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8 November 2013

廣東11歲發明家 獲聘特約工程師 - 蘋果日報


減高學歷貧窮 產業速轉型 - 莫家豪 香港經濟日報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早前發表的《2012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在福利政策介入前,本港有23.6萬在職人士活在貧窮綫下,8.44萬人有高中程度,佔35.7%,比例高於初中(32.1%)和小學及以下程度(21.7%)。

進修及至專上教育程度而在職人士活在貧窮綫下也有2.48萬人,當中1.26萬人擁有大學學位,佔5.3%,而政策介入後的比例相若。若以全港在職人數比較,以初中學歷的貧窮人士比率最高,達15.1%,其次為小學或以下(14.7%)、高中(6.5%)及大專(2%)。

大專生人數升 整體薪酬受壓

就上述數字可見,本港具不同學歷人士日增,乃算是一件好事,但當教育普及化後,加上近年循直資畢業的大專生人數上升,令整體薪酬調升帶來壓力。在70至80年代,香港人能讀完高中,甚至取得大專及大學資歷已較易進入勞動市場,賺取較優厚薪金,相比下,今天具不同學歷者大為增加,可惜香港在過去15至20年來,在經濟結構重整及多元化都未有多大成效,即使港府多年來推新興產業發展,但大多流於口號,停滯不前。即使港人學歷上升,但不少具有高學歷者仍難找到較好職業,主因繫於本港經濟結構沒有成功轉型及多元化所致。

據大學教資會今年統計畢業生的平均薪酬,發現文科生平均月入1.3萬元,較97年少約半成;理科生15年來維持1.4萬元水平;社科生同樣1.4萬元,僅比97年多百分之一,即使商科生有較好收入,但由於不少學生在進修過程中借貸求學,以致「債台高築」,即使畢業後找到工作,但在收入沒有多大增加下,演變成為「在職貧窮」的一群。

與鄰近地區合作 產業國際化

就上述問題,港府必須積極爭取與鄰近地區的經濟合作,並善用香港剩下來的優勢為鄰近地區產業結構「加強國際化」及「專業化」,爭取在珠三角地區扮演樞紐角色,利用良好經商及國際貿易經驗,吸引鄰近區域省市到港通商後「走出去」。故此,香港必須加快國際航空貨運站的發展,增強本港作為醫療衞生護理中心地位,向珠三角地區輸出專業醫護服務、社會福利及社會管理服務、教育服務,檢測與認證等不同的多元化產業,把內地與鄰近地區人士引進香港,透過香港走向世界。

香港年輕畢業生亦需要多走一里路,打入內地及區內,提供不同專業服務,以增強香港向外的經濟活動,對區內經濟及服務行業作出貢獻。

教育重新定位 增青年競爭力

此外,香港教育要重新思考「教甚麼?」和「學甚麼?」來配合今日及將來的經濟發展所需。大專教育亦須重新訂立新的發展戰略,開辦不同適合未來經濟轉型後的所需學科,不要單一集中競逐「大學排名」,把重點放在學生學習及培養將來人才,多元化課程的設置及國際化,提升年輕人的競爭力,也強化他們抗貧窮的能力。

撰文:莫家豪 香港教育學院協理副校長




廣東11歲發明家 獲聘特約工程師 - 蘋果日報 2013年11月18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china/20131118/51913553


廣東惠州11歲少年、還在讀中一的朱彥臻,從小喜歡研究機械構造,搞電子類小發明,最近被一家照明科技公司聘為特約工程師,就太陽能枱燈項目進行研發。

一般的小孩,休假都用來玩耍、看電視、打機,但朱彥臻周六的節目,卻是上機械人課程。

朱彥臻父母說,他從小就喜歡搬弄家裏的工具箱,一歲已經會使用鋸子、電烙鐵、螺絲刀、鉗子等工具,曾經拿著螺絲刀直接把家裏房門的螺絲一顆顆擰下來。

長大後,朱彥臻的天份更逐漸顯現,並開始了他的發明路。2009年,只有7歲的朱彥臻,發明了一種枱燈燈具結構,獲得國家專利。去年8月,他發明帶有兒童娛樂和自發電裝置的單車,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今年8月,他為自己的第三個發明「一種空調冷凝水加濕器」,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發明專利申請。

去年,朱彥臻透過專利代理公司介紹,成為惠州市「百名小發明家培養工程」的培養對象。他的導師羅來康給他介紹專業的發明創造方法,主動聯繫企業,幫助他把發明推廣給企業,希望把發明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目前,惠州市天煜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打算將朱彥臻枱燈能源利用的發明進行投產。

小小彥臻很有志氣,希望發明更多專利,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亦希望將來有機會到美國深造,學習西方開放的思維和發達的科技,然後回國教導下一代。

《南方日報》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