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 December 2013

不怕你是香港市長,只怕 ... - 何雪瑩


時令讀物﹕不怕你是香港市長,只怕 ... 文:何雪瑩 2013年12月1日 明報

我得承認,由香港電視到李慧玲的事,我都一反常態沒有多大反應,不熱中討論,遊行也是逼自己才去,對我這種過分熱血的人而言是絕對不尋常。

這幾年大家都說 this city is dying,已不知死了幾多次,只知死完還有得再死。

我終於感到 disenchanted,寧願埋首讀外國新聞。

不是我有國際視野,只是遠方再悲慘,說穿了被觸動的都只是氾濫的同情心和同理心,而不是憤怒絕望的神經。

城市研究成了我的避難所。

我想,如果香港有天淪為天朝大國南邊其中一個海港城市,抑或 689 事事聽命於天朝,職權「只是」市長一名,香港是否什麼也做不成?

哈佛大學都市經濟學教授 Edward Glaeser 年前出版的暢銷書 Triumph of the City 為城市平反,力銷人口集中的石屎森林其實遠比不斷擴張的 urban sprawl 來得環保,呼籲大家別再將鄉郊生活浪漫化。Benjamin Barber 數月前的一本著作名為If Mayors Ruled the World,提倡城市將會取代國家,成為更活躍的 political actors,能更有效解決當前面對的問題。今天城市人口已佔全球人口一半,未來三十年更可見發展中國家城市的高速對於發展中國家的鄉村人口而言,城市代表機遇、財富和希望,及至現代性的後期,城市卻成了過度消費和污染的同義詞,一些有閒階級努力在城市內外尋找出路,搬到郊區自是一途,一些人卻選擇將郊區的特式移植至城市。

城市結盟回歸傳統

我們習慣國家作為國際政治的單位,但城市在全球的重要程度逐漸趕上國家其實只是回歸傳統,並非新事:回想二千多年前的燦爛輝煌的希臘文明,正是在細小的城邦孕育出來。尤其是當科技不發達,汽車飛機電話互聯網電視只是這一百年來的事,在人類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以來,一生人生活的距離可能只有方圓50公里左右,人與人的面對面接觸幾乎是知識交流的唯一方法。直至百多年前火車出現,一天內可由倫敦到達伯明翰,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以倍數被壓縮下來。同時以主權國家為單位的國際政治也是直到1648年的Westphalia 條約才正式確立。今天不少歐洲的民族國家緣起,也是來自城市和公國的頻繁交流:直到18世紀末期「意大利」只是個地理概念,人們只知道威尼斯、佛羅倫斯和薩丁尼亞王國;19世紀中期之前只有普魯士王國跟其他王國的經濟聯盟,沒有「德國」。如果說今天城市結盟起來,在不同方面合作交流,也只是回歸傳統而已。

人們可以面對面交流新知的城市,一直是孕育新思想的溫,更是民主的發源地。

今天全球最有名的市長可數即將離任的紐約市長彭博( Michael Bloomberg),他的財富遠遠把奧巴馬比下去,名聲亦相當不錯,可是他一早表明無意選美國總統,因為市長比總統更能「做實事」、更容易「成功爭取」。Barber 強調市長並非意識形態信徒,不囿於左中右,只眼解決問題,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也許作者有點天真,畢竟大多數政治人物都有其意識形態信念,雖然以 CEO 頭腦管理紐約的彭博政績不錯(彭博首次當選時為共和黨員),但本月的市長選舉竟然選出民主黨中間偏左的 BilldeBlasio 為繼任人,並以73.3%擊敗共和黨對手,是開宗明義的自由派,跟彭博對社會的願景完全不同,難說市長都沒有意識形態。

當「國」與「城」面對環保議題

可是城市跟國家截然不同的是,現代國家立國其中一個基礎正是主權,講的是獨立,不應受外國干預(所以天朝大國才整天把國內事務不容外人說三道四掛在口邊);但接觸、溝通、經商和 inter-connectedness 卻是城市「自古以來」的本質,它們追求的並非獨立,而是交流。所以當聯合國在環保議題一直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美國作為全球最強大主權國家,因為堅持「主權不能受損」而退出京都條約及其他跨國協議;201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高峰會一如以往以失望作結,全球12個超級城市(megacities)卻組成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互相取經,採取實質行動解決污染問題。

想投訴?歡迎致電府上

倫敦市長 Boris Johnson 的民望直迫英國首相卡梅倫,有保守黨人甚至高舉他作為下任保守黨黨魁人選,但倫敦畢竟是個發展運作成熟的多元化城市。要說超越意識形態鬥爭,怎能不提耶路撒冷前市長 Teddy Kollek。耶路撒冷是以巴衝突的中心、世界三大宗教的聖地。Teddy Kollek 於1965年被選為市長,曾6度當選,出任市長竟長達28年!他當選後兩年,以色列在1967年戰爭後佔領東耶路撤冷,雖然令耶路撒冷這個名城被強行「統一」(這項舉動並未得到國際認可),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心卻沒有統一,Teddy Kollek 面對重要難題:城市建設到底應否以以色列人為中心?他的想法卻非常實際,很多人認為只要強硬對待巴勒斯坦人,他們便會離開耶路撒冷,他認為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以色列軍隊進駐後數小時,他旋即向巴人伸出友誼之手,向阿拉伯孩子派鮮奶;成立阿拉伯人聯絡辦公室,解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社區在教育、交通和其他公共設施的不平等;他堅持不同宗教和平共存,確保巴人能暢通無助進出聖殿山。有人說他是堅定的左翼和親阿拉伯,他卻說自己只是務實主義者。

Benjamin Barber 認為成功市長其中一個特點是親和力和幽默感,Kollek 任內幾乎每天在街上散步,卻堅持五天工作,假日投入耶路撒冷基金會的社區工作。耶路撒冷基金會資助興建劇場、公園、博物館等文化設施,舉世知名的以色列博物館亦是基金會和 Kollek 的傑作。每天早上6小時他都開車在市內兜風,在筆記本上記下哪裏的路要整修、哪裏要多種樹,哪裏的垃圾未清理。政府電話簿上能找到他家的電話號碼,市民能隨時致電投訴。1993年82歲高齡的他終於在選舉中失利,被後來出任以色總理的奧爾默特擊敗。但奧爾默特從 Teddy Kollek 手上接過的,已非當初那個寧靜但潛伏宗教衝突危機的古老山城,而是以文化多元活潑見稱的現代都會。

城市要民主小即是美

以城市為單位的全球城市網絡近年如雨後春筍。Benjamin Barber 認為目前民主面臨重大問題:民主建基於共同生活,但國家作為民主的基本單位卻大得令人們難以達成共同意識。民主起源於希臘城邦,雖然女性和奴隸沒有政治權利,但當時實行的是直接民主,而非今天大部分民主國家實行、所謂人民只有在四年一次投票時才當家作主的民主。直接民主在人口眾多的地方難以實行,Benjamin Barber 等則認為城市的規模更能有效實現民主真義。今天城市規模愈來愈大,亞洲城市如東京、首爾人口已超過1000萬,未來30年城市發展將會集中在亞洲發展中地區如中國、印度等。這些亞洲超級城市的人口比北歐國家的全國人口更多。到底城市是否真的夠細來實行民主還是疑問,但肯定的是要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實際問題,國家實在大到無法提供及時答案。空氣污染是各大城市都面對的貼身問題,不少歐洲市政府提供單車及相應設施,這些都是比「綠公仔延長三秒」來得重要也實際解決問題的措施。

雖然書名為 If Mayors Ruled the World,但無人會天真以為市長萬能,作者也說到跨國資本對城市和國家的影響至巨。可是雖然問題來自全球,卻愈來愈多人認為一些問題的解答在於本地,small is beautiful,城市甚至本土社區雖未能直接打擊問題根源,卻能提供解決生活問題的辦法。韓國經濟多年來被大財團(chaebol)如三星、現代等壟斷,和國家政府的官商勾結黑暗程度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經濟和社會問題叢生,「韓國長毛」朴元淳脫離社會運動,前年當選首爾市長後大力推動共享經濟,支持社區規模的社會創新,從資源和理念上支援社區自助。

彼市長-此市長=落差

Benjamin Barber 的立論建基於市長能摒棄意識形態,以務實主義解決實際問題,說到意識形態又怎能不提中國?習近平在八一九講話把意識形態說成是「重中之重」,做好意識形態宣傳才不會步蘇聯後塵;也不要忘記被打倒的重慶市長薄熙來正是以「唱紅打黑」見稱。假如,我說的是假如,李飛為我們帶來的信息是一國兩制和自主權只是空話,香港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你們的特首不過是香港市長,根據 Benjamin Barber 的說法,其實市長也能大有作為,也能解決社會問題。只是現在這位「梁市長」,連發個免費電視牌、對電台節目主持人也似乎以維護黨的意識形態行先,解決問題為後(實質令問題惡化),想到這裏,我這個為了逃避香港現實政治困局才讀城市研究的 urbanist,還是忍不住長嘆一聲。

文 何雪瑩 編輯沈可媛


中藥將死在祖國 - 上海新民周刊:

6,偷工減料。「藥材採集之後,最基本的工作是除去泥沙和混雜物,然而目前市場上的藥材所含泥沙重量幾乎佔20%以上。藥材切法不同,藥效也不同,但現在藥工怕切到手,隨意把藥片薄片改厚片,厚片改塊狀。」

7,化學製藥。用硫磺為藥材、食材化妝非常普遍,影響到連香港的市場上都隨處可以找到硫磺熏過的藥材、食物,特別是蒜頭與薑類。用硫磺熏是為了賣相好,延長保質期,發霉的藥材、食物被硫磺熏過後都可以煥然一新。硫磺熏業者叫「打磺」,本來是傳統的熏製方法,現在發展成掙黑心錢的工具,「為了讓藥材更好看,除了打磺,還增加了用雙氧水浸泡天麻漂白,用氧化鐵水洗丹參染色,拿洗衣粉搓掉霉斑……」黑心賣藥材在香港也有,我知道香港有一家老牌國貨公司,會不時把一些過期的藥材從新包裝以後再低價出售。

8,炮製技術後繼無人。「現在善鑒別精炮製的中藥專家,全國只剩下兩位『高徒』:83歲高齡的王孝濤和85歲高齡的金世元,所有中藥炮製方面的專家加在一起,總共40多位。

9,學中醫人數零增長。自從清末太醫院被廢止,中醫藥就開始走上了不被重視之路。「西醫人數,從1950年到2004年,增長了70多倍,達157萬人。而中醫從1950年的27萬至30萬人,達到2004年的27萬人,實現了零增長!況且這27萬人和55年前的那27萬人,醫療水平無法相比。」



“嫦娥三号”明日凌晨携“玉兔”登月 2013-12-0102:30:20新京报

11月30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台环抱嫦娥三号和长三乙火箭,目前已进入待命加注发射阶段。图/CFP

1959年,苏联“月球2号”探测器在月球硬着陆坠毁。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

2003年,欧洲成功发射了“智能”1号探测器。

2007年,日本“月亮女神”卫星拍摄的图像。

  发射时间为1时30分,承担发射任务的长三乙火箭开始燃料加注;发射场已制定了6套发射方案

  今后十年,不光要实现“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取样返回,还要进一步实现载人登月,逐步实施月球基地建设。中国不能止步于月球,要去探测整个太阳系,中国人应该飞得更远,飞到几亿公里、几十亿公里、上百亿公里。

  ——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

  综合新华社电经嫦娥三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研究决定,嫦娥三号探测器将于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11月30日,承担嫦娥三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开始燃料加注。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各项测试结果正常,已完成全区综合演练,发射任务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发射窗口共6个

  记者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了解到,嫦娥三号卫星的发射窗口共6个,从12月2日至4日,每天两个。其中,第一窗口宽度为4分钟,第二窗口为1分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赵民说,目前,发射场已制定了6套发射方案。

  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表示,嫦娥三号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跨度大、实施风险高。

  探月肩负4任务

  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院士介绍,2007年发射的嫦娥一号,圆满完成了“绕月”使命,2010年发射的嫦娥二号,是嫦娥三号“先导星”,为嫦娥三号的发射积累必要的基础和经验。具体来说,嫦娥三号的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软着陆,验证月球软着陆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巡视器释放分离与转移,进行月面行走,验证月面巡视和遥操作技术;着陆器与名为“玉兔”号月球车的巡视器进行月夜休眠和月昼唤醒,验证航天器月夜生存技术;考核嫦娥三号探测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功能与性能,以及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系统执行任务的能力。

  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三号探测器携带的科学载荷,还将开展一系列科学探测任务等。

  ■看点

  1“三只眼”直播升空

  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三号发射时,安装在火箭上的3个摄像头,会直播火箭升空的全过程,大家可以通过火箭的眼睛体会奔月。

  据了解,由于嫦娥三号比二号重1000多公斤(1吨多),承担此次运载任务的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火箭有4个助推器,一个助推器是75吨的推力,火箭点火升空时,一级火箭和绑在它身上的四个助推器一起发力,共同产生了600吨推力,这足以让火箭摆脱地球引力的控制。

  此外,火箭上还安装了三个摄像头,这在嫦娥任务中是第一次。三个摄像头分别安装在二级火箭外壁、三级火箭发动机舱和三级火箭仪器舱。点火后,安装在二级火箭外壁的摄像头会拍摄下火箭升空爆发的强大火焰。约两分钟后,四个助推器被甩出去、一二级火箭分离,全被该摄像头尽收眼底。

  另外,仪器舱的摄像头可以观测整流罩分离和器件分离的动作;三级火箭发动机舱的摄像头可以观看发动机的工作情况,据了解,这个发动机也是我国目前在役火箭中技术难度最高的。新京报记者邓琦

  26项“首次”实现历史性突破

  “嫦娥”飞天在即,浩瀚太空将再次见证“中国创造”的力量。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工程二期任务副总设计师裴照宇说,嫦娥三号任务将在六个方面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中国是继美苏之后第3个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嫦娥三号探测器经过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下降段等6个阶段的减速,实现从月距面15公里高度安全下降至月球表面。

  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全世界只有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苏联开展了2次月面无人巡视探测任务,中国是第2个实施无人月球巡视探测的国家。

  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嫦娥三号巡视器遥操作,采用自主加地面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获取到的环境参数,在地面完成任务规划,而巡视器具备自主完成局部规划、避障和安全监测、应急保护的能力。

  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覆盖行星际的深空测控通信网。通过探月工程的实施,我国完全掌握了大口径高效率天线的设计、制造、安装技术,远距离、弱信号条件下发射、接收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快速测定轨和月面定位目标。

  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嫦娥三号搭载8台科学载荷,用以完成3项科学探测任务。

  首次研制建设一系列高水平特种试验设施,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先进试验方法。

  “这6个首次,彰显了中国探月工程走的是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又是一条跨越发展之路。”裴照宇说。据新华社

  ■释疑

  发射时间为何选在凌晨?

  落月时间选在月球白天上午,限定火箭发射时间

  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介绍,月球围绕着地球转,相当于人造地球卫星一样,但是转得比较慢。地球本身在自转,自转比较快,月球有自身转动的轨道平面,当这个平面扫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时候,就是零窗口期,这样可以使嫦娥三号和月球在一个轨道平面上。

  在选择与月球交会的时候,有很多条件限制,比如日地月的运动关系、运载火箭的能力,探测器可携带的燃料总量、气象等等,都会影响到发射窗口的选择和飞行轨道的设计。

  他表示,嫦娥三号应该在月球的上午落月,月球上是白天的话,可以有更多工作时间,太阳能电池板也能接收能量,所以,等于是落月的地点和时刻已经限定了,以至于环月的飞行过程,火箭发射的时刻和弹道也就限定了。新京报记者邓琦

  运载火箭为何选长三乙?

  嫦娥三号探测器重,运载能力要求高

  “火箭加注燃料,意味着发射真正进入倒计时。这将是长三乙火箭的第25次出征。”嫦娥三号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说。

  为什么选择长三乙火箭,它有何“过人之处”?

  “虽然火箭不是全新的,但为了质量把控,研制生产工作都是按照火箭首次飞行的标准进行的。”嫦娥三号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姜杰说。

  长三乙箭体直径3米多,高56.4米,相当于20多层楼,是三级捆绑式火箭,在长三甲基础上捆绑了4个助推器,运载能力远高于长三甲和长三丙。

  “嫦娥三号探测器比嫦娥二号重了1吨多。本次发射具有多窗口、窄窗口的特点。要把嫦娥三号直接精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可靠性要求更高。”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姜杰说。与嫦娥二号任务相比,嫦娥三号的入轨精度要求提高了三倍多。

  岑拯表示,虽然长三乙火箭已是“身经百战”,但为确保嫦娥三号“完美落月”,科研人员对火箭开展了6大专项技术攻关。包括高精度制导控制提高入轨精度;多窗口发射技术,实现多轨道窄窗口发射;新型支架为嫦娥三号量身打造“座椅”;遥测图像传输系统,直观反映发射情况;减轻自重;提高可靠性。据新华社

  着陆地点为何选在虹湾?

  地形平坦,能保证降落的安全性

  按计划,嫦娥三号将在月球虹湾区着陆。虹湾区地处月球的北半球、西半球,在月球正面的雨海区西北角,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长约300公里。

  焦维新教授介绍,着陆的地点,要安全、阳光要好,要相对平坦,别人尚未探测过,有科学价值,还要处于月球正面,即朝向地球的这一面,能直接测控通信。

  他表示,虹湾不是真正的海湾,因为外形看起来像海湾,所以因此得名。选择这里,主要因为比较平坦,能保证降落的安全性。月球赤道附近高原比较多,坑比较多,对于着陆不太安全。还要有阳光,这样嫦娥三号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吸取能量来工作。

  焦维新说,最终也不一定会着陆在虹湾,他说,着陆器是智能的,大概飞到离月球表面比较近的时候,它会悬停,相机拍了照片反馈给它,如果下面有个大坑,需要挪个地方,它自己就会平移,一直挪到照相机告诉它地面平了,它才会降落。新京报记者邓琦

  世界各国探月工程

  1958年至今,世界上共有127次月球探测活动。

  苏联绕月探测世界第一国

  探月初期,苏联领先于其他各国。1959年1月2日,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飞越月球。1959年9月12日,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并撞击月球,成为首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1958年至1976年,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64个探测器。为实现登月计划,苏联设计N1巨型火箭,共试射了4次,都以失败收场。

  美国将人类脚印留在月球

  1967年1月,美国“阿波罗1号”发射失败,3名宇航员遇难。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人类第一个脚印,这是人类探月最辉煌的成果。

1994年1月和1998年1月,分别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月球轨道器和“月球勘探者”号轨道器探测月球,为日后建立月球基地探路。

  欧洲要在月球建“诺亚方舟”

  20世纪80年代,由欧洲17国组成的欧空局开始探月研究。2003年9月27日,欧空局将“智能”1号探测器送入太空并完成多项探测任务。欧空局探月计划首席科学家弗英曾表示,欧洲希望在月球上建一个“诺亚方舟”,存储地球物种的基因,当地球遭遇核战争危机或小行星撞击时,人类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续。

  日本陆续发射“月亮女神”

  1990年1月,日本成功向月球轨道发射“飞天号”卫星。但这一小型探测卫星很快失灵,于1993年4月坠毁在月球上。2007年9月14日,成功发射“月亮女神”号绕月探测卫星。2009年6月,“月亮女神”在完成调查任务后撞向月球表面,完成使命。日本预计于2015年、2025年分别发射“月亮女神2号”、“月亮女神3号”。

  中国探月大事记

  人类探月一般遵循“探”“登”“驻”三大步。中国探月工程将第一大步“探月”细分为三期——即“绕”“落”“回”三小步。

  【嫦娥一号】

  1998年

  原国防科工委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开展先期科技攻关。

  2004年1月

  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月,绕月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7年10月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进入月球轨道

  2007年11月

  来自嫦娥一号的一段语音和《歌唱祖国》歌曲从月球轨道传回,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传到世界各地。

  2008年11月

  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这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

  2009年3月

  “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受控撞月。

  【嫦娥二号】

  “绕月”任务圆满完成后,进入探月工程二期“落月”阶段,“落月”主任务由嫦娥三号承担。嫦娥二号由嫦娥一号“备份星”转为嫦娥三号“先导星”。

  2008年10月

  国务院批准实施嫦娥二号任务。

  2010年10月

  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2011年4月

  嫦娥二号半年设计寿命期满,既定的六大工程目标和四大科学探测任务圆满完成。

  2011年5月底

  补拍月球南北两极漏拍点和再次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进行高清晰成像。

  2011年8月

  嫦娥二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受控准确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

  2012年12月
  嫦娥二号受控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深空,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



湖南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1265元/月 2013-11-3002:00:56来源:潇湘晨报

  11月29日,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透露,经省政府同意,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的湖南省月最低工资标准已经确定,其中,最高档由1160元/月提高到1265元/月,增长约9%,相较于去年13.7%的涨幅,2013年的增长幅度稍有下降。最低一档由870元/月提高至945元/月,提高了75元。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处长李杰分析,增幅下降主要原因是当前经济环境不景气,部分企业反映存在较大压力,而此次调整一方面考虑到了企业的实际困难,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线劳动者的权益。

  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我省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劳动者)档次调整为:1265元/月、1145元/月、1035元/月、945元/月;我省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劳动者)档次调整为:12.5元/小时、10.9元/小时、10.4元/小时、9.8元/小时

  细心的人们会留意到,2012年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日期为从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那么从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这一段“真空期”的最低工资标准该如何确定?对此,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处长李杰解释说,由于种种原因,最低工资标准确定的时间比较晚,实际执行时存在一些困难,因此今年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时间,“真空期”的最低工资标准仍然按2012年的标准执行。

  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各市州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本地区适用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我省最低工资标准包括劳动者个人应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费。据了解,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我省长沙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是选择最高档次执行,而怀化等地一般执行最低档次。

  此外,根据湖南省人社厅公布的2013年工资增长指导线,省内各企业今年工资增长上线与基准线均与去年持平,分别为20%与13%,但工资增长下线由去年的5%调低至4%。作为企业涨工资的风向标,工资增长下线再度下探,也反映出当前经济形势趋紧。

(潇湘晨报记者李柯夫)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