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一家 人治的得益者 - 林本利 蘋果日報 2013年12月06日
長實主席李嘉誠早前接受內地《南方都市報》專訪,高調反擊「地產霸權」的說法,認為這是大笑話。他又強調香港不能人治、不能選擇性行使權力。
自從梁振英去年七月上台後,長和系可算頭頭碰着黑。去年十月國慶日,港燈遇上撞船意外,39人罹難,揭發海事處、港燈及造船公司沒有盡上應盡的責任。今年三月,和黃旗下國際貨櫃碼頭外判公司爆發工潮,暴露碼頭工人的悲慘工作環境,最近便有工人被從高處墜下的貨櫃壓死。今年五月,證監會叫停雍澄軒酒店房間拆售計劃,和黃要取消交易和作出賠償。到七月,和黃宣佈有意出售百佳業務,最後因買家出價偏低而告吹。九月,電能宣佈兩個月內拆售港燈,但計劃亦要推遲至明年初才有機會落實。
過去一年多,李嘉誠可能眼見在港的業務發展不夠暢順,剛巧遇上梁振英領導的行會拒絕發牌給港視,觸怒港人,便提出政府的權力要在法治的基礎上公平公正地落實執行政策,香港不能人治的偉論。然而,李生若不是善忘,他應該清楚知道自己一家,正是人治下的得益者。
在董建華管治時期,李生的兒子李澤楷在未經公開競投下,取得數碼港用地,之後把土地發展成貝沙灣豪宅,為電盈賺取巨額利潤。李澤楷憑藉數碼港項目,再加上千禧年宣佈併吞百年老店香港電訊,把盈動(電盈前身)的股價舞上至140多元。之後科網泡沫爆破,電盈股價跌至不足兩元,小股民苦不堪言。
自從港英政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幾經波折批出九號貨櫃碼頭後,回歸後16年來特區政府不停地研究,一直不肯批出十號貨櫃碼頭,讓碼頭公司收取全球最高費用,犧牲本地港口發展,較梁振英「三揀二」的發牌決定更差劣。後來公眾知道原來李嘉誠長期持有董建華家族公司東方海外近10%股權,貨櫃碼頭與船公司互相關連。和黃一直反對興建新貨櫃碼頭,連胡應湘建議興建港珠澳大橋也視作「做和黃世界」。若果貨櫃碼頭屬夕陽工業,和黃又怎能在2005年至2011年出售碼頭業務,賣得過千億元呢?
香港有需要興建貨櫃碼頭卻不興建,無需要興建新電廠卻獲政府批准。2000年,明明當時中電擁有超額備用發電量,政府卻一再拖延兩電加強聯網(只需20億元),批准港燈耗資過百億元興建新電廠和相關輸配電設施,令港島區用戶面對沉重的加價壓力。
新電廠完成後,才發覺其實沒有需要,港燈備用電量升至五成。填海20多頃土地,只能安裝一部發電機組,其餘五部不知何時才有需要。電能就憑藉擴大資產值和利潤管制計劃提供的豐厚利潤,在海外進行槓桿收購,維持長和系的利潤。
過去十多年,長實興建的發水樓早已深入民心,購入發水樓的小業主,轉售的時候才知二手價遠低於同區其他樓盤。相信李生而認購長江生命、tom.com 的小股民,現在恐怕感到絕望。過去百佳以油魚當鱈魚出售,趕絕 Ad mart、阿信屋和小商販的營商手法,早已被人詬病。最近通訊局裁定和電銷售員作出誤導性或欺騙性陳述,判罰款9萬元。若然香港早早引入競爭法,立法規管一手樓銷售和不良營商手法,以法治取代人治,再加上有真普選,地產霸權恐怕不會伸展至各行各業。
李嘉誠說地產霸權是大笑話,但生活在地產霸權下的普通市民,以及用高價購入發水樓的小業主,卻是一場大悲劇,絕對不會笑得出來。
林本利
李嘉誠三大敗筆 - 蒙啟明 蘋果日報 2013年12月06日
■ 久未接受媒體訪問的李嘉誠日前接受南方報系專訪,轟動香港媒體圈。路透社
李嘉誠一句「香港不能『人治』,永遠不能選擇性行使權力」,即時令梁振英左右支絀,其班子更醜態畢露,就連中聯辦官員都不免猶抱琵琶半遮臉。
總的來說,李嘉誠接受南方報系專訪,可謂求仁得仁。不過,可能緣於超越時代的自信心,這次精心策劃的專訪,也留下了三大敗筆:其一是否認地產霸權;其二是自命不求名;其三是勸喻張子強。
關於「否認地產霸權」,李嘉誠所持的理據是「香港地產市場一直由政府政策主導,不論從土地供應到投地條件的設計、房地產稅務政策等,並非由地產商決定,因此『地產霸權』並不屬於地產商」。
穿透字裏行間,嚴格來說,李嘉誠並沒有完全否認香港有「地產霸權」,但強調「並不屬於地產商」,而是「一直由政府政策主導」。言下之意,如果真的有所謂的「地產霸權」,元凶與其說是地產商,毋寧說是特區政府。這種詭辯,除了令人想起梁振英的語言偽術,恐怕說服不到任何一個稍為清醒的香港人。退一萬步說,即使「地產霸權」元凶真的是特區政府,但最大得益者肯定是地產商,因而「霸權誘因」也最強。由此路進,再正常不過的邏輯推演,就是「官商勾結」,地產商即時得到官員所投的桃,官員延後得到地產商所報的李。這個道理,連三歲小孩也懂。
關於「自命不求名」,李嘉誠說:「我不求名,在內地捐款,拒絕所有建築物以我的名字命名。即使是汕大,其基建、設備90%的款項由我付出,我唯一的要求是不要寫上我的名字。」問題來了。既然如此不求名,為何留名這碼事也有「一國兩制」?在內地沒有一間以李嘉誠為名的建築物,為何在香港卻觸目皆是,以至曾經引發出「港大醫學院命名風波」?莫非在內地惟恐沽名,在香港卻惟盼釣譽?
至於勸喻張子強,惟獨見諸《南方周末》專訪,且主要是記者第三身引述。茲事體大,原文照錄如下:
「李嘉誠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他勸告張子強:你拿了這麼多錢,下輩子也夠花了,趁現在遠走高飛,洗心革面,做個好人;如果再弄錯的時候,就沒有人可以再幫到你了。」
「有趣的是,據李嘉誠透露,後來張子強又打來電話,李說,你搞甚麼鬼,怎麼還有電話?張子強在電話中說,李生,我自己好賭,錢輸光了,你教教我,還有甚麼是可以保險投資的?」
「李嘉誠答道:我只能教你做好人,但你要我做甚麼,我不會了。你只有一條大路,遠走高飛,不然,你的下場將是很可悲的。」
這三段話語引發無限聯想:一、孔子也只能以直報怨,李嘉誠卻能以德報怨,世上有這麼偉大的人嗎?二、李嘉誠既然這麼偉大,為何不肯教張子強投資之道?三、李嘉誠既然這麼偉大,而且又在法治之區,為何仍預視張子強下場會很可悲,而要勸他遠走高飛?以上這三大敗筆,只會令港人進一步覺得,崩口人畢竟忌崩口碗,超人畢竟也是人。
蒙啟明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