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3 December 2013

過去20年12個最具影響力的個人科技產品 - Walter S. Mossberg


2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個人科技產品 - Walter S. Mossberg | 華爾街日報 – 2013年12月20日 

http://hk.finance.yahoo.com/news/20%E5%B9%B4%E4%BE%86%E6%9C%80%E5%85%B7%E5%BD%B1%E9%9F%BF%E5%8A%9B%E7%9A%84%E5%80%8B%E4%BA%BA%E7%A7%91%E6%8A%80%E7%94%A2%E5%93%81-013953603.html

在為《華爾街日報》評測科技類消費品22年後,這是我的最後一篇專欄文章。

所以我想來談談過去20年我評測過的12個最具影響力的個人科技產品。很顯然,從這個最富活力的現代產業所生產的五花八門的產品中挑選出12個,這是個很主觀的看法,別人也許會有不同意見。

雖然大多數產品都一竄而紅,但有幾個卻叫好不叫座,有一個更是一敗塗地。在這裏,我來講講我的兩個標準。

首先,產品要能提高易用性,能為普通消費者增添價值。這也正是我1991年第一篇專欄文章中頭一句話所提出的指導原則:個人電腦太難用了,這不是你們的錯。

其次,我之所以選擇這12個產品,是因為所有這些產品都改變了數碼歷史的進程,它們要麼影響了後來追隨而至的產品和服務,要麼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大眾產品仍在釋放影響力。所有這些產品都有「前輩」,但它們做到了將其所屬類別提升至一個新高度。

一些讀者可能會抱怨說,蘋果(Apple)產品出現的頻率過高。對此我的解釋是,在我撰寫本專欄的這些年裏,相比其他任何一家公司,蘋果面向普通消費者推出了更多具有影響力和突破性的產品。

1.Newton MessagePad (1993)

蘋果推出的這個掌上電腦不僅是失敗之作,甚至可以說是個笑話,這主要是因為該公司當時承諾,這個產品可精準無誤地識別手寫體。但它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不過,它倒是的確有一項功能,可謂是如今一些最頂尖技術的鼻祖:人工智能的早期形式。你可以隨手寫一句「周四與琳達‧瓊斯(Linda Jones)吃午飯」,然後這個電腦就能對應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人生成一個日歷項。

2. 網景領航員(Netscape Navigator, 1994)

這是第一款獲得成功的消費者網頁瀏覽器,後來被微軟(Microsoft)的Internet Explorer (IE)瀏覽器擊敗。但它讓數以百萬計的人們上網的願望成為現實,它所帶來的影響不可估量。每次你瀏覽網頁的時候,你會發現網景留下的遺產就在你的眼前。

3. Windows 95 (1995)

微軟的這款操作系統將圖形界面與鼠標結合起來,成了電腦操作的標準模式。儘管當時蘋果的Macintosh電腦操作系統已經有10年歷史,而且隨後曾出現過更加粗糙的Windows版本,但 Windows 95更為精致,用戶遠遠超過Mac操作系統。

4. The Palm Pilot (1997) 

這是第一款獲得成功的個人數字助理,它還是第一款廣泛使用的手持電腦。它催生了第一批智能手機Treo,吸引了大量第三方應用程序,為今天的應用程序商店塑造出了原型

5. 谷歌搜索(Google Search, 1998)

從用上谷歌的那一刻起,我就明顯地發現,它比此前的搜索引擎要快得多,也準確得多。谷歌搜索的重要意義怎麼說都不過分,這話就算放在今天也依然成立。在很多方面,谷歌搜索推動了整個網絡的發展。

6. iPod (2001) 

蘋果的iPod是第一款主流數字媒體播放器,這個相當於一副撲克牌大小的設備能存儲1,000首歌曲。這款設備將陷入困境的蘋果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催生了取得巨大成功的 iTunes商店和一系列流行移動設備。

7. Facebook (2004) 

正像網景開創了網絡時代一樣,Facebook 開辟了社交網絡時代。儘管在此之前也有一些社交網絡存在,但Facebook 最終成為了人們的選擇,在 Facebook 上你可以與一些、甚至是成百上千的朋友分享任何事,不論是一張日落黃昏的照片,還是新生兒誕生或者生命逝去的消息。目前,Facebook的用戶數已超過10億,已經完全顛覆了互聯網的概念。

8. 推特(Twitter) (2006)

推特通常被視為 Facebook 的頭號競爭對手,它確實與眾不同——有點像一個全球即時通訊系統。每一秒都有人使用推特向廣大聽眾發送各種各樣的信息,從革命消息到有趣的網站帖子,或者只是對任何事發表看法,但是長度不超過140個字符。與 Facebook 一樣,推特也改變了人們的數字生活。

9. iPhone (2007)

蘋果憑藉iPhone震驚了科技界。這是第一款真正智能的智能手機,集iPod、互聯網設備、手機功能于一身。iPhone帶來了革命性的多點觸控用戶界面,在許多設備中,個人電腦(PC)圖形用戶界面正逐步被取而代之。

iPhone 問世一年後,蘋果推出了應用商店(App Store),允許第三方開發商在店內出售 iPhone應用。現在,iPhone 的應用數量已經達到約100萬個。iPhone 也催生了許多競爭對手,它們共同把互聯網從一個以PC為中心的系統轉變為一個以移動設備為中心的系統。

10.安卓(Android) (2008) 

谷歌(Google)憑藉安卓操作系統迅速闖入了 iPhone 創造的移動世界,採用這一操作系統的移動設備已擴大到上百款,安卓也採用多點觸控用戶界面。安卓目前是主流的智能手機平台,有大量應用可以選擇。

iPhone的價格一直相對昂貴,安卓手機價格要便宜的多。

11. 蘋果MacBook Air (2008)

蘋果共同創始人喬布斯(Steve Jobs) 在推出MacBook Air時,從一個標準尺寸的馬尼拉紙信封中緩緩抽出了這款標誌性的輕薄筆記本電腦。它是第一批用固態硬盤取代傳統硬盤的電腦產品之一。現在,從辦公桌、校園到咖啡店,隨處可見MacBook Air 的身影。它推動了一批基於Windows 操作系統的輕薄筆記本電腦(即Ultrabook)的誕生。我認為MacBook Air是有史以來最棒的筆記本電腦。

12. iPad (2010)

憑藉這款10英寸平板電腦,蘋果終於在長期低迷的平板領域取得了突破。iPad與其他平板電腦一起在許多用途方面正逐步取代筆記本電腦,從兒童到CEO,人人都對iPad愛不釋手。開發商已經為iPad開發了近50萬個應用,數量遠遠超過了其他任何一款平板電腦。

* * *

在告別本專欄之際,我想感謝《華爾街日報》這些年給了我撰寫這些評論文章的自由,尤其要感謝追隨本專欄的讀者們。我並不是退休——我將在一個新網站上撰文。《華爾街日報》將繼續發布由出色的繼任者撰寫的科技評論文章,隨著消費者技術的發展,繼續為讀者提供指南。


撰稿﹕華爾街日報Walter S. Mossber

20年來最具影響力個人科技產品
http://cn.wsj.com/big5/20131218/PHO144541.asp

近20年的革命性科技產品
http://cn.wsj.com/big5/20111109/PHO095557.asp

《華爾街日報》公布科技評測團隊陣容
http://cn.wsj.com/big5/20131217/bog170720.asp

如何玩轉電子閱讀設備?
http://cn.wsj.com/big5/20131218/ptk075424.asp

150美元的超低價平板電腦
http://cn.wsj.com/big5/20131216/ptk073730.asp

.END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