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核燃料项目,怎能对民众“先斩后奏” 2013-07-12 02:30:07 新京报
如何避免江门核燃料项目事件事态扩大,当地政府以及项目施工方最需要做的就是满足当地民众的知情权,耐心沟通、科普。
■ 观察家
投资近400亿元的核燃料加工厂项目,自然受地方政府追捧。中国核工业集团的这一项目,超40个地方政府趋之若鹜,展开了激烈争夺战,广东江门鹤山市最终胜出。鹤山市官网称,项目建成后,无论是在工业产值还是在税收方面将会再造两个鹤山。在项目即将上马之际,当地公众开始发出质疑反对之声。(7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
一个项目能够“再造两个鹤山”,可想而知,鹤山政府争取到这个项目,该有多么兴奋和自豪。项目虽然至今尚未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但拆迁征地工作,已经在进行中,当地准备举全市之力推进该项目动工建设,要求以“快”字当头,以便在年底前上马动工建设。
这让人疑惑,发改委尚未批准立项,更没走到环评阶段,该如何在年底前上马动工呢?所谓“快”字当头,难道是要先动工后环评?
同样是这个项目,因为有一个“核”字,当地民众的感受却与政府部门完全不一样。在完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突然面对一个只有10天公示期的核燃料加工厂项目,任谁都难免产生核辐射、核污染等方面的担忧。
尽管当地政府强调,核电公司在这方面的技术,如何先进和安全,可公众还是会反问:既然对安全如此自信,为何不能在政府与核电公司签订合同之前,就与民众进行沟通协商?
或许,这一项目安全性不成问题,但是公众对于相关知识的确缺乏了解,甚至错把核燃料加工厂项目当作核电站,却是事实。
之所以如此,或许,当地政府和企业认为得到民众的支持毫无必要,否则就会提前做大量的沟通和科普工作;像现在这样先将生米煮成熟饭,然后搞突然袭击式的短期公示,更像是走个过场,缺乏对民意的基本尊重。
其实,在现行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拼尽全力拿下大项目,往往被置于首位。从近些年各地的PX事件来看,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不惜代价、穷尽一切争取一些大的项目到当地落户,到最后,几乎都引起了当地强烈的民意反弹。这几乎是当下化工、涉污染项目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基本规律。
以此观之,一些地方政府的大项目至上思维,使之忽视了民意诉求,也难以严格遵守环评等程序,更遑论与民众的沟通以及相关知识的科普。要根本上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地方政府尊重程序、尊重民意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理顺政府职能,改变职能错位的现状。把市场能做好的交给市场,政府少插手,才是治本之道。
而如何避免江门核燃料项目事件事态扩大,当地政府以及项目施工方最需要做的就是,满足当地民众的知情权,耐心沟通、科普。如果,市民仍然强烈反对,那么,也应该做好项目下马的准备。
□舒圣祥(媒体人)
李克强重申不会刺激中国经济 - WSJ 2013年 07月 11日
http://cn.wsj.com/gb/20130711/bch085750.asp
就在外界担心中国经济增速整体继续放缓、政府数据显示出口萎缩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重申了不会采取措施刺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承诺。
此前发布的4月份和5月份数据均令人失望,因此6月份疲软的贸易数据加剧了外界对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担忧。
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18位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期中值是,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同比增长7.5%,增幅低于第一季度的7.7%,也低于2012年第四季度的7.9%。
中国政府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重要的出口业较上年同期萎缩3.1%,5月份则较上年同期增长1%。这也是2009年11月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第一次在没有公共假日的月份中出现出口萎缩。6月进口同比下降0.7%,说明国内市场需求疲软。
李克强近来的表态也暗示,北京对于经济放缓的容忍度可能比外界之前预计的要高。汇丰(HSBC)研究中国问题的经济学家马晓萍说,以前觉得政府对GDP增速的底限是7%,现在看起来可能更低。
尽管中国季度经济增速不断下降,并且可能会低于政府今年设定的7.5%增长目标,但掌管中国经济政策的李克强依然重申,不会出台任何新的刺激措施。李克强在周二召开的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只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政府就会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去年,中国GDP增速放缓至7.8%,低于2011年的9.3%。
李克强的表态说明,中国领导人承认,像过去那样通过不断加大对基建和房地产项目的信贷投放来刺激产出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上个月,海外需求疲软令中国工厂的处境更加困难。上图为青岛一家钢铁厂的工人。
渣打集团(Standard Chartered)中国经济学家李炜表示,新的促增长方式和以往不一样。他还称,中国领导人现在更看重能够带动经济长远发展的相关改革。
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似乎仍较为强劲。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招聘需求仍明显多于人才供应。第二季度,对于每100名求职者,市场提供了107个就业机会,仅略低于第一季度的110个机会。
略微吃紧的劳动力市场供应表明中国服务业仍在扩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制造业收缩的不利影响。另外,中国适龄劳动人口的减少也给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压力。
出口萎缩反映了工资大幅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影响。这两个因素都削弱了中国制造商相对于越南等国低成本制造商的竞争力。自200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已累计上升71%;按照实际贸易加权汇率计算,人民币的同期升值幅度为25.9%。
与此同时,重要出口市场的疲弱需求加剧了中国厂商的问题。中国6月份对债务缠身的欧洲的出口较上年同期减少8.3%,对美国的出口较上年同期减少5.4%。
监管部门开展行动打击利用贸易体系将非法资金转移到中国的行为,这也给贸易带来了影响。
有迹象显示中国出口行业的疲软势头可能持续,而这将考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韧性以及中国政府在经济增长问题上的底线。6月份,中国组装部件进口下滑,这是衡量出口增长情况的一个领先指标。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表示,第三季度中国出口的情况不容乐观。
中美领导人周三在华盛顿召开峰会之际,低迷的出口增速也可能给人民币汇率政策带来考验。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美双边关系中的一个争议点。今年迄今为止,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1.7%,对日圆的升值幅度更高。随着离岸市场人民币定价略低于大陆市场,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已经从升值转为贬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周二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降低了对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预期。
TOM ORLIK
环境污染与人均寿命之间的关系 李志青 发表于2013-07-11 08:01
日前,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三国的四位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联合发表了一项有关环境与健康的研究成果。
人们实则无需为空气污染导致人均减寿3年到5年的研究结论而惊慌,也不必以此为由来超前地强调环保工作的必要性。
日前,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三国的四位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联合发表了一项有关环境与健康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以淮河为界,北方地区由于长期采取集中供暖的用能方式,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从而波及公众健康,引致寿命水平相应降低。譬如,根据该项研究的结论,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每上升100微克/立方米,平均预期寿命将缩短3年;按照北方地区总悬浮颗粒物的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北方5亿居民因严重的空气污染平均每人失去5年寿命。
尽管先前对于空气污染影响健康已经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这项研究得出的结果还是有点吓人:难道仅仅是因为错生在一个城市,寿命长短就有如此大的区别吗?抑或控制空气污染就可以增寿?7月10日,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回应称,上述研究结论缺乏实证,有失偏颇,“没有大量样本,得出这个结论不可信”。
有关环境质量与生命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其实并不新鲜。譬如在前不久,便有环保公益组织提出,在当前雾霾围城效应的影响下,仅“北上广”等地,因雾霾天气而多增加的人口死亡每年就有数千人。表面上来看,诸如此类的研究,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空气环境质量与某些特定的疾病存在相关性,从而成为健康的影响因素,并间接决定寿命长短。
尽管如此,与上述研究结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口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30年里,全国平均人口寿命稳步上升,从1982年的67.77岁增长到2010年的74.83岁。而如果区别南北方,长期使用集中供暖的东北三省(2010年男性平均寿命分别为黑龙江73岁,吉林74岁,辽宁74岁)与处于最南方、无需集中供暖的三省(2010年男性平均寿命分别为广东74岁,广西72岁,海南73岁)相比,在寿命长短上也没有明显的差异。另据统计,同期全国各地区空气污染浓度都在以倍计地攀升。
此外,就我们的直观感受而言,尽管空气污染确实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健康,带来疾病,但其危害性似乎还没有大到减寿3年到5年的地步。故而,统计数据及直观感受所得结论,似乎都与上述研究成果有所出入。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环境与人均寿命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就笔者所见,上述研究本身在方法和论证等方面都是比较规范和合理的,符合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如果说其中还有不足的话,最大的不足恰恰就在于结论上,或者说是结论的表述方式上。
我们有必要先来考察寿命的决定因素。
其一,微观层面上,什么因素决定人的寿命长短?按照一般的理解,除了先天的基因外,后天的内外部因素可以决定寿命长短。“后天”的意思包括了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生活方式以及环境质量等等。本质上,这些后天的因素主要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高的个体,其寿命也就相对较长,反之,则会较短。在此,包括空气污染在内的生态环境质量,无疑属于决定人们寿命长短的后天外部因素之一,它不受单个个体行为的影响。就此,在所有其他内外因素效能等同的情况下,生态环境质量的差异可以用来解释不同个体间寿命长短的原因。
其二,宏观层面上,什么因素决定城市或地区的人均寿命水平?简单而言,单个个体的生活质量决定个体的寿命,而群体平均的生活质量则决定人均寿命。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改善影响个体生活质量的外部因素,以提高人均寿命水平。与个体的情况相区别的是,在宏观层面上,人均寿命既取决于平均生活质量,同时还取决于集体的干预能力。也就是说,针对包括环境污染等影响人均寿命的负面因素,个体在应对上或许无能为力,但集体却有较高的可能采取相应的防范及应对措施,以提升环境质量,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
上述寿命长短的决定机制分析,对于我们理解环境与人均寿命间作用关系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生态环境质量都是决定健康及寿命的诸多影响因子中的一个,生态环境质量下滑是否会最终通过健康影响到寿命长短,还要考察其他寿命影响因子是否在变动并能否弥补生态环境质量下滑带来的负面性。很多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环境与非环境的因子是可以相互替代,进行抵消的。
另一方面,从集体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质量下滑后,除了实施扭转环境质量的治理政策之外,还可以对平均健康及寿命水平施加防范性的干预和适应对策。譬如,加强对污染空气危害性及防范途径的宣传教育,又譬如提高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所有的这些干预和适应措施,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空气污染对健康和寿命造成的负面影响。实际上,这也正是城市化的好处之一,城市可以让社会整体提高对环境污染影响后果的干预和适应能力。
到此,应该说,我们可以知晓上述研究结论在应用上的局限性了,那就是出于研究需要而设定的理想状态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事实上,该项研究想说明的仅是,在假设所有其他寿命影响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空气污染程度越高,人均寿命则越低,而这样的假设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试想,随着生产与生活水平及方式的演变,人们又如何会坐等外部环境质量的退化而无动于衷呢?以人类的智慧又如何会让自身的健康与寿命完全受到外部环境质量左右呢?
就此而言,上述研究的理论价值高于应用价值,其结论的警示作用也远远大于实际影响。人们实则无需为空气污染导致人均减寿3年到5年的研究结论而惊慌,也不必以此为由来超前地强调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否则,环保过度占用社会资源的结果,也将通过影响其他因素的走向而波及健康和寿命。
(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录入编辑:李琪
透明国际公布全球贿赂地图 丹麦芬兰等国贿赂率不到1%,塞拉利昂贿赂率达84%;调查不包括中国 2013/7/11
近日,透明国际公布2013年全球腐败情况。2012年,该组织调查全球107个国家和11.4万人,4个人中就有1个人称自己曾经行贿或受贿。超过50%的人认为过去两年政府腐败情况越来越严重。编译/许敏
[透明国际]
透明国际是一个非政府、非盈利、国际性的民间组织,1993年由德国人彼得·艾根创办,总部设在德国柏林,以推动全球反腐败运动为己任,今天已成为对腐败问题研究得最权威、最全面和最准确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立场中立,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党派,所作的全球反腐败报告每年发布一次。衡量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腐败状况,“透明国际”是以CPI(清廉指数)和BPI(行贿指数)构成的腐败指数来进行评估的。
这是一种全球流行的疾病,很多人认为病情越来越严重了。不过,一些人听到这种“病”时,认为是别人的事,只耸耸肩、“啧啧”两声就过去了。其实它与我们息息相关。
这种疾病就是腐败!
总部在德国柏林的透明国际调查了全球107个国家和11.4万人。近日,该组织公布了2013年全球腐败情况。
贿赂率最低的国家是丹麦、芬兰等
调查显示,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贿赂率(受访者中行贿或受贿的人数与受访总人数的比例)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两倍。普遍来看,政治越民主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贿赂率越低。被调查的国家中,贿赂率最高的是塞拉利昂、利比里亚、也门、肯尼亚,贿赂率至少70%。贿赂率最低的国家是,丹麦、芬兰、日本和澳大利亚,只有1%。
被调查的107个国家中,有36个国家被认为警察最为腐败,且这些国家53%的受访者表示曾向警察行贿;有20个国家被认为司法系统最为腐败,而这些国家30%的受访者称,在与司法系统打交道时曾被要求行贿。总体而言,27%的受访者称曾行贿或受贿。
51个国家的执政党被认为最腐败
除了政府公务部门外,还涉及政党的贿赂。
这种情况不单只存在新兴民主国家,一些经济发达的民主国家也存在。今年4月,美国众议院一名新上任的民主党议员被告知“每天至少要花四个小时考虑募集资金的问题”。
透明国际的调查发现,美国人和英国人认为政府腐败率在增加。媒体公开报道,拆分前的新闻集团前首席执行官曾涉嫌贿赂政府被逮捕,其总裁默多克也被批“对英国公共生活影响力过大”。
“政府有必要花大力气来惩治腐败。透明国际2013年全球腐败调查显示,政府的信任度已经出现危机。51个国家的执政党被认为是最为腐败的机构。5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很大程度或已经完全受特殊利益集团控制。”透明国际的负责人Huguette Labelle说。
近九成受访者称反对腐败
尽管如此,近90%的受访者称反对腐败,其中2/3的人表示曾拒绝贿赂。“贿赂是个全球问题,但人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抵制腐败。”Huguette Labelle说。
当然也有好的一面,过去两年,阿塞拜疆、柬埔寨、苏丹以及南苏丹四个国家的腐败情况有所减少。
透明国际认为,要想阻止腐败,一方面“政府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另一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应该拒绝行贿”。
故事 “不行贿生活将异常艰难”
Agatino Licandro曾是意大利的一个地方市长,他向BBC讲述自己的受贿经历。“我接受一个地方政党官员的贿赂,因为每个人都那么做,在我看来十分平常,那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他称自己开始感到愧疚后就向法官坦白了一切。
印度人Ram Singh每月收入100美元,他不得不花15美元向政府行贿。他称自己行贿是为了获得政府发放的食物定量供应卡,他说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非常需要那张卡。“在印度如果不向政府行贿生活将异常艰难。”
女子5个月相亲80次 20个男人见面就提开房 2013-07-06 23:00:45 来源:东南网
女子5个月相亲80次 20个男人见面就提开房
“这世上真没有一个我能碰到的好男人吗?”打扮时尚、身材玲珑的婷婷(化名),上周道出了困惑。
婷婷今年35岁,北方人,大学毕业后在厦工作,从事过接线员、连锁酒店管理层和外贸公司职员等工作。
2012年4月,结束了一段长达十年的感情后,婷婷开始疯狂相亲。“赌口气,不信自己找不到好老公!”
她注册了三大相亲网站,砸进去8000多元服务费,收到2000多封求爱信,往往简单网聊后就接受对方的见面请求。“下午聊天,晚上就出去了。”到2012年9月末为止,婷婷一共跟80个男性相亲过,但现实令她几乎绝望。
大约有20个人,一见面就提出要“开房”。想认真找对象的婷婷被激怒了。
有十几个男生,希望她嫁到外地。“我不愿离开厦门。”婷婷说。
更多的人见一面就没了下文。婷婷觉得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不是美女。
但其中还是有三个人,她分别接触了半个多月。
第一个是名公务员,40多岁,长相“比陈道明还陈道明”,非常傲慢。第一次见面,他抱着手臂,冷冷对她说:“我就是要给孩子找个基因好的妈而已。”虽然不满,但婷婷还是答应了第二次见面对方拒绝了所有外出消费的项目,让婷婷去他家,给他做饭,饭后他让她“晚上留下来”,婷婷拒绝了。如此半月,婷婷选择了结束。
第二个是名40多岁的江苏人,在厦工作,与姐姐同住。两人愉快地交往了半个月,江苏人回了趟老家后,对薪水不高的婷婷说:“我要找个在厦门有房子的女生。”
第三个对她很好,婷婷也挺喜欢对方。一次婷婷的出租屋闹蟑螂,半夜给男生打电话抱怨了下。没想到男生很快到她楼下,拿着蟑螂药递给她,然后送她到开好房间的酒店,让她上去休息,就离开了。第二天一早,男生买来早点并送婷婷去上班。被感动的婷婷以为一切会顺风顺水,但一次任性的对话之后,两人不再联系。
现在的婷婷说自己只想找个男人一起有个窝,“不在乎是租的还是买的,一起做饭做家务过过小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