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2 January 2014

張炳良同意香港樓價 超出社會普遍的負擔能力 - 香港經濟日報

張炳良同意香港樓價 超出社會普遍的負擔能力 - 香港經濟日報 2014年01月22日 星期三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今日(一月二十二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後,與傳媒的談話全文:

記者:局長,想問有調查發現香港的樓價是極度難負擔,其實你覺得這個調查是否反映香港的現況?是不是真的有這個情況呢?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如果籠統來說,我也同意香港的樓價是超出社會普遍的負擔能力,當然不同的調查它用的數字、它怎樣去定義負擔能力、怎樣計算樓價,當然都可能有不同。但是政府本身,我們過去這年多,都是不斷強調,我們整體的樓宇價格,甚至租金也好,都和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是有一個脫節的現象。

記者:想問年齡和學歷方面,是不是你自己也覺得如果用年齡和學歷去扣分,其實會引起很大的爭議,未必真的可行?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現在我們在公屋輪候方面,在計分制,其實年齡是一個因素,即是年紀大一點的(申請者)分數會高一點的,但除了年齡方面,也要計輪候時間,即是輪候時間長一點的分數會多一點,亦都要考慮申請者是否正在住公屋,如果是住在公屋的,相對於未住在公屋的,後者的分數會多一點,我們希望給他們多一些機會。在三個月的長遠房屋策略的諮詢期內,就這個扣分制我們都聽到不同的意見,有些說年紀輕一點的(申請者)是否應該讓機會給年紀大一點的,亦都有個別一些意見說是否學歷都是一個因素,即包括是如果大專程度的(申請者)會不會不同看待。現在來說,政府就學歷這個問題,我們未有定論。我們當然聽到社會上正反的意見都有,有意見說要想想這個問題,亦都有意見說不應該用學歷來計算,我自己覺得我們要很小心去看學歷這個問題。但總的來說,如果真是出現了一個現象,大量的大學畢業生,甚至畢業了數年的,他們覺得他們的工資狀況、其他各樣的經濟條件,都負擔不起私樓,甚至將來我們興建新的居屋,他們都買不起,要靠出租公屋,這可能都反映我們房屋方面結構上的一個問題,從整體的房屋政策我們都要處理的。不過計分制這一點我們的確到今天未有一個定論,我們需要很小心地去看這些意見。

記者:年紀大加分會不會沒那麼大爭議?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年紀大加分是我們在諮詢期裏面,亦都包括在長策會的委員裏面其中一個建議,即是說年紀大一點的,特別是45歲或以上的,是不是可以給多一點分數,讓他們所謂獲編配的機會會再高一點呢,這個意見我們都會跟進及研究一下。

...






通縮怪物兇猛 發達國印鈔頑抗 - 香港經濟日報 社評 2014年01月22日 星期三

日本央行議息聚焦通縮問題,因通縮陰影打擊復甦希望,而擔心通縮不只日本,還有美歐,通縮已成發達國能否順利復甦最大威脅。惟發達國抗通縮武器有限,只有續大力印鈔頑抗。

通縮陰霾難散 豈止威脅日本

日本央行昨起一連兩日議息,今次會議聚焦日本能否實現2%的通脹目標,以擺脫長期通縮。日本經濟再生大臣甘利明昨警告,日本通脹雖已回升至約1%,但不能排除通縮死灰復燃。

此反映日本政府對擺脫通縮,心中無底。日本經濟迷失十年又十年,關鍵是經濟長期通縮,打擊民眾消費和企業投資信心。日央行去年雖推大膽印鈔計劃圖谷經濟,惟對實體經濟刺激有限、對提振日股的藥效亦漸減,且日本今年4月將消費稅率由5%增至8%,極可能挫傷日本內需,令通縮捲土重來。

惟日本經濟對全球影響正漸減,真正惹人憂心的是歐美通脹率持續低企、通縮預期升溫,除威脅其復甦,更恐拖累全球。歐美央行不斷放水未惹通脹、反招通縮,皆因資金不肯流進實體經濟。

美國聯儲局已印鈔逾3萬億美元,經濟復甦雖漸穩,但去年通脹亦僅1.5%,低於儲局2%通脹目標,底因是經濟去槓桿化療程仍未結束,內部需求增長仍乏力,令通脹長期偏低,復甦步伐自難加快。

更嚴峻的是歐元區,上月核心通脹更跌至0.7%的紀錄新低,顯示歐洲正危站通縮邊緣,主因是債務包袱仍極沉重,令歐洲多國政府與民間難增開支,整體需求有收縮壓力,跌落通縮懸崖的風險正漸升。

就算歐美不至出現實質通縮,通脹持續偏低亦會推高通縮預期,令市場預料物價會持續下降,愈遲購物愈便宜,那民眾勢將推遲消費;企業亦會擔心利潤被通縮蠶食,而減慢投資,陷入物價愈低、內需愈弱、民眾和企業更不願消費投資的惡性循環,墮進如日本般因長期通縮令經濟長期迷失的陷阱。

相信正因如此,國基組織(IMF)總裁拉加德上周高調警告,不少發達國通脹偏低,須正視通縮風險上升,要果斷打擊通縮「怪物」,否則恐對經濟復甦造成災難性影響。

抗通縮保復甦 歐美印鈔難停

然而,發達國對抗通縮的武器有限,惟有靠印鈔頑抗。通縮壓力較大的歐洲和日本,今年很可能要加碼印鈔,圖用銀彈擲退通縮怪物,美國為防通脹進一步下滑,推高通縮預期,退市步伐亦勢更謹慎。

故美國儲局雖啟動退市,惟今年環球資金氾濫非但難減,更恐變本加厲,加劇環球金融市場波動。



香港樓市的貨幣現象 - jeresearch January 12, 2014  

香港樓市於2003年至今天以每年增長14.85%的速度,共增長277.3%。很多人認為香港樓市上升主因是供不應求,但當你細心留意,其實香港樓市只是一個貸幣現象

美元自取消金本位之後,美元的價值一路下跌。美元自誕生以來,它的購買力是一直下跌的,至今已下跌超過95%。但是美國廢除金本位後,對外輸出的錢,其實只是紙張,沒有黃金作為貿易的調節,這種不平衡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因為貨幣增長速度遠大於商品的增長速度,結果就是讓貨幣貶值,資產和物價價格上漲,也就是通貨膨脹。這種情況表面看繁榮,實際上只是一種虛幻,因為它侵蝕了人民的購買力,薪資卻無法追上通膨的增長速度,隨著時日一久,最後會摧毀這場虛幻的紙幣榮景。

而一場金融海嘯,伯南克需要印更多錢來防止泡沫的崩潰,其印的鈔票是本來基礎貨幣的300%,完全透支了未來幾十年,甚至百年的貨幣供給。同時間,香港樓市及資產不停上升,其主因是因為香港樓市亦受惠於美元下跌帶來的紙上富貴!

假如如果以中原指數及人民幣跟港元比較,你就會明白香港樓市只是貸幣現象。過去十年人民幣兌港元,每年以每年增長3.1%,共增長35.7%。假如以人民幣跟中原指數比較,中原指數只升了193.30%。同時間,如果以黃金跟中原指數比較,中原指數只升了9.67%。

同時間香港名義生產總值(Nominal) GDP,每年增長4.82%,扣除通漲,實際收入增長2.06%,實際增長20.58%!

...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