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6 January 2014

当童工有肉吃 - 凉山的孩子



練乙錚: 「公提」難倒北大爺 老馬再生也會撐 - 信報 2013年1月6日

高談民主普選而把平等的參選權視作洪水猛獸,扭盡六壬出盡法寶務必把「公民提名」打成「違憲」、「港獨」、「別有用心」,無疑是拿香港人的智慧開玩笑,卻非常符合國情。這樣子搞下去,北京也許最終以強壓民意收場,但港人看在眼裏,愈發會覺得共產黨授意出台的梁政權原來是外來政權,其價值觀念、辨別善惡真假的準則,都和自己心中原有的一套格格不入;台灣人看了,則更能明白「一國兩制」是什麼回事而愈發傾向與大陸分手分離。終歸,共產黨常以之指控別人的「民族敗類」、「千古罪人」等惡名,恐乃夫子自道。

一、誰說「公民提名」違反《基本法》?

很奇怪的一件事:無論是大陸京官還是駐港大陸官員,都沒有公開地、直接地、毫不含糊地指「公民提名」違反《基本法》,反而是香港的一些本地左派傳媒評論員、內地學者、政協二打六、當權派要人卻言之鑿鑿,聲稱「公民提名」違憲、違反《基本法》。

先讓我們重溫一些報道: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說:「『公民提名』遠離《基本法》。」「遠離」不是邏輯概念,更不等於「違反」、「不符」。任何一個概念、一個命題,邏輯上而言,與《基本法》的關係只有三種可能:它違反、不違反、與《基本法》完全無關。嚴格而言,「完全無關」也可以說是一種「不違反」;「遠離」卻語意不清,不知所云,閃爍其詞的意圖明顯。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拒絕公民黨梁家傑的「公民提名何懼之有」研討會邀請,覆函裏說:「『公民提名』漠視《基本法》明文規定,誠不攻自破之說。」「漠視」也不等於「違反」,我「漠視」你的存在,不等於我反對、否定你的存在,或者認定你的存在是不合理不合法的;也不等於我的行為與你的存在是敵對的、不相容的。稍有一點文字認識的人也懂這個道理。此處「不攻自破」的「自」字可圈可點;用了這個字就不必辛苦解釋,所謂「言簡意賅」。

全國人大副秘書長兼《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也沒有清楚說「公民提名」違反《基本法》。有關他這方面的報道,大多是說他「強烈暗示」「公民提名」違反《基本法》。典型的描述例如:「李飛繼續絕口不提『公民提名』四個字,亦未有正面回應中央是否已否決有關建議,但就強調《基本法》已『白紙黑字列明』特首普選提名權只授予提委會」(11月23日「東方報業集團網站」報道)。也有報道說他「親口說過」,但那不過是梁美芬的「轉述」。為何官員覺得那麼不好說而總不親口直說而要靠小部下隔開一重呢?

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的說法則是:「『公民提名』、『政黨提名』,以及確保某派別人士必可入閘的『馬房論』不可取。」「不可取」也不等於「違反」或「不符合」。一個做法「不可取」的原因可以很多,主客觀的都有,例如成本太高、副作用太多、太多人反對、太不合「上面的人」的口味、太讓美國人高興、太像台灣、太有利泛民、太不合國情等等,但都不一定違反《基本法》。

似乎,要從這些正式官員的口中套出「違法」二字,還得靠泛民進一步挑釁而北京的那些大大小小侍從無法招架。為什麼這麼困難呢?

道理其實很簡單。「公民提名」是一種名副其實的「民主程序」,有國際案例、有學術理論支撐,要否定它、硬說它不是「民主程序」,完全沒有可能,大陸的官員辦不到,說出口的話,馬上就難以辯護;假如迫到要由人大「釋法」而否定之,則人大也會瞬間成為小丑為世人訕笑。「領導」為免睜着眼睛說瞎話太難看,於是只能轉彎抹角地「暗示」,說什麼「遠離」、「漠視」、「不可取」等等,而把「公民提名違反《基本法》」的不可能題目交由譚慧珠、梁美芬等政權的侍從去做其不可能文章。北京的這種「政治話語二重奏」無疑是一種很巧妙的語言藝術,共產黨善於鬥爭,此又一例證。

誠然,「民主程序」可以有很多不同內容,「公民提名」只是其中一種。提名委員會要拒絕之而按其他的民主程序選出若干候選人,也未嘗不可,不過那倒要費點周章。況且,現在要求「公民提名」的輿論愈來愈強烈清晰,當權派不是那麼容易說服市民放棄。

二、當權派比1850年的普魯士還反動

目下的政改爭議焦點,在於北京會否在特首普選過程裏設置篩選機制。誰都知道,有篩選的話,民主無從談起,「全民投票」可能最後真的要用立法手段強迫,不然結果會很難看,因為自動參與的人不會多,而泛民必然發動杯葛。

然而,更大的問題是,篩選入圍的候選人無可避免都是現統治階級中人,故2012年的政經利益板塊惡鬥將不斷重演而成為常態;「普選」不會是管治理念的比併,因此將完全失去意義,淪為國際笑柄之餘,也為台灣人所不齒。源於西方的民主體制有其內在邏輯,全民投票權與開放參選權有不可分割的關係,缺少一塊便不成片段。

深刻認識民主的人都知道,長遠對一個社會群體而言,開放的參選權比個別選舉得勝來得更重要。筆者舉一個所有中共黨員都應該熟知但恐怕都忘記了的歷史事例說明這點。1848年,民主革命席捲歐洲,不少國家裏都出現資產階級推動工人階級支持的民主革命,選舉體制進一步確立,但卻因為新興的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妥協,未及一年而發展便告夭折,工人階級的政黨遭受全面打壓。不過,當時作妥協的,不限於資產階級,還包括馬克思和恩格斯,因為兩人都在過程中錯誤地提議他們兩位所隸屬的泛歐洲革命政黨「共產主義同盟」停止一切活動,至令後來封建政權進行反革命之際,歐洲各國的工人階級竟然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痛定思痛,馬、恩兩人決定重張旗鼓進行活動,首先便是重新出版《新萊恩報—政治經濟評論》,為「共產主義同盟」的復活做輿論準備。1950年3月,兩人於刊物上發表了《中央機關給同盟的文告》【註1】。這份文告首先承認了同盟停止活動的錯誤,然後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和工人階級政黨的任務。關於後者,馬、恩認為革命和反革命的高潮已過,工人政黨恢復活動之後,應該以獨立的身份和聲音參與到民主選舉裏—「在每一個地方,代表工人的候選人,最好都是同盟的成員,都應該參選,與資產階級代表競逐;……就算沒有成功當選機會,工人階級也應該有自己的候選人,發出獨立的聲音,讓運動知道自身的實力,更讓社會大眾明白己方的立場和觀點」【註2】。

我們可以從馬、恩這段文字作出兩個推斷:

一、便是在1850年的高壓的普魯士帝國裏、在工人運動遭遇嚴重打擊的低潮時候,民主選舉也沒設有像今天北京試圖在香港設置的那種篩選機制,以憲法條文阻擋持激進立場觀點的政黨參選;因此,歷史上而言,北京在香港的意圖是極端反動的。如果馬、恩再世,一定會把北京批判得體無完膚,但最終卻會像泛民一樣「被篩出局」。

二、對於受打壓的社群而言,其政治代表能夠爭取到自由參選,作用和意義大於能夠勝出。這對今天香港的泛民和民主運動有指導意義:爭取自由參選的權利高於一切。

當然,政治是所謂的「妥協的藝術」,妥協如何拿捏,卻最難把握,重要的是能夠總結經驗。上面說過,馬、恩也曾因過分妥協而令民主運動蒙受損失;但是,1850年之後,他們學乖了,不與其他改良派妥協的話,封建勢力可能漁人得利。不過,「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好處大於避免多幾個徹底反動的封建階級代表進入議會」,馬、恩如是說。這樣取捨,對今天在香港爭取真普選的泛民人士而言,也許有參考價值。

《氣短集》.之二十三

作者為《信報》特約評論員

【註1】這份文告是馬、恩於1848之後的幾年裏最重要的著述之一;其餘四篇分別是《共產黨宣言》、《法蘭西內戰》、《世界工人聯會成立日的公告》。

【註2】參考2000年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August H. Nimtz著作Marx and Engels: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Democratic Breakthrough(《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民主突破的貢獻》)第四章頁96-112。此書採取的是進步左派觀點,主題很有意思,值得一讀。



集體之路 奴役之路 - 端木少華 蘋果日報 2014年01月06日

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普選不僅是350萬選民的權利,更是700萬港人生活方式的安排。3年後,一半人口能否擁有公平競爭和自由選舉的機會,卻操在一個小圈子手中。這是一場個人選擇與集體決定的取捨,2014年的政改不是「大直路」,而是分岔口,沒有左右騎牆的第三條路。

誰主香江未來浮沉,且看今朝。特首梁振英希望,「將來的教科書能說,普選是在我梁振英任內實現的」,一副捨我其誰的自滿。除現有權力和光環外,任何政客最在意的,其實都是歷史定位,就算三言兩語,也名留青史。台灣總統馬英九就任5年多,政績乏善可陳,民意低迷,他所念茲在茲的,不過是中國大歷史中白紙黑字的幾行字。權位和虛名讓他墮落和迷失,無出其右。

身為香港領導人,梁振英以落實普選作為歷史使命,毋寧值得擊掌。他期待於教科書中露點名號,頂多是政客冀圖在歷史長河裏激起一點漣漪的虛驕。牛拉到北京也還是牛,權力的滋味在中外沒有分別,政客全不可一世。梁振英跟馬英九都處於權位高𥧌,而高處不勝寒。北望神州,一山又比一山高,他們殷盼北京青睞的眼眸,溢於言表。

在抽象層面上,馬英九的「馬習會」構思與梁振英的「政改」藍圖都關係兩人的歷史定位;就現實意義看,前者是幻想,後者是想當然耳。10月間將於北京舉行的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PEC),除非以「特首」身份進京述職,像梁振英一樣,馬英九想以台灣總統頭銜(更別提中華民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式在國際場合會面,並平起平坐,未免太過天真,或馬不知臉長。

馬英九把球丟給習近平,就等回手。這個如意算盤注定要落空,坐擁世界第二強國的元首大位,習近平豈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小角色,更何況馬英九的正當性目前沒有太大民意支持。如果習近平有所反應,使一記殺手球,連帶修改的恐怕會是覲見守則,讓馬英九降格以求,如梁振英2013年10月在菲律賓會見總統阿奎諾三世時被矮化一般,進退維谷。

香港政改諮詢剛啟動,時間卻跟馬英九隔海期盼「馬習會」同樣緊迫。年底前,普選機制應大致有個輪廓。梁振英以使命自居,多少還有歷史觀和千秋懷抱。面對轉捩點,他將把香港帶往何處?岳飛與秦檜都名留史冊,一個磊落坦蕩,百世流芳,另一個奸詐巧取,千古罵名。為民為己的拿揑,需要智慧、知識和擔當。

梁振英坦言「以普選留名教科書」,表示讀了書,至少知道教科書有關特首普選的一小方塊會記載些甚麽。歷史事件多如恒河之沙,一筆帶過,總比略而不提好得多。香港教科書固然重要,對國計民生大事,尤其是民主和獨裁的衝突,頂多輕描淡寫,有時還歌功頌德,特首因此不能只讀教科書,有空,不妨花點時間閱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F.A. Hayek於1944年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

《通往奴役之路》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納粹德國與法西斯意大利極權主義的興衰及對歐洲各國政治走向的影響,即使時移境遷,書中許多論點和警惕,特別是有關集體主義(collectivism)對個人自由可能帶來的潛在危機和摧殘,依然震聾啟聵。梁振英和團隊以及所有堅持「機構提名」的人無妨捧讀再三,或許能學點教訓。

依Hayek分析,不管大小,集體以黨或團體的組織為代表,有特定主張。一個集體要運作自如,對內,每個成員都必須接受集體目的為自己目的,亦即放棄個人自由選擇的機會與獨立自主的判斷,聽命於由上往下的指令對外,集體有區隔性,道不同不相為謀,非我族類需要被宣傳說服,異議必須被攻擊或壓制。這種內壓外張的霸道在政治領域裏尤其顯然,集體往往以社會安全或國家安定為藉口,緊縮個人自由,擴充國家機器力量。推到極致,群龍不會無首,集體到集權遂不過一步之遙,從集權到極權也易如反掌。

香港當然不是極權社會,是否集權還難說。由政改必須符合「機構提名」的話語看,行政長官選舉很可能延續現有集體意志的事先篩選。這個制度一旦落實,本末倒置,原本是300多萬選民的權利,將異化成少數委員會的特權,並合理化的仲裁絕大多數人的選項。權力一旦集中,個人自由無疑要葬送在集體威權之下,所謂普選不過是假象或橡皮圖章,背書而已。

普選,既是方法,也是目的,儘管理性不同,兩者同等重要。方法是遊戲規則,提供選民與候選人一個公開尋求「門當戶對」的途徑;目的則是民主,透過眾人自由選擇,防止獨裁,並各自承擔「遇人不淑」的風險。不論方法或目的,普選都基於對個人選擇與公平競爭的尊重。梁振英如果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特別是留名教科書,以「識大局」為重,把香港帶向政改的集體之路,也就是港人自由終將喪失的開端。

端木少華




中共脆弱如玻璃 不容刺激? - 李平 蘋果日報 2014年01月06日

林鄭月娥、譚志源近日都警告港人不要做「刺激中央」的事,以免影響政改,甚至打破政改這個玻璃器皿。兩名身兼政改諮詢專責小組要員的港府高官,刻意把解放軍駐港軍營遭示威人士闖入與政改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扯上關係,只不過是秉承北京混淆視聽的旨意,凸顯的不是軍營的脆弱,而是中共的脆弱。

「香港人優先」成員早前闖入軍營示威,在香港並未得到聲援,示威人士也已被警方拘捕,但北京港澳辦、官方媒體和香港的官員、親共人士,仍不停地渲染事件。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昨日又公開表示,中央非常關注今次事件,擔心事件打擊港人與中央之間的互信,會牽連到政改。

闖軍營事件與港人要求真普選原本沒有關聯。但元旦有三萬港人遊行要求真普選.官方新華社並未如去年一樣報道遊行消息和港人呼聲,反而只報道港澳辦「嚴重關注」香港擅闖軍營事件,強調軍營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北京《環球時報》其後發表社評,把闖軍營事件定性為「最終目的是為突破《基本法》造勢」,指摘衝擊軍營和佔領中環是「拿犧牲香港社會的利益做墊背」。至此,北京官方的意圖已昭然:把闖軍營事件與佔中、普選扯在一起,為日後未能實現普選製造藉口,歸咎於港人未尊重國家主權、未遵守《基本法》。

香港的官員及親共人士、媒體近日積極呼應北京的旨意。一是嚴厲譴責示威者,甚至宣稱應把示威者「交給內地法庭來審訊和判決,並將他們投入內地的監獄服刑」,根本不把香港警隊的執法能力、香港的司法獨立放在眼裏。二是把政改比為易碎破璃,把闖軍營比為打爛玻璃的過激行動,硬把兩者扯上因果關係,再站在「法治」高地予以批判,儼然是批判佔中行動的翻版。

香港政改真的是易碎破璃嗎?如果是,港人和中共,誰更不能承受其破碎?在經歷2008年政改原地踏步後,港人為2012年政改的些許進步付出的代價是泛民政團及支持者的分裂。港人如今要的是沒有篩選的真普選,不是按中共旨意篩選候選人後的投票。如果港府罔顧民意,拋出假普選方案,那麼,港人應打碎或是保護這塊玻璃?中共最想看到的就是港人現時就失去打碎這塊玻璃的勇氣,就是港人的分化、遊行示威的弱化。

中共為甚麼如此戰戰兢兢,擔心香港政改玻璃被打碎,與其宣稱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判若兩人?因為中共擔心的不只是普選方案未獲通過,令其2017年實現香港特首普選的承諾淪為國際笑話,更擔心的是其操縱選舉的「民主」模式在香港和內地都受到挑戰,其一黨專政的政體受到挑戰。

京官、港官不斷渲染香港軍營被示威者闖入事件,名義上是提防衝擊軍營事件擴大、持續,實質上是為打擊佔中、打擊真普選尋找藉口、製造輿論。可以說,真正易碎的玻璃不是香港政改,而是中共政制。港人可以承受政改方案推倒重來,中共斷斷不敢嘗試讓其政制玻璃出現裂痕、破碎。因此,港人又何必擔心玻璃破碎呢?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就讓該破的玻璃早些破裂吧。港人要有為真普選破釜沉舟的勇氣,不要再被蒙蔽,不要再讓示威像元旦遊行那樣變示弱。

李平





我们如何面对“当童工有肉吃”的孩子 2014-01-06 02:30:10  新京报

对于童工问题,如果只停留于发现——解救的层面,还远远不够,从经济社会层面,努力消除童工产生的土壤,这需要拿出明确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

  ■ 社论

  深圳电子厂涉嫌非法使用数十名童工事件,日前引起舆论关注。这些童工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固定工资仅2000元。但他们被送回四川凉山老家前,并不乐意,其中一个孩子对记者说:“在这有米饭和肉吃”“我不想回家”。(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原以为,童工被“解救”,会是好事一桩,可没想到,这群孩子却持抗拒态度:在接受调查询问时,他们结成“同盟”,拒绝承认自身的“童工”身份;而如今被遣返,也非他们心甘情愿。而理由,只是“当童工有肉吃”,个中辛酸,无以言表。

  毫无疑问,一个法治社会不应允许童工的存在,儿童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但是,谁也不想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将孩子从“童工”的境地解救出来,将他们送返回乡,却又让他们置身于连童工也不如的境地。

  当这些来自四川凉山的孩子说出“当童工有肉吃”的时候,就是对现有的国家儿童福利保障机制,以及扶贫工作的拷问。

  按理说,这群孩子本该坐在教室里,压根不必为“没肉吃”而苦恼——实质上,自2011年秋季起,国家就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他们本该在扶助覆盖范围内。可据了解,他们上不起学:义务教育免除的,只是学杂费,对上学远只能寄宿的他们来说,食宿费仍是笔沉重负担。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搁置读书梦,稚气未消就沦为生产线上“螺丝钉”

  当童工,背后牵扯到的,是未成年人权益与作为“人”的生存权的纠结。对孩子来说,他们未尝不想上学,也想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可生活贫乏、权利贫困,将他们推向了童工之路。而实质上,他们的际遇,也是四川凉山贫困山区很多孩子境遇的投射。这些年来,凉山地区因贫穷而发生的事件,屡屡冲击人们的心理底线。

  2012年法制日报曾曝光,在凉山,衍生出贩卖儿童市场,一些父母自生自卖;去年媒体又披露,在当地某贫困县小学生严重缺鞋……

  根据当地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自从1986年以后,凉山州17个县、市中的昭觉、美姑等12县,先后被列为国家和省定贫困县。凉山扶贫正式开始。屈指算来,凉山扶贫已经有了27年的历史。其间,各路扶贫资金不断,也有领导考察调研,但是,为什么一直到现在,凉山仍然这么贫困,凉山的孩子还能说出“当童工有肉吃”?

  眼下,孩子被遣返后,凉山方面应尽到后续的兜底责任,保障这些孩子正常的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给予这些家庭以必要的救助。但是,从根本来说,这个事情不单纯是当地政府的责任,也是四川省乃至国家扶贫等相关部门的责任。

  我们该如何面对“当童工才有肉吃”的孩子?童工问题暴露出儿童保护机制不完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所以,对于童工问题,如果只停留于发现——解救的层面,还远远不够,从经济社会层面,努力消除童工产生的土壤,这需要拿出明确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




2013股市盘点:熊股、巨亏、讲故事 2014-01-06 02:30:04  新京报

  旧年逝去。A股市场的2400多家上市公司,交出了2013年的成绩单。整个2013年,上证指数累计下跌6.75%,创业板指数大涨82.7%,股市冰火共存。有近200家公司的股价涨幅超过100%,也有酒鬼酒这样的“熊股”让股民记忆犹新。尤其是*ST远洋和中国铝业这样的“亏损王”,让多少人彻夜难眠。光大证券、万福生科负面缠身,不断登上财经头条;吸睛概念和神奇故事屡创涨停掀起波澜。不过,沉重的2013股市并不缺奇葩言论和神奇公告,苦逼股民们还能享受一丝欢乐。

  十大“熊股”

  幸运者,股价大幅飙升。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近200家公司的股价涨幅超过100%,其中,华谊兄弟、乐视网等超级牛股,股价涨幅超过200%,网宿科技的涨幅高达407%。白酒和煤炭企业,则成了2013年股市的最大不幸者。酒鬼酒、洋河股份、山西汾酒等酒企,股价几近腰斩,其中酒鬼酒被封为“A股最熊股”。煤炭企业,也因煤价低迷等外部因素,遭遇寒冬。盘江股份、平庄能源、山煤国际,以超过50%的股价跌幅,“
跻身”十大熊股。  

  十大“亏损王”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沪深两市2467家上市公司,共合计获得净利润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16%。其中,实现盈利的企业有2143家。

  另有324家亏损企业“拖了后腿”。去年前三季度,能源领域的天威保变,以亏损22亿元数额,成为两市“亏损王”。    >>详细

  六大“负面”公司

  去年,万福生科造假案水落石出。外界方才得知,这家小创业板公司,是以虚增利润的方式欺诈上市的。揭开华锐风电的盖头,这家已沦落为“股市绞肉机”的企业,亦有财务造假的黑幕。

  荒诞的一幕幕,也屡屡在股市这个戏台上开演。光大证券的乌龙操作,招致了5亿元的超级罚单;而融资客翘首以待昌九生化可以使他们大赚特赚,可十个跌停下来,有人却成了“负资产”。    >>详细

  八大“故事达人”

  无故事,不股市。在国内的资本市场,讲故事算得上是最经济划算的“生意”——无需太大成本,上市公司只需发布一个公告,或者是借助招聘网站等平台“暗送秋波”,资金便闻风而至,几个涨停板自然不在话下。

  过去的2013年,资本市场上多个概念轮番演绎:民营银行、自贸区、手游、电商等。部分上市公司,扎堆与这些概念“贴近乎”。有公司故事讲得好,市场会鼓掌,比如华谊兄弟和乐视;也有的公司,故事讲得有些蹩脚,比如华天酒店——自己人都听不下去了。    >>详细

  六大“奇谈”

  2013年的中国证券市场,一些上市公司高管的“神逻辑”、“神回复”堪称一绝——中远董事长魏家福不怕亏损,只求“党中央国务院”理解华谊兄弟老板高位套现4亿,只因“孩子工作需要”;上市公司用安全套、黑芝麻糊给股东分红……这些“边角料”让原本枯燥的上市公司新闻也变得很有“幽默感”。  

面对巨亏,中远时任董事长称“政府了解中远”;新华保险发布“文艺式”年报

  魏家福:中央了解中远就足够

  2013年3月,中国远洋公布2012年报,公司以95亿元巨亏蝉联“A股亏损王”。

  2013年4月6日晚,时任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亏损导致股民利益受损,他愿意为此道歉。他同时表示,政府认可中远集团的可持续性,“党中央、国务院了解中远,我就足够了。”

  “如果像个别股民骂的那样坏,我还能跟领导人参加金砖五国会议吗?”

  ——2013年4月6日晚,时任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

  王中军减持:因孩子工作需要

  2013年8月,此前曾明确表态不“减持”的华谊兄弟实际控制人王中军两个交易日高位套现共计4亿元。对于王中军的减持原因,公司董秘胡明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孩子工作、个人理财、投资新项目所致。”

  华谊兄弟的“神回复”不止这一次。2010年,华谊兄弟董秘办在解释马云减持公司股份300万股的原因时,曾表示是“改善生活需要”。

  光大证券董秘:其实上午没看盘

  “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中,公司董秘梅键曾在当日接受采访时否认“乌龙指”一说。在光大承认问题后,梅键解释称,“否认”是因为当时是午饭时有记者打来电话,自己以朋友的身份澄清,那时候还不知道情况,“其实上午我都没看盘”,“午饭后看盘,才知道出了问题”。

  2013年8月30日,梅键因轻率否认乌龙交易被罚20万元。

  “其实上午我都没看盘。午饭后看盘,才知道出了问题”

  ——2012年8月18日,光大证券时任董秘梅键在乌龙指事件发生两天后的发布会上表示。

  “互动易”上的“神回复”

  2013年,在深交所投资者互动平台“互动易”上不时出现一些有才的“神回复”。

  面对投资者对于高管减持的质疑,亚夏股份的回复中不仅出现了“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等辞藻,还有“(套现)总比贪官贪出国门要好得多呀”这样的观点。

  此外,一些投资者的提问也很有创意。例如华谊兄弟就经常遇到要求“收购豆瓣”、“并购腾讯视频”、“拍摄《色戒》类电影”等要求。

  新华保险“有才”年报

  “窗外春光骀荡,一时畅想,如若没有雾霾和堵车,北京的春天其实还是蛮可爱的。”2013年3月,在港上市的新华保险发布年报,董事长康典的“致股东函”让一些投资者大呼“有才”。

  这篇致股东函还提及康典个人经历:“我曾经长时间生活在农村,这段时间给我的一个不可忘却的人生启示是:没有一颗颗汗珠的下滴入土……”

  有香港媒体评论称,这可能是香港以至亚洲上市公司之中,最引人入胜的年报。

  “经过了三十年来最为寒冷的冬天,北京的春天如约而至……”

  ——2013年3月,在香港上市的新华保险发布年报,董事长康典在“致股东函”中“文采飞扬”。

  光迅科技“豪迈”增持100股

  2013年11月,近20家上市公司股东进行了增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来自光迅科技,该公司11月1日出现了一笔100股的股东增持,耗资约2700元。增持100股的做法,被一些网友评为“奇葩”。而同一天,绵世股份也出现了一笔500股的股东增持,涉及金额约3700元。

  对于如此“豪迈”的增持,有评论称:“这样的增持让人捉摸不透”。

  采写/新京报记者 郑道森




“高考第一博”:为了家长我会写下去 2014-01-04 02:30:29  新京报 

2013年12月28日,北京图书大厦,“教育名博”博主晨雾为高三考生和家长进行报考志愿讲解,为考生分析最新的高校招生政策变化。

  晨雾(57岁)

  社区:万寿路西街16号社区

  【德行录】

  一位年近花甲的企业高管在八年内,利用业余时间,写下近七千篇解读高考的博文并在线解答网友对高考政策的疑问,同时也收获了七万四千多位粉丝和近两千万的点击量。他的博客认证是高考志愿填报专家,也被许多家长称为“高考第一博”。他的网名叫“晨雾”,2013年,他获选“北京榜样”提名。

  2013年12月28日下午2时,西单图书大厦,不少市民趁着休息日选购图书。在四楼西北角的书画区内,三十多位市民注视着一位男子,并随着他的讲话,不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这些市民有着共同的身份:家中都有一位即将高考的子女。而他们关注的这位男子,是被称为“高考第一博”的博主晨雾。

  草根博主“被专家”

  2006年9月,晨雾的儿子升入高三。当时,他参加了一个北京考生家长的交流会。“主要是参加过2006年高考的孩子家长交流。我坐在会场上,看着他们分享孩子高考的经验,聊得特别尽兴,而我一句话都插不上。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要求自己每天都要搜集一篇有关高考的资料,放在博客上。”

  晨雾说,最初,他写博客的方法均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我觉得只要贴到博客上,总会有时间看。但‘书非借不能读’,内容越来越多,看得却越来越少。”于是,他决定自己每贴上一篇博文,都要在文章后写上自己的评论。“逼着自己去学习。”

  令晨雾意外的是,原本只是为儿子高考而开的博客,却渐渐成了考生家长的信息中心,不少北京的家长在晨雾的博客上交流信息,还有些家长留言提问。

  “有时候家长们讨论一个问题,各执一词的时候,就会有人说,这个问题晨雾是怎么怎么说的。这挺给我压力的。”晨雾坦言,“被专家”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但正是家长的信任,“逼”着他不得不研究,成了位“草根专家”。

  家长投票成写作动力

  事实上,晨雾的博客原打算只写一年,2007年9月,儿子顺利考入北京一所重点大学,他计划就此“封笔”。

  “最初的目的就是为儿子,既然他已经上大学了,我也觉得无需再关注高考了。”但当年七八月份时,似乎已经有了预感的家长,陆陆续续在博客留言,让晨雾继续写下去。盛情难却,晨雾没有关闭博客,但减少了写作量。“其实就想慢慢淡出。”

  真正改变晨雾想法的,是一次投票。

  2008年,新浪网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20位博主,通过网友的投票,从中推选十个“教育博客”,晨雾是其中之一。晨雾记得,开始投票的第一天,他排名第二十位。“我把这件事写到博客中后,一天内,我的排名就进入前十,第二天就进入了前五。我知道,是家长们选的我。”最终,晨雾以总票数第二的成绩当选为“十大教育博客”。

  “如果就这么淡出,我很对不起这些家长。也许很多家长和考生就指着我的博客呢。当时我就决定,为了他们,我必须写下去。”

  “特殊家长”有问必答

  “请问您有没有人大、对外经贸和首经贸近三年各专业录取分数分布统计?”“能不能举例讲一讲2014年平行志愿下的一轮投档?”登录晨雾的博客,可以看到很多网友留言提问。

  近八年时间,晨雾已经记不清在线为多少家长和考生解答了疑惑。但有一位“风妈妈”让他记忆犹新,那也是他为数不多的一次线下帮助。

  2009年7月26日,高考录取已接近尾声。晨雾在博客上看到一则长长的留言。留言中,一位母亲称自己的孩子高考发挥失常,孩子不满意,每天跪在她面前,爷爷奶奶则每天责备她“都是你把孩子毁了”,而她只能整天以泪洗面。

  “特别难受。”晨雾当即与这位母亲互留电话,了解考生的情况后,他建议考生复读。此后,他们再也没有联系。

  2010年7月5日,晨雾再次读到了这位母亲的留言,此时她已经注册了一个“风妈妈”的网名。“风妈妈”说,一年中,她坚持每天早晚两次看晨雾的博客,“死记硬背各种高考文章,打印资料一大摞,笔记一大本,学习推算大排名、提档线。”这一年,“风妈妈”的女儿通过小语种提前录取的方式,以较低的分数考上北京语言大学的韩语系,“孩子早上睡醒的时候会高兴地说自己是北语的学生。”

  晨雾说,每次回看这些留言,自己很欣慰,“你看,她也成了专家。”

  随着博客点击量增加,晨雾每天接到的求助也越来越多。精力有限,他无法一一回复,只能挑出一些典型问题,公开回答。

  2012年的一天,晨雾在微博上看到一则留言。留言者称自己是一位考生的父亲,下周就要赴甘肃酒泉执行任务,但因为孩子高考,特别着急。曾学习飞行器制造工程的晨雾意识到,这位父亲很可能是“神九”工程中的工作人员。

  “这也让我特别感动,孩子即将高考,父亲为了国家的事业,却不能陪在孩子身边。”晨雾当即承诺,对这位父亲有问必答。最终,这位航天工作者的儿子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为表感谢,这位父亲送给晨雾一张神九发射的首日封。

  勤写作常被妻子抱怨

  近八年时间,6985篇博文,粗略计算,晨雾平均每天要更新2.5篇博文。这花费了他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甚至每次出差,晨雾都要在博客上“公开请假”。

  “工作不忙的时候写,回到家之后继续写。有时候想想,我自己就像个神经病。”为此,晨雾没少挨妻子的抱怨。“我爱人也说我‘有病’,别人家的事情比自己家的还重要。不过,她心里还是支持我的。”为了弥补家庭,晨雾会主动帮着妻子买买菜。往往买着买着,就有街坊认出他来,“哟,这不是晨雾老师吗,您也买菜呀。”常有人这样和他打招呼。

  “我又不是什么神仙,我怎么就不能买菜呢!”晨雾笑称,“但这也说明,我现在做的这些事对家长来说意义重大。我也就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想法。”未来,晨雾打算一步一步把目前的工作继续下去。退休后,会考虑把高考咨询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榜样说】

  这根本不是一件多伟大的事儿。这就是我的爱好。有人爱好钓鱼,有人爱打高尔夫,我的爱好为什么就不能是写高考博客呢? ——晨雾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朱自洁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黄月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