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累人和最輕鬆的職業 華爾街日報 – 2014年1月10日週五 香港時間下午12:09
《華爾街日報》-- 今天才1月10日,你是否已經感到疲倦了呢?
也許吧──特別是如果你的職業是軍人、公關經理、報社記者或飛行員之類的話。根據求職網站 CareerCast.com 的最新排名,這些都躋身2014年度壓力最大的職業榜單。
每年 CareerCast.com 都會編制出美國十大最勞累職業和十大最輕鬆職業排行榜。根據11項不同的壓力因素(例如體力要求、最後期限、競爭性、出差強度等等)為200類職業進行打分,然後將各項因素加總在一起,得分越高表明壓力越大。其數據來源包括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等政府機構以及私營部門的調查。(查看排名編制的詳細方法,請點擊此處)
從排名榜上可以看出,現實是殘酷的:當今最難做的一些工作並沒有獲得優厚的報酬,付出的辛勞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工作壓力最大的職業非現役軍人莫屬,得分最高,為84.72;但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現役軍人的年薪中值卻只有相對較低的28,840美元。新聞記者(得分46.75)薪資中值為35,870美元,消防員(得分60.45)則為45,250美元左右。
CareerCast.com 出版人 Tony Lee 指出,僱主們根本不會根據工作的體力、心力要求來補償僱員;其原因在於,求職、招聘很不幸都只不過是一種供求關系而已。
他說,經濟低迷時期,城市裡的招聘活動普遍不強,因此沒必要支付更多工資來聘請消防員、警員。與此同時,高校的新聞專業也源源不斷地向社會輸送著大批畢業生。Lee 說,儘管該行業競爭如此激烈,仍有不計其數的大學生們夢想當上報社記者。
今年的各排名榜與去年相比變動不大,不過整體壓力得分有所下降,對於多數雇員來說,這是個好消息,意味著工作壓力似乎正在逐年稍稍減輕。至於原因,則可能是美國經濟正緩慢加速。Lee說,一些崗位的僱傭前景似乎已經略微好轉,或是薪資可能有所上升。
如果你琢磨著在2014年從事一份輕鬆的工作,不妨考慮考慮髮型設計師、珠寶匠,要麼就在大學裡謀求一個終身教授的職位──這些工作看起來相對要輕鬆一些。不過,髮型設計師的薪資中值在兩大榜單上排名墊底,僅為22,700美元。
如果你又想要高工資、又想壓力少,並且還情願根據區區一個排名而改換職業,那麼瞧瞧這個工作:聽力矯正專家──薪資中值高達69,720美元,壓力得分僅為3.35。
以下是2014年度職業壓力榜的完整排名:
壓力最大的10類職業:
第一名 現役軍人
壓力得分:84.72
第二名 將軍
壓力得分:65.54
第三名 消防員
壓力得分:60.45
第四名 飛行員
壓力得分:60.28
第五名 活動協調員
壓力得分:49.93
第六名 公關經理
壓力得分:48.52
第七名 高級企業主管
壓力得分:47.46
第八名 報社記者
壓力得分:46.75
第九名 警員
壓力得分:46.66
第十名 計程車司機
壓力得分:46.18
壓力最小的10類職業:
第一名 聽力矯正專家
壓力得分:3.35
第二名 髮型設計師
壓力得分:5.41
第三名 珠寶匠
壓力得分:7.26
第四名 大學終身教授
壓力得分:8.43
第五名 女裁縫師/裁縫
壓力得分:9.5
第六名 營養師
壓力得分:10.24
第七名 醫療記錄技師
壓力得分:10.5
第八名 圖書管理員
壓力得分:10.58
第九名 多媒體藝術家
壓力得分:10.94
第十名 鑽孔操作員
壓力得分:11.32
撰稿﹕華爾街日報 Lauren Weber
大學讀藝術,賺錢又開心
http://cn.wsj.com/big5/20131118/inv074112.asp
如何找到你的夢想職業
http://cn.wsj.com/big5/20130621/CHY080624.asp
2013美國最佳最差職業排行榜
http://cn.wsj.com/big5/20130424/ATG181849.asp
職場女性互相扶助不容易
http://cn.wsj.com/big5/20131120/eoe074519.asp
桑德伯格:要成功,也要受歡迎
http://cn.wsj.com/big5/20130708/EOE071615.asp
退休之後,你真需要那麼多錢嗎? 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關於你將需要多少退休收入的問題,唯一的一條鐵律便是沒有鐵律。
金融行業的一般經驗是,退休人員存下的錢需要能夠在他們不再工作之後取代退休前每年收入的75%到85%。其實對很多人來講,這條經驗並不適用。
新的研究表明,很多退休人員不用這麼多錢也可以過得很好,但另一些人因為旅遊、燒錢的愛好或無法避免的醫療開支,形成了更高的花費。
75%到85%的比率,或許適合於年紀更輕、無法準確知道步入退休時收入或花費將是多少的勞動者。
但如果離“終點線”更近,那麼就一定要自己想清楚到時候將需要多少“替代性收入”,即退休後所需收入佔工作時收入的比例。這樣才能更好地明白自己的存款、退休金(若有)和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是否供得上。
已退休精算師、伊利諾依州紹姆布格爾專業團體“精算師學會”(Society of Actuaries)的退休金研究委員會委員辛迪‧利弗林(Cindy Levering)說:“你真的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微調。很多東西都是個人獨有的,所以很難泛泛而談。”
晨星公司(Morningstar)在2013年12月發布了一篇有關退休收入的報告。駐芝加哥退休研究主管戴維‧布蘭徹特(David Blanchett)說,不同家庭的實際替代率千差萬別,很多人高估了實際的退休花費,高估幅度可達20%。
確定實際花費的最佳辦法是什麼?讓我們好好算算。佐治亞州阿森斯的62歲已退休中學行政管理人員巴德‧比爾利(Bud Bierly)在決定弄清楚可以何時退休的時候,請教了亞特蘭大的理財規劃師克利斯蒂安‧科克(Christian Koch)。兩個人一起計算之後發現,比爾利和妻子以退休前收入的75%左右便可以維持生活,這還包括了很多退休人員都沒有的房貸月供和一定量的旅遊。
比爾利說,任何方面他們都沒有敷衍了事。他說:“我們沒有採用常規方法。”夫妻倆把健康儲蓄賬戶繳款和長期護理保費等各項開銷加起來,然後將這些費用同他們的養老金、社會保障和年金做了對比。
比爾利說,“我們要把許許多多的七巧板拼起來”,但在分析真實數據之後,“我們覺得該花錢的地方都有錢花了”。
想知道自己退休之後需要的錢佔現在工資收入的比例?下面幾個最重要的因素一定要記住。
——存款習慣。
比如說你今天把15%的工資存進退休金儲蓄賬戶裡面。這是你在開始動用這些存款用於生活開支的時候,不需要考慮在內的15%。
目前用於繳納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Medicare)稅的那部分工資也是一樣的。布蘭徹特說,兩者加起來“可能就相當於總數中的20%不需要考慮”。大幅度降低所需收入水平,還可以減少退休後的所得稅率,形成更多的儲蓄。
其他大大小小的開支也有可能在退休之後減少,比如火車票和其他通勤費用、汽油費、車輛維修費、乾洗費、外出就餐、托兒費和大學儲蓄等。隨著越來越多美國人的子女年逾40,退休的時候可能剛好也是還完學貸的時候。
而在另一方面,據布蘭徹特說,如果你在工作期間享受坐頭等艙、入籍高爾夫會所、在時髦餐廳就餐、訂閱報章雜誌、在內部健身房健身或其他福利,退休之後不得不自己掏錢的話,你的花費有可能增加。
——通貨膨脹和壽命預期。
布蘭徹特說:“差不多每一篇有關退休生活的文章都假定花費會按照通貨膨脹的速度逐年增加。”但在分析政府的退休人員開銷數據之後,他發現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在65到90歲人群中,剔除通脹因素的花銷額度呈下降趨勢。
大部分模型都假定,如果通脹率是3%,退休之後第一年花5萬美元的人第二年就需要花51,500美元。但布蘭徹特發現增幅更接近1%。數十年過後,這會有巨大的影響,“因為這些變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累積”。
預期壽命是另外一個不好預測的因素。布蘭徹特并沒有為一對夫婦設定一個兩人各30年的退休期,而是根據《精算師學會2000年金表》(Society of Actuaries 2000 Annuity Table)估計退休人員活到不同年齡的概率。
然后他將這些概率與檢驗數百種、數千種或然情形的“蒙特卡洛模擬法”結合,來估計夫妻二人人還活著、錢已花光的概率。
布蘭徹特發現﹐在這些條件下﹐一對夫婦可以在退休之後每年安全取出兩人共同儲蓄的5%﹐而不是一般理財規劃師建議的4%﹐因為在這兩種情形下他們退休期間錢不花光的概率是一樣的。如果他們願意假定其花銷將會像布蘭徹特發現的那樣逐年減少,退休期間他們甚至還可以每年取出超過5%的比例。
如果家族中長壽或短壽的人多,那麼在確定每年可以動用多少的時候也應該把這一點考慮在內。而且要考慮到年紀更輕的配偶提前退休、以陪伴老得多的配偶等情況下產生的更大財務需求。
——生活方式: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理財規劃師說,生活方式的選擇會給退休人員的花銷造成最大的波動。
達拉斯地區投資顧問陶德‧施耐德(Todd Schneider)的一位退休客戶給自己退休後第一年設定了4萬美元的高爾夫相關旅遊預算,但實際花費高達6.9萬美元。
施耐德說,其他費用可能更加隱蔽。他對新客戶做深入訪談,以了解他們的個人習慣。他說:“你得像一個真正的偵探。”
他所問的、也是任何面臨退休的人可能都想考慮的問題包括:要不要買一棟度假別墅?平時喝不喝葡萄酒?葡萄酒花銷有多少?有沒有寵物?收藏藝術品嗎?電影看得多嗎?去賭場賭嗎?給孩子送禮或為慈善事業捐款多不多?
施耐德說:“我發現大部分人都不會在退休之後馬上停止捐贈。有時候他們會捐得更多。而隨著閒暇時間增加,人們在其愛好上的花費也會增加。我們努力讓他們弄清楚接下來一年、三年、10年、一輩子的目標是什麼,以便他們能夠在需要踩剎車的情況下踩剎車。”
食物花銷可能比不上工作的時候那麼多。雖然近幾年有關退休人士美食習慣的話題炒得很熱,一些退休生活社區也加入了主要面向美食家的餐廳和葡萄酒窯,但經濟學家在至少三項獨立研究中發現,退休之後的食物花銷下降明顯,降幅在5%到17%之間。
與此同時,研究發現退休人士所吃食物的數量和質量與工作期間無異。這怎麼可能呢?一組研究人員將食物花費的下降歸因於退休人員用於在家做飯、選購便宜食材的時間增加。
——哪些東西可有可無。
當你思考退休之後怎樣花錢的問題,是買游艇,交孫輩的學前班學費,還是把廚房翻新一下,別忘了這些都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
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經濟學家勞倫斯‧科特利科夫(Laurence Kotlikoff)說,常規退休規劃工具在計算預期收入的時候,常常把退休期間的夢想(如打高爾夫、開游艇、下館子、劃船或修復老爺車)當作必需品來考慮。他認為大部分人只需要退休前收入的50%就能夠保持他們的生活水平不變。
——防備意外。
費用高昂的疾病、長期護理和極端的長壽,可能會讓退休人員對收入需求的估計突然亂套。
利弗林說,精算師學會在2013年與中產退休人士開展小組座談,“他們的理財非常仔細,需要調整開銷的地方就調整開銷,盡量不把儲蓄耗盡。但他們並沒有針對意外事件做出規劃。”
精算師學會在12月9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說,他們的建議不是準備增加開銷,而是將退休時間延長幾年,或者是逐步地減少工作,在這期間形成更大的緩沖。
但請注意,很多調查都曾發現,有些退休人員本來想繼續工作,但又被逼買斷退休年齡,或者是遇到健康問題,不得不退休。
巴爾蒂摩T. Rowe Price Group建議的另一套方法,是在60多歲的時候經歷一段過渡性的工作階段,在這期間從本來要留到退休之後使用的錢裡面,拿出相當大一部分用於旅游或其他急著開始的活動。
但是,這些勞動者仍舊值得向工作單位的退休金計劃繳存足夠額度,以獲得僱主的配套繳存數額(若有)。
如果你到頭來要養孫子呢?施耐德曾有多名收養了孫輩的客戶。他說,收養孫輩大幅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成本,不只是教育成本,還有能源、食物成本。
因此施耐德在與新客戶訪談的時候會問他們有沒有財務實力不強、遇到困難的時候要他們照顧的親戚。
——在哪裡生活。
房產稅、州和地方的所得稅以及投資產品可能產生的稅負,對于你在退休之后需要多少收入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以地理位置的不同,這些稅負又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別。
紐約州珀爾里弗Eastern Planning首席執行長貝斯‧布勒克爾(Beth Blecker)說:“如果你搬家到佛羅里達,就不會有任何所得稅交給州政府。如果你以紐約州的退休金生活在紐約,那么收入就是免稅的,對于民營養老金,兩萬美元以內是免稅的。”
至於哪些州的稅負環境有利退休人士,則是很難比較出個所以然來,因為房產稅可能是低了,所得稅卻很高,或者是所得稅很低而房產稅很高。另外,有些州會針對退休人士的社會保障或退休金收入提供稅收減免,另一些州卻不提供。
(Wolters Kluwer公司旗下提供稅收信息的WTKWY CCH用一張圖表詳細列出了每一個州的多個稅種,見cch.com/wbot2013/010retire.asp。它計劃在1月下旬增添2013年的信息。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你到時候有沒有房貸月供要還。如果你打算在退休的時候還清房貸,那麼到時候就不需要有那麼多的收入來覆蓋這方面的開銷。
要記住,如果你從一個住房、稅收和其他成本都更高昂的地區搬家到一個更加便宜的地區,那麼你的水電費也有可能跟著下降。
比爾利夫婦在佐治亞州買了一棟住宅,要在接下來幾年之內還清。比爾利說,在那之后“我們將是無債一身輕,我們的錢將會多出很多。”
如果你盡心盡力地存款﹐或者是有孩子和自己住在一起、一直到你差不多退休的時候,那麼退休之後所需要的收入可能就會明顯少於現在花費所需的收入。
還要記住,不管你在工作期間為退休之後存下多少,它都會在事實上降低你退休前的收入,進而影響你對退休收入的計算。
撰稿﹕華爾街日報 KELLY GREENE
未來中國或成全球養老金負擔最重國家
http://cn.wsj.com/big5/20131230/hrd103923.asp
日本退休基金成為金融和政治角力場
http://cn.wsj.com/big5/20131227/bas112011.asp
美國退休財長們在華爾街找到新生活
http://cn.wsj.com/big5/20130821/rlw154112.asp
由“退休年齡”引發的學術大戰
http://cn.wsj.com/big5/20140106/bog115019.asp
一位退休中層的心路歷程
http://cn.wsj.com/big5/20130830/eoe073804.asp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