的要點,政府不易指控她違反保密協議。但關鍵不在於顧問合同條款是否有灰色地帶,而在於了解內情的專業人士,可否基於公眾利益而披露政府官員刻意隱瞞的事實,但同時享有免受報復的保障,這正好與國際上熱烈討論的「保護吹哨者」(whistleblower protection)息息相關

特區政府花公帑外聘顧問,代表官員承認官員能力不足,或至少未有餘力進行制定政策所需的研究分析,所以要依賴更懂行的專業人士。政府不是萬能,所以依賴外援無可厚非,但很多官員養成陋習,不尊重顧問的獨立分析,意圖用長官意志影響研究方式或結論,甚至在研究完成後秘不外發,方便斷章取義來迎合上級的政治決定。

政府濫用顧問研究變本加厲

這些行徑在回歸後變本加厲,例如中央政策組把很多顧問報告放入黑箱,令不少學者白費心血但敢怒不敢言;鄭汝華主理的運輸局對高鐵的財務、交通和可行性報告遮遮掩掩,避重就輕;港珠澳大橋環評報告採用不符實際的假設來低估污染影響,以及大埔龍尾人工泳灘環評報告內的錯漏,都留下官員插手干預的痕。類似事例俯拾皆是,但專業顧問敢於逆官意說真相的情卻絕無僅有

須知這些報告並非官員私下花錢買的玩具,而是用市民公帑、動輒過千萬元的昂貴研究,原意是用來釐清事實,彰顯公益,令政策更符民意因此,若果負責研究的獨立顧問發覺官員扭曲事實,或引用報告時明顯違背公眾利益,他們是否有說出真相的權利與義務?

國際上對「吹哨」或「揭弊」的定義,不但針對公營機構或私營企業內貪污舞弊等違法行徑,更包括政府濫權、濫用公帑、浪費資源或因利益衝突而危害公益的行為,當事人只要掌握證據和合理相信這些行為屬實,都應該在披露真相後獲得免於刑責或打擊報復的保障。

揭弊彰顯公益

立法保護大勢所趨

對於這些堪稱為「真相鬥士」的揭弊者,他們對公益的貢獻往往鮮為人知。根據統計,全球三分之一的舞弊個案都因揭弊者而公之於世,比所有核數師、保安人員或警察所揭發的案件總數還多。單在美國,自1986年起揭弊者令政府討回被詐騙或浪費的公帑已達350億美元。

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本月初發表了一份有關歐盟各國為揭弊立法的調查報告,發現27個國家內有4個訂立了全面的專門法例保護揭弊者,另有16個提供有限度的法律保護。歐洲議會在上月通過議案呼籲各國提交保護揭弊立法的時間表,成為勢不可擋的潮流。

記者多次追問伍珮瑩,是否害怕往後「冇政府生意做」。其實這條問題反映了社會上的危險心態,接受了官員對不聽話的顧問打擊報復實屬正常。大家忘記了政府官員有秉持公正的責任,趕絕敢於講真話的顧問等於送錢給甘願講假話的庸才,正是浪費公帑的劣行。所以記者實應追問梁振英和蘇錦樑:「你如何確保像伍珮瑩一樣講真話的顧問能被政府重用,令官員獲得獨立客觀的研究分析?」

大家愈擔憂香港禮崩樂壞,愈須催促政府訂立揭弊保護法。試想,若果揭弊者毋須擔心打擊報復,許仕仁、湯顯明、曾蔭權等橫跨多年的涉貪或浪費行徑,可能於案發初期被揭露,省回公帑之餘更能早日撥亂反正。海事處部分官員10多年來敷衍塞責,若在南丫海難前被揭發糾正,能救回多少人命?

當權者不高興被揭瘡疤,大企業不高興商譽受損,所以真相鬥士的主要盟友是公民社會。很多人佩服伍珮瑩的勇氣,對她最好的回饋是付諸行動,不要讓揭弊者孤單。



方志恒﹕普選就是實現真正的港人自治 - 明報 2013nov29

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訪港,為即將展開的政改諮詢拉開序幕。

李飛以《基本法》權威的姿態訪港,透過詮釋《基本法》及人大決定,為政改諮詢定下框架。

總體來說,李飛的講話內容,可謂「外弛內張」:表面來看,李飛語調寬鬆留有餘地,既沒有嚴詞批評「佔領中環運動」,亦未有斷然否定「公民提名」,甚至提出「提名委員會」的取向,必然深受選民影響的新穎說法;但實質上,李飛仍然堅守今年3月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的強硬立場,同樣強調對抗中央的人不能擔任特首、「提名委員會」應參照現行「選舉委員會」的四大界別、提名程序是由「提名委員會」作出「機構提名」等等。

普選之爭,表面上,是爭取建立一個公平開放的民主制度;實際上,卻是爭取實現真正的港人自治——回歸16年,「港人治港」不過停留在口號上,香港人從未有權選擇誰當特首、從未能夠決定政府政策、更加從未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爭取落實普選,目的就是要實現《基本法》之下,港人早應享有的自治權利。

港人治港一直停留在口號上

回歸以來,所謂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說穿了其實是「代理人治港」(官方的說法是「愛國者治港」),即透過「選舉委員會」產生一個忠於北京的代理人擔任特首,然後由特首代表中央在香港行使管治權。

特首普選的核心問題,就在於北京到底是堅持「代理人治港」模式,還是放手讓港人行使《基本法》下的自治權利:如果北京願意放手讓港人自治,那麼在《基本法》及人大決定的框架下,其實依然有足夠空間將「提名委員會」民主化(例如將四大界別全面由個人票選舉產生、並維持現時低門檻的提名程序),令政治光譜上的不同黨派都有機會角逐普選,讓香港人能夠真正選擇自己的特首;如果北京根本無意放手讓港人自治,並且堅持「代理人治港」模式,自必然要將「提名委員會」變成篩選機制(包括將由建制派主導的「選舉委員會」轉為「提名委員會」、並採用高門檻的提名程序),以確保只有忠於北京的建制派人物,才能夠取得提名進入普選階段,這種普選必然違反民主原則、閹割港人自治。

換句話說,現時皮球根本不在香港人這邊,皮球由始至終都在北京那邊:不是香港人要去回應喬曉陽、李飛定下的抽象框框,因為在這些所謂框架之下,其實依然存在足夠空間,去制定從低門檻到高門檻的不同普選方案;真正的關鍵,是北京是否願意履行1980年代已承諾的「港人民主治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就請北京領導人乾脆把事情說清楚,承認根本也從來無意讓香港人選擇自己的特首,一國兩制下的「港人治港」只能是「代理人治港」模式。

港人自治落空中港全面對立

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時,奧巴馬巡迴全國拉票,鼓動新生代起來改變國家,有一句話常常出現在他的演說之中:「我們的命運並非天定,而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Our destiny is not written for us, but by us.)

這種渴望掌握自己命運的意識,大抵亦已成為香港人的共同信念:經歷過2003年七一大遊行的政治洗禮,香港人的自主意識早已覺醒;而從董建華、曾蔭權、到梁振英,回歸16年特區政府的各種施政失誤,更讓香港人認清唯有落實普選,才能夠建立真正向香港社會負責的政府。在港人主體意識日益高漲的情下,北京的「代理人治港」模式根本無法維持下去。

普選就是實現真正的港人自治,也是「一國兩制」長治久安的鎖匙,北京應該要信任香港人,能夠按照《基本法》管治好香港;但如果在今次的政改諮詢中,最後揭盅的不過是層層設限的特首普選,香港人追逐了30年的民主治港夢落空,社會矛盾必然激化,中港走向全面對立,「一國兩制」只會被逐步淘空。

香港政局將會何去何從,就在北京領導人的一念之間。




曾志豪﹕無人話推翻,人人可入閘 - 明報 2013nov29

我們對普選的要求,絕不是保證某些派別候選人,一定可以入閘;但我們更加不想看到,某些派別的候選人,一定不可以入閘。

你做初一,我們才被迫做十五,如果不是中央橫蠻無理設計出一個「超穩定」篩選架構,香港才不會要求力保泛民入閘。

中央其實害怕香港出現一個什麼樣的特首?

「愛國愛港」定義太含糊,幾多被判死刑的貪官生前都是一口一個「愛國愛黨」,中央自己都拿不出一個標準。

所以中央提出另一個定義,從反方向論證,便是「不推翻內地社會主義制度」。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表示,「雖然社會主義制度不在香港實施,但是港人有不推翻內地社會主義制度的義務」。

我頗欣賞郝鐵川的講話,起碼他提出了一個具體定義﹕「不推翻內地社會主義制度」。

有標準有界線便可以踢波了,以佔中三子為例,和平佔中,再巴閉再曠日持久,充其量也只是佔據行人路馬路公共空間,我想佔中三子是不可能提出像泰國一般,佔據政府機關部門大樓的極端行為。香港的佔中和泰國相比,就像露營般溫和更與「推翻內地社會主義制度」相去甚遠,佔中三子理應有資格入圍。

又有人說,吾爾開希過境香港,何俊仁陪伴左右,似乎暗示,如果日後何當選特首,便有可能真的把吾爾開希交到北京,又或者高調出席平反六四的集會,對抗中央政府。即使這些事情發生,又有哪一項屬於「推翻內地社會主義制度」?把通緝犯交給政府,中央可除眼中釘;平反六四,即便結束一黨專政,但社會主義制度,幾時等於「一黨專政」?你問米問馬克思,他也一定答不出。




金改具顛覆性 市場震動難免 - 易憲容 2013nov29

三中全會的《決定》既沒有把金融放在突出地位,也沒有給國內金融帶來多少驚喜,但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三中全會輔導讀本》,同樣繪製了未來中國金融改革新藍圖。

當中盡管沒有出現全新金融體制改革項目,但周小川在外滙、利率和人民幣國際化及商業銀行改革等方面,構思出一個未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

當前的中國金融市場仍然是計劃經濟的最後一個堡壘。

利率市場開放 還需時間

特徵之一是以銀行業為主導,銀行業資產有144萬億,佔整個金融體系的資產80%以上。而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五大國有銀行又佔絕對優勢。二是政府對銀行業實行嚴格的價格管制與規模管制。由於政府對市場干預過多,必然使得國內金融市場的有效價格機制無法形成,金融資源配置的無效率,更無法化解金融市場巨大的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

《決定》多次強調市場對資源配置所要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堅決減少早幾年盛行的政府對市場參與干預過多的現象,對保證市場有效運行基礎制度建立,十分強調。這對計劃性的中國金融市場,將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如金融市場對內對外全面開放、股市發行的註冊制、宏觀管理的負面清單等。無論是金融市場規則和行為,還是金融組織機構及市場競爭方式,都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對國內外市場影響也將是顛覆性的。

其次是金融市場的有效價格機制形成,即放開對金融業的價格管制。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利率、滙率市場化都取得了不少進展。比如7月份銀行貸款利率全面放開,人民幣滙率的市場化等。《決定》強調了完善人民幣滙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央行對此有更明確的解讀:利率市場化的中短期規劃,利率市場化會緩慢推進,減少政府對人民幣滙率干預及增加浮動彈性。

其實,這裏有兩個問題要解決,一是市場化的基準利率是甚麼?如何來設立?二是如何確立國內金融市場無風險收益曲綫?

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基準利率是銀行一年期存貸款利率,與發達國家市場的基準利率完全不同,要建立起市場決定的無風險收益曲綫並不容易。所以最為重要的存款利率放開,還要時間。

人民幣彈性增 加速資本流動

當然,從讀本來看,央行對利率市場化有些較大改革舉措,比如設立銀行貸款基礎報價機制(這是存款利率不放的情況下對銀行約束的機制)、同業大額存單發行與交易、金融機構負債產品市場化定價、選擇時機存款利率市場化等。這對國內外市場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減少外滙管理中的行政審批及「負面清單」管理、人民幣滙率彈性增加及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加深,不僅減弱了央行對市場干預,也會加速國內外資金跨境流動的進程。這有利於國外的資金便利地進入中國市場,也有利於國內企業及個人資產的全球配置,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在這裏有兩大變化將對國內外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一是人民幣滙率在彈性增加下重新定價;二是跨境資本雙向流動快速增長。

還有,對於國內金融市場由於有政府的隱性擔保,隨近幾年信用過度擴張(有人統計過,中國建國64年,前60年信貸增加30萬億,而且後4年則增加了近40萬億),潛在的巨大風險正在增加(如流動性風險、影子銀行風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及利率風險)。

設存款保險制 銀行競爭激化

針對這些,金融體制改革將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這意味國內金融市場競爭方式將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往國內商業銀行拼規模的競爭方式將結束,商業銀行在成本約束條件下,從根本上提升其風險定價能力,否則,將被激烈的市場競爭劣汰。

關於跨境資本雙向流動,讀本的解讀也超出市場預期的。中國金融市場大門進一步打開,在當前全球貨幣政策全面量化寬鬆條件下,氾濫的流動性可能讓更多的海外資金進入中國市場,尤其是香港市場(最近香港股市成交量大增,很可能就是這種跨境資金快速流動進入之結果)。

中國企業及個人資金走出國門,不僅有利於國內資產的全球配置,也可能對全球不少市場帶來巨大的衝擊,並導致這些地方資產價格劇烈波動。

總之,中國未來重大的金融改革已經啟動,它將對中國金融市場的規則、行為方式、組織結構及監管方式,特別是整個金融市場利益格局造成影響。由此,它將給國內外市場帶來巨大的衝擊。對此投資者不得不要密切關注。





沒有香港的中國夢 不太吸引 - Thomas Sevcik 明報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自上任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中國夢」,十八屆三中過後內地各項改革紛紛出籠,上海月前才成立自由貿易區,深圳也構思在前海發展國際金融服務區。

許多評論指,香港很可能會被其他國內城市取代,最終淪為二綫城市。作為中國一部分,香港可以在這個「中國夢」中,可以扮演甚麼角色?

見慣世面的香港,其實能為中國增添獨特元素,圓滿中國夢。香港的法治精神和用人唯才的文化,可以讓所有人的理想實現。但香港要繼續創造實現理想的環境,就必須比中國其他城市更先進、創新,為中國以至大中華地區提供幾項模範

環球專業樞紐 可與世界接軌

一、環球專業、知識的樞紐——香港的社會多元化,令它擁有成為環球專業知識樞紐的優勢。雖然香港的政治制度大致是「由上而下」,但「從下而上」的元素亦始終存在:公眾有知情權、活躍的媒體;政黨、專業學會、民間智庫及基層組織可自由發表意見;加上年輕人平均教育水平高,以至各種專業制度(如建築、醫療、社工、調解及品質認證等)的發展成熟。

香港社會需要多元化的意見和討論——這不一定「等同」西方的民主,但我們肯定需要保持一個公正和開放的環境,才可秉持並繼續發展香港優勢,進一步鞏固其作為「與世界接軌的中國城市」地位。

二、以「質」取勝的香港品牌——從食品安全到其他產品、服務的質素,香港品牌的高質和可靠性普遍領先國內。「香港製造」是信心的保證,也是在「中國製造」未達到「韓國製造」或「日本製造」水平前的一個中轉站

「香港製造」已超越了與產品相關的純粹印象,它還代表了創造這些產品背後的優良條件,包括香港注重的「誠信」文化。撇除前廉政專員的醜聞,香港算是一個講求誠信的地方,這從職業操守到打擊貪污上,可見一斑。香港的法制、公交系統、機場管理、處理危機及天災的手法備受國際欣賞。香港的媒體也大多公平公正,而香港政府尚算是有效率和組織良好。這些全方位的效率和誠信,是成就「香港製造」的主因。

香港獨特背景 證中國可上層樓

三、作為「品牌中國」一個重要特徵——相較其他國內或亞洲的城市,香港有其獨特的歷史和地理位置,以致在理解西方的思維上有其優勢,這也令香港成為一個有趣的思想交滙點。事實上,世界各地不少人都是通過香港來體驗中國的;商人、學者、旅客不是停留香港,就是以這兒作為遊歷中國的起點,從被「97回歸」或「一國兩制」吸引的學者及高端思想家,到樂於擁抱中國文化的外地年輕人及優才,都視香港為「中國能做得更多」的例證。

那香港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若要成功扮演「橋頭堡」角色,具體上要做甚麼?

一、拓展環球視野 推動香港觀點——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這是它基因的一部分,因此在教育方面,我們要鼓勵年輕人到海外交流,政府應該確保課程能訓練學生的環球視野。香港也要確保一個既有趣又可展現香港多元化特質的平台,把握發揮自身能擔當知識/資訊樞紐的獨特性,例如將自己定位為亞洲新聞中心,更主動地向各地發布資訊,如早前香港在報道「斯諾登事件」上,就成為了國際焦點。

強化香港製造 亞洲版瑞士製造

二、強化「香港製造」——「質量」是香港產品引以為傲的地方,「香港製造」成為亞洲版本的「瑞士製造」指日可待,但要持續優勢,政府需大力推動新標籤計劃(類似歐洲的「原產地聲明」)並加推鼓勵性的獎項。(詳情日後再談)

三、與內地的合作關係——愈來愈多港人到國內升學,但相比到英、美、澳洲留學的人數依然不多;向學生提供更多誘因到國內升學是有其需要的——珠三角是世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最大的經濟衛星城市也位處於此;香港應該視廣州、深圳及澳門為合作夥伴,而非單純的競爭對手。因「品牌中國」能否將西方經驗融為己用,並讓國際接受,香港理應可發揮先導角色。

要做到以上三點,港府需更主動、更有遠見;「不斷完善和持續進步」應作為港府及企業奉行的教條。香港要持續繁榮,必定要比中國其他城市做得更優秀。如果香港自滿,那不只是一個國際級城市的沒落,更會令中國夢失去有趣的元素。

記着:沒有香港的中國夢,不太吸引。

(作者Thomas Sevcik是資深的國際城市發展顧問。他本身是建築師,於柏林、蘇黎世、洛杉磯及拉斯維加斯等地累積逾十五年的建築及都市規劃經驗,曾為不少跨國公司提供有關地域定位及空間塑造的方案。)


2013/11/22 香港我城不死 創新特區模式 Thomas Sevcik 明報

香港的種種風波一直未有止息的傾向,由往年的國教事件、到今年的電視發牌風波,坊間每天都有很多關於Is Hong Kong dying?討論,有人恐懼香港即將沒落、被上海、新加坡等取締,甚至說香港已出現另一波移民潮。

港人正面臨身份危機,可是港人未必察覺,不單是國內人士,世界各地在找尋機遇的年輕人和專才都渴望跟香港交流,甚至來港定居。香港正面對沉重的挑戰,但香港同時擁有很多我們忽略了的內在優勢,以及可令這城市變得更強的基因。

危機?香港常見 香港AQ高

事實上,我們毋須過分憂慮危機,因為「危機」一詞對香港來說絕不陌生:60年代新移民帶來社會問題;80、90年代工廠北移造成經濟下滑;97問題引發信心危機;03年「沙士」疫症——香港的歷練,顯示出香港是世界上最能適應改變及面對逆境的城市之一。盡管挑戰重重,但我們對香港的未來仍然樂觀。更重要的是香港人如何總結經驗,找尋自己的出路:

幾個世紀前,港口城市東京毫不起眼,二次大戰後平地一聲雷,但過去20年卻停滯不前,人口還在不斷老化。上海現在進入了繁榮的階段,卻無法於中國制度中獨善其身,例如貪腐、環境污染、土皇帝等問題依舊發生;新加坡直至60年代仍被貪污問題纏擾,現在又要面對族群、新移民導致本地人機會減少等等問題;首爾的國際地位正在攀升,但又有誰可以肯定它不會被南北韓的長期對峙弄得優勢盡失?台北也正發展得火熱,但只要它仍是一個沒有主權國支持的城市,就難以令人有信心作長綫投資。

再看遠一點,倫敦的地位超越了自己的國家,卻糾結於大型的基建問題;過分依賴金融業和俄羅斯大款支撑的地產發展,危機隨時爆發;紐約在70年代破產,重整金融業而再繁榮起來;可是現在受到嚴格法規限制發展,被金融企業主管詬病;一直是國際城市的巴黎也逐漸喪失影響力,淪為旅遊、生活品味的主題公園,巴黎的企業家正撤離到國外;80年代圍牆倒下前,柏林是一個被分割、沒有未來的城市,現在又要面對20%以上的失業率及10億歐元的赤字;開羅現時支離破碎,即將被杜拜取代成為中東的經濟及知識樞紐。

城市潮起潮落 香港可怎發圍?

回溯更久遠的歷史,西安、耶路撒冷、吳哥窟、底特律……這些一度是世界級的城市,又何嘗沒有經歷起跌?如此看來,香港也不過正是處身發展轉折期。香港對人才的培訓、與內地的緊密聯繫、國際公認的專業及金融制度都是自身的優勢。這個城市的品牌不能輕易複製。香港最大的發展障礙,可能就是一直沒有決心正視大部分可以解決的問題。

我們希望從一系列討論,探索如何把香港重新定位。例如,我們總不能依靠輸出奶粉及外國時尚產品給訪港內地旅客,我們可以如何令香港在其他中國城市中突圍,同時令香港減少依賴內地?又例如,國際級城市應是一塊吸引全球人才的磁石,但我們卻面對產業過於集中,這意味香港需要一套更長遠、更具競爭力的輸入人才政策、鼓勵創業、發展創新產品技術等策略。

我們的討論或許會較尖銳,但社會及經濟發展往往比政府政策的調整來得急速,因此市民不能光靠政府,港人本身也需要積極參與討論香港的城市定位。簡言之,香港人希望擁有一個怎樣的香港?

其實,香港在世界舞台上是一個模範城市——我們可大膽提問,將來的伊斯坦堡、開羅甚至未來的倫敦,將怎樣依照香港,發展成為「特區模式」的城邦?

我們深信,這是屬於香港的時刻。

.END

国家信访局局长涉嫌严重违纪 河南省质监副局长涉嫌共用小三 - 新华网 / 人民网


中组部:国家信访局副局长许杰涉嫌严重违纪被免职 2013-11-28 19:45:41

摘要: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证实,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许杰涉嫌严重违纪,中央组织部已决定免去其领导职务,现正在按程序办理。

许杰。图:国家信访局官网

  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证实,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许杰涉嫌严重违纪,中央组织部已决定免去其领导职务,现正在按程序办理。

  今天上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许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

  许杰简历

  许杰,男,汉族,195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经济学学士。1974年4月参加工作。1978年至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1989年任中办国办信访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1992年1月至1993年6月挂职任山东省昌邑县副县长。2000年9月任国家信访局办公室主任。2005年6月任国家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期被调查官员一览】

  江苏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蒋国星涉严重违纪被调查

  江苏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国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目前尚无信息披露蒋国星案发是否与其在句容、睢宁的工作经历有关。

  湖北省副省长郭有明涉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

  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湖北省副省长郭有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辽宁广播电视台原台长涉嫌严重违纪被立案调查

  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近日,辽宁省纪委对辽宁省广播电视台原台长史联文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进行立案调查。

  贵州省委常委廖少华涉嫌违纪违法正接受调查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来源:新华网  作者:编辑:李啸啸



靠什么终结上访者杀截访者的悲剧 2013-11-29 02:30:20  新京报 

  ■ 马上评论

  据报道,河南鹤壁人巩进军因拆迁事宜进京上访四年,多次被截访者强行送回原籍后,巩进军声称“如果截访者再敢抬我、打我,我和他们拼命。”11月15日,巩进军在被再次押送回原籍的高速路上,刺死刺伤截访者各一名。

  上访者和截访者的“猫鼠游戏”酿成命案,这并非孤例。2009年,在辽宁抚顺,因拆迁纠纷,一位16岁的上访少年将截访者捅死,事发后,当地900多名村民联名为“凶手”求情。这也为悲剧增添了悲情色彩。

  在如今这起悲剧中,有些细节也令人如鲠在喉:截访的保安都是年轻小伙,也是在京生活的底层人员,“押运一次才200元”但是,在上访与截访的拉锯战中,同处在底层的上访者与截访者,却成了一对狭路冤家。二者动辄操戈相向,是“弱者抽刀向弱者”的写照,也是对制造对立情绪的问题制度的拷问。

  解剖该案,不难发现,上访者与截访者的紧张关系,与信访排名驱动下的“截访”机制不无干系。地方想方设法“截访”,而访民则因征地拆迁等民生问题而不断

上访。问题无法纾解,矛盾只有激化,以暴制暴的互伤格局也就形成。

  此案引起舆论热议,很大一个原因,是因它发生在国家信访局启动信访改革——取消各地信访排名,取而代之的是上下级之间“点对点”通报的时间点上,这让人扼腕叹息。

  应看到,此次信访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指向了拦访、截访等问题的解决。将“非正常上访”数字与政绩脱钩,并强调“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意在将矛盾化解前置,实现“源头治理”。可以想见,若信访改革能消解“法治堵点”,上访者和截访者间上演的“武斗”,势必会减少。

  而今,命案已酿成,它对以堵代疏式截访弊端的“指控”,也应作为信访改革深化的驱动力。也只有消除对“拦卡堵截”的依赖,将信访纳入到法治路径中来,才是终结“猫鼠游戏”悲剧的法门。

  □燕农(高校教师)




云南一小学生深夜摸黑上学 因买不起闹钟怕迟到 2013-11-28 22:40:19

摘要:男孩用塑料袋装好书本,晚上10点多就出门,一直步行到纳古,打算就这样一直等到天亮学校开门。

民警送小兴语回到家

  凌晨时分,一个瘦小的男孩路灯下来回走动取暖路人好奇上前询问,小男孩却不回答。直到民警到来,孩子才说出小秘密——

  11月26日凌晨,一个七八岁大的小男孩徘徊在通海县纳古镇街头,冻得瑟瑟发抖,眼神中满是焦虑。路过的好心村民李孝慈上前询问情况,小男孩却什么也不愿意说。难道是被父母赶出了家门,还是干了坏事不敢回家?冬天的夜晚异常寒冷,为了孩子的安全,李孝慈赶紧掏出手机拨打了纳古派出所的值班电话,原来,是孩子买不起闹钟怕迟到,所以深夜去上学。

  民警很快赶到,将小男孩接到派出所。在派出所值班室里,小男孩向警察叔叔道出了一个令人惊讶又心酸的“秘密”。小男孩名为兴语,是纳古中心学校二年级二班的学生,暂住四街镇大营村。母亲几年前离家出走,留下他和姐姐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在里山工业园区一家工厂上班,姐姐在通海三中上初一。

  11月25日晚,因父亲出门去上夜班,家里只剩他一个人。从大营到纳古小学要走三四公里的路程,因家里买不起闹钟,他担心第二天早上睡过头上学迟到。思来想去,小男孩用塑料袋装好书本,晚上10点多就出门,一直步行到纳古,打算就这样一直等到天亮学校开门。据小兴语说,他在外面待了4个小时,街上一个人也没有,又怕又冷,只能在路灯下来回走动取暖。走到蓓蕾幼儿园时遇到了正好路过的李孝慈。

  由于小男孩记不清父亲的手机号码,民警联系了他的班主任钱老师,之后又联系上了小兴语的父亲。接到民警的电话,他的父亲忙请民警将孩子送回家中,他马上请假过来。

  当民警将小男孩送回家时,眼前的情形令民警揪心,一家三口挤在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内,摆放三张床后所剩空间狭小,墙皮已经脱落,地上坑坑洼洼,凌乱地堆放着杂物,整个屋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第二天,民警下班后顾不上休息,带着精心挑选的小闹钟和文具来看望小兴语,他欣喜地从民警手中接过小闹钟,“有了它,以后我再也不用担心上学迟到了……”害羞的小兴语哽咽着,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来源:云南网  作者:编辑:李啸啸




河南质监局证实副局长死亡 网传其从小三家坠亡 - 人民网 2013-11-28 

摘要:有微博称姜慧忠副局长和民警郝某共用一个情妇。当时姜正在该情妇家,为躲避郝,翻窗时不慎失足。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姜慧忠。资料图/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几日前河南省质监局副局长姜慧忠深夜在“小三”家坠亡。河南省质监局相关工作人员今日下午向人民网证实,姜慧忠确已过世,但未说明姜慧忠的死因。河南省公安厅则表示,此事正在调查中。

  11月27日晚,有网友发微博称:“日前的深夜,河南省质监副局长姜慧忠从某花园小区一高楼坠亡,姜局长和丰产路公安分局民警郝某共用了一个“小三”。当时姜正在该女家,为躲避郝,姜翻窗站到空调外机上不幸失足。两官员已婚,事发后郝某以重婚罪被刑拘。”

  人民网记者今日下午致电河南省质监局纪检组,其工作人员称“人是已经死了”,但具体死因“不清楚”。

  记者随后致电河南省公安厅宣传处,其工作人员表示知道姜慧忠死亡一事,称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其对“姜慧忠在小三家坠亡”、“与民警共用情妇”等细节,均未明确表态。

  记者登录河南省质监局官网查阅,领导人介绍一栏,副局长的名单里没有姜慧忠。

来源:人民网  作者:赵艳红 高泽华编辑:李啸啸



四川雅安书记、副市长双双被查 系被当地多名官员举报 2013-11-28 04:49:44  

摘要:多个消息源介绍,徐孟加、蒲忠接连被调查,既与当地部分官员的举报有关,亦与今年9月,先行“落马”的雅安市荥经县县委书记蔡中有涉。

徐孟加(资料图)

  多位消息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2013年4·20芦山地震发生所在地--四川省雅安市原市委书记徐孟加,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蒲忠,近日被四川省纪检部门带走调查。11月17日原四川省政府秘书长叶壮赴雅安担任市委书记一职;同时,由雅安市委副书记兰开驰兼任副市长一职。

  多个消息源介绍,徐孟加、蒲忠接连被调查,既与当地部分官员的举报有关,亦与今年9月,先行“落马”的雅安市荥经县县委书记蔡中有涉。

  书记、副市长双双被调查

  2013年11月17日上午,宣布四川省委决定的雅安市干部会议上,徐孟加本人未出席,但四川省省长魏宏与会。

  两天后的11月19日,雅安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任命兰开驰为雅安市副市长。

  多位不同渠道的消息源透露,徐孟加已被四川省纪检部门调查,同时被调查的还有雅安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蒲忠。

  11月24日,一位中共雅安市委常委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蒲忠的常委及常务副市长职务,目前没有被免去;只不过他原在雅安市政府分管的工作,如“4·20”芦山地震等灾后重建,已由新任的副市长兰开驰接替。这位官员当时还称,上级部门也还没有通报徐孟加、蒲忠是否违纪等情况。

  徐孟加生于1957年8月,籍贯四川宜宾。在青海大学毕业后投入军伍,至1986年1月,转业至当时的四川省农牧厅。1997年1月,徐孟加升任四川省水产局,任局长,官拜副厅级。2000年12月至2005年7月,转任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副书记。

  2005年7月,徐孟加调至雅安市,任副书记,一个月后代理市长,2006年2月,任市长。四个月后,又任雅安市委书记,直至2013年11月,执掌这座川西重镇达7年又5个月。

  蒲忠,生于1969年10月,曾在雅安市雨城区任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等职。2010年2月,升任雅安市副市长;2011年6月起,任雅安市委常委、副市长;

2013年4月至今,任雅安市委常委,雅安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举报者曾被调查

  有熟知雅安政界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徐孟加的举报者包括曾任雅安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官员,“举报者不止一个”。

  但是,上述官员举报后也曾被雅安市纪检部门进行调查。调查耗时约一年。

  “2008年,对徐孟加的举报曾达到一个高峰,结果后来遇到5·12汶川地震,此事遂被淡化;2013年年初,对徐的举报,又达到一个高峰,结果又遇到了4·20芦山地震。”上述人士称。

  2013年“4·20”雅安芦山地震,徐孟加因为在与央视连线介绍灾情时,官方套话较多,被央视主持人当场打断,一度引起坊间热议。

  地震后,网络中关于徐孟加涉嫌贪腐的传闻,再次大量出现。4月29日晚间,雅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通告称,“经有关部门查实关于徐孟加‘腐败’的传闻是个别别有用心人士无中生有、捏造事实而成。”

  2013年11月17日,徐孟加被免职。

  受下属牵连

  接近四川省纪检部门的消息源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徐孟加、蒲忠的被调查,与雅安市荥经县县委书记蔡中落马亦有关联。

  蔡中是四川省巴中市南江人。1990年7月至2002年9月,在四川省水产局任职。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徐孟加出任四川省水产局局长时,蔡中即为徐的老部下,且“交往较为密切”。

  蔡中在2002年9月后,调任雅安市雨城区,任副区长,至2006年7月。2005年,徐孟加转仕雅安;2006年6月,即出任雅安市委书记。

  2006年7月,蔡兼任雅安市区委宣传部长;8月,任雨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10月,转任雨城区委常委、纪委书记。2008年1月,又升至雅安市荥经县,任县长;2011年10月,任荥经县委书记。

  在蔡中任职雨城区期间,蒲忠也历任该区代理区长、区长和区委书记等职,是蔡中的“顶头上司”。

  2013年9月,四川省纪委宣布,根据群众举报,对荥经县违规购买别墅用于县级机关办公的问题进行初步调查。经查,2012年7月,蔡中提议并决定由荥经县国资公司以每套360万元的价格购买某房地产公司的10套别墅,经装修后用于荥经县13个部门办公。另外,蔡中还涉嫌其他严重违纪问题。

  2013年9月,经四川省委同意,四川省纪委决定对蔡中违纪问题立案调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微敖编辑:简侠宇



百位科级干部接受万人评价打分 2013-11-28   来源:潇湘晨报

今年3月,一场名为“万人评百人”的活动拉开序幕。怀化市直单位的100名科长要接受社会各界的评议。

怀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万人评百人”评议对象走上街头为群众现场释疑解惑,解决困难。

今年3月,一场名为“万人评百人”的活动拉开序幕,宣传栏公布了被评议的科室负责人和联系方式,接受社会各界评议。图/记者谢长贵

  在“煎熬”近9个月后,怀化的98名科长或许可以提前松口气了。

  今年3月,一场名为“万人评百人”的活动拉开序幕。怀化市直单位的100名科长(室、队、所、站负责人,后有两人因故退出),要接受社会各界的评议。排名倒数第一至三名的,将被就地免职;倒数第四至六名的,将被调整岗位。但如果他们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85%以上,则不予处分。

  负责活动具体组织事务的怀化市纪委党风室主任胡东声透露,结果将在下月初公布,但就目前的统计数据看,所有被评对象“得分”都超过了85%的红线。

  “得分”是如何打出来的?这项活动又因何而起?  

  通过各界评议,打通“中梗阻”

  地处湘西的怀化,经济基础薄弱。在招商引资大战中,它与发达地区的竞争,被怀化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赖馨正形容为“桑塔纳追奔驰”。

  “如何才能追上?不能指望人家的车爆胎,只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驶水平,把车况维护好,少去几次服务站以节约时间。”他要表达的意思是,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抵消硬实力的差距,借此吸引投资者。

  改善软环境的着力点在哪?赖馨正瞄准了科、室这一层级。

  他解释,直接为群众、企业服务的都是各类科、室、队、站,负责人手握执法审批等权力,个别人“要一点”“卡一下”“慢一些”,都会让来办事的人十分头疼。

如果上述情况成为普遍现象的话,势必影响经济大环境。

  这种现象,俗称“中梗阻”,与此对应的另一个词汇叫“科长专政”。

  今年3月,一场致力于打通“中梗阻”的活动正式启动。

  临时成立的一个纪委工作组,从43个市直单位中挑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联系密切的100个科(室、站、所、队)。100个负责人的照片,登上了《怀化日报》,准备接受社会各界评议。

  四种评议方式,调查满意度

  评议内容,包括评议对象及其负责的科室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作风等。

  评议方式由四部分构成。一是电话评议。到这些科室办事的群众,会被要求现场登记电话记录,怀化国调队电话抽样调查办事群众的满意度。这项调查在4月、6月、8月、10月各举行一次,完成电话调查10910人次。其结果,占调查对象总得分的50%。

  二是集中评议。11月8日,市纪委组织在怀“两代表一委员”、社会各界代表、党风监督员、效能优化监督员和特邀监察员237人,在怀化迎宾馆召开大会对所有参评对象进行集中测评,完成评议23226人次。其结果占总分的25%。

  三是由市纪委和国调队以及“万人评百人”活动监督员组成8个测评工作小组,对评议对象所在单位干部职工开展评议,完成评议3781人次。其结果占总分的10%。

  四是组织县市区对口单位班子成员和对口股室长开展评议,完成评议10768人次。其结果占总分的15%。

  上述四种评议方式,都借鉴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四项。

  “评议主体,也就是给评议对象打分的‘评委’,基本覆盖了社会各个层面。”赖馨正说,这有利于评议结果的公平公正。

  总得分出来后,排名前五位者,如果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在95%以上,将被授予“2013年度怀化市‘万人评百人’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而排名倒数三名的,将被免职,两年内不得提拔重用,市纪委对其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倒数四到六位者,将被调整岗位,所在单位纪检组对其进行诫勉谈话,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

  面对评议,科长们“压力山大”

  怀化市工商局消保科科长张庭卫,是评议对象之一。

  评议开始后,他每晚都定闹钟,并且告诉内勤人员,如果哪天早上7点50分还没看到他,就赶快打电话。同时,他嘱咐下属务必认真仔细、热情待人。

  尽管如此,他还是做好了被“差评”的心理准备。毕竟,他负责的科室“事情多不说,还很容易得罪人”。

  4月的一天,张庭卫的办公室来了一个老人,老人家里装修,买的地板砖有质量问题,要进行投诉。

  这类投诉,本该由投诉者所在地的工商所受理。张了解到老人已经到工商所投诉过后,当场给所里发了督办函。

  “到了下午,我还是不放心,又特地去了趟工商所,督促妥善解决。”张庭卫觉得,这下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5月,第一轮电话调查结果公布。他发现,30个调查对象里,有人给了自己一个“不满意”的评价。

  “当时有些紧张,排名马上就靠后了嘛。也有些意外,毕竟自活动开始以后,我都是小心翼翼的。”很快,张庭卫获悉了这个“不满意”的出处——那个曾经造访他办公室的老人。

  张找出老人留下的电话,但一直没人接听。直到8月份,他才联系上对方。

  原来,工商所受理了老人的投诉后,调查、处理,大概一星期后才给出答复。老人觉得时间拖得太久了,在接到调查电话要求对张庭卫的工作予以评价时,他随口答为“不满意”。

  老人告诉张庭卫,他只是觉得工商所处理慢了,对张本人并无意见。在了解评议活动情况后,他特地到市纪委说明缘由,要求取消之前给出的“不满意”评价。

  也是从那时起,张庭卫意识到,评议不仅仅是评个人和科室,也是评他所在的整个业务系统。

  但是,所有责任都会集中到科长一个人身上,科长们自然会觉得“压力山大”。

  参照“万人评百人”方式,隶属怀化的新晃县启动了“千人评十人”的活动。县国土局用地股股长被列为评议对象。

  “他觉得压力很大,身体也不好,要求退出。”县监察局局长吴晓萌说,但是,评议对象一旦确定,非特殊情况是不能更换的。最终,该股长提出辞职。

  怀化市农业产业化局则用了一个“压力大家分担”的办法。该局只有一个科长是“万人评百人”活动的评议对象。不过,该局设置了内部评议,按市里的标准,5个职能科全部参评。5个科长,满意和基本满意率没有达到85%的,全部调整岗位。

  遇到恶意“差评”,怎么办?

  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怀化区域经理何辉是给评议对象们打分的“评委”。

  他发现,开展评议后,几个身为评议对象的熟人都变得很“谨慎”,“以前,上班晚10分钟、下班早10分钟的情况,并不少见。现在8点前必然会赶到办公室,不到时间不敢下班。”

  赖馨正对记者说,有一个外地投资商,来怀化做房地产项目,很长时间一直没能推进,“有几个关键审批手续,卡在了几个科长那里。”

  评议活动开始后,科长们主动给投资商打电话,问有什么需要帮助,并承诺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解决。

  “之后,事情就变得很顺利。这个投资商的第一期商品房,现在已经开售了。”赖馨正说,“后来他碰到我,说评议活动搞得很好。”

  中方县花桥镇火马塘村有一条断头公路。村民了解到市交通局农村公路建设办主任唐德长是评议对象后,给他打电话,要求解决断头路的问题。不久后,在唐的协调下,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唐德长还接到过一个来自怀化市麻阳县的电话。机主先是反映当地一条在建公路质量有问题,要求市交通部门跟踪检查。之后又表示想承包工地上的运输业务,要唐德长帮忙,否则要想办法在“万人评百人”活动中给他个“差评”。事后他了解到,打电话的这个人之前竞标了公路项目工程,但是失败了。

  面对这种利用“万人评百人”活动规则“捣乱”的现象,怎么办?

  赖馨正说,一是对所有“不满意”评价进行回访核实;二是设置了一个条款,如果评议对象总体满意率不低于85%,排名再低也不会遭受处罚;另外,活动长达9个月,即使有评议对象一开始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低,也有足够的时间追回来。

  “毕竟,惩罚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赖馨正解释,“我们的目的,是要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评出干部好作风、服务高效率、机关新形象。”

  “不出意外的话,‘万人评百人’活动明年还会继续。”赖馨正说。

  关键词

  “万人评百人”  怀化市直机关单位的100名科长(室、队、所、站负责人,后有两人因故退出),要接受社会各界的评议。排名在倒数第一至三名的,将被就地免职;倒数第四至六名的,将被调整岗位。但如果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85%以上,则不予处分。

  防止恶意“差评”  对所有“不满意”评价进行回访核实;如果评议对象总体满意率不低于85%,排名再低也不会遭受处罚;另外,活动长达9个月,即使有评议

对象一开始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低,也有足够的时间追回来。(潇湘晨报记者袁树勋)





权限下放一项惠及90万人 2013-11-28 23:00:37  来源:潇湘晨报

李明说,这次权限下放,“不仅释放了市民政部门的工作密度,同时也为永州市的90万适龄老人带来了切实的方便。”

这一年来,永州市行政审批项目削减、整合、下放,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利于企业和市民。虽有阻力,但均在努力协调之下破除。永州的发展环境逐渐得到优化。

11月21日,永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组图/记者赵赫廷

  11月22日9点,永州市民政局老龄办,副主任科员李明一个人坐在椅子上,规划起自己一天的工作。

  在李明的记事本上,“老年优待证办理”一度是一个常见的工作事项。不过,从2013年10月15日开始,这个事项开始从他的每日工作列表中消失。

  从那一天开始,老年优待证办理的行政审批权限,由永州市民政局下放到县级民政部门,“市民政局原则上不再办理老年优待证”。李明说,这次权限下放,“不仅释放了市民政部门的工作密度,同时也为永州市的90万适龄老人带来了切实的方便。”

  以前办个证要3个多月

  作为行政审批的重要项目,老年优待证的办理,需要民政部门对申办者身份合法性、真实性审查,并予认可。湖南省从2005年开始,统一了老年优待证的申办和发放。在此之前,各市州的老年优待证全部自行制作和发放,且需收取5元上下的工本费。

  “全省统一之后,办证不收取费用,但所有证件必须要到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盖章。”据李明介绍,就永州市而言,为了节约办证成本,提高办理效率,他们每3个月去一次长沙,将这3个月内申办的证件集中带到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审查、盖章,如此下来,办理老年优待证,最快也要3个多月的时间,再久一点的需要4-5个月。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李明说,2006年,老年优待证的办理权限被下放至市级民政部门。“比以前好多了,市区的只要带齐资料,现场就能办下来。”李明告诉记者,尽管如此,相对偏远的江华、江永等地,仍然不方便,“毕竟还是很远,有的老人家坐几个小时的车来市里办证,太不方便。即便由县里收集,再送到市里来统一审查盖章,也只能一个月来一次,时间又拉长了。”

  对于李明的说法,现在家住永州市零陵区的黄久福老人深有体会,“我在江永的老同乡,一直想办个证出去旅游,可以享受优惠嘛,后来他到县民政局去,县里边说统一到市里来办,告诉他得等一个月。”说到这里,黄久福颇为感慨,“结果一个月下来,我那个同乡都旅游回来了,才拿到证。”

  一次“下放”,90多万老人受惠

  在李明看来,办证窗口有限且集中,直接导致了老人们办证的不便。“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90万,都来市民政局办证,显然不合理。”李明说,不少老年人办理优待证,都是想享受一些出行、旅游方面的便利,如果办证时间拖得太长,就会耽搁他们的出行计划。

  为此,在2013年永州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永州市政府将市民政局的老年优待证的办理权限下放至县级民政部门,并在10月15日下发的《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取消、下放、调整和保留其它管理服务事项目录的通知》上予以公布。由此,永州市老年优待证的办理权限,正式下放至县级民政部门。

  上述通知的发布,意味着永州市的90多万老人,能够在该市11个区、县民政局现场办理老年优待证。

  与此同时,《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下放和保留的年检项目目录的决定》(永州市人民政府令〔2013〕第1号)、《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下放、调整和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的决定》(永州市人民政府令〔2013〕第2号)、《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下放和保留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目录的通知》(永政发〔2013〕20号)和《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取消、下放、调整和保留其它管理服务事项目录的通知》(永政发〔2013〕21号)等四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文件公布永州市本级下放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年检年审和其它管理服务事项目录共计47项,涵盖商务、文化、林业、城管、移民、计生、旅游侨务、卫生、残联等20多个部门,而如老年优待证办理一样备受关注的,还有“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证及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核发”、“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和华侨在国内的子女入学优惠加分申请审核”、“就业失业登记”等很多涉及基层群众切实切身利益的权限,均被下放至县级相关部门。

  除了47项下放的权限项目,永州市还将“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审批”合并为“辐射项目审批及许可证办理”,“城市园林绿化赔偿费审批”、“城市园林绿化补偿费审批”合并为“城市园林绿化赔偿费、补偿费审批”,共计调整12项合并为6项,以降低审批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审批项目削减近四成

  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3年,永州市本级公布保留行政审批项目总量较清理改革前的267项削减101项,削减率为37.83%,审批项目数量继续保持全省最少水平。

  在审批效率方面,永州市也采取多项措施,缩短审批时限。据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监察局副局长、市优化办主任彭爱华介绍,永州市为此专门启动了提速“两个1/3”工程,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审批办事时限要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内缩短1/3后再缩短1/3。“我们组织各审批部门就审批提速‘两个1/3’作出了书面公开承诺,同时,将提速承诺办结时限录入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除个别项目外,绝大部分审批项目承诺办结时限达到了提速‘两个1/3’的要求。”

  彭爱华补充说,永州市已经确定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100%对接到位、审批办件100%同步运行到位、网上运行100%电子监察到位的目标。今年11月,开始对全市系统应用情况实行“两天一通报”。自系统开通运行以来,至11月14日,全市网上办事共409314件,其中市本级67547件,县区341767件。

  如彭爱华所说,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为企业和市民带来了实际的便利。11月22日,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经理肖建云告诉记者,今年8月,公司的一个项目进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原本20个工作日完成,在消防支队的办证窗口,一个礼拜就搞定了。”

  尤其令肖建云欣慰的是,“窗口工作人员的热情简直让我不敢相信,主动告诉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事后还给我打电话提醒,这跟以前的经历完全是两回事,像我几年前办车牌,足足跑了五六趟才办下来。”为了表示自己的感谢,肖建云还特意做了一面锦旗,送到永州市政务中心的消防窗口。

  改革中的利益冲突

  说起一年来永州市的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彭爱华深感欣慰。从1998年开始,彭爱华便从事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工作,其间从未间断。在他看来,行政审批项目的削减、整合、下放,尽管有利于企业和市民,但对于个别部门来说,仍具有一定难度。

  “比如老年优待证办理权限的下放过程中,我们就碰到一些反对的声音。”彭爱华直言,根据改革的规定,永州市民政局将不再办理老年优待证,这就给一些市直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带来麻烦,“一方面,到区里办证,距离远了一点;另一方面,市里边的退休人员到区民政局去办,有人觉得面子上过不去。”

  类似的阻力,在改革中时有发生,但均在努力协调之下得以破除。彭爱华认为,任何一项权力的改变,都会带来利益的冲突,但就行政审批改革而言,削减审批项目是一个必然趋势,“尽管这有可能触及某些部门、个人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它一定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根据永州市政府的部署,2014年,永州市将在对接省政府下放管理权限的基础上,再削减和下放审批项目15%以上。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生态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县区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管理事项,一律下放到县区管理和审批。

  在审批方式方面,永州市将全面实施《永州市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实施办法(试行)》,按立项、供地、报建、施工和验收五个阶段进行,分别由发改、国土和住建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并限期在37个工作日内完成。要采取全程代办等方式,鼓励、引导项目业主接受并联审批制度;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同时推进行政审批部门及事项按“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进驻政务中心到位。

  优惠政策 执收单位不得到园区企业收费

  优化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最纯净的经营空间。2014年,永州市将以此为中心,进一步改革收费制度,纳入“一站式”收费范围的园区工业企业和园区外重点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只收取4项费用,由企业主动到市政务中心财政窗口缴纳,执收单位不再到企业收费。

  据介绍,永州市将继续落实收费审核备案反馈制度。严格执行《永州市涉企收费审核备案规定》,凡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各种收费,必须先经物价部门审核并核定具体收费金额,再到优化办备案后才能收取,事后还需持收费票据向优化办反馈执收情况。对未经审核备案的以乱收费论处。

  另外,永州市将实行重点项目收费目录管理制度,对公布的重点项目建设收费实行目录管理制度,按市委、市政府有关优惠政策,由物价、财政等部门清理编制《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收费项目目录》,凡未纳入该目录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费;对发改、财政、国土资源、住建、环保、质监等部门下设的评审中心、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营利性二级机构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限期实现真正脱钩。严查职能部门与中介机构、营利性二级机构或社团组织之间的各种利益捆绑行为。

  关键词 行政审批改革

  166项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削减37.83%,审批项目继续保持全省最少。2012年,永州市将行政审批改革作为优化全市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由市委、市政府牵

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将行政审批转化成服务和监督,让企业告别行政审批的“万里长征路”,让市民规避排队审批的“冷板凳”。(潇湘晨报记者徐海瑞)

.END

Thursday, 28 November 2013

戲還在演 - 練乙錚


練乙錚:防空識別勢成騎虎 反華合唱台灣尾隨 信報 2013年11月28日

北京上周六(23日)宣布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焦點明顯在釣魚島,主要針對日本(或基於《日美安保條約》的日美聯盟)。不過,事態發展鬧大了,以至除了日、美高調抗拒,台、韓、澳洲亦強烈反彈,甚至遠在歐洲的德國,也發表關注聲明。有這等「反華大合唱」撐腰,美國乃於前日(25日)安排了兩架B-52闖入該防空識別區範圍,不僅不按北京要求事先通報,還刻意飛越釣島上空,事後表示沒有遭遇攔截。如此明剃眼眉,北京發作不是、不發作也不是,勢成騎虎。下一步北京若按其戰略部署再設定另一防空識別區覆蓋「南海九段線」海域,勢將直接刺激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尼五國,這無疑等於替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搭好台階。

防空識別區(ADIZ, air defence identification zone)這個玩意,不消說,又是美帝發明。現時很多國家都設有,一般都建立在與領海毗連的公海上空(一切與海域地圖有關的事物,筆者都有特殊興趣研究!)。ADIZ不是領空,因此設置國在ADIZ之內的行為,只限於監視和警告,不能干擾、攔截、迫降或襲擊。由於沒有國際法規管,所以只要ADIZ的作業內容是防禦性的,不違反其他現有國際法,任何國家都可單方面設置,故北京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實有充分理由,本身無可厚非;日本、韓國提抗議,主要是北京分別把釣魚島、蘇岩礁包括在內(中、韓就蘇岩礁有領土爭議;韓國稱該暗礁為「離於島」,並在其上築有科研觀測站、直升機升降坪,並有人員長駐)。

世上第一個ADIZ

1957年,冷戰期間,美國為防蘇聯突襲,與加拿大共同建立世界上第一個ADIZ,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加東、加西、美東(包括西南面對古巴海域)、美西、阿拉斯加;主要監視進入識別區範圍的所有飛行器,包括飛機、熱氣球、導彈等。後來,為了防止南美毒梟以小型飛機載運毒品從南方邊界進入,美東ADIZ還加上一條窄長的「陸上ADIZ」,涵蓋與墨西哥接壤的墨方領土上空。識別區如果這樣把別國的領空也包進去,而本國的監視飛機在裏面執行任務的話,那當然必須在設置之前得到對方的同意。

一國的ADIZ可以重劃,也不必徵得別國同意,但若有諮詢,當然會更好。日本的ADIZ本是美國仍然控制琉球群島時替她劃定的,其中的西南段,本來只包括日本最西南領土與那國島(Yonaguni-jima)的東部那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包含在台灣的ADIZ內。2010年5月,日本徵求台灣同意把該段日本ADIZ界線置到與那國島的西邊,為台灣拒絕,但最後日本還是單方面更改了日方界線,令日、台各自的ADIZ在那裏有海上和陸上的微小重疊;不過,台灣表示對具體運作有默契,不會產生問題。

今年5月,日本把其ADIZ西面界線西移22公里,大陸沒有抗議,因為不牽涉其領空。其實,這種擴大,時有所聞,因為現代戰機的速度和戰鬥力不斷提升,一國要保持預警的有效性,其ADIZ的闊度便得增加。

另外,日本的ADIZ不包括:一、在其東面離本州約一千公里小笠原群島,因為估計該處受到他國飛機侵犯的可能性低,而監控的成本太高;二、竹島(Takeshima;韓國稱為「獨島」;日、韓於此有領土爭議);三、二次大戰結束以來由俄國佔據而日本一直要求歸還的「北方四島」。因此,日本的心態是:我們的ADIZ政策已算很克制,倒是你們中國把尖閣諸島包括到自己的ADIZ裏就很囂張【註1】。

大陸劃出東海ADIZ之後,不僅與日本ADIZ大面積重疊,彼此的ADIZ更與對方的專屬經濟區(EEZ, exclusive economic zone)大面積重疊;但那不是問題,因為EEZ是關於海面、海床的概念,而且不是領海的一部分,因此EEZ的上空不是領空,而ADIZ指的是空中範圍。

美稱飛掠釣魚島

由於國際法沒有關於ADIZ的規範,所以國與國之間的有關規定差異很大。例如,美國和日本的規定是,如果飛行器不打算進入領空,而且不在其ADIZ裏的戰略地帶飛行(後者例如首都華盛頓附近空域),則不必向美國ADIZ管轄單位預報。澳洲的這部分規定則寫的更明顯:如果飛行器在ADIZ內是朝飛離該國領空的方向穩定行進,或者是航班按已公布的行程飛越ADIZ,就不必預報。北京發表的規定,比這幾個國家的要求嚴格,即無論在什麽安排之下,只要飛行器打算進入ADIZ,就必須預報【註2】。

美國從其上述本身的ADIZ規範出發,「推己及人」,並由其國防部要求美軍於海外嚴格執行。2007年5月,美國軍部下達《司令員海上作業法律手冊》,當中有關對待外國ADIZ的規矩,是這樣寫的:「美國概不承認任何臨海國家對外國的不準備進入其領空的飛機的ADIZ操作要求;美國自身對不準備進入美國領空的外國飛機亦不作此要求。相應地,美國軍用飛機若不準備進入別國領空,就不會向對方確認身份,亦不會按照別國的任何ADIZ要求操作,除非美國政府事先具體允諾」【註3】。

前日美軍的兩架B-52重型轟炸機,不僅飛進北京新公布的ADIZ範圍,還在釣魚島上空掠過。昨日的北京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及北京對此有何反應,發言人的答案是:「美軍飛機該日下午11時至1時22分,沿東海防空識別區東部邊緣南北飛行,位於釣魚島以東約200公里活動。中國軍隊全程監視、及時識別,判明美方飛機類別」。如果兩國都說了真話,則美機只可能是在當日下午11時至1時22分之外的時段飛越釣魚島的,而北京方面的雷達沒發覺,又或者發覺了,但「不好說」。似乎,負責策劃東海ADIZ的官員不知道美軍的上述規矩,未做到《孫子兵法》裏說的「知己知彼」;於是,只能在人家宣布已經入侵了之後,反而強說人家沒有入侵,為自己的不作為解套。這就有點丟臉。筆者估計,以後美軍軍機闖入東海ADIZ,必定飛越釣魚島,使之成為慣常行為,北京就更難對付。

其實,除了美國之外,日本和韓國都已聲明不會按北京的ADIZ要求辦事。因此,順從北京的要求的,只會是一些並不對北京構成威脅的小國。如果北京不動用武力驅趕美、日、韓三國的飛機,而只要求小國聽命,就等於在世人面前承認自己欺善怕惡。如果此時決定放棄對所有國家的要求,那就要鬧笑話。騎虎難下,如何是好?下一步設置南海ADIZ,一樣會遇到同樣問題,與南海諸國的關係怎樣處理?

馬英九如何反應

看來,北京並沒有周全考慮設置ADIZ並嚴格執行的各種代價。所謂代價,還有其他方面的。

首先,代價指執行成本。日本為執行其ADIZ任務,在全國各地建造了28座大型強力精密雷達監控基地,單就琉球群島便有4座,其中一座在宮古島,離釣魚島只二百公里,附設有空軍基地。美國的ADIZ支援硬件就更多,光是東部ADIZ系統內的雷達站便有178座,還有AWACS預警機、八座空軍基地、海岸線上星羅棋布的導彈基地。筆者不知道大陸沿海有多少ADIZ支援硬件,但從報道看,北京上周六成立ADIZ之後,已「派了兩批次飛機巡邏一遍」;幾十萬平方公里的海面,如此巡邏有若海裏撈針,除非北京並不打算把ADIZ搞得滴水不漏,只不過希望產生某種程度的阻嚇,否則如何足夠?

還有,就是應否強力執法對付拒絕合作的大國?「不惜一切」強行執法,與之發生衝突而在所不惜,說來好聽,代價太大,是頭腦發燒厲害的典型「強國論壇友」想法。設想,進入ADIZ的美國飛機,99.99%不是要入侵領空,如果執法因研判錯誤而發生衝突、衝突升級釀成區域戰爭,而戰爭發生在自己家門口,離美國領土卻千萬里,誰吃的虧多?

再就是對台灣的影響。馬英九此次反應,大體跟隨美、日,但遲遲未說明台灣軍機會否按大陸ADIZ要求辦事、會否效法日本禁止民航機聽從北京指令,因此招來「賣台叛國」的指摘。美國乘勢要台灣在此事上歸邊,亦必會給他壓力。馬的總統威望已所剩無幾,如何抵得住?歸邊,日本的日、韓、台聯成一線的目的便達到。不歸邊,民進黨攻擊國民黨又多一口實,後者下一回大選敗數又增幾點。

最後提兩個技術問題。

北京關於ADIZ的官方公布,列出了該ADIZ沿線各轉向點的經緯度,又出示了一張示意圖。不過,這不夠專業。通常把地球(球體)表面資料投射在平面圖上顯示出來,最普通的方法,就是麥卡托投影法(Mercator's projection)。以此法製成的地圖,兩點連線稱為等角線(或恆向線;rhumb line)。但是,一般航空、航海,若沿等角線從一點走到另一點,距離並非最短;最短的走法,是沿着兩點之間的大圓(great circle)弧線,因此,若用一組轉向點的經緯度表示ADIZ的話,應該標明每相連兩點之間的是等角線還是大圓弧線,以免混淆,引起不必要的國際紛爭【註4】。

另外,就是如果進入ADIZ的飛行器因某些原因(如器材失靈)不按要求辦事、不進行無線電通話的話,執法飛機如何向對方示意或示警、對方應如何回應,都必須詳盡說明(如搖翼、亮燈等)。如果要進行逼降,指示與回應動作,都相當複雜,不說明不行【註5】。這些資料,北京的官方文件裏都欠缺了,也是不夠專業。

戲還在演,希望上述資料對大家了解事情的發展有幫助。

作者為《信報》特約評論員

【註1】上兩段有關日本的資料見http://the-japan-news.com/news/article/0000826330;有關台灣的資料,見http://russellhsiao.wordpress.com/tag/adiz/,及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front/archives/2010/06/26/2003476438。

【註2】美國資料見康奈爾大學法律網http://www.law.cornell.edu/cfr/text/14/99/subpart-A;澳洲資料見http://www.bobtait.com.au/vfg/index.html#331/z。

【註3】見http://www.usnwc.edu/getattachment/a9b8e92d-2c8d-4779-9925-0defea93325c/1-14M_%28Jul_2007%29_%28NWP第二章2.7.2.3節

【註4】美國列出ADIZ線各轉向點經緯度數據之前,先有這個說明: http://www.law.cornell.edu/cfr/text/14/99.41。

【註5】例如,見【註3】提供的澳洲資料;或美國軍方資料:https://www.faasafety.gov/files/gslac/library/documents/2011/Jan/49877/ADIZ%20TFR%

.END

私樓租金連跌兩月 - 鄭配珈


私樓租金連跌兩月 - 鄭配珈 雅虎財經 2013nov28

http://hk.finance.yahoo.com/news/%E6%A8%93%E5%B8%82%E7%9F%AD%E6%89%93-%E7%A7%81%E6%A8%93%E7%A7%9F%E9%87%91%E9%80%A3%E8%B7%8C%E5%85%A9%E6%9C%88-220000275.html

近日樓市焦點集中於一手新盤之上,令二手賣買及租賃成交雙雙下跌。由於租賃旺季已過,加上政府未肯「撤招」,部分業主紛紛轉賣為租,在租盤增加卻未能消化的情況下,租金因而受壓。不過,由於上半年租金已累積一定升幅,所以全年計,租金也只是累積升幅收窄而已。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最新樓價指數,連升四個月走勢告終,九月按月下跌百分之零點三。而從美聯(01200)樓價走勢圖可知,九月以實用面積計算的平均呎價按月回落約百分之零點四,而最新十月數字進一步續跌百分之零點三,至平均每呎約九千零三十九元,以過去兩個月累計,合共下跌約百分之零點七。

樓價下跌,租金亦難免回落,但由於之前累積一定程度升幅,加上租金回落速度較樓價慢,所以今年首十個月租金仍錄得累積升幅。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據美聯租金走勢圖十月以建築面積計算的私樓平均呎租,錄約二十二元七角九仙,按月再輕微回落約百分之零點一,連跌兩個月,累積減幅約百分之零點三,導致租金累積升幅收窄至約百分之二點三。

其實,隨暑假傳統住宅租務旺季完結,租賃需求減少,是租金有所下跌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住宅租售比率亦因此而回落,以美聯物業促成的住宅租務及買賣個案作計算,近數月住宅租售比率持續回落,連跌三個月,至十月的百分之五十九點一。

升幅持續收窄

而自政府於今年二月下旬推出雙倍印花稅(DSD),連同之前的額外印花稅(SSD)及買家印花稅(BSD)的局面下,令住宅買賣大幅減少,導致租務佔總成交的比率,曾一度升穿六成,並於此水平高企,當中六及七月租務旺季,更達至百分之六十七。然而,即使近數月租務需求回落,惟目前樓市受負面氣氛籠罩下,住宅買賣市場實際已萎縮不少,因此租售比率下跌的幅度未見得十分明顯,十月數字仍逼近六成。

至於十月私樓租金進一步下跌,帶動年內累積升幅續收窄,首十個月錄約百分之二點三升幅。以美聯促成的租務個案計算,今年十月及去年十二月同一屋苑同座同室而樓層不同的單位作比較,個別個案升幅輕微。例如麗港城十三座中層C室,十月以月租約一萬四千五百元租出,與去年十二月同座同室的低層單位月租約一萬四千元相比,十個月後樓層較高的單位僅僅多五百元,即約百分之三點六。

另外,珀麗灣三十座高層A室,上以租金約一萬三千元租出,比起去年十二月份低層單位月租一萬二千八百元,亦只不過高約百分之一點六。至於杏花十三座中層一室,上月以約一萬五千元承租,月租與約十個月前層數較低的中層單位一樣維持不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