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9 December 2013
去行政化的高考改革才能实现公平 - 熊丙奇
去行政化的高考改革才能实现公平 - 早报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 发表于2013-12-09 06:42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近日向新华社表示,教育部已经制订完成关于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方案,将在明年上半年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最迟2014年年底前,各省(区、市)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至2017年,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
具体到全社会最关心的高考改革,刘利民强调,促进教育公平是重要的价值取向,必须努力建立一个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的新机制。普通高校(本科)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今后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高考改革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人心。对教育部提出的高考改革方案,很多民众担心这会不会制造新的不公平。比如说,离开了分分必究,实行综合评价,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会不会更难进名校?毕竟,虽然高校招生唯分数录取的做法饱受诟病,可这能给大家看得见的分数公平。
消除社会的担心,对于推进高考改革极为重要,为此,高考改革必须以公平公正为目标和出发点。在我们看来,为以高考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不应再维持现有的考试录取框架,而应该打破计划录取模式,实行招考分离。
目前我国高校招生实行的是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模式,这人为制造了高考的地区不公平。我国高考之所以实行按户籍报名,是因实行分省按计划录取的模式。这一模式,是将各高校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各省,这使高考录取指标成为各省的蛋糕,高考报名也就随之实行按户籍报名的制度。高考录取在各省之间的不公平问题、异地高考问题、高考移民问题,都由此产生。
在目前制度框架下进行补偿式的技术性纠错,对于整体上解决地区间的不公平问题是无济于事的。要根本解决问题,当依照2010年出台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的要求,实行全国重点大学面向全国统一自主招生。如果采取“统一测试+自主招生”方式,全国各地考生在任何地方都可报考,以统一的测试成绩去自主申请大学,大学在录取时综合考查学生的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大学面试成绩等进行录取,高考的地区不公平问题将彻底解决,异地高考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很多人担心高校自主招生会滋生更严重腐败,事实上,行政干预招生事务,才为寻租交易制造了空间。而真正意义上的高校自主招生,一方面把行政部门掌握的招生投档权交给大学,另一方面把选择权交给考生,这样的机制将能遏制行政权力对招生事务的干预。在这样的机制下,一名考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然后再选择大学,将让大学有竞争的压力和紧迫感,做到招生透明公开,转变办学理念。
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推进的自主招生改革是不彻底,甚至可以说是变异的。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只给高校有限的自主权,把自主招生和集中录取嫁接在一起,令自主招生只是对考生的录取优惠措施。其次,学生只能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选择权并没有增加,自主招生反而成为高校抢生源的一种手段。同时,由于高校内部行政化严重,这有限的自主招生权,被有的学校滥用,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近日卷入腐败丑闻,就是一例。
只有把高考改革的着力点集中到让行政机构(包括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行政机构)放权上,才能有真正的改革,也才能通过改革扩大考试权利,达到扩大公平的目的。
要实现这样的高考改革,我们认为,改革不应由政府部门主导,而应由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主导,广泛听取民意,并根据改革方案督促行政部门必须放权。目前的方案,还是由教育部门主导,做出方案后才听取意见。而从目前媒体披露的内容来分析,行政部门并没有多少放权之举。很显然,如此改革,不能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而反倒会让公众产生公平焦虑。
最令人担忧的是,一次次未触及本质的改革,会制造出诸多不公平问题,让公众失去改革信心,从而坚定认为还不如就保持现在的制度,以维系脆弱的分数公平。假如改革出现这一局面,对中国教育的未来和所有受教育者来说,绝不是福音。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录入编辑:周子静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