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6 January 2014

左右不是人 - 陶傑

左右不是人 - 陶傑 蘋果日報 2014年01月26日

做報紙除了新聞要力求客觀,報紙的評論版,從來不必「左右平衡」。香港在英治時代,報攤百花齊放,那時是真正的新聞自由,大家覺得英國很好,所以沒有人反對英女皇。想看共產左報,可以看「文匯」。想看國府的親台報刊,大可選讀「香港時報」。欲知第三股勢力的自由知識份子怎麼說,可以看查先生獨立辦的「明報」──當年的明報,不是「左右平衡」的所謂「中立」,而是有別於文革極左與蔣家戒嚴以外見解的獨立,而獨立,也有鮮明的立場

一份報紙體現的是辦報人的信仰:澳洲的梅鐸和英國的羅斯柴德勳爵各自有所信仰──如果老闆相信自由市場、反對極權,則報紙反共而維護人權,像英國的「每日電訊報」和英國「太陽報」;如果老闆同情貧苦階層,認為社會福利多派一點,則報紙左傾而對蘇聯有點「知識份子」的憧憬,如英國的「衛報」。

「每日電訊報」的評論版,不必撥出一半篇幅,刊登英國極左派元老彭東尼(Tony Benn)呼籲早日廢除皇室的言論。「衛報」的評論版,也不必刻意出讓另一半篇幅,刊登保守黨右翼政治家鐵比特(Norman Tebbit)要求限制巴基斯坦移民的論點,以示「客觀、公正、平衡」。
因為英國的讀者有水準,他們不是白癡。他們買一份報紙,想知道你到底主張肉食,還是素食,不必你同時說肉食有何營養,而素食又如何有益健康。他們想看主筆和報紙的主政者怎樣由一個角度看一件事,而不是想看你毫無立場,把報紙篇幅搞成一個雜架攤,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然後又以盾來「平衡」矛。

通脹厲害,報紙越來越貴,報紙老闆不可以只信仰銀紙,沒有其他。智商正常的真正知識份子,不會有興趣花七八元看一份想「左右平衡」的報紙。但是有人以為,向共產黨獻出一半篇幅,中國會諒解他們的「包容」和「平衡」。中國不止要你這亮光的一半,漸漸他還要你黑暗的另一半,所以我崇優,我一貫覺得,英國的報紙太好看了。

陶傑




她令什麼都更有趣 - 畢明 蘋果日報 2014年01月26日

有些人你實在不知道他們用了什麼替自己調味,可以煮出一個品格美味得那樣驚人的自己;也不知道她們在自己的專業下了什麼工夫,可以提煉出一個精彩得那樣過份的自己。

上帝是偏心的,看梅麗史翠普就知。祂創造她之前那夜一定睡得很香,Mrs. God一定對祂很好(如果上面有這位),心情一定超靚,否則世上怎會有個 Meryl Streep?真心相信心情不好那天上帝造的是「鹽蛇」曱甴梁X英。

今年她又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在《一個葬禮四個失禮》中又再技驚四座:刻薄強悍悲哀孤獨破碎,用一張利嘴打七傷拳,損人傷己爐火純青。為宣傳電影,她剛上了《The Ellen Show》清談節目,其中一個環節叫「梅麗史翠普令什麼聽起來都更有趣」。絕對。Ellen請梅姨用性感mode讀出食譜,用分娩mode讀出交通消息,用不耐煩少年mode讀出維基百科硬資訊。結果?節目短片在 youtube 瞬間瘋傳;結果你想拿避孕套去煮麥皮,交通消息裏差不多聽見BB喊聲,維基資訊中有反眼反叛和嚼着香口膠的不屑。神奇,頂級,超卓!秒間入戲超越方法演技。有些人討厭得未說完一句話,你已在腦中殺死了他,兩次,盡量殘忍;可愛的梅姨,在她還未hi完你已經啜了她五次,盡量肉緊。

約兩年前,她親赴北京國家大劇院作中美文化交流,在馬友友的現場伴奏下唸詩、讀信,看了這表演你會相信自己前世一定做對了什麼事。詩樂相輝相擁,簡雅相和,意在弦外,肺腑莫名地感情用事覺得藝術至善,文字多美,活着真好。

她唸王維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譯了英文的詩在她演繹下有種空靈,在幽幽的大提琴聲中嫋嫋,低迴。

然後讀信,一代美國現代舞蹈/編舞家 Martha Graham 寫給另一位舞蹈家好友 Agnes de Mille 的信。"Divinely inspired" 的她改寫整個現代舞風景時,Pina Bausch 還未出生。Martha Graham 這信,任何從事藝術或創作的人都該讀,讀得心跳加速:"There is a vitality, a life force, a quickening that is translated through you into action, and because there is only one of you in all time, this expression is unique"。

一種力量,如閃靈,透過你,世上唯一的你,要出世;創作人不必判斷、猶豫、比較,坦開胸懷去領受去發揮去釐清那內在的騷動,令它變成祇屬你的好了,"keep the channel open"。世上沒有滿意的藝術家,從來"there is only a queer, divine dissatisfaction",「那幸福的不安,驅動大家繼續向前,令藝術家比別人更生命力鮮活。」語畢,言猶在耳,意猶無盡,恍如隔世。

胸臆顫動悸動翻動。掌聲,雷動。離場前她擁吻馬友友,按着胸口,她感動、她鞠躬,她下跪,向馬友友致敬,Yo Yo Ma急忙跪下回禮,梅姨索性舞台上率性趴直來個五體投地,嚇得馬先生奮不顧身也俯直對趴,全場樂透。她翩然離開,台上剩下傻了眼的馬友友似醉未醒說"I am smittened"。Who isn't?
世上需要可以令什麼都有趣的人,最好,在身邊。梅姨,你祇有愛死她一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7IXfiop6_0




中產去哪兒吃飯? - 高慧然 蘋果日報 2014年01月26日

甚麼是中產呢?不同的人為中產下不同的定義。記者街頭訪問,

一個年輕的香港女子說,中產吃飯應該不會去茶餐廳的,每餐飯應該會用四、五百蚊埋單。

這是她對中產生活的想像。由此可知,香港女子還是很單純很可愛的。如果這就是港女,那麼港女並不可怕,亦不難應付,你只需把某些價值觀輸入她腦袋,幫她洗腦即可。因為她要的東西全部是流於表面的,一個追求表面現象的人,往往是容易被洗腦的。

甚麼是中產?政府統計處認為家庭月入一萬至四萬的屬中產,民間組織則認為家庭月入兩萬五至五萬才屬中產。事實上生活在香港,除非不必供樓,亦無家小,否則,月入五萬仍不一定月有餘糧。當居屋都可以賣到半千萬,普通中產家庭,要用月入的幾成來供樓呢?又要把多少錢投放在子女的養育和教育上?

港女雖天真,判斷中產與否的標準,卻與財爺出奇一致:視乎吃進肚子裏的是甚麼東西。財爺之咖啡,港女之牛扒。港女之盲拳打死老師傅,一下擊中香港現狀的本質:由富裕社會淪落為溫飽堪憂的社會。

香港社會的中產,本來應該是解決基本生存之後有餘錢有餘暇享受精神生活的人,去茶餐廳都可以吃出好味道的人





一貧如洗 碩士求抗癌藥費 - 蘋果日報 2014年01月26日

具碩士學歷的佳叔(66歲),曾經擁有豪宅與勞斯萊斯,過着惹人艷羨的奢華生活。無奈10多年前生意失敗,令他一貧如洗,老來只靠微薄的綜援金過活。惟禍不單行,他在去年中發現罹患急性血癌,西醫束手無策,身體內90%都是癌細胞,他只盼接受中醫治療,等待奇蹟!

轉看中醫有好轉

曾是數十間貿易公司的老闆,佳叔在商場上叱咤多年,偏偏卻失去親情,如今更潦倒得獨居劏房。他在35年前跟前妻離婚後,前妻帶同子女移民美國,已再無聯絡。他有三弟三妹,卻一直甚少來往,「有病之後,覺得走到人生盡頭,都有同一、兩個妹聯絡番,但唔想見番仔女,唔想俾佢哋知道我咁(患病)」。

證實患癌後,佳叔晴天霹靂,惟有接受化療,卻不見成效,癌細胞更進一步侵襲他的身體。「西醫已經半放棄狀態,我覺得好絕望,惟有周圍搵方法去醫」,妹妹為他祈禱,也有朋友送上藏傳佛教的轉經筒以作祝福。

縱然前景不樂觀,佳叔仍對未來存有希望,他坦言:「護士話我𠵱家係以月計生命,但我知道有好多活生生嘅例子患癌後都可以好番,一定唔會放棄,唔捨得咁快死。」佳叔現正接受中醫治療,感覺身體狀況及胃口均有改善,只盼能繼續就醫,「𠵱家有第二個選擇(睇中醫),好想試吓,唔想臨死前後悔」。

佳叔現時只靠5,000多元綜援及傷殘津貼維生,扣除房租後僅夠日常生活開支,瀕臨山窮水盡,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已撥款一萬元給他應急,他正急需藥費續命,亟待善長伸出援手!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