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4 November 2013
新加坡人均收入較香港高出四成 - 伍逸華
不解人才荒經濟無轉機 - 伍逸華 資本壹週 – 2013年11月22日週五
撰文:伍逸華 攝影:徐煥傑 美術:陳國威
行政會議前成員林奮強牽頭的智庫「香港黃金五十」(HKGolden50)近日再發表報告指,在人口老化下,香港未來二十年嚴重缺乏勞動力,要吸納多達二十萬精英移民,經濟才有得救。
事實上,香港政府近年不停拋出新經濟意念,既想發展旅遊醫療,又想大搞創新科技,但樣樣都未能成事,最大死因就是欠缺人才。香港在引入專才政策上一直落後於對手新加坡,現時的競爭力已經輸一大截,再不急起直追,再過二十年,恐怕返魂乏術。
與其他地區一樣,香港亦面對人口老化問題。「香港黃金五十」近期發表長達百頁的「香港人口未來二十年的機與危」研究報告,揭示缺乏人才的問題可能較想像中嚴重。報告指出,香港嬰兒潮於一九四六年至六四年出現,最早出生的一群,一一年開始已達退休年齡,到三一年,就連最年輕的一批,亦達六十七歲。雖然港府可透過鼓勵生育、吸引移民等政策紓緩問題,但香港的出生率自九十年代開始下降,即使回歸以來十六年,共有七十八萬內地人持單程證來港,亦剛好只抵銷了由八一至九八年期間,六十八萬因政治不穩移民外地的香港優秀人才,令香港成為緊隨日本之後,全球第第二老的經濟體。
報告顯示,今年香港的人口年齡中位數,達四十二點九歲,僅較日本年輕三年,相比美國的三十七點四歲,老了五點五歲;同樣存在嚴重人口老化問題的中國,反而只得三十五點四歲,較香港年輕一大截。由一一年至三一年,香港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會激增,由九十六萬增至二百一十六萬,老年人口增速為正常人口增速的八倍。報告估算,自二○年起的十年間,香港的勞動人口,將以每年約百分之零點五幅度收縮,到三一年由高位計共損失二十萬勞動力。
醫生需求 年增四百
事實上,由上屆政府開始,香港不斷說要大搞新產業,希望經濟不再依賴金融及地產業。不過,無論醫療產業,抑或今年大熱的創新科技產業等,香港永遠都只是紙上談兵,當中一大原因是缺乏人才。先說醫療產業,東南亞各國如新加坡、泰國,甚至後來者馬來西亞,旅遊醫療都愈發壯大,香港本來佔盡地利,擁有大量中國客源,醫療產業卻龜速發展,人手缺乏其實就是最大隱憂。根據經合組織(OECD)數據,截至一一年,每千名人口對醫生的比例,香港只有一點八,與發展中的內地一樣,跟其它成熟地區則不能比,英國為二點六,新西蘭更達三點二,而亞洲包括日本、韓國及新加坡都比香港多。
醫護人手不足,連本地基本需求亦未能照顧。現時本港公立醫院病人有超過四成為六十五歲以上,住院床位更佔去近一半,預期十五年後,年老病人的比率會升至六成以上,故市場人士估計,香港每年需要額外培訓或聘請四百名醫生,為現時數目的一倍,才能滿足未來的需求。
服務業亦無以為繼
第二個金礦,是今年重新熾熱的科網行業。與醫療產業一樣,創新科技業同樣被列為六大產業之一,但香港在此行業的競爭力卻是每況愈下。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香港的創新度排名已跌出二十大,只有二十三,而創新科技發展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是出色的科學家及工程學家有限所致。事實上,在千禧年的科網泡沫爆破後,報讀本地專上學院有關學科的學生買少見少,在「三三四」新學制實施下,修讀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生更下跌超過一半,由一二年的一萬七千多名,大幅減少至今年只有八千多名,相等每間中學只有少於十名學生選修課程,令行業出現斷層。由於香港一直偏重金融業的發展,使從事IT行業的人工一直偏低,統計處一一年的統計年刊顯示,無論金融業及地產行業,過去五年的平均薪酬實質指數都有上升,唯獨資訊及通訊行業沒有調整,令行業嚴重流失專才。
其實,嚴重缺乏勞動人口,對香港最重要的基本服務業,亦造成衝擊。因為不敷應付內地旅客不斷增加,除了影響服務水平,亦令工資上升,經營成本增加,進而削弱本港服務業的競爭力。最大鑊是,港府還漠視零售面積不足的問題,不肯開發新的零售面積,又不傚法其他地區大搞地下商場,令服務業面對「雙樽頸」,結果就是競爭力愈來愈差,更有可能出現企業倒閉,而政府為了應付日益沉重的人口老化成本,亦會增加稅收,令經濟進入惡性的下行漩渦。
降低專才計畫門檻
因此,要讓香港經濟再起飛,輸入勞動力已是不二之選,無論專才,抑或一般的勞動力,都有實際需要。其實,香港一直都有輸入專才計畫,但效果不佳,市場人士批評,首要問題是名額少,二來是由政府主導,申請人士很難符合特定資格。現時主要透過「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畫」聘用外地專才,受聘人必須擁有本港缺乏的知識或工作經驗。直至去年底,兩計畫僅吸納約八萬六千人,只佔本港勞動人口約百分之二。浸大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其琨亦指出,輸入人才計畫已經多年沒有檢討,政府可研究申請門檻是否過高,並刪減手續,加快審批,才能配合市場需要。再者,香港現有約二萬八千名非本地大學畢業後留港工作,市場人士認為,將上述兩個名額擴大,不會存在太多問題,最大阻力莫過於民間團體及政治的角力。
「香港黃金五十」建議,明年開始引入三千名專才,每年增加一千。專才除了可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假設每兩名專才當中,有一名會購入一個價值三百萬的單位,更可以為政府帶來額外的財政收益,到三一年時估計可達GDP的百分之一點五。要從海外吸納高達二十萬的勞動力,難度可能較高,政府可以雙管齊下,即是各國都在談論的延遲退休。本港年齡介乎六十至六十四歲人士的勞動人口參與率只有三成七,遠較鄰近亞洲國家如日本、新加坡、南韓等低。香港並沒有法定退休年齡,但公務員一般到六十歲便退休。目前三十四個OECD國家中,二十八個已準備或落實延長退休年限,當中十三個將推遲至六十七歲或以上。
仿傚星洲 照辦煮碗
且看新加坡,人均收入一直落後於香港,○四年起超越,現在較香港高出四成之多。能創造出此經濟奇跡,是因為星洲廣吸海外人才,全國五百三十萬人口當中,有近三成來自海外,尤其是○一至一一年增加的一百萬,大部分都是來自海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早前發表二○一三年人口白皮書,確定當地政府將維持寬鬆的移民政策,目標全國人口在二○二○年提升至五百八十萬至六百萬,每年吸納多達三萬名外籍人士成為永久居民。新加坡吸納的人才非常多元化,大部分是擁有技術專長的外國專業或企管人才,為了扶植生命科學、航天工程等戰略產業長遠發展,亦吸納及培訓大量關專業人員。除了專才,新加坡亦引進了九十萬名外地勞工,佔其勞動人口多達百分之二十八,相關外地勞工未有直接與當地勞工競爭,反而是填補本土居民不大願意從事的職位,從而釋放本土勞動力,從事更高增值的工作,提升經濟價值。
.EN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